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李綱與佛教

2009-05-22 02:18夏云俠閆孟祥
五臺山研究 2009年1期
關鍵詞:佛學

夏云俠 閆孟祥

摘要:李綱早在青少年時期已經(jīng)學佛,因有濃厚興趣,常利用各種機會學習,在貶謫沙陽期間,對佛教已有相當深刻的認識。之后,他更廣泛的接觸佛教,傳播、運用佛教思想,成為頗有影響的佛教人物。他信仰佛教,但倡導以儒為主,佛、道為輔的治世思想,因而在歷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

關鍵詞:李綱;佛學;三教思想

中圖分類號:B94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6176(2009)01-0015-05

李綱(1083~1140),字伯紀,宋代政治家、軍事家。因其一生政治、軍事功績突出,對他的研究多在政治、軍事、經(jīng)濟等方面,涉及佛教的不多。事實上,李綱在佛學方面,造詣很深,以此為基礎形成的三教會通思想,在歷史上具有突出地位。本文即對其與佛教的關系予以梳理,敬請專家指正。

一、早期學佛

李綱最初接觸佛學的時間并沒有確切的記載,但是從他回憶的史料中大致可以推斷出他初涉佛學的時間和背景。據(jù)載:“徽宗建中靖國辛巳(101),公年十九歲,正月七日韓國夫人(李綱之母)憂……。公廬毗陵錫山塋次,書釋氏《妙法蓮花經(jīng)》7卷置槨中,手植松柏數(shù)十萬。”又,在邵才為李綱所寫的祭詞中也有類似記載:“公未嘗及冠,嘗居母喪。寢苫枕塊,廬處墓旁。……雞鳴而起,始終佛事。東方則明,左圖右史。退食之余,周旋山間。手植松檜,百萬成行?!u之復鳴,佛事如故。率履有常,不改其度。供佛之初,公必宴坐。戒定慧光,照耀其所。至今里人,語或感泣。如公之孝,世豈易及?”兩段材料記載的都是李綱為母守孝期間的情形,此時的李綱19歲,他“抄經(jīng)”、“供佛”、“宴坐”、“始終佛事”。這些行為舉止,一方面是詮釋其孝心,寄托對母親的哀思,為母祈福;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李綱在青年時期已開始學習佛教,其虔誠之心表露無遺。這種虔誠之心在日后李綱不斷深入研習佛學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李綱父親好佛,常與禪師探討佛法,“(李綱)父夔,官龍圖閣待制,初為松溪尉,與大中寺慶余禪師往還,窮心佛法?!崩罹V常跟隨父親聆聽佛法,耳濡目染,受益于心,且時常受到禪師的關照,多有點撥。據(jù)李綱回憶:“崇寧間,余侍先公太師守官京師。時佛印清禪師住相國之智海,道價特高,學者云集。先公暇日多造其室,余亦侍行,辱知照甚厚?!崩罹V父親有較高的政治地位,與其探討佛學的,多是一些有道高僧,這些都為李綱早期學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據(jù)李綱自述,他這段時間對佛學傾心追求,并長久不衰。他后來在《松架》一詩中寫到:“羈旅隨緣即道場,采松結架障斜陽。摧殘自帶青青色,森爽猶傳細細香。佛氏鮮將華作界,騷人愛把藥為房。吾游法藏酬初志,宜得蒼官助陰涼?!薄拔嵊畏ú爻瓿踔尽?,他學習藏典并不是對現(xiàn)實的逃避,也不是為附庸風雅,而是為滿足多年的志向。根據(jù)李綱的歷史,他的志向顯然是在青少年時期已經(jīng)生成。

可以歸結說,李綱最初接觸佛學是間接地受家人或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并逐漸對佛學產(chǎn)生興趣。而在以后的歷程中,他就沿著這種興趣不斷深入下去。只要有時間、有機會,李綱都不會忘記參悟佛法,因為有追求的志向,這些點滴之功促使他在學佛過程中不斷進步。

二、深入學習佛法

李綱“登政和二年進士第”。此后,他把大部分精力都傾注于政事中,竭誠為朝廷效勞。同時,閑余之際,則會研習藏典。其《與許振叔顯謨書》云:“某頓首振叔知府顯謨,尊兄專人來,特辱教賜,殊荷眷意。竊審郡事多暇,為況甚休,尤慰瞻跂。比日暑溽,伏惟臺候萬福,某待罪貶所托庇。如昨征商之余日,得觀閱藏教,留心空門,以洗三十八年之非。此外頗亦翻經(jīng)史,弄筆硯,聊以自慰。”

“宣和元年,京師大水,綱上書言陰氣太盛,當以盜賊外患為尤。朝廷惡其言,謫監(jiān)南劍州沙縣稅務?!崩罹V上書言事,獲罪于朝廷,被貶沙陽。從入仕角度而言,這時期是李綱仕途上的一個低俗;從研習佛教角度而言,這期間卻又是他得以集中精力專心學佛的一個時期。

沙陽期間,李綱過得是一種近乎于禪居的生活,他在《寓軒記》中就詳細記載了這一時期的生活,“梁溪居士(即李綱)既謫沙陽,官廨陋甚,不可以居,而居于興國佛宮……而宮之西有軒焉,前此以為過客之館,蕪廢不治。因命工以葺之,……名之曰‘寓軒?!云浯笳哂^之,則方寸之中,包容六合,無有遠邇,隨念現(xiàn)前。大地山河,視以一眼,華藏世界,包以一心。則雖仕宦而等于游戲可也,雖罪謫而隨寓安之可也。以此身而居此軒,雖寓也,亦有非寓者存焉。嘗試晨起而坐于軒上,取佛菩薩語而觀之;否則,取經(jīng)史百家之言而參訂之;否則,焚香默坐,省偱往咎,以念前日之非;否則,賓客游從,詠歌笑語,以極一時之樂。如幻人言,如呼聲響,佛菩薩之言,亦寓也;如糟粕,如筌蹄,經(jīng)史百家之言,亦寓也。念前日之非,而心性本空,非亦何有?極一時之樂,而生滅相續(xù),樂亦不常,是皆寓而已矣?!笨吹贸鰜?,在這段生活期間,李綱不僅學習佛法,還常常以“經(jīng)史百家之言”加以比較參證。

《自哂》歌更寫出了他時時安心在禪境中的狀況:“自哂何為者,南游亦偶然。未登離垢地,端有散花天。遇境聊為戲,安心不離禪。幽懷誰與共,深炷一爐煙。”

自己參悟佛法之余,李綱還經(jīng)常與一些禪僧或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交往、探討。丹霞宗本禪師即是其中的一位,“師(丹霞宗本禪師)邵武農(nóng)家子,初不知書,大觀庚寅中游山間,遇異僧,示以出家時節(jié)因緣,切密有所付,心地豁然,遂能通儒釋之書,作偈頌,道未然,事多驗?!薄靶统?,余以左史論事,謫官沙陽,殿撰羅公(羅畸)方里居,相從甚厚,稱道師不容口,因寄書以偈頌相往來?!痹诹_畸的介紹下,李綱結識了丹霞禪師,且時常有書信往來,現(xiàn)摘錄一首李綱寫給丹霞禪師的禪偈:“傾蓋相逢亦有緣,那堪心契更同年!六根清凈三生現(xiàn),一點通時萬法全。蓮社子能知舊侶,香山吾亦學癯仙。丹霞妙悟思良覿,干偈瀾翻看涌泉?!痹娭辛髀冻隼罹V覓到知音后的感慨之情,同時在李綱看來,宗本禪師對佛學的理解相當精妙,雖然只是一首偈頌,文字背后卻蘊含著精深宏大的思想。

當時,陳瑾也是對佛學頗有造詣的人物,李綱亦與切磋佛法。李綱在《與了翁書》說:“沙陽去鄉(xiāng)里不遠,而溪山之勝,魚稻之饒,為七閩最,……惟是平日篤信釋氏,因循倥傯,嘗恨未能遍讀其書。……然華藏廣博,初心乍游,浩無涯渙,譬猶泛海,不觀斗杓,豈能了知所適之方而到彼岸。竊聞吾丈留心藏教有日矣,以巨眼而閱靈文,必有所深契者?!睆牟牧现锌梢钥闯隼罹V顯然在向陳瑾請教讀佛書的次第、關要。

經(jīng)過研習,李綱的佛學大進,這在其所作詩文及與人的關系中,都可以看出。

據(jù)記:“五月十六日夜,夢中得兩句云‘誰信曹溪一滴水,流歸法海作全潮。既覺,因足成一絕:‘本來佛法無多子,正覺菩提彈指超。誰信曹

溪一滴水,流歸法海作全潮?!睆倪@句詩里,看得出他已經(jīng)領會到佛法不在各種言說上,從實心發(fā)真智,“彈指”可達,所謂“一悟即至佛地”。一滴水,也是法性外現(xiàn),從法性而言,一滴水與全潮是等同的,此詩中采用了典型的禪語,透過此詩,我們可以窺見李綱的佛學水平。

因為他對佛法有相當悟解,所以他以自己的人生作“游戲神通”,即菩薩之行。其《梁溪真贊》云:“是為梁溪,了無差別。行年之化,三十有八。返觀其前,膚腴色悅。從是以往,蒼顏華髮。本來面目,不生不滅。游戲仕途,天付之拙。順天而行,一無敢設。獨知其天,寧有他訣。萬里清風,一輪明月。有來問者,默然無說?!彼允送緸椤坝螒颉保樚於?,利樂人間。

宣和七年(1125)三月,李綱被授予太常少卿一職,結束了長達6年的謫旅生活。這年冬天,金軍兵分兩路大舉攻宋,關鍵時刻李綱請命抗金,并取得了“東京保衛(wèi)戰(zhàn)”的勝利。然而,此后李綱在政治上仍然沉沉浮浮,漂泊難定。盡己之力,隨機利世,并弘傳佛法,成為這一時期李綱的基本人生方向。

經(jīng)過不斷學習,李綱的佛學造詣在周圍的人群中已頗具名氣。平時,李綱的朋友中有在佛學方面遇到困惑或是希望得到某些指點,都會向他請教。在《與秦相公書》中,李綱向其建議:“惟內(nèi)典深談實相,自可歸依,《華嚴》、《法華》、《楞嚴》、《圓覺》、《維摩》諸書,皆精微奧博,助發(fā)信心,愿乘暇一觀,必有所契。今人謂佛書退藏排遣之具,是大不然。建立一切,發(fā)廣大心,必先了此,乃能濟物。公方涵養(yǎng),終當為蒼生起,敢以是為請?!边@里,李綱向秦介紹一些佛學經(jīng)書,向其傳授了學佛的基本路徑,同時他還以開悟者的身份澄清了一個世人對佛學的錯誤認知,即:佛學并不是一種消極避世的消遣工具,也不是隱居出世的借口,在他看來,即使是胸懷天下,有大抱負之人“必先了此(指佛學),方能濟物”。李綱的《文集》還記載了鄧成彥向李綱問佛教修行的問題,李綱回答:“風寒暑濕起眾疾,痛楚展轉勞吟呻。醫(yī)工對治巧用藥,分別佐使甘酸辛。須知病者誰受病,其中必有不病人。于斯薦取自調(diào)伏,沉痾消散如埃塵。本來面目只一體,安用更分精與神(來詩有精之又精,神之又神之語)。欲識其中不病者,即是毗盧清凈身?!边@些都反映了李綱的佛學在當事人心中的地位。

紹興十五年(1145),李綱“倉卒感疾,即薨于楞嚴精舍。”時年58歲。楞嚴精舍是李綱學佛的地方,他在這里離開人世,也為他一生學佛劃上了完整的句號。

三、李綱的“三教思想”

隨著佛教的傳入和道教的發(fā)展,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三教的問題,已經(jīng)引起學者的關注。直到宋代,三教的問題始終未真正解決。李綱的佛教思想可以歸結為兩個方面:一是把三教作統(tǒng)一求道的思想對待,強調(diào)三教相通。他說:“儒佛初無二道,學者當以心契之也?!倍钦撝螄罋w本于儒。他說:“治之(天下國家)之道一本于儒,而道釋之教存而勿論,以助教化,以通逍遙。且設法以禁其徒之太濫者,宮室之太過者,斯可矣?!?/p>

這兩點在歷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歷史上提及三教,往往是度量彼此地位的高低。所謂“南北之朝,釋道相爭;唐宋之時,儒佛相角?!扁鼋梯^早提出三教互通的說法:“周武天和四年(569),帝命名儒、僧、道伸述三教利病。沙門道安作二教論二十篇,以儒道九流為外教,釋氏為內(nèi)教。意謂上古樸素墳典之誥未弘,淳風日澆丘索之文乃著,苞綸七典統(tǒng)括九流,成為治國之謀,并是修身之具?!碧拼院?,三教互補,“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的說法,逐漸流行。白居易是其代表人物之一,“白樂天外以儒教修其身,內(nèi)以佛教理其性,中以道教延其壽。斯人深得之故,不墮于一隅之見,亦千載一人也?!崩罹V強調(diào)三教相通,直接繼承了這種思想,而又有所發(fā)展。

李綱對三教互通思想的發(fā)展,表現(xiàn)為兩方面:一是李綱有三教融匯于一體之中的傾向。前引李綱說:“儒佛初無二道,學者當以心契之也。”所謂“道”,指道體,即一切事物的本體。儒、佛都以道體為歸本,因而“初無二道”。就儒家而言,“太極本無極也”,一切事物都是本體的外現(xiàn),一切事物的生滅,即本體生生,所謂“生生為易”。因而,世人應順生生之理而行。此理非人為,故稱天理,順理而行,即順天而行。從佛教而言,世間現(xiàn)象都是本來面目外現(xiàn),是眾生共有的因緣,就因緣使大家平安祥和的生活,是佛教的人生方向。李綱把兩者匯歸一體,所謂:“本來面目,不生不滅。游戲仕途,天付之拙。順天而行,一無敢設?!狈鸾?、儒家都立基于本體之上,那么,兩者的區(qū)別就只是形式問題了。他的這種觀點發(fā)展了歷史上的三教互補思想,也為三教的深度溝通,進一步開辟了途路。

二是李綱提出的“歸本于儒”,明確強調(diào)了儒在治理國家中的地位。他在解釋這種說法時說:“七政之所加,五賦之所養(yǎng),中于天下者,為中國而儒者之道,治天下之常道也。禮君臣,正上下,綱紀法度之所布,號令賞刑之所施,進君子而退小人。使貴賤履位,仁賢不肖襲情。所以為太平治之至者,未有不由此也。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孔子。由周公而上上為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為臣,故其說明。而后世有為之主,慨然有志于斯者,未有不即其身而致太平之治也?!崩罹V在這里所說的強調(diào)了傳統(tǒng)和治理國家的道理。

中國佛教的特點在于悟道出世,而對于社會的治理,相對少些。太虛法師就曾說:“中國佛學特質(zhì)在禪。”從佛教中闡釋治國等的道理,宋代還遠非其時,而中國習俗以儒為人生、治世的根據(jù),所以包括佛教在內(nèi),幾乎無不同意以儒治世。汾陽善昭《三教歌》說:“夫子有真知,五常是要規(guī)。百王不能易,千載洽昌時。老子有丹決,人間近可師。去華能守實,此外更無知。我佛有真眼,照盡世間疑。三千大干界,一念能總知。三教鼎三足,無令缺一物?!币蚨?,李綱倡導“治世歸本于儒”,合于佛教的基本思想和態(tài)度,同樣是三教互通思想的發(fā)展。

對李綱發(fā)展三教互通思想,清人彭際清給予極高評價:“自昔言三教者,其莫善于大珠(大珠慧海,唐代中后期禪師)乎!或問三教異同?日:大量者用之即同,小機者執(zhí)之即異,總從一性起用,機見差別成三,迷悟在人不在教之同異也。達此義者,其宋之李伯紀(李綱),明之趙大洲(趙貞吉,四川內(nèi)江人,號大洲,嘉靖十一年進士,官至文淵閣大學士)乎。南北之朝,釋道相爭;唐宋之時,儒佛相角??傆刹恢哉娉V斜緹o同異,尋枝摘葉安有了期!”彭際清的評價,強調(diào)了李綱三教思想在歷史上的地位。

猜你喜歡
佛學
營口楞嚴禪寺的藝術特色及文化內(nèi)涵
譚嗣同的生死觀
譚嗣同佛學思想發(fā)微
淺析儒釋文化融合對石恪繪畫的影響
淺析佛學文化元素的美學特征與在設計中的應用
苦厄的修行
佛學認知下的音樂表演理論探究
淺論杭圖佛學分館創(chuàng)建的歷史價值和精神內(nèi)涵
讀《宋明理學概述》札記
五代兩宋佛教雕塑的佛學內(nèi)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