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厚芳
(一)
久曠即疏!古人誠不余欺。往日的樂園不知在何時丟失,回到這里已是麻木,時過境遷,或許這個天地讓我不堪。思之傷心,不見亦傷。于人亦然!嘗用心,不可得。不用心,亦是。無語不知何處是青山,或許不該涉足,甘愿仰止!羨也是樂事。今天之醒,拜昨日之愁,事之相關(guān)竟至于斯!嘆!
所慰者心靜,所喜者志存。往事視如鏡,浮生獨倚巖。當(dāng)今之事唯勤懇二字,不懈地追求即使得之不多亦無憾!活在當(dāng)下。勿至夜悔,可也。
(二)
亂則思道,靜則思佛。郁郁寡歡深厭倦,青燈古佛影相隨,上至清空,下至塵心。朝思君子自強(qiáng)而不息,夕則一葦渡江獨浮游。思道,論衡,不如半夜之頓悟。頓不廢漸。陡極而平。無七日慧根之深種,何來佛陀之得道?循序而漸進(jìn),天賦與輕狂,竟至于意興闌珊!鬧市參禪,思修身養(yǎng)性,思韜光養(yǎng)晦,思何以度。欲蓋而彌彰,儒曰無欲,謙讓;道曰無求,放縱;佛曰無相,普度。無求,自由,所謂隱者,徒有其表。自詡終極目標(biāo)為超脫,于是東躲西藏,殊不知自由之境,與世無關(guān)。勤勤懇懇地追逐自由和自身隱逸,猶如赤腳找鞋,縱然找到好鞋,又豈能彌補(bǔ)早喪失的快樂?灑脫往往只在當(dāng)下,令狐沖只因有浩然浪子之情,方能把初學(xué)的碧霄吟,彈得開闊自如,隱然萬里皆空之境。人性之豁達(dá),難以企及!只能神往。隨心所欲而不逾矩,性之所至,豪氣吞云;情之所至,草木悲秋。無求而求。無欲則剛。
(三)
幸福是什么?小時候總抱怨飯很難吃,直到有一次吃飯的時候吃到了沙子,才醒悟飯原來是好吃的,每天吃沒有沙子的飯就是種幸福。幸福原來就是珍惜平淡!逐漸長大了,見過的人和事逐漸累積,成了厚厚的經(jīng)驗,經(jīng)驗證明: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每次遇到有沙子的飯,總是嘆息和沮喪,難道吃碗好飯也不行?難道一直要被十之八九的不幸阻礙?
于是決定即使遇到有沙子的飯也要幸福地吃,幸福又成了心態(tài)。積極的心態(tài)原來就是幸福??目呐雠龅夭粩喾酵疗禄蚋呱剑紶栺v足回首,發(fā)現(xiàn)那條曲線原來也很可愛,盡管充滿艱辛和淚水,但有心情回首,本身就是莫大的幸福,前行的路依舊艱辛,只要做到珍惜十分之一的平淡,就是幸福了:只要用幸福的心態(tài)吃下每一口有沙子的飯,就是幸福了;只要回首時候仍能面帶微笑就是幸福了。幸福。原來也可以很簡單!
(摘自《檔案界》網(wǎng)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