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蘗
機制銅元于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由廣東始鑄。1933年廢兩改元,實行銀本位制,但銅元繼續(xù)流通。1935年11月4日實行法幣政策,對輔幣未作規(guī)定。1936年1月10日公布《發(fā)行輔幣條例》,法幣已有自己的輔幣,后來銅元更因通貨膨脹而完全退出了流通領域。它實際使用僅僅35年左右。在所見的近千種銅元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安徽方孔光緒元寶當十銅元。除了存世稀少、制造精美之外,更主要是在它的身上還留有方孔錢的印記。然而,也正因為多了一道沖孔工序,提高了制造成本,而未能實用于流通領域,使它最終只是成為一種珍稀樣幣。
先父丁宗琪先生自幼受蘇州著名泉家王蔭嘉先生引領,愛古如命。民國時期,清代遺風尚存,古錢是最受歡迎的收藏品。這是由于古錢承載了中國的歷史,它們多數(shù)是以皇帝年號鑄行,從西周、東周……一直到晚清光緒、宣統(tǒng)的數(shù)千年歷史,皆可在方孔錢中尋覓到蹤跡。而按當時社會而言,如果對中國歷史不熟悉,那么,在官場中是一天也混不下去的!先父接觸古錢時在1928年前后,其時年僅十四五歲,而收藏古錢則始于1932~1933年,20歲左右,出道很早。
1937年抗戰(zhàn)爆發(fā),先父母兩家二十多人結伴逃難,途中遭遇日寇,七八人遇難。1938年返回蘇州后,原先信仰佛教的青年,因親歷殺戮之痛,禮佛之心愈堅,常以慈悲為念,扶弱濟貧更是常有之事。翌年秋,一日在玄妙觀見一位姓金的老人設攤賣舊貨,俯身視之,未見中意之物。正欲離去時,老人喊道:“慢!”遂出示安徽方孔光緒元寶當十銅元,曰:“先生識此幣否?”先父接手端詳,坦然曰:“不識,敬請賜教!”老人遂娓娓道來:晚清時,老人父親在蘇省銅元局任職,民國初銅元局遷往南京,清理庫存,得此樣幣,留存至今,獨此一家!先父起先對此幣尚存疑慮,聞得金老所言,猛然想起數(shù)年前,有皖籍在蘇友人曾說過清末安徽省曾委托蘇省銅元局打樣之往事,疑云頓消,仔細翻閱,愛意頓生。及詢價,老人竟索價一元。按照當時情形,銅元收藏尚無人問津,偶爾有人買一兩個稀見品種,市值最多一二角而已。以當時一般職員月薪約6元左右計,一元之價似已離譜。正躊躇間,老人直言苦境:孤單一人,身無長物,欲度殘年,唯有此幣!……一番言語,令先父甚為感動,因恤其境遇,決意買下。老人拿出一個縫制十分精美的小口袋,從中倒出一半,售于先父,點數(shù)后為26枚,問道:“為何不全售于我?”答日:“花錢易,賺錢難,你給的錢可以過一陣子了。余下一半,我為你留著,不會輕易售與他人的,日后如需,再來找我就是!”1939年,中國泉幣學社在上海成立,王蔭嘉先生在蘇州創(chuàng)辦分社。當時活躍于泉壇的蘇州籍著名泉家蔣仲川、秦子幃先生等人也只鐘情于金、銀幣,銅元作為輔幣仍未被泉友看好,更沒有人肯出一元之價購買一枚銅元。但是,先父仍樂而無悔。他說,即使無人識此銅元,因為幫助過別人,心里仍然很高興,權當紀念品留存。
解放初,先父沒有參加工作,家庭生活日益困難。有一次逛玄妙觀,聽說金老去了安老院。心想,金老連地攤也擺不成了,困難肯定更大,就去安老院找他,想把他剩余的銅元再買下,繼續(xù)對他有點幫助。但是,在安老院并沒有找到金老。
先父將安徽方孔光緒元寶當十銅元稱為“新古泉”,他曾說:“新古泉是古泉之尾,機制幣之首,泉家不可不識,不可不集!”在他的長期堅持下,它終于走出深山,成為泉友人見人愛之物,并且最終成了大名譽品。這一有趣的歷史發(fā)展過程大致如下:1951年無錫泉友張筱弁先生,從馬定祥先生處獲得一枚,后來到蘇州才知道是馬定祥先生不久前才從先父處獲得便出手轉讓了。上世紀60年代初,張老自辦油印刊物,介紹機制幣、火花、煙標等收藏品,至60年代中期,剛寫了一篇關于江西辛亥大漢銅幣的文章后,正打算再寫安徽方孔光緒元寶當十等其它珍稀銅元時,“文革”爆發(fā),此枚銅元亦在“文革”中連同許多珍貴的銀元、銅元一起被抄走,再也沒了蹤跡,思念之情,至今未了。
“文革”前泉友人數(shù)少,圈子小,更沒有人想在愛好者之外的社會上產生影響。蘇州沈子芳先生因與先父常來常往,獲得此銅元更早,但是,外人概不知情,它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后人手里。真正引起泉界注意是1964年蔣伯壎先生上半年兩次來蘇,求購上海二錢孤品時,先父出示此種銅元,蔣以3元之價求購一枚而攜之滬、杭,因為蔣伯壎先生是原中國泉幣學社評議員,所以,之后,泉友索要此銅元者漸多。馬定祥先生又來求得數(shù)枚。
上世紀80年代,上海周立強先生來蘇先求得一枚,不久又要得一枚。1985年11月,上海博物館舉辦了中日歷代貨幣展,安徽方孔光緒元寶當十銅元一亮相就廣受歡迎,為中日泉友一致看好。至90年代初,此幣已被譽為銅元小十珍之一,但是,此時先父手中20多枚此種銅元竟全散完了。一次,一位老友專程來訪,求購此幣,先父直言相告已沒有了,但是,他執(zhí)意要先父再找找,說什么,這么多年交情了,這個面子一定要給。經不起軟磨硬泡,先父無奈,在周立強先生又來訪時,欲以7000元(此幣時值人民幣1萬元了)購回一枚以應付老友,但未能如愿。
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此幣已譽為銅元十大珍,身價也從1萬元上升到10萬元了。1996年,原與香港錢幣研究會沒有聯(lián)系的我,因在第十期會刊上撰寫了《“重半兩七珠”紀重圜錢介紹》一文,香港錢幣研究會會長馬德和先生給我寄來一套會刊,看到1988年第一期上,馬定祥先生的文章中介紹安徽方孔光緒元寶當十銅元時,竟說此種銅元早先系方藥雨先生舊藏,遂與先父聊起此事。先父坦然曰:此幣現(xiàn)時身價不菲,但是,獨樂不如眾樂,沒有什么后悔的。玩古,應以仁愛為本,玩古族中,高低貴賤各類人都有,應像醫(yī)生不問病人出身,一視同仁,一心愛人,就超然物外,必有收獲,須知誠以待人才有物聚、財聚。當初,斷然購買此幣,正如蘇州人的一句老話:“行了春風才有夏雨!”昔日有“劫富濟貧”之義,今日方有泉壇之樂!若當時,因金老索價高而遲疑不決,則此幣絕于世矣!
從發(fā)現(xiàn)此種銅元至今已逾半世紀,機制幣中金、銀幣身價高,銅元以前不為泉家所重,現(xiàn)時大受追捧,身價急劇上升是必然的。先父把愛人作為玩古的前提,金錢,則是第二位的。而舊時古董行中,為金錢而爾虞我詐之事舉不勝舉,與商人玩古,古趣盡失,而與藏家玩古,才有古趣盎然之樂。先父愛古是唯古物為愛,再及于愛人,故長期堅守,成效顯然??梢哉f,安徽方孔光緒元寶當十銅元的發(fā)現(xiàn)和流傳是人間之愛的結晶,記錄下這段歷史是很有意義的。安徽方孔光緒元寶當十銅元成為大名譽品,可以說是丁宗琪的收藏,蔣伯螵的眼光,馬定祥的推廣,三者的完美組合,才演奏了一出收藏史上為泉友們所津津樂道的趣事。在此,同時紀念這三位愛古一生、相伴一生的泉界先輩是很有意義的。他們崇敬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終身不倦怠的學習精神和互尊互愛的美德是永遠值得我們后人學習的!
近些年在整理先父遺物時,一個線裝本中有許多珍貴錢幣的拓片,它們是先父一生心血的凝聚,幸好安徽方孔光緒元寶當十銅元赫然在目。先父雖然沒有給我留下一枚這種銅元,但是在我看來,一張拓片所留下的精神財富較之一枚銅元更有意義。
責任編輯肖阿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