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良策
曾國藩家書(節(jié)選)
(清)曾國藩
溫甫六弟左右:五月廿九、六月初一連接弟三月初一、四月廿五、五月初一三次所發(fā)之信,并四書文二首,筆仗實實可愛!
信中有云:“于兄弟則直達其隱,父子祖孫間不得不曲致其情?!贝藬?shù)語有大道理,余之行事,每自以為至誠可質(zhì)天地,何妨直情徑行。昨接四弟信,始知家人天親之地,亦有時須委曲以行之者。吾過矣!吾過矣!
香海為人最好,吾雖未與久居,而相知頗深,爾以兄事之可也。丁秩臣、王衡臣兩君,吾皆未見,大約可為弟之師,或師之,或友之,在弟自為審擇。若果威儀可測,淳實宏通,師之可也。若僅博雅能文,友之可也?;驇熁蛴?皆宜常存敬畏之心,不宜視為等夷,漸至慢褻,則不復能受其益矣。
弟三月之信,所定功課太多,多則必不能專,萬萬不可。后信言已向陳季牧借《史記》,此不可不熟看之書。爾既看《史記》,則斷不可看他書。功課無一定呆法,但須專耳。余從前教諸弟,常限以功課,近覺限人以課程,往往強人以所難,茍其不愿,雖日日遵照限程,亦復無益。故近來教弟,但有一“?!弊侄?。專字之外,又有數(shù)語教弟,茲待將冷金箋寫出,弟可貼之座右,時時省覽,并抄一副寄家中三弟。
香海言時文須學《東萊博議》,甚是。弟先須用筆圈點一遍,然后自選幾篇讀熟。即不讀亦可。無論何書,總須從首至尾,通看一遍。不然,亂翻幾頁,摘抄幾篇,而此書之大局精處,茫然不知也。學詩從《中州集》入亦好。然吾意讀總集不如讀專集。此事人人意見各殊,嗜好不同。吾之嗜好,于五古則喜讀《文選》,于七古則喜讀昌黎集,于五律則喜讀杜集,七律亦最喜杜詩,而苦不能步趨,故兼讀元遺山集。習字臨《千字文》亦可,但須有恒。每日臨帖一百字,萬萬無間斷,則數(shù)年必成書家矣。陳季牧最喜談字,且深思善悟。吾見其寄岱云信,實能知寫字之法,可愛可畏!爾可從之切磋,此等好學之友,愈多愈好。
吾作詩最短于七律,他體皆有心得,惜京都無人可與暢語者。爾要學詩,先須看一家集,不要東翻西閱,先須學一體,不可各體同學,蓋明一體則皆明也。凌笛舟最善為律詩,若在省,爾可就之求教。
1. 對下列文言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于兄弟則直達其隱達:陳述
B. 或師之,或友之師:效法
C. 皆宜常存敬畏之心,不宜視為等夷夷:平輩
D. 若在省,爾可就之求教就:接近
2.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用法和意義不相同的一項是
A. ①余從前教諸弟,常限以功課
②臣以險釁,夙遭閔兇
B. ①于七古則喜讀昌黎集
②居則忽忽若有所亡
C. ①吾雖未與久居,而相知頗深
②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D. ①吾見其寄岱云信,實能知寫字之法
②當其欣于所遇,暫不得于己
3. 下列句子全部表現(xiàn)曾國藩主張的“讀書觀”的一組是
①功課無一定呆法,但須專耳
②須用筆圈點一遍,然后自選幾篇讀熟
③亂翻幾頁,摘抄幾篇
④所定功課太多,多則必不能專,萬萬不可
⑤每日臨帖一百字,萬萬無間斷
⑥讀總集不如讀專集
A. ①②⑤B. ②③⑥
C. ①③⑤D. ②④⑥
4. 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曾國藩弟弟寫信給他,信中說,與親人交談自己的隱情時也不能完全直來直去,要分別對待。曾國藩深受啟發(fā),反省自己。
B. 曾國藩認為香海、丁秩臣、王衡臣都是優(yōu)秀的人才,希望弟弟認他們?yōu)閹熁蛘哒J他們?yōu)橛?不要對他們等閑視之。如果怠慢褻瀆了人家,那便不能受到教益。
C. 曾國藩認為讀書和學詩一定要“?!?選定了《史記》,就不要看其他書了。并希望“專心致志”成為弟弟的座右銘。
D. 曾國藩對詩歌頗有心得,他喜歡韓愈的七言古詩,也喜歡杜甫的律詩,還喜歡元好問的詩文集。曾國藩對書法也有一定研究,他認為練字要持之以恒。
5.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 昨接四弟信,始知家人天親之地,亦有時須委曲以行之者。
(2)吾作詩最短于七律,他體皆有心得,惜京都無人可與暢語者。
【參考答案】
1. B (“師”意為“以……為師”)
2. A (A中的“以”都是介詞,但意思分別是“用”和“因為”;B中的“則”都是連詞,意思是“就”;C中的“而”都是連詞,表轉(zhuǎn)折;D中的“其”都是代詞,表示“他”或“他們”)
3. D (③是曾國藩反對的“讀書觀”;⑤是談練書法心得)
4. C (弟弟的座右銘不僅是“?!?因為“專字之外,又有數(shù)語教弟”)
5. (1) 昨日接四弟的信,才知道即使是至親,有時也要表達得委婉一點。
(2) 我作詩最不會作七律,其他體裁都有心得,可惜京城里沒有可以在一起暢談的人。
【說文解字】
信
(1) 名詞,書信。三次所發(fā)之信(《曾國藩家書》)
(2) 名詞,信用。信義著于四海(《隆中對》)
(3) 名詞,信物。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荊軻刺秦王》)
(4) 名詞,使者,有時特指媒人。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孔雀東南飛》)
(5) 形容詞,真實。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6) 形容詞,可靠的。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過秦論》)
(7) 形容詞,誠信。信而見疑,忠而被謗(《屈原列傳》)
(8) 動詞,相信。成述其異,宰不信(《促織》)
(9) 動詞,信任。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屈原列傳》)
(10) 副詞,實在。煙濤微茫信難求(《夢游天姥吟留別》)
(11) 副詞,隨意。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琵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