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聰聰
母愛如一股清泉,溫柔而細膩;父愛如一口深潭,深沉而清涼。母愛如一縷炊煙,溫馨而舒適;父愛如一棵大樹,挺拔而偉岸。
總為父愛的深沉而心有芥蒂,總認為自己的存在是一個錯誤,沒有母親的孩子是成長的缺陷,因此忽視了對父愛的欣賞。驀然回首,發(fā)現(xiàn)父親的愛已深深烙在我的心里,那么堅忍不拔。
我是個安靜的孩子,表面的我似乎很讓大人省心,但我的心里卻如潮水般泛濫。我常常會在無人的街角想一些別人都認為時間會沖淡一切的事……
八年前,我最依賴的母親走了,不諳世事的我親眼看著她走的。在母親走之前我親眼看見一只老鷹從我家陽臺掠過,那是老人們常說的兇兆。還記得母親剛從醫(yī)院回來時的那個情形,她戴著氧氣罩,我觸摸她時,冰一般的涼穿過肌膚,直扎在我的心上。別人讓我哭,我卻擠不出一滴淚來。至今想來,卻是后悔不已。
如果可能,我請求上帝帶我回時光隧道與母親見一面,我不貪婪,只要一分鐘……
但這畢竟是不可能的。這樣的消極狀態(tài)大約一直持續(xù)到我小升初。清楚地記得在上初中的前一天晚上父親對我說的一些話,父親說:“你也不小了,有些事情我必須和你談一談。人的一生,是不一樣的。幸福的人也不一定永遠幸福,不幸的事也終將過去。就像生活,你不能決定生活的長度,但你可以拓展它的寬度。你失去了母親這把保護傘,沒傘的孩子,就必須努力奔跑!”當我仰頭看父親時,我看見了父親的眼角淚光閃爍。印象中一向面無表情的父親居然流淚了!這確實給了我強烈的心靈震撼。
當我受同學指點嘲笑時,我用它療養(yǎng)傷口;當我遇到難題難事時,我用它鼓勵自己;當我想念陰陽兩隔的母親時,我用它慰藉自己的心。
于是,世界發(fā)生了變化。從前的嘲笑變成了今天的尊敬,從前的愚笨變成了今天的伶俐,從前的幻想變成了今天的行動。我要讓天堂的母親用欣慰的笑容看著我!
在我發(fā)生變化時,我的父親也改變了很多。
年過完沒多久,就已快開學了。我將進入初三的最后一階段,我選擇了住校。床單沒有母親的味道,是姐姐幫我整理的。父親則一個勁兒地把親戚送來的食品糕點塞進我的書包里,大大的書包硬是塞得滿滿當當。我的心被淚水淋濕了,我只是去住校,父親卻大動干戈,好似把我當成一個快出嫁的女兒。但我也不能拒絕,因為這是父親對我的愛。
我倚在門邊,看著父親忙碌的背影,淚水再也克制不住了。迷離之中,我發(fā)現(xiàn)父親老了,老得與他這個年紀有些不相稱。父親的腰也彎了。大冷天,他卻只穿一件臟兮兮的皮夾襖。沒有了母親,父親變得邋遢。
我突然間有股沖動,想上前抱住父親,對父親說,不必那么麻煩。但我沒有這么做。因為父親不喜歡我這樣,他希望我能成為一個比別人更堅強的孩子。我只能在腦海中一遍遍地回憶父親的話——“你不能決定生活的長度,但你可以拓展它的寬度。沒傘的孩子,必須努力奔跑!”
踏上初三的最后一程,我暗下決心,一定要考個好學校,不辜負父親的期望。
評委點評
有人說:“父愛如山!”它深沉內斂,需要我們去用心感受。本文的小作者用飽含深情的筆觸,講述了失去母親之后的自己如何在父親的關懷下,由“消極”變得“積極”,而父親的那句話——“沒傘的孩子,就必須努力奔跑”一直伴隨著她,鼓勵著她,也改變著她。以此為題,使文章立意鮮明,首尾呼應。幾處細節(jié)描寫充滿著真情,樸實的語言洋溢著淡淡的父女之情,真正達到了“于無聲處聽驚雷,寫于細處感人心”的境界。
(柯巖中學倪蕓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