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時進
王士禛云:“吳自江左以來號文獻淵藪,其人文秀異甲天下?!?《嘉定四先生集序》)江南形成文獻之邦,文化家族在文獻建設(shè)上的貢獻是極其重要的。在相當?shù)某潭壬?,江南文獻主要源于江南文化家族的積累。江南文化家族的規(guī)模和數(shù)量,決定了江南文獻的規(guī)模與數(shù)量,而江南家族文獻的積累又豐富了文化家族的精神內(nèi)涵,擴大了文化家族的影響。江南家族文獻,除有較為完備的家譜、宗譜外,尤以文學文獻號稱豐贍完備。這類文獻經(jīng)長期創(chuàng)作和整理,至清代可謂盈盈洋洋,蔚為大觀。它是江南家族精神和文化的集粹,是家族發(fā)展的永續(xù)資源,同時也是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寶貴財富。
清代江南文學文獻建設(shè)之發(fā)達,其基礎(chǔ)是江南文化家族文學創(chuàng)作的繁榮。近人薛鳳昌《吳江文獻保存會書目序》曰:“吾吳江地鐘具區(qū)之秀,大雅之才,前后相望,振藻揚芬,已非一日。下逮明清,人文尤富,周、袁、沈、葉、朱、徐、吳、潘,風雅相繼,著書滿家,紛紛乎蓋極一時之盛。且也一大家之出,同時必有多數(shù)知名之士追隨其間,相與賞奇析疑,更唱迭和;而隔世之后,其風流余韻,又足使后來之彥聞風興起,沾其膏馥,而雅道于以弗替。用是詞人才子,名溢于縹囊;飛文染翰,卷盈乎緗帙。斯故我鄉(xiāng)里之光也?!边@里提到的周、袁、沈、葉、朱、徐、吳、潘,都是江南著名的文化家族。綜觀江南文獻載錄情況,可以看出號為文化巨族之家,恰恰是作家群集之處,是文學熱情激發(fā)之處,也是大量文學作品產(chǎn)出之處。家族文學文獻的多寡,大體可以據(jù)此判斷。如京江張氏家族,據(jù)《京江張氏家集》記載,張鳳翼著有《樂志園匯集》,張覲宸著有《培風閣遺稿》;張九徵著有《艾衲亭稿》、《閩游草》、《文陸堂文稿》;張玉裁著有《張?zhí)肺募罚瑥堄駮小稄埼呢懠?,張仕可有《文稿》,張恕可有《硁庵詩稿》;張宏載有《將隱庵詩草》,張機有《東皋詩集》、《燕游草》,張逸少有《學士文稿》、《青山詩集》,張宏敏有《雙桐軒詩集》,張學林有《靜寄草堂制義》、《圌東學詩集》,張璿有《靜篠軒詩集》;張秉鈞有《客吟黃金臺集》、《一帆江雪草》,張秉銳有《石農(nóng)詩鈔》、《萱壽堂同懷遺集》(與兄秉鈞合刻);張成璧有詩文稿,張曾有《石帆詩集》,張冕有《春雨樓詞》、《鐵瓢樂府》、《艾衲亭詞鈔》、《青山莊社集》,張尚有《五聲秘笈》、《思勉齋詩鈔》;張鴻佶有《小樸遺稿》。這仍然是一個未必完全的記錄,但其數(shù)已何等可觀!清代江南文化家族尚有更為弘巨者,如常州莊氏、毗陵惲氏、無錫秦氏、蘇州潘氏、常熟翁氏、太倉王氏,其家族文學文獻也更為宏嵩。
清代江南文學文獻建設(shè)之發(fā)達,是文化家族文學生態(tài)發(fā)展的成果。清代江南文化家族之繁興,突出的表征是一門風雅。一門風雅,反映出清代江南文化家族內(nèi)部文人化的聚合狀態(tài)。對家族之外,這種聚合通過比較優(yōu)勢顯示出家族的人文優(yōu)越;對內(nèi)而言,它使家族本身就可能成為產(chǎn)生藝文和消費藝文的社會。在這里具有血緣關(guān)系的家人、族人自成文學社群,其家族生態(tài)的文學化程度極高。讓我們試看一個典型的“文學一堂”的情境。宋琬《王季友詩序》曾這樣介紹華亭王廣心家族:“農(nóng)山有子三人,皆賢而有才。長顓士,弱冠登賢書;次子武,聲藉甚諸生間;而季友年最少,長身玉立,豐神朗奕,工詩,善行草,人以為有王子敬之風。花晨月夕,兄弟自為酬倡,農(nóng)山顧而樂之,為評次其高下得失,往往夜分乃罷,門以內(nèi)雍雍如也?!?/p>
在談?wù)摻衔幕易濉耙婚T風雅”的文學生態(tài)時,吳江沈氏家族是常常提及的經(jīng)典例證。沈氏家族從有詩歌作品流傳的沈奎(1455—1511)起,因愈益眾多的族人參與文學活動,逐漸成為名副其實的文學世家,清初至雍正間最為興盛。沈奎五世孫中有文學家10人,六世孫中有文學家30人,七世孫中有文學家36人,八世孫中有文學家28人,九世孫中有文學家16人,十世孫中有文學家8人,十一世孫有文學家5人。整個家族歷時幾百年持久地參與到文學創(chuàng)作中,延續(xù)著家族文學的榮耀,后人盛贊曰:“風雅之集,萃于一家,海內(nèi)所希有也?!?袁景輅《國朝松陵詩征》卷一)與沈氏家族世代姻婭的吳江葉家,也是“令暉、道蘊,萃于一門”的典型。這是一個充滿文學精神和文化氣息的家庭,一家姊弟,“相對幾席,朝夕吁吟”,“半世手足,兩年師友”(葉世佺《祭亡姊昭齊文》)。葉世佺《祭弟聲期文》中曾這樣描述一門文學的情景:“我祖我父,世以宦貧,家無幾室,屋止數(shù)椽。諸人相聚,共一斗室。黃昏夜雨,夜簟冬缸。商榷古今,謔浪笑傲。情誼何如,樂可知也?!?/p>
清代文化家族一門之內(nèi)萃集眾多作家,往往就會出現(xiàn)一族之中若干體裁皆擅且具影響者,如松江宋(征璧)氏家族之于詩、詞、散曲;蘇州尤(侗)氏家族之于戲曲、詩、文;陽羨陳氏(維崧)家族之于詞、詩、戲曲。有以某一體裁勝而兼通其他諸體者,如太倉吳氏(梅村)家族以詩鳴世,而文與戲曲具有成就;吳江沈氏(自晉)家族以戲曲擅長,而詩、詞創(chuàng)作亦工;陽湖張氏(惠言)乃倚聲大家并以詞學開派,而辭賦、詩歌亦擅場一時;惲氏(敬)家族以詩、經(jīng)發(fā)科,而古文足稱大家,駢文亦有可觀者;洪氏(亮吉)家族以詩歌稱雄,而駢文、散文具有作手;李氏(兆洛)學無不窺,莫測其際,以古文獨步,而駢文和詩亦深有意致;鎮(zhèn)江劉氏(鶚)家族以小說名播海內(nèi),而詩和文,尤其詩歌亦不同凡響;溧陽狄氏(云鼎)家族入清后,以詩傳家,“陶與杜之襟懷既兼而有之”(吳穎《古照堂詩集敘》),而到八世孫狄葆賢時,詩歌之外更以小說批評在近代產(chǎn)生巨大影響。這種狀況必然使清代江南家族文學文獻不僅積蘊贍淵,而且特色鮮明。
清代江南文學文獻建設(shè)之發(fā)達,文化家族長期收集整理功不可沒。常州惲思贊在《毗陵惲氏家乘》之“詩文著作譜凡例”中說:“著作為祖先精神所萃,學問攸關(guān),文章為德性之符,詩詠根性情而發(fā)。網(wǎng)羅散失,責無旁貸,雖吉光片羽,亦必匯而存之?!睂ξ幕易鍋碚f,收集整理家族文學文獻,對外可以彰顯家族久遠的歷史和文化地位,顯示家族學藝之盛,播揚“門第”之“書香”,以贏得更多的社會尊重;對內(nèi)在知識保存與傳播之外,更可以弘揚家族精神,凝聚家族力量,勉勵家族后代,催生家族人才,創(chuàng)造家族成就,保持家族門望。正如秦瑞玠《錫山秦氏文鈔序》云:“自古名門右族,世稱邑望者非特侈閥閱,炫簪纓科第以夸耀庸俗而已,必其人文秀起,世多賢大夫卓然友可傳者,始克光昭累葉,聞望勿墜。”因此,清代江南文化家族往往帶著巨大的使命感,以幾代人的力量,不斷收集、完善、整理、刊刻家族文學文獻,鑄造出家族文化的徽章,樹立起家族文化碑林。
整理梓行的家族文學文獻著作一般為兩類:一是先人的別集,如蘇州潘世恩家族潘遵祁??唐涓概耸黎恫贿h復齋叢書》六種十七卷,潘曾瑋注其父潘世恩同治六年刊行的《正學篇》,潘志穎光緒四年刻其父潘誠貴《聽香室詩鈔》,潘志詢民國七年刻其祖潘遵璈《香隱庵詞》二卷,潘志發(fā)民國八年刻其祖潘希甫《花隱庵遺稿》,潘承祺民國三年刻其祖潘觀?!儿o泉山館集》。直至近代潘景鄭對其先世文學文獻整理猶予傾心,他影印其曾祖父潘曾瑩《花間笛譜》:“曾王父詞章之業(yè),昭著藝林,余事兼及聲律,世或莫睹,有《花間笛譜》一卷……手自訂定,未遑傳布,閱今百年,幸無放失。丁丑之難,故鄉(xiāng)糜沸,楹書半付劫灰,斯稿輾轉(zhuǎn)攜至滬濱,未隨六丁之厄。慮更歲月,終懼湮晦,亟以原稿付諸墨版影印二百本,分饋親友,冀存十一于將來。”(《后記》)景鄭又據(jù)費屺懷所編其叔祖潘祖蔭遺書總目,補錄編成《鄭庵文?!贰ⅰ多嶁衷娧a》。
另一類是歷代先人文學總集,如吳江沈氏家族在清初至乾隆間編著刊刻了《吳江沈氏詩集錄》、《重定南九宮詞譜》。其中《吳江沈氏詩集錄》十二卷共收錄70位男性作家、21位女性作家953首作品。據(jù)《序》載《詩集錄》最初由沈奎七世孫沈永隆、沈永群及八世孫沈始樹編輯,而乾隆五年(1740)首次刊行版本的編輯者為沈永群之孫沈祖禹、沈始樹長子沈彤,參與校閱者尚有沈氏九孫沈廷光和沈炯,這意味著《詩集錄》初版已注入三代族人心血了。迨至同治六年(1867)因原刻版在戰(zhàn)亂中喪失,沈奎第十三世孫沈桂芬進行了重新??蹋@樣自初編家集至重刻梓行,沈氏族人歷時兩個世紀方最終完成了文學一堂、文獻永存的家族理想(參李真瑜《文學世家的文化意涵與中國特色》)。
這類總集,值得稱道的還有《錫山秦氏詩鈔》、《錫山秦氏文鈔》。錫山秦氏,是清代江南最重要的科舉世家、文化巨族之一。該家族代承儒素,文人踵興,僅在清代,就曾出現(xiàn)過秦松齡、秦惠田、秦瀛、秦緗業(yè)等著名學者、詩人、名臣,其聲名歆動江南,乃至整個朝野,而近、現(xiàn)代這一家族又將秦毓鎏、秦邦憲等富有歷史意義的名字永遠刻進了族譜。秦氏家族沿歷數(shù)朝,名人頻出,器大而弘,可謂相當罕見?!跺a山秦氏詩鈔》為道光己亥(1839年)秦彬所輯,共得《前集》八卷,記載宋元明代74人的詩篇;《今集》十卷,收集清代168人詩作,二集共包括242名秦氏族人的詩篇。《錫山秦氏文鈔》為民國十九年(1930)秦毓鈞輯,共十二卷,匯集宋元明清至民初123名秦氏族人的文章493篇。唐文治先生撰《錫山秦氏文鈔序》激贊曰:“從未有以家族之著述,匯為鴻篇者,即有之,亦不過三、五人或十數(shù)人而止,然已不數(shù)數(shù)覯,而況奏對尺牘,書序贈答,散奇駢偶,璀璨矞皇,兼以閨門鞶帨,繡口錦心,麗彩彬彬,芬流寰宇。此雖海內(nèi)名族如曲阜之孔、太原之王、清河之張、平原之陸,亦鮮斯美,而吾錫秦氏乃獨擅其盛,彌令人其羨而起敬矣!”無錫秦氏整理家族藝文,“非徒自私一門之雋而已”(顧皋《錫山秦氏詩鈔序》),它不僅是家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發(fā)展的見證,同樣也匯入了民族文化的歷史長河,成為一筆寶貴的遺產(chǎn)。這類總集如《瑞芝山房詩抄》(戴燮元輯)、《毗陵周氏五世詩集》(周述祖輯)、《江陰金氏文剩》(金武祥輯)、《長洲彭氏家集》(彭賢輯)、《吳江沈氏詩錄》(沈祖禹等輯)、《舊德集》(繆荃孫輯),不勝枚舉。
可以說,一部完整的家族文學文獻,就是一部家族精神史,一部家族人文教育的教材;而即使部分家族文學文獻之匯集,也同樣成為家族文化發(fā)展的見證,是家族“書香”的積蘊,是后人豎起的家族精神的標桿。文化是層累而進的,正是這些家族文學文獻,以一地匯之,則成就一地之文學、文化的輝煌,并成為文學、文化再創(chuàng)造可借鑒的資源;以一國匯之,則見證民族文化之演進,成為華夏文明的巨大財富,成為文學、文化創(chuàng)作走向更大輝煌的堅實基礎(chǔ)。江南文化家族文學文獻的認識意義和重要價值,正在于此。
(作者單位:蘇州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