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呂祖謙《左傳》學之經(jīng)傳觀

2009-06-24 03:08:44朱宏秋
河南圖書館學刊 2009年1期
關鍵詞:呂祖謙左傳

朱宏秋

關鍵詞:呂祖謙;《左傳》學著述;經(jīng)傳觀

摘 要:呂祖謙在當時學界名譽甚著,于《左傳》著述頗多,其中滲透了他對《春秋》經(jīng)傳的理解,這是我們了解呂祖謙經(jīng)學觀的重要方面,也是我們研究《左傳》學史的重要方面。

中圖分類號:G251文獻標識碼:E 文章編號:1003-1588(2009)01-0125-04

About Lu Tsu Chiens Literature on the Theory of Tzuoo Juann

ZHU Hong-qiu

(Henan Museum,Zhengzhou 450002, China)

Key words:Lu Tsu Chien; literature on tzuoo juann; theory of jing;

Abstract:Lu Tsu Chien, he was well known in Song dynasty. He made great efforts on Tzuoo Juann. In this way, he expressed his understanding and opinion. A detailed study about Lu Tsu Chiens research of Tzuoo Juann is given out. It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ip between ChuenChiou and Tzuoo Juann,this is very important for us to learn Lu Tsu Chien and the history of Tzuoo Juann.

呂祖謙(公元1137-1181年),字伯恭,婺州人,學者稱東萊先生。與朱熹、張栻齊名,譽東南三賢,為金華學派之鼻祖,浙東學派之中堅。

《春秋》記到魯哀公十四年,《左氏春秋》記到魯哀公二十七年,《左傳》有多出《春秋》經(jīng)十三年之記述,這就引起了學者們的注意:它到底傳不傳《春秋》。對此,漢人就開始懷疑,千年來糾葛于傳不傳經(jīng)之公案。

呂氏于《春秋》經(jīng)傳研究頗深,于《左傳》用力尤甚,其《左傳》學著述有:《東萊先生左氏博議》、《左氏傳說》、《春秋左氏傳續(xù)說》、《東萊呂太史春秋左氏傳類編》,這些著述滲透了他對《春秋》經(jīng)傳的理解及獨見,對“《左傳》與《春秋》究竟關系如何”,呂氏也有自己的理解。本文試從這一點出發(fā),主要依據(jù)《金華叢書》本《東萊先生左氏博議》與《左氏傳說》、《續(xù)金華叢書》本《春秋左氏傳續(xù)說》、《四部叢刊續(xù)編》本《東萊呂太史春秋左氏傳類編》等,以文獻的深入解讀為基本方法,對呂氏之經(jīng)傳觀作一淺論。

對于《春秋》,闡釋經(jīng)義成為第一要務。首先,我們要了解呂氏對《春秋》是如何闡釋的,其次要了解呂氏對《左傳》如何理解的,傳不傳《春秋》,呂氏如何結合《公羊》和《谷梁》表達其對《左傳》的看法。

1 呂氏對《春秋》之闡釋

1.1 《春秋》記事之始

“周自東遷之后,王室便衰。然初遷之始,凡事尚可料理,至隱公之時,經(jīng)四十余年,而故家遺俗猶有存者。如臧哀伯之諫納郜鼎,臧僖伯之諫觀魚,申繻之對問名,皆三代之遺制。其東遷之初,又可知惠公平王三年即位。在位四十六年,則《春秋》作時,平王東遷已四十九年。蓋《春秋》始于平王,非始于周之東遷也?!盵1]呂氏認為,《春秋》作時,平王東遷已經(jīng)有四十九年了,所以《春秋》不是開始于周平王之東遷,始于平王四十九年。

1.2 《春秋》大義

呂氏指出《春秋》一書的大義是尊王賤伯,以中國為內(nèi),以夷狄為外,注重華夷之辨。例如“春王正月”,關于“王”字,呂氏認為,“‘王之一字出諸正月之上,然后天下知自隱至哀二百四十二年之間,予奪褒貶,無非王道之流行。自歲首至歲窮,三百六旬之間,視聽食息,無非王道之廢見。向若夫子不筆之于經(jīng),則人終日不離王道之內(nèi),習不察,行不著,亦不知王之為王矣”。[2]呂氏認為,夫子強調(diào)貫穿《春秋》始末之王道,這種王道也包含了對狄夷的絕對統(tǒng)治?!洞呵铩窇痔煜滤焱A戎之辨,故書此一言之間而辨之。

1.3筆削之間見褒貶,但非字字褒貶

呂氏說,“《春秋》書來,其義有三:內(nèi)女書來,例也;中國書來,貶也;戎狄書來,略也。祭伯以畿內(nèi)諸侯而書來,其義為,祭伯為周卿士,親見王綱頹廢,不能佐天子而一正之,乃下比外交于列國,是圣人深貶之也”。[3]由此可見,呂氏認為此“來”字,表示《春秋》賤之,非夫子有愛憎于其間,而是祭伯自取之也。

“克”字,呂氏說,“則兄弟干戈相尋,如寇仇、如戎狄,剿除而不遺余力?!洞呵铩芬蚱淝槎浴翱恕?,足見兄弟之天倫喪,兄弟相戳無絲毫徘徊猶豫不忍之意”。[4]《春秋》一“克”字就體現(xiàn)了鄭伯無天理人情,視兄弟如寇仇、戎狄,置之于死地而后快,完全無兄弟天倫之義。所以夫子懼,做《春秋》,褒貶其中。

盡管呂氏認為《春秋》字字含大義,但他反對盲目地將《春秋》中一切字之大義都附會到孔子名下,他有自己的判斷。例如,“元”代表年祀日辰之首,此是自古而有之,并不是因為孔子書之而有此精義?!霸?,命日以元,虞典也;命祀以元,商訓也。年祀日辰之首,其謂之元,蓋已久矣,豈孔子作《春秋》而始名之哉……自夫子筆之《春秋》,舉以示人,而百圣之所宗,萬事之所統(tǒng),咸見于一字之間,奚必名出夫子而后謂之精義哉?”[5]由此可見,呂氏認為,書“元”年,并非夫子作《春秋》才有此名。

1.4 《春秋》之中有理

其《春秋》大義的核心是明于君臣上下之分,以及明道正義等,以此來分辨華夏和夷狄,并誅亂臣,討賊子,尊王賤伯等,以樹立儒家義理的價值標準。

呂氏認為,春秋之時,人欲肆,天理滅,泯泯棼棼,瞀亂昏惑。所以孔子懼而作《春秋》,《春秋》察天理人欲之辨。例如,論及“無駭帥師入極”,呂氏說“內(nèi)大夫不書氏,其已賜族者去之,所以示義也。其未賜族者書之,所以紀實也。帥師入極,無王陵弱。圣筆之貶,‘入一字足以盡無駭之責”[6]。所以,呂氏認為,圣人之筆,森嚴肅厲,形神俱竦,具萬理于一言者也。

2 《左傳》與《春秋》之關系

2.1 關于《左傳》對《春秋》書法之表達

莊公十八年,傳文中有對經(jīng)文之“秋有蜮”的解釋,其解釋為“為災也”。左氏了解《春秋》之所以書,故有此解釋。大凡《春秋》所書,皆是本地素無有而忽有焉者,則書。如有蜚、鸜之類[7]??梢?,呂祖謙認為,《左氏》對《春秋》書法是理解的,不然如何做的了書與不書的傳文呢。

呂氏還指出了左氏書法最高處,呂氏說,“中大夫,便是卿,古者,大國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國二卿,一卿命于天子,一卿自命。故命于天子者謂之卿。如《周禮》中只有中大夫,卻無上大夫。蓋卿便是上大夫。正與此制合。晉武公是篡位而入國,天子未嘗命他卿,故只有中大夫,中大夫便是晉國秉權之臣”[8]左氏尚知此制度,后來此制度紊亂,天子反減,諸侯反多,一國既有卿又有上大夫、中大夫。

所以,呂氏認為,左氏對《春秋》書與不書有所表達,并不是不理解《春秋》之筆削。但是左氏對《春秋》書與不書之中蘊含的大義有沒有準確的表達呢?

《春秋》記載之始“元年春王正月”,《左傳》這樣記載“元年春,王周正月。不書即位,攝也?!?/p>

在呂氏看來,左氏很了解《春秋》之書與不書。“元年春王正月”,呂氏認為,“夫子因魯史而作《春秋》,魯史無而《春秋》有的,是夫子所筆。魯史有而《春秋》無的,是夫子所削。夫子之筆始于“王”,削始于“不書即位,始筆始削,其中有大義存焉?!倍半[公不書即位”,是夫子“削”去了。這一點,左氏在傳文有明確的表達,據(jù)此,呂氏認為左氏在孔子之書法上是有傳達的,但是呂氏看問題是不會停留在表面的,他指出,這種傳達只是外在的傳達,內(nèi)在的大義傳達錯了,或者說左氏根本領悟不到孔子筆削之旨,呂氏說“隱公不書即位,不是因為攝、為遜、為不舉踐祚之禮、為不明嫡庶之分,而是因為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諸侯受命于天子,這是天地之常經(jīng),《春秋》之宏綱大原。自周失政,諸侯私其土地,專其封,父終子襲,莫知受命于天子。所以《春秋》首奪隱公之即位,使萬世之為臣為諸侯者,咸知身非己有,國非己有。三綱得存,五品得敘。以此盡春秋大義”[9]。在此,呂氏否定了左氏“不書即位,攝也?!钡恼f法,明確地表明了呂氏自己認為的孔子蘊含在“元年春王正月”之中的大義,對《春秋》十二公皆非受命于天子,皆可削。呂氏提出了自己的合理解釋,他說,“首削隱公之即位,端本正始,大義已明,十二公罪有輕重,情有深淺,故有書有不書”[10]。所以很明顯,呂氏認為左氏不解孔子《春秋》之大義。他對孔子作《春秋》之旨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贊揚甚至是崇拜,夫子之筆削不是隨便而為的,而是飽含大義和經(jīng)旨的。相反地,呂氏對左氏的批評幾乎全部都集中在這個方面,更為重要的是,這種批評是很嚴厲的。

2.2 《左傳》對《春秋》大義之傳達

其一,呂氏對《左傳》有很多的批評,略舉一二例,以蓋其余:

呂氏批評左氏不知父子大義:“莊公不能報父之仇,而卻立名字要委屈回護過了,此敘與‘筑王姬之館于外相似,左氏不明大義”[11]。

呂氏批評《左氏》依據(jù)魯史之例,而沒有用孔子《春秋》之旨,左氏于王道無知:“此是魯史之例,非孔子《春秋》之旨,蓋魯史不書,所以懲不赴者之不敬?!洞呵铩凡粫?,所以懲天下諸侯之無王,蓋天下共戴天子于上,安有天子崩,諸侯猶有待于赴而后知焉”[12]。

呂氏指出《左傳》之弊端三:左氏只有三般病,除卻此三病,便十分好。所謂三病者:“左氏生于春秋時,為習俗所移,不明君臣大義,視周室如列國,如記‘周鄭交質此一病也。又好以人事附會災祥,夫禮義動作,古人固是于此見人,吉兇豈專系于此?此二病也。記管、晏之事,則盡精神,纔說圣人,便無氣象”[13]。

其二,于三傳之比較上,呂氏說,“公羊子以為單伯淫叔姬,蓋公、榖只是經(jīng)生,不識朝廷大體,其間載事或有鄙俚,然其中說經(jīng)旨處卻與理合處甚明,不可不仔細,蓋緣他傳得子夏學,所以識見至此。若載事則不比左氏,左氏是國史,識得朝廷大體”[14]??梢姡瑓问险J為,公、榖載事不如左氏,但公、榖得夫子之再傳,所以說經(jīng)旨經(jīng)意處要比左氏通曉明白的多。

呂氏的《左傳》學是深受《公羊》思想影響的。眾所周知,《公羊》闡釋《春秋》時強調(diào)的主要思想有三,在此贅述:其一是“大一統(tǒng)”觀,強調(diào)統(tǒng)一的王權具有絕對的權威。其二,《公羊》主張“內(nèi)其國而外諸夏,內(nèi)諸夏而外夷狄?!逼淙恰叭勒f”。在呂氏這里,“大一統(tǒng)”變成了尊王攘夷論,“三世說”變成了其春秋階段論,并由此衍生出政在諸侯、政在大夫等一系列學說。

關于尊王攘夷,在“周鄭交質”的論述中,呂氏反復強調(diào)左氏不辨名分,不明大義,可見從中貫徹著尊王、強調(diào)王權的思想。

關于“三世說”之劃分及闡述。

《左傳》一部三十卷,其大綱領只有三節(jié):自第一卷至第三卷莊公九年,齊桓公初出時是一節(jié),此一節(jié)霸者未興,當時之權亦未嘗專在一國。自莊公九年以后直至召陵之盟,又是一節(jié),凡二十四卷,正是五霸迭興之際,此一節(jié)甚長。自召陵以后直至卷末,又是一節(jié),蓋當時晉、楚霸諸侯,凡南方之諸侯盡從楚,北方之諸侯盡從晉,自楚用子常以來,以玉與馬之故,遂執(zhí)二國之君,故蔡侯以子為質于晉,而請伐楚,晉荀寅又以求貨于蔡,弗得,遂辭蔡,而不肯伐楚,只緣要些小物事,遂壞了霸業(yè)。晉便失霸,諸侯遂無霸。自是以來吳興,越卻以蠻夷主盟諸侯,當時吳闔盧正用子胥要霸諸侯,蔡侯一東,遂當此事都不成世界了。此是末一節(jié),凡三節(jié),皆是左氏大綱領[15]。

根據(jù)呂氏的議論,我們可以分《春秋》所記時代為三個時間段:

隱公元年——莊公九年:霸者未興

莊公九年——召陵之會:霸者迭興

召陵之會——哀公二十七年:中原無霸,吳越霸

此論顯然是受《公羊》之啟發(fā),他把《公羊》的思想貫徹到其關于《左傳》的著作中。顯然,呂氏認為左氏事詳而義疏,公、榖義精而事略。

其三,對于《春秋》與《左傳》的關系

呂氏對此問題有言:

夫子因魯史而作《春秋》,魯史無而《春秋》有的,是夫子所筆。魯史有而《春秋》無的,是夫子所削。夫子之筆始于“王”,削始于“不書即位”。始筆始削,其中有大義存焉[16]。

而這一段表明呂氏認為《春秋》是根據(jù)魯史而作,可見《春秋》是依據(jù)歷史事實而作,不是夫子憑空亂語的,更不是夫子照抄照搬魯史的,《春秋》和魯史的不同之處,正是飽含孔子筆削之深意,正是大義之體現(xiàn)。

左氏綜理微密,后之為史者鮮能及之。然以隱公不書即位為攝,是有見于魯史而無見于《春秋》也。以周鄭交惡為不信,是有見于盟約而無見于名分也。以歸魯?shù)貫檎?,以存許祀為禮,是有見于節(jié)目而無見于大體也[17]。

可見,呂氏認為,《左傳》之彰顯節(jié)目而不彰顯大體?!蹲髠鳌酚诖罅x、名分等無顯,而孔子于筆削中見大義。呂氏認為 “《春秋》,萬世之書也”[18]。而《左傳》“蓋未能易乎世”[19],這些議論,其中心依然尊王尊周,強調(diào)王權,從而尊經(jīng)尊孔。所以,呂氏認為《左傳》不傳達《春秋》之經(jīng)旨經(jīng)意?!白笫想m才高識遠,然不會明理,溺于習俗之中,而不能于習俗之外,別著一雙眼看,此左氏記述之失也”[20]。這是呂氏在其著述中深信不疑的一點。結合以上論述,呂氏認為,《左傳》傳達了《春秋》之書法,而疏于《春秋》之大義。

3 左氏及其與孔子的關系

3.1 《左傳》之成書年代

呂氏從“畢萬筮仕于晉”中認為,“左氏載畢萬筮辭詳細,判斷左氏是三晉強、韓魏盛之時。如同王莽、武后時多獻符讖一樣”[21]??梢娬且驗槿龝x強、韓魏盛的時候卜筮甚多,這也就影響了左氏的記載,必然在此方面記載甚詳,由此而判斷左氏所處之時代。

3.2 左氏與孔子的關系

呂氏認為,“左氏于定哀之間,載孔子事甚多,其間皆傳聞之失實。以此知左氏本不會登圣門,使其得與聞孔子聲欬之末,則必不如是訛錯”[22]。他說,“左氏載孔子答孔文子一段事,正是左氏不會登圣人之門,分明證據(jù)。蓋左氏載孔子答孔文子之辭,與《論語》載衛(wèi)靈公問陳孔子之對一般,若是兩人之問,無緣句句相似,蓋當時本是一事,惟弟子得其真,故言衛(wèi)靈公。左氏不會登圣門,故以孔文子載之。舉此一事,則其它皆可知”[23]。他從此中找到了分明的證據(jù),認為左氏連圣人的音容笑貌都不曾見過,不用說是孔門弟子,也不用說登門求學,更不用說傳經(jīng)解惑了。

綜上所述,呂氏認為《春秋》乃倡導尊王攘夷之說,嚴華夷之防,正君臣之分。他承認夫子于筆削之間見褒貶,然非字字褒貶,也不必過分關注字辭之褒貶。從呂氏對《左傳》尖銳批評中可以看出,呂氏對于《春秋》與《左傳》關系的看法是,《左傳》雖理解和表達了《春秋》書法,然于《春秋》大義無所傳達,《左傳》于“春秋”大義、名分無顯,而且,呂氏認為左氏非孔門弟子而無從談起傳經(jīng)解惑,《左傳》不辨名分,不明大義。公、榖得夫子之再傳,在論說經(jīng)旨經(jīng)意處要比左氏通曉明白的多。所以,呂氏在闡釋《春秋》時,多結合公、榖之義與左氏之事,由此呂氏認為《左傳》于大義處不傳《春秋》,這是呂氏尊王尊周,強調(diào)王權,從而尊經(jīng)尊孔的必然結果。

注釋:

[1] 呂祖謙.春秋左氏傳續(xù)說·左氏傳續(xù)說綱領,續(xù)金華叢書本.

[2] 呂祖謙撰,呂祖儉、呂喬年編.《東萊集·別集》卷13《春秋講義·不書即位》,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323-324頁.

[3] 《東萊集·別集》卷13《春秋講義·冬十有二月祭伯來》,第326頁.

[4] 《東萊集·別集》卷13《春秋講義·夏五月,鄭伯克段于鄢》,第325頁.

[5] 《東萊集·別集》卷13《春秋講義·元年》,第323頁.

[6] 《東萊集·別集》卷13《春秋講義·無駭帥師入極》,第328頁.

[7] 《春秋左氏傳續(xù)說》卷3《秋有蜮》.

[8] 《春秋左氏傳續(xù)說》卷4《及將立,奚齊既與中大夫成謀》.

[9] 《東萊集·別集》卷13《春秋講義》,第324頁.

[10] 《東萊集·別集》卷13《春秋講義》,第324頁.

[11] 《春秋左氏傳續(xù)說》卷3《君子是以善魯莊公》.

[12] 《春秋左氏傳續(xù)說》卷6《凡崩薨不赴則不書禍福不告亦不書懲不敬也》.

[13] 《春秋左氏傳續(xù)說·左氏傳續(xù)說綱領》.

[14] 《春秋左氏傳續(xù)說》卷6《又執(zhí)子叔姬》.

[15] 《春秋左氏傳續(xù)說·左氏傳續(xù)說綱領》.

[16] 《東萊集·別集》卷13《春秋講義》,第324頁.

[17] 《東萊集·別集》卷13《甲午左傳手記》,第331頁.

[18] 《東萊集·別集》卷13《春秋講義·夏五月鄭伯克段于鄢》,第324頁.

[19] 《東萊集·別集》卷13《甲午左傳手記》,第331頁.

[20] 呂祖謙撰.《左氏傳說·看左氏規(guī)?!?,金華叢書本.

[21] 《春秋左氏傳續(xù)說》卷3下《畢萬筮仕于晉》.

[22] 《左氏傳說》卷20《孔文子將攻大叔仲尼對以甲兵之事未之聞》.

[23] 《左氏傳說》卷20《孔文子將攻大叔仲尼對以甲兵之事未之聞》.

猜你喜歡
呂祖謙左傳
呂祖謙的有機宇宙觀
西部學刊(2024年23期)2024-12-31 00:00:00
《左傳》“其無晉乎”補證
江海學刊(2024年1期)2024-03-14 09:09:58
《左傳》《國語》所見舊有繇辭及臨時自撰繇辭考辨
道兼體用的整全之道:呂祖謙義理之學新論
原道(2022年2期)2022-02-17 00:56:30
《左傳》“攝官承乏”新解
《左傳》疑難考辨一則
《左傳》“譏失教也”句獻疑
呂祖謙與張栻交游詳考
呂祖謙的治學與為官之道
人民周刊(2018年23期)2018-02-22 03:09:28
從鵝湖之會看呂祖謙的理學之功
建昌县| 伊吾县| 霍山县| 靖江市| 佛冈县| 新和县| 武鸣县| 安泽县| 宝鸡市| 水富县| 射阳县| 西平县| 乳源| 中西区| 萨嘎县| 博湖县| 伊宁市| 贵定县| 张家口市| 龙江县| 云安县| 汨罗市| 阿拉善左旗| 彭阳县| 曲水县| 洞口县| 博野县| 乐业县| 原平市| 册亨县| 邮箱| 修武县| 疏勒县| 靖江市| 河池市| 陇南市| 泰顺县| 永吉县| 大庆市| 昔阳县| 图木舒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