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民 楊明復
【考點闡述】
修辭手法是運用各種表現(xiàn)方式來修飾文字詞句,使之表達得更準確、鮮明而生動有力的一種寫作技巧。運用修辭可以增強文章語言的表現(xiàn)力,從而更好地為表達文章的思想感情服務。
中考關于修辭手法對考生的要求是:“能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予以識別,理解其表達作用,并能初步運用。”近幾年來,在各省市的中考語文試題中出現(xiàn)了大量的語言運用新題型,從不同角度考查考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其中修辭手法也常與仿寫聯(lián)系在一起考查。
一、《新課標》要求中考考生掌握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反復、對偶、設問、反問八種,教材中常出現(xiàn)的修辭手法還有借代、引用、雙關、反語等。對要求掌握的修辭手法,考生要熟記其定義、理解其要點,把握其特征,并能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找出這些修辭手法而且能夠說明它們的作用。
二、中考考題中常見的題型:1.指出文中運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2.分析修辭手法的作用;3.通過仿寫、擴寫、變換句式等形式考查修辭手法的運用能力;4.在詩歌鑒賞、現(xiàn)代文閱讀中考查;5.通過作文考查。
三、修辭手法的復習要從三方面注意:1.判定類型——明確含義、注意區(qū)別;2.分析修辭手法的效果(表達作用):(1)何種修辭手法;(2)該修辭手法的一般作用;(3)結合具體語言環(huán)境怎樣發(fā)揮;3.仿寫造句:(1)明確運用什么修辭手法;(2)研究句子結構怎樣(注意抓關鍵詞語);(3)仿句必須集中反映文段的整體內容。
四、常用修辭手法的特點及作用:
1.比喻:根據(jù)事物的相似點,用具體、淺顯、熟知的事物來說明抽象、深奧、生疏的事物。比喻有三種類型:明喻、暗喻和借喻。作用: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冗長為簡潔。
2.擬人:把物當作人來寫,賦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寫人的詞語來描寫物。作用:使具體事物人格化,使語言生動形象,色彩鮮明,表意豐富。
3.夸張:對事物的性質、特征等故意夸大或縮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質,烘托氣氛,加強渲染力,引起聯(lián)想效果。
4.排比:把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意思相關聯(lián)的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內容集中,增強氣勢;敘事透辟,條分縷析;節(jié)奏鮮明,長于抒情。
5.對偶:字數(shù)相等,結構形式相同,意義相關的一對短語或句子,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齊勻稱,節(jié)奏感強,高度概括、易于記憶,有音樂美感。
6.反復:為了強調某個意思或某種感情,有意重復某個詞語或句子。反復分兩類:連續(xù)反復和間隔反復。連續(xù)反復中間無其他詞語間隔,間隔反復中間有其他的詞語。作用:通過反復詠嘆表達強烈的情感。
7.設問: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問題,然后自己回答,即自問自答。作用:引起人們思考,突出或強調某些內容。
8.反問:無疑而問,答案就在問語之中。一般來說,肯定形式的反問表否定意思,否定形式的反問表肯定意思。作用:使語氣得到加強,能夠表達作者強烈的感情。
【失誤提醒】
考生常見的失誤有:不能明確區(qū)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描寫方法、寫作手法、說明方法、論證方法等。如表達方式和修辭手法易混淆。表達方式包括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五種,修辭手法是指比喻、擬人、排比、夸張、對偶、設問、反問、引用等,一些考生常常將兩個不同的概念混淆。再如,對于比喻的考查,不同文體有不同的側重點,記敘類文體重點考查修辭手法的表達作用,說明類文體則要用“打比方”這種手法去分析說明事物的主要特征,議論類文體則考查用比喻的修辭手法進行“比喻論證”說理??忌诮忸}時要注意區(qū)分。
此外,考生還要注意辨析對偶與排比,設問與反問,借代與借喻等幾組易混的修辭手法。如對偶與排比,對偶是“一對短語或句子”,排比是“三項或三項以上”;設問與反問,設問是自問自答,答案在問句之外,反問是只問不答,答案寓于句子中。
總之,考生要努力掌握語言表達方面的各種知識,要有針對性地加強訓練。
【強化訓練】
1.仿照下面畫線的句子,重復“仍可見”,補出兩個例子,形成排比句式,不超過50字。
時間可以流逝,而英雄卻難以用時間的遠近來衡量。遠的有家貧少年岳飛,我們向千年之外望去,仍可見他在高唱《滿江紅》;近的有_____________;再近的有_____________。
2.仿造下列語段中畫線的句子,運用反問的修辭手法續(xù)寫完這一評論“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wǎng)”的語段。
古往今來,大凡有所建樹者,無不是臨淵之后退而結網(wǎng)者。如果哥倫布只是“臨淵羨魚”,而不去搏擊風浪、揚帆遠航,他又怎么會有發(fā)現(xiàn)新大陸的壯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只是“臨淵羨魚”,而不去開通絲綢之路,張騫又怎會有通西域那鞍前的瀟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據(jù)內容和句式要求補寫句子。
要求:續(xù)寫的句子要合乎文意,使整段文字銜接順暢,文意貫通;(1)(2)處的句式與前面舉例的句式相同,要另舉事例;(3)句要從正反兩個方面給整段文字作總結。
歷史是一面鏡子。假若當初商紂王能廣開言路,察納忠言,何至于落得個身敗名裂、葬身火海的下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然而,反過來說,如果當初齊威王不采納鄒忌的諫諷,又怎能取得“戰(zhàn)勝于朝廷”的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綜上所述,不難看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
4.仿照下面句中畫線部分的句式和修辭手法,以“她”開頭補寫兩個句子。
春姑娘邁著輕盈的步履款款而行。她攜著神奇的小花籃,把五彩的鮮花撒向山坡,撒向田野;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仿照下面畫線的句子,另寫兩個運用了比喻修辭手法的句子。
友誼如珍珠,我們共同穿綴,連成一串串璀璨的項鏈。友誼如_____________,我們_____________;友誼如_____________,我們_____________;友誼如_____________,我們_____________。
6.在下面橫線處填入適當?shù)恼Z句,組成前后呼應的排比句。
人生不在成就了多大事業(yè),而重在做好了什么。所以,見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無愧地做了其中挺拔的一棵;_____________;見到無垠的藍天,你只求無愧地做了云彩中祥和的一朵。雖是一棵,卻能抗擊風雨;_____________;雖是一朵,卻能裝扮藍天。這樣的人生也就夠了。
7.根據(jù)要求在下面橫線處各續(xù)寫兩個句子。
要求:(1)續(xù)寫的句子要合乎文意,使各段文字銜接順暢,文意貫通。(2)續(xù)寫句子的句式與該段畫線部分相同,且要運用引用的修辭手法。
瀟灑是一道刻在每個人心中的美麗風景。瀟灑的內涵包羅萬象,“采菊東籬下”是一種清凈的瀟灑,“勝似閑庭信步”是一種喜悅的瀟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珠光寶氣、濃妝艷抹不是瀟灑,盲目從眾、追逐時髦不是瀟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仿照下面句子畫線部分的句式,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再續(xù)寫兩個句子。
你是嚴冬里的炭火,________________,你是湍流中的踏腳石,________________,你是看不見的空氣,你是捉不到的陽光。啊,友情,你在哪里?
9.在下面橫線處再仿造一個句子。
要求:(1)再寫一種情況;(2)句式與畫線部分相同。
愛國就是對祖國懷著最深切的熱愛,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愛國有著不同的內容。危機四伏之秋,“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是愛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仿照下面句子中畫線部分的句式,引用詩句續(xù)寫一個表達對故土或親人思念之情的句子。
我國古典詩歌內蘊豐富,很能激發(fā)人們的聯(lián)想和想象?!?u>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吟詠這膾炙人口的詩句,誰不為春回大地后祖國母親多姿多彩的面貌而自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仿照下面句式,以“興趣”開頭,寫一段話。
要求:(1)必須以“興趣”為話題;(2)嚴格按照例句的形式,不超過60字。
熱愛是什么?熱愛是風,熱愛是雨。因為熱愛,我們甘于淡泊寧靜的日子;也因為熱愛,我們敢于金戈鐵馬去,馬革裹尸還。
12.根據(jù)例句,仿寫兩個句子,分別用“體育,你是團結”“體育,你是榮譽”開頭。要求:要構成排比段;每個句子不超過35字。
例句:體育,你是拼搏。每當我們看到鄧亞萍臉上流淌的汗水和濕透的運動衫,我們才知道什么叫做奉獻。
體育,你是團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體育,你是榮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仿照下面的例句,寫兩個字數(shù)相同、句式相仿、內容相關的句子,要構成排比。
例句:沒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同荒涼的戈壁,冷冷清清,沒有活力。
沒有理想的人,________________;沒有理想的人,________________。
14.仿照下列句子中畫線部分,再寫兩個句子。要生動地闡明本體,句式與畫線句子相同,并構成排比,每句不超過12字。
(1)游子離開了祖國,就像巨輪離開了海洋,就像植物離開了土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生離不開友愛,就像莊稼需要雨露,就像嬰兒需要乳汁,________________。
15.對下列句子所用修辭手法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中,“爭渡,爭渡”運用了反復的修辭手法,表現(xiàn)了詞人急著尋路回家,奮力劃船的情狀。
B.“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運用對偶的修辭手法,描繪了一幅風和日麗、紅碧交輝的彩色圖畫,令人心曠神怡。
C.“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運用反問的修辭手法,表現(xiàn)了女主人公對在外服徭役的丈夫深切的思念之情。
D.“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出”字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寫出了青山的動態(tài)美。
16.下列句子中的修辭手法運用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她那紅潤的臉蛋猶如盛開的桃花。
B.南京的“金城”摩托車在廣交會上赫然登場。
C.閱覽室里安靜得連針掉到地上的聲音都能聽見。
D.誰會歡迎脫離實際的空頭理論家呢?
17.對下列句子中所使用的修辭手法依次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1)大海里,閃爍著魚鱗似的銀波。
(2)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云間。
(3)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4)太陽剛一出來,地上已經(jīng)像下了火。
A.比喻 擬人 對偶 夸張
B.擬人 擬人 對偶 比喻
C.比喻 對偶 排比 比喻
D.擬人 對偶 排比 夸張
本期參考答案
《修辭手法》
強化訓練:
1.示例:平凡青年雷鋒,我們向萬里之外望去,仍可見其助人精神在閃爍;抗洪勇士高建成,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我們的腦海中仍可見其舍身救人的情景。2.示例:如果哥白尼只是“臨淵羨魚”,而不去苦心觀測、創(chuàng)立新說,他又怎么會寫出《天體運行》這部巨著?如果只是“臨淵羨魚”,而不去開辟海上航線,鑒真又怎會有東海那水上風流?3.示例:(1)假若當初蔡桓公能虛心聽取扁鵲的意見,何至于病入膏肓而一命嗚呼呢?或:(假若當初項羽能從諫如流,聽取忠言,何至于落得個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烏江的結局呢?)(2)如果當初唐太宗不采納魏征的勸告,又怎能創(chuàng)造出“貞觀之治”的盛世呢?(3)善納人言者,昌;不納人言者,亡?;颍海ㄊ欠衲芙蛹{意見是事業(yè)成敗的關鍵。)4.示例:伴著山間的小溪,把婉轉的歌兒獻給青山,唱給牧童帶著歸來的小燕子,把春天的喜訊傳遍鄉(xiāng)村,傳遍農家。5.示例:彩虹,共同剪裁,縫制成一件件絢麗的衣裳油彩,共同調色,描繪出一片片美好的景色花種,共同撒播,培育出一個個五彩的花壇。6.示例:見到浩瀚的大海,你只愿無愧地做了浪花里閃亮的一滴
雖是一滴,卻能折射太陽的光芒7.示例:“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是一種豪邁的瀟灑“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一種自信的瀟灑?;颍ā蔼氠灪笔且环N高潔的瀟灑,“不破樓蘭終不還”是一種悲壯的瀟灑)信口開河、油腔滑調不是瀟灑,自吹自擂、相互攀比不是瀟灑,或:(揮霍無度、公款吃喝不是瀟灑,高高在上、指手畫腳不是瀟灑。)8.示例:你是炎陽下的綠蔭你是前進路上的里程碑。9.示例:百廢待興之時,獻身建中華,鞠躬盡瘁,也是愛國。10.示例:“烽火連三月,家書扺萬金”,讀著這流傳千古的詩句,怎能不思念遠在他鄉(xiāng)的親人?11.示例:興趣是什么?興趣是熱,興趣是愛。因為興趣,我們拋棄了興趣以外的享樂;也因為興趣,我們勇于探索奧秘去,收獲成果還。
12.示例:每當我們看到中國女排隊員衛(wèi)冕冠軍時那激動的場面,我們才知道什么叫做無悔。每當我們看到運動場館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我們才知道什么叫做自豪。
13.示例:他的生活如同無舵的航船,顛顛簸簸,沒有方向;他的生活如同漫漫的黑夜,昏昏沉沉,沒有光明。
14.示例:(1)就像嬰兒離開了慈母,就像魚兒離開了活水。(2)就像劃船需要船槳,就像獵手需要獵槍15.D16.B1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