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紅穎 王靜秋 李洪波
摘要訥河市是我國高油大豆主產區(qū),但當地大豆病蟲害發(fā)生較重。針對訥河市大豆田主要病蟲害提出了綜合防治技術。
關鍵詞大豆;病蟲害;綜合防治;黑龍江訥河
中圖分類號S435.65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 1007-5739(2009)08-0095-01
訥河市光溫、水資源豐富,適合大豆生長,是我國高油大豆的主產區(qū),但當地大豆病蟲害發(fā)生較重,給大豆生產造成了較大損失。因此,搞好大豆病蟲害的綜合防治,對促進訥河市農業(yè)經濟發(fā)展和農民增收意義重大。
1訥河市大豆田主要病蟲害
大豆病蟲害種類很多,我國已發(fā)現的大豆病害有30多種,其中訥河市較為常見、危害較重的主要有孢囊線蟲、根腐病、灰斑病、褐斑病、病毒病、菌核病、霜霉病等,其中又以孢囊線蟲、灰斑病、根腐病等最重。
2大豆病蟲害的綜合防治
2.1加強植物檢疫,杜絕檢疫性病害入侵
大豆疫霉根腐病為我國檢疫性病害,在黑龍江省已被發(fā)現,因此,要嚴格調種檢驗,杜絕從疫區(qū)調種,防止檢疫性病害進一步蔓延。
2.2加強種子處理,兼治多種病蟲
首先要精選種子。種子質量好壞是大豆苗全、苗齊、苗壯的前提,因此,播種前必須認真選種,可通過人工或機械選種,剔除病斑粒、蟲食粒、破損粒及雜質,選用粒大、飽滿、沒有病蟲和雜質的種子,保證種子的純度和凈度不低于98%、發(fā)芽率90%以上、含水量不超過13%。其次要選用包衣種子或進行藥劑拌種。播種前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包衣或拌種)防治地下病蟲害的理想措施??筛鶕飰K往年病害的發(fā)生情況,選用不同的種衣劑,如針對孢囊線蟲、根腐病、地老虎等地下病蟲害,可選用含有克百威、福美雙、多菌靈或甲霜靈等成分的種衣劑。所選種衣劑一定要為農業(yè)部正式登記產品,包衣時最好用機械包衣,人工包衣時則必須帶膠皮手套,防止人畜中毒;未進行包衣的種子,要盡量進行藥劑拌種,可選用含有多菌靈、福美雙等成分的藥劑。有條件的情況下還可拌根瘤菌、鉬酸銨、硫酸鋅等生物肥料或微肥,然后再進行包衣或藥劑拌種,但要注意幾點:一是如果拌種所用農藥為酸性則不能拌根瘤菌;二是一定嚴格控制微肥用量;三是要先拌種,陰干后再包衣。
2.3合理輪作倒茬,降低病原基數
因微量元素減少、病源積累等,許多作物不適合重茬或迎茬。重茬或迎茬的大豆常表現出生長緩慢、植株矮小、葉色黃綠、易感染病蟲害、莢少、粒小等癥狀,造成減產明顯。因此,要盡量避免重、迎茬,進行輪作倒茬??赏ㄟ^輪作倒茬的方法降低大豆的土傳病害(如根腐病、孢囊線蟲等)危害程度甚至根治。實踐證明,實行3年以上的水旱輪作,可大大降低病害基數,基本上控制大豆的土傳病蟲害及大豆細菌斑點病、細菌角斑病、灰斑病、褐斑病、菌核病、紋枯病等葉部和莖部病害。有條件的地方可實行3年甚至5年以上的輪作,特別是和禾本科作物的輪作不重茬,不迎茬,以減輕連作對大豆產量和品質的影響。在重迎茬不可避免的情況下,要盡量選擇肥力較好的田塊種植大豆,同時要堅持“寧迎勿重”的原則。
2.4清除病株殘體,減少病原菌量
許多病原菌隨病殘體在田間或土壤表層越冬,同時,許多害蟲也是以某種蟲態(tài)在殘留植株或土壤表層越冬。大豆收割后應及時清除田間病殘體,并于秋季進行深翻地,將病殘體深埋地下,可大大降低病蟲越冬基數,破壞其生存環(huán)境,降低其存活率。如運用這一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大豆紫斑病等多種病害的發(fā)生和流行,減輕胞囊線蟲發(fā)生,并能明顯降低大豆食心蟲等害蟲危害。
2.5合理密植,適時播種
選擇土壤肥沃、排灌條件較好的田塊種植大豆,通過精細整地,三溝配套,保證大豆生長期間旱能灌、澇能排,既能防止大豆苗期受漬或受旱,又能保證大豆在鼓粒期遇到干旱情況時,能夠進行灌溉。合理的群體結構是高產、抗病的基礎。根據不同品種確定適宜的播種密度,一般以22.5~27.0萬穴/hm2為宜;播種深度以3~4cm為宜,土壤水分較差時適當深一點,水分充足時要淺一點。適期播種與控制播種深度可有效減輕大豆根腐病等病害的發(fā)生,一般在土表0~5cm土溫穩(wěn)定在6~8℃即可播種。播種時,土壤水分應達到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
2.6加強田間管理,實行健身栽培
合理的肥水管理能促進大豆生長,提高其抗逆能力。播種后要及時開好田間排水溝,使溝渠相通,排灌順暢,降雨畦面無積水,防止爛種;遇天氣干旱,無法耕種時,要及時澆水造墑,使土壤墑情適宜播種;若天氣持續(xù)干旱,播后仍需澆水,以防止豆芽脫水造成炕芽。出苗20d左右時要防止“卡脖旱”,抗旱時切忌大水漫灌。要增施農家肥,合理施用氮磷鉀肥,適當補充葉面肥。肥料的配用比例要適當,避免偏施氮肥,防止貪青徒長、倒伏以及晚熟,提高大豆抗病蟲能力。要適時中耕,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地溫,促使新生根大量形成,可有效防治大豆根腐病等病害。
2.7加強病蟲測報,及時用藥防治
病蟲測報是病蟲害防治工作的基礎,也是合理用藥的前提。根據大豆生育進程,明確測報重點,及時發(fā)布病蟲情報,指導農民合理用藥。要盡量減少用藥次數,提倡合理輪用或混用不同藥劑,以延緩病害抗性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