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永鴻 王忠明 拓守珍 王義忠
摘要闡述了中衛(wèi)市荷斯坦母牛流產的原因、表現的癥狀以及防治措施,以期為養(yǎng)殖戶及基層畜牧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荷斯坦母牛;流產;防治;寧夏中衛(wèi)
中圖分類號 S858.2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 1007-5739(2009)08-0186-02
母牛流產是指由于胎兒或母體異常導致妊娠的生理過程發(fā)生紊亂,或他們之間的正常關系受到破壞而導致的妊娠中斷現象。它可以發(fā)生在母牛妊娠的各個階段,但以妊娠早期較為多見。母體可以排出死亡的孕體,也可以排出存活但未成熟的胎兒。荷斯坦母牛正常流產率為2%~5%,即使是布氏桿菌病感染區(qū)發(fā)病率也僅為10%左右,但中衛(wèi)市沙坡頭區(qū)渡口、黑山、夾道、西關等奶牛園區(qū),自2007年初至今發(fā)生大量原因不明的荷斯坦母牛流產,其發(fā)病率達20%~30%,個別飼養(yǎng)戶甚至高達33.3%(13/39),不僅使胎兒夭折或發(fā)育受到影響,而且還會危害母牛健康,降低母牛終身產奶量,嚴重危害著奶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1病因
引起流產的原因諸多,如機體內分泌失調、母體營養(yǎng)供給不足、胚胎發(fā)育異常、飼料中毒、機械損傷、應激反應、治療失誤、病原菌感染等均可引起流產,但大體可以分為普通流產、傳染性流產和寄生蟲性流產3類。
1.1普通流產
母牛無絨毛或絨毛發(fā)育不全、胚胎過多、子宮某一部分黏膜發(fā)炎等胎膜及胎盤異常;母牛內分泌失調,助孕素分泌不足;卵子或精子有缺陷、卵子衰老等使胚胎發(fā)育停止;慢性子宮內膜炎、陰道炎、子宮粘連、胎水過多等母牛子宮疾病;VA或VE、礦物質不足;飼喂霉敗變質或含有毒物質的飼草料及大量飲用冷水或帶有冰渣的水等;急劇運動、抵撞蹴踢、跌倒擠壓、粗暴鞭打等機械損傷及過度擠奶、粗暴直檢、長期饑餓等管理不當;大量放血、使用大量瀉劑、驅蟲藥或催情藥等醫(yī)療錯誤;長途運輸或氣候、環(huán)境突變引起的應激反應等均可引起流產。
1.2傳染性流產
布氏桿菌病、沙門氏菌病、霉型體病、衣原體病、病毒性下痢、結核病、鉤端螺旋體病、李氏桿菌病和傳染性鼻氣管炎等許多傳染病都可以引起流產。
1.3寄生蟲性流產
毛滴蟲病、焦蟲病等寄生蟲病可引起流產。
2癥狀
由于流產的發(fā)生時期、原因及母牛反應能力不同,流產的病理過程及引起的胎兒變化和臨床癥狀也不同。
2.1隱性流產
流產時,直接觀察非常困難,一般可根據配種后的返情期延長(25d以上)估測。配種后30~45d未見母牛發(fā)情,飲食欲增加、皮毛變光,突見母牛陰門內流出黏稠液體或帶狀黏條后2~3d出現發(fā)情;或從陰道流出少量混有血跡的黏液;或配種后50~60d通過直腸檢查已確定懷孕,但不久后又發(fā)情,此時直檢懷孕現象消失。這種情況大部分是發(fā)生了隱性流產。
2.2排出不足月的活胎兒
母牛未見正常分娩前的明顯癥狀,僅出現乳房膨大、陰唇微腫、煩躁不安、反應敏感等現象,飲食欲及體溫正常,2~3d后排出不足月的活胎兒。此種情況往往伴有胎衣不下。
2.3排出死亡而未經變化的胎兒
母牛在妊娠期間無任何反應即流出死亡的胎兒;或妊娠期間曾有過被棒擊、頂撞、擠壓等現象,經2~3d后母牛乳房膨脹、陰唇腫大,經保胎或無保胎措施,以上癥狀又自然消失,某次因爬跨他牛、直腸檢查、奔跑等應激因素影響而排出死亡但未腐敗的胎兒。此種情況往往是胎兒連同胎衣一起排出。
2.4胎兒干尸化
母牛妊娠期間或妊娠期滿后,未見臨產前征兆及胎兒排出,直腸檢查,子宮縮小呈圓球狀,大小依胎兒死亡時間各異,宮壁緊緊包裹在胎兒體上,無洋水、子葉及胎動,妊娠脈博消失。
2.5胎兒浸溶
母牛妊娠期間從陰道內流出多少不一、紅褐色或棕褐色、難聞的帶腐尸味的黏稠液體,粘附在母牛尾根及后腿上,病牛食欲減退、漸進性消瘦,陰道檢查子宮頸開張,陰道黏膜充血,直腸檢查子宮壁增厚,內容物高凹不平,擠捏子宮可感到骨片互相磨擦。
3預防
(1)堅持年檢、自繁自養(yǎng)、逐步凈化牛群。對所有母牛必須堅持一年一度的布魯氏桿菌病的檢測,發(fā)現陽性者,堅決淘汰;盡可能減少外購牛只直接進入牛群,逐步凈化牛群。
(2)布氏桿菌免疫注射。有布氏桿菌病流行的地區(qū),每年用布氏桿菌19號(S19)弱毒活菌凍干苗進行一次免疫注射。
(3)加強飼養(yǎng)管理,創(chuàng)造母牛良好的生活生產環(huán)境。對妊娠母牛禁喂腐敗、霉爛、變質、冰凍和噴灑過農藥的飼草料;禁飲結冰的冷水;防止母牛互相頂撞、驚嚇;禁用瀉下、行氣、破血中藥及促進平滑肌收縮藥物;禁止飼養(yǎng)人員急性驅趕牛群、棒擊孕牛;在空懷期做好母牛防疫驅蟲工作;牛舍內設有涼棚、水槽、運動場,保持圈舍平坦、通風、干燥;發(fā)現發(fā)情母牛立即隔離,單獨飼養(yǎng)。
(4)推行人工授精配種技術,杜絕本交,防止傳染性流產。
4治療
首先應確定母牛屬于何種流產以及妊娠能否繼續(xù)進行下去,再制定相應治療方案。
(1)對配種后超過25d又發(fā)情的母牛,可在下次發(fā)情配種前后2h宮注宮凈康2號1支,輸精后第9天肌注黃體酮50~100mg,第10、15天各肌注VE 200mg。
(2)如果母牛有習慣性流產史,可在妊娠后發(fā)生習慣性流產的前2周肌注黃體酮50~100mg,隔日1次,連用3次;也可在前1周肌注1%硫酸阿托品1~3mL。
(3)當得知母牛有外傷經歷或出現腹痛、起臥不安,但無乳房膨大、陰門腫脹、陰道內流出異物者,可肌注黃體胴50~100mg,連用數次;或給予鹽酸氯丙秦、靜松林等鎮(zhèn)靜劑。禁止陰道檢查,控制直腸檢查,以免促進流產。
(4)當母牛已出現乳房膨大,陰門腫脹,并流出大量白色黏液或少量紅色或褐色液體,直檢子宮頸松弛,陰道檢查胎囊已進入陰道或子宮頸口開張可進2根手指者,流產已不可避免,應盡快促進子宮內容物排出,防止死亡胎兒腐敗引起子宮感染,影響下次受孕。如果子宮頸口開張不充分,可肌注乙烯雌酚30mg,子宮收縮無力可肌注催產素30mg。
(5)當確診胎兒已經死亡,不論干尸還是浸溶,應立即用氯前列稀醇6mg、地塞咪松5mL一次肌注,24h后肌注2mL已稀雌酚15支,32h(注氯前列稀醇后)再肌注2mL催產素15支,在母牛臨產癥狀明顯時向陰道內注入消毒過的石蠟油500~1 000mL,或牛體、手臂常規(guī)消毒后,將手臂伸入陰道將胎兒緩緩牽出,并用45℃ 5%~10%濃鹽水1 000mL,加土霉素粉10~15g,注入子宮;如果母牛有食欲不振、反芻停止、體溫升高等全身癥狀者,還應結合抗菌消炎、補液強心等對癥治療。
5參考文獻
[1] 趙興緒.獸醫(yī)產科學(第三版)[M].北京:國中農業(yè)出版社,2002.
[2] 張曼,嚴立學,周慶安,等.我國奶牛布氏菌病防控的現狀及措施[J].中國牛業(yè)科學,2007(4):91-93.
[3] 侯引緒,黃功俊.新編奶牛疾病診斷與防治[M].赤峰:內蒙古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