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伊朗、美國、巴基斯坦記者 包小龍 尚未遲 孟祥麟●文非 張培
1980年伊拉克入侵伊朗后,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締造者霍梅尼發(fā)出了一個呼吁——伊朗家庭要為捍衛(wèi)伊斯蘭教和伊斯蘭革命生兒育女。這個呼吁造就了伊朗上世紀80年代的“嬰兒潮”。如今,這一代長大成人,他們使伊朗的年輕人數(shù)量比當年翻了一番,該國7000萬人口中近2/3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然而,被稱為“霍梅尼的孩子”的這一代人,卻在近日的國家動蕩中向伊斯蘭革命精神發(fā)起了挑戰(zhàn)?!都~約時報》稱,伊朗正經歷兩代人的對決,它發(fā)生在以內賈德為首的歷經伊斯蘭革命和兩伊戰(zhàn)爭洗禮的“最偉大一代”與對戰(zhàn)爭毫無記憶、喝著伊朗產可口可樂長大的“嬰兒潮一代”之間。顯然,伊朗政府面臨著兩大難題:如何安撫這一代人的政治訴求,以及如何應對“嬰兒潮”所帶來的就業(yè)、結婚等巨大現(xiàn)實問題。
“派對結束了”
伊朗大選騷亂過后的上周末,德黑蘭恢復了往日的平靜。人們攜家?guī)Э冢瑤е靥汉痛毒?,在公園里喝茶野餐。在一個公園的角落里,一群游園的大學生圍坐一起,輕聲談話。漂亮的女生法蒂瑪面帶憂愁地對記者說:“他們都是我們的朋友。我們知道,他們不是壞人。那個女孩的死(指死于德黑蘭街頭沖突的27歲女大學生妮達)真讓人難過?!?/p>
誰也沒有想到事情會變成這樣。還記得兩周前的那些個夜晚,德黑蘭的大街上站滿了人群,年輕人載歌載舞,為自己支持的候選人搖旗吶喊。整個德黑蘭變成了一個大型的市民迪斯科聚會。男孩子和女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趁機在晚上幽會,甚至在隱蔽角落里親吻,他們不擔心風紀警察會來干預,所有人都仿佛在享受一場嘉年華的歡樂?!堵迳即墪r報》的記者曾這樣描述投票日前的一個夜晚:德黑蘭市中心擠滿了年輕人,他們互相談論著,有青年男子隨著流行音樂跳起舞來,幾名年輕女性從敞篷車中站了起來,為他們鼓勁,一個女孩子高聲喊道:“嗨,你們不知道怎么跳舞。跳好點呀!”《環(huán)球時報》記者在德黑蘭采訪時發(fā)現(xiàn),不少前來集會的年輕人并不是為了支持某個候選人,而只是想品味從未有過的狂歡氣氛。一個名叫穆罕默德的小伙子說,他來集會是為了“姑娘”,因為平時很少有機會能與異性同齡人接觸,“我的很多朋友都這么想”。但現(xiàn)在,派對結束了。
“為什么會這樣,內賈德怎么會當選?我們的選票跑哪里去了?”在那群游園的學生中,德黑蘭女生馬赫諾茲憤憤不平地說。旁邊的男生拉明也說:“為什么要打人,上街抗議的都是普通民眾。”這些大多是來自德黑蘭等大城市的年輕人,很多人都去參加了選后的示威游行。但也有人并不這么看。來自位于北方里海農村的陶赫蘿今年19歲,平時在班級里只有她和其他兩個女同學身穿黑色長袍,看得出,她們來自宗教虔誠的家庭。“我支持內賈德。而且我認為,他們不應該受西方的影響?!碧蘸仗}指指她的同學們,“這些都是西方媒體說的,我們并沒有看到,我們不應該相信。西方希望我們的國家衰弱、毀滅。我們應該思想獨立一些?!碧蘸仗}說話時,旁邊的一些同學只是聽著,沒有說話。
年輕人對自由的看法兩極化
在伊朗,這樣的沖突不僅在校園里出現(xiàn),也存在于社會的各個角落。一些來自農村和傳統(tǒng)宗教家庭的伊朗年輕人,仍舊恪守傳統(tǒng)價值觀,每天準時做禮拜,周末會去清真寺聆聽教長的教誨。他們對西方持仇視和敏感的態(tài)度,西方的批評或多或少都會刺傷他們的民族自尊心。盡管這些年輕人對1979年的伊斯蘭革命沒有記憶可言,但從少年時代接受的教育,還是使他們認同伊斯蘭革命的理念和國家反美的立場。
為了加強對年輕人的思想教育,伊朗國家電臺、電視臺專設了年輕人頻道。伊朗從小學到大學,都有必修的宗教課程和思想輔導課程。每年放假,學校會組織夏令營,讓學生們去一些戰(zhàn)爭遺址和革命基地參觀,接受教育。為了激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緒,伊朗每年還會在法定的“打倒美國間諜老巢日”,組織大批學生參加盛大的活動,紀念1979年德黑蘭大學生占領前美國駐伊朗大使館。
由年輕人組成的巴斯基民兵組織,更是尊崇傳統(tǒng)的年輕中堅力量。在伊朗,凡年滿15歲的青年男女均可報名參加這個民兵組織。據(jù)稱,該組織有1100萬名成員,他們聽命于最高領袖。這些民兵大多出身城市和農村的貧寒之家,而同樣出身寒門卻能通過自身努力成為總統(tǒng)的內賈德,就是他們的偶像。26歲的巴斯基民兵成員阿里,每星期都會去德黑蘭南郊的烈士陵園,緬懷兩伊戰(zhàn)爭中犧牲的伊朗烈士。他說:“我們一定要追隨他們的道路。我們這一代人推崇這些烈士。不是每個人都像我這樣總是來這里,但是我們都真正地尊敬他們?!?/p>
但在伊朗大城市,很多年輕人卻感覺“自由的空氣過于稀薄”。在公共場合,伊朗人必須要恪守“男女授受不親”的規(guī)則。他們從小學開始就被分成男校和女校,到大學才開始在一個班級上課。戀人們只能在公園里散步或到電影院看電影,絕不能在公眾場合牽手或擁抱。即使在德黑蘭,也沒有迪斯科舞廳或卡拉OK歌廳,更沒有酒吧。年輕人要么待在家里看電視、上網,要么去公園閑逛,或開車在街上兜風。尤其是女孩子,她們上大學后唯一歸宿就是結婚,因為按照規(guī)定,女孩子沒有結婚是不允許單獨出國的。而結婚后,她們必須順從丈夫的意愿,除非獲得丈夫的同意,或有明顯證據(jù)證明丈夫虐待或沒有履行贍養(yǎng)家庭的義務,否則法庭是不允許她們離婚的。
不過,年輕人總有辦法找到自己的快樂。有錢人家的青年男女常在周末約好去德黑蘭北部的山中野游,或在北城富人區(qū)的茶室、餐廳聚餐。一般人家的孩子則是周末在公寓樓群里找塊空地,大家一起放音樂跳舞。商店里有各種性感的晚禮服出售,這是供伊朗人在家里開私人派對用的。在街頭還常能看見英語培訓班的招生廣告,很多年輕人學習雅思、托福準備出國留學。青年拉敏直言:“在伊朗做年輕人不容易。很難和妻子、朋友一起去游泳池、體育館。要問我的夢想,那就是去美國?!?/p>
美國的影響無處不在
在伊朗青年當中,美國的影響的確不可小覷。別看伊美劍拔弩張,在美伊間自由穿行的伊朗人卻大有人在,很多人有伊美雙重國籍。據(jù)伊朗方面統(tǒng)計,有大約300萬伊朗人住在美國,他們積累了數(shù)以億計的財富。今年大選期間,伊朗甚至在美國設了41個投票站,供在美伊朗人投票。在美伊朗人也是美國各族裔中受教育程度最高的,無數(shù)美國伊朗裔精英的成功之路,對身在伊朗的年輕人來說是巨大的誘惑。
即便不存在旅美伊朗人群體,好萊塢大片、可口可樂等西方文化,也早已成為伊朗社會的一部分。伊朗年輕人聽來自美國的波斯搖滾樂,每天在網上沖浪、打電子游戲、寫博客。在德黑蘭米爾·達馬德大街最著名的電腦城,任何一家光盤店里,美國大片的數(shù)量遠遠超過伊朗本土的電影?!豆げㄌ亍冯S處可見,但要找反映兩伊戰(zhàn)爭的伊朗電影,卻是逛遍了整個電腦城也找不到,動畫片的光盤幾乎都是迪斯尼的。在德黑蘭街頭,除了大量的領袖和兩伊戰(zhàn)爭烈士畫像,墻上涂鴉中最常見的就是米老鼠和唐老鴨了。在互聯(lián)網上,很多有關伊朗的外國網頁無法打開,一些涉嫌有傷風化的網站也被屏蔽,但居民樓屋頂上隨處可見的衛(wèi)星電視接收天線,卻可以將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美國之音(VOA)、英國廣播公司(BBC)以及全世界數(shù)以百計的衛(wèi)星電視頻道送到伊朗人面前。BBC波斯語臺、VOA波斯語臺還直接用波斯語向伊朗播放節(jié)目,包括好萊塢電影、MTV和高科技裝置的信息等。在伊朗騷亂期間,VOA還推出了一個新的節(jié)目:如何躲避言論封鎖。根據(jù)VOA一月份的調查估計,30%的伊朗成人每周收看其節(jié)目。在洛杉磯這個美國最大的“伊朗人聚集地”,還有數(shù)十家反伊朗政府的電臺、電視臺,僅有6個頻道的伊朗國家電視臺明顯缺乏競爭力。
不會被輕易西化
當被問到伊朗年輕人最大的擔心是不是得不到自由時,小伙子阿拉什坦言:“那不是問題,最主要的是錢。”事實上,困擾伊朗年輕人的絕不僅是對開放、自由的渴望?!皨雰撼币淮遍L大成人后,所必經的社會問題比前幾代人大得多。首先就是失業(yè)問題。在伊朗15-24歲的年輕人中,失業(yè)率甚至超過30%。據(jù)經濟學家分析,伊朗需要每年創(chuàng)造100萬個就業(yè)機會,才能吸納如此龐大的失業(yè)人口,但現(xiàn)實是,受西方經濟制裁和國民經濟發(fā)展速度的限制,伊朗每年只能創(chuàng)造大約30萬個就業(yè)機會。伊朗的識字率很高,高達80%,七成人還接受過高中及以上的教育。較高的受教育程度和高失業(yè)率,使大批年輕人不得不面對“畢業(yè)即失業(yè)”的難題。很多人23歲大學畢業(yè)后,直到29歲才找到工作。伊朗姑娘找工作就更難了,她們甘愿早點結婚做家庭主婦。但結婚甚至比工作更令他們頭疼。找不到工作,加上伊朗大城市房價連年上漲,讓年輕人囊中羞澀。統(tǒng)計顯示,40%的伊朗小伙子到了30歲還娶不上媳婦,這在有著悠久的早婚傳統(tǒng)的伊朗可是個大問題。有專家分析,正是生活的重擔,讓伊朗年輕人對社會感到失望。
還有分析認為,伊朗仍是一個堅定的宗教社會。雖然城市人口比例急劇增加,但即使在開放的德黑蘭,大家庭和傳統(tǒng)社會關系依然存在。伊朗人對國家制度仍然有信心,希望伊朗變得更保守、更宗教化的人還是比渴望國家世俗化的人多。正如英國《經濟學家》所言,年輕的伊朗人可能會抱怨,會穿牛仔褲,喝可樂看足球賽,但他們仍是民族主義者,面對外來進攻,他們會本能地聚集在領導者周圍,“霍梅尼的孩子們也許不快樂,但也不會被輕易西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