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流
“山寨”內核迅速在文化領域擴張,開始了一場欲與主流文化平分秋色的革命。
如果盤點2008年里的大事件,除了“冰雪災害”、“5·12地震”、“北京奧運”之外,“山寨文化”算是文化領域里振聾發(fā)聵的一個。有媒體甚至將2008年稱為“中國山寨年”。
“山寨”一詞最初源自IT類產品,“山寨手機”、“山寨rap3”以燎原之勢攻占了國內電子市場的半壁江山。緊接著,“山寨”內核迅速在文化領域擴張,開始了一場欲與主流文化平分秋色的革命。
大鬧中國IT業(yè)
“山寨手機”大行其道有兩個“必要條件”:一是2006年,一家臺灣的芯片商聯發(fā)科研制出了一種廉價的MTK手機芯片,生產商只要將聯發(fā)科芯片買來,配上手機外殼和電池,就可以組裝出一款手機。一款“山寨手機”從設計、開模、采購、組裝到出貨只需45天,核心技術的流失讓手機生產的技術門檻大大降低。在深圳,“山寨手機”的制造已經形成了非常成熟的產業(yè)鏈,從研發(fā)到元件制造再到銷售,都有很細化的分工。
另一個條件是2007年10月,國務院宣布取消“國家特殊規(guī)定的移動通信系統(tǒng)及終端等生產項目核準”,也就是實施了9年的“手機牌照”制度,很多“山寨手機”生產企業(yè)搖身一變成了正規(guī)軍。據不完全統(tǒng)計2007年,“山寨手機”產量至少有1.5億部(包括出口),幾乎與國內市場手機總銷量相當。在海外市場的利潤遠高于國內市場的現狀下“山寨手機”2008年的總出貨量可能超過2億。
“山寨手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雜牌手機”,它們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外形和功能通常都與一些知名品牌的熱門手機產品類似,大多由組裝元件的手工作坊或小工廠來生產。2003年,山寨機就開始出現,2008年,“山寨手機”在國內手機市場攻城拔寨,從深圳等地迅速蔓延至全國各地;據四川媒體報道,成都太升路賽格通訊廣場、大世界通訊城等地已成為當地家喻戶曉的“山寨機大本營”,不僅如此,還有數以百計兜售山寨機的;“散兵游勇”,每天游蕩在太升路各正規(guī)賣場門口。
有評論說,“山寨手機”的泛濫是一種由民間IT力量發(fā)起的產業(yè)現象,“山寨手機”以低廉的價格優(yōu)勢對國內手機市場產生了強大的沖擊。在深圳華強北路的各手機大賣場,有90%賣的都是“山寨手機”。國內一款普通的3.0時屏幕的“山寨手機”生產成本在400元左右,出貨價為450元,雖然消費者以不到800元的價格就能買到,但其中的利潤空間還是很大的。一般來說,生產商賺取10%~15%的利潤,包銷商賺20%~25%的利潤,而零售商賺得最多。
“山寨手機”以燎原之勢侵蝕著傳統(tǒng)品牌手機的地盤,以至于有人指責它們是國內手機業(yè)的攪局者。2008年12月18日,國家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宣布通過加強IMEI(手機標識號)的管理來整頓這一市場,下屬的電信終端測試技術協會已向國內200多款手機核發(fā)了標志號。但“山寨手機”的大量需求證明了其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它帶來的競爭也可以加速國內手機業(yè)的資源整合和產業(yè)升級。
年夜飯里多了一道菜
2008年11月29日,《京華時報》刊登了《市民欲辦山寨版春晚叫板央視》的新聞,“山寨”這個概念于是從經濟領域擴大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以“山寨文化”為代表的草根正式向主流下了一道挑戰(zhàn)書。雖然不少人對施孟奇(網民稱他為老孟)發(fā)起“山寨春晚”的初衷表示懷疑,稱其欲借央視炒作自己,但并沒有影響廣大網友對“山寨春晚”的關注和追捧,有人將“山寨春晚”譽為“山寨文化”的登峰造極之作。
老孟告訴記者,辦“山寨春晚”的初衷只是為了供在過年不能回家的“北漂”朋友們娛樂一下。至于“叫板央視春晚”的動機,他的原話是:“沒什么,就是你能玩,我也能玩。”老孟身邊迅速聚攏了一個對此事抱有同樣熱情的團隊,他們大多是抽空閑時間來幫忙的文藝工作者。老孟自己的職業(yè)是婚慶策劃,現在是淡季,所以有時間將“山寨春晚”的想法付諸實踐。截至12月15日,“山寨春晚”節(jié)目組共征集到700多個節(jié)目,仍陸續(xù)有經紀公司向他們推薦節(jié)目。老孟說,“節(jié)目要新奇一點,貼近老百姓一點。還會有大家喜愛的明星出場?!?/p>
“山寨春晚”目前暫定大年三十晚上在騰訊網上播出,還有3家電視臺主動與老孟聯系商談轉播事宜,這是他沒有料到的。他說,一開始,他預計北京有幾十個人、全國有一千人來支持就不錯了誰知現在人們對“山寨春晚”的關注度甚至超過了央視春晚,這讓他感覺“壓力很大”。
說起對“山寨”這個詞的理解,這個局內人說:“有兩層意思,一是‘DIY,也就是自娛自樂的意思;二,代表著平民老百姓也可以玩,是一種草根精神?!敝劣凇吧秸幕?,他認為是主流文化的一種補充,兩者并不是對立的關系?!叭绻麤]有央視春晚,也就沒有我們這個山寨版了。兩個只是風格不同而已,就像年夜飯里多了一道菜。”
有一種文化叫“山寨”
“山寨”一詞源于廣東話,意為占山為王、不受官方管轄的地盤。推之,“山寨文化”代表著一種以調侃、戲謔主流文化為表現形式的草根文化和娛樂精神。
老孟并不是“山寨文化”的始作俑者,早在2002年,長相酷似劉德華的山西小伙子賀剛在東南臺的《開心一百明星臉》中一炮而紅,之后片約、廣告合約不斷,2006年還在電視劇《梅艷芳菲》中飾演劉德華。當時還沒有“山寨明星”一詞,但賀剛的成功引發(fā)了一場明星模仿秀的風潮。山寨“臉”也比山寨“機”更早出現和揚名。
2008年8月,某電視臺播出“山寨周杰倫”的廣告,緊接著,“山寨劉翔”、“山寨周華健”、“山寨李宇春”被如法炮制,山寨明星陣容逐漸壯大。因其出場費和代言費相對較低,所以受到很多廣告商的青睞。一夜之間,“山寨”幾乎席卷了所有當紅的社會文化領域,“山寨版鳥巢”、“山寨版明星禮服”、“山寨版《百家講壇》”……“山寨”成了行為藝術的一種形式,不斷推陳出新,大有與主流文化分庭抗禮之勢。
目前對“山寨文化”的態(tài)度一分為二,一派認為,“山寨文化”就是盜版文化、強盜文化,是垃圾文化的華麗畫皮。另一派則認為,“山寨文化”是草根階層非暴力抵抗文化霸權的一種形式,是“沉默的大多數”奪取話語權的一次勝利。他們宣稱,“‘山寨是2008年居廟堂之外的江湖草根的一場勝利。”“扎根于社會底層的‘山寨文化以特立獨行的方式挑戰(zhàn)著霸權統(tǒng)治。保衛(wèi)‘山寨,就是保衛(wèi)某種我們失落的精神。”
筆者認為,以上兩派意見都有偏激的一面。就像“山寨版iPhone”的某些功能甚至超過正品一樣,“山寨文化”并非簡單的仿制、克隆文化,在某些方面,“山寨文化”大膽的創(chuàng)新,出奇制勝,并貼近大眾的審美需求。南京大學國際傳媒研究所所長潘知常教授說,“‘山寨化之所以能讓人們津津樂道,在于它生動純樸、平易近人,暗合了當下中國民眾日趨生活化、通俗化的審美取向,以及在匆忙行進之余借文娛產品緩釋壓力、與周圍人保持交流互動的心理需求。”
新事物往往萌芽于舊的母體,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長期漠視大眾的審美需求,才有了“山寨”生存和發(fā)展的空間?!吧秸幕币桓闹髁鞲吒咴谏系淖藨B(tài),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長期以來的文化霸權。但正如老孟所說,“山寨文化”與主流文化更多的是一種補充的關系,雖然它帶有反叛、戲謔的色彩,但很大程度上,它依賴于主流文化而存在,它的挑戰(zhàn)最多也只是“帶著鐐銬跳舞”。
對于“山寨”,褒貶都未必合適,帶著一顆平常心,將其看作是文化與思想領域的一次“百花齊放”和“百家爭鳴”,是當下普羅大眾最真實聲音的一種表達,或許更為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