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人贈扇記
余光中 作于1996年
一刀向人間,剖開了月餅
一刀向時間,等分了晝夜
為什么圓晶晶的中秋月
要一刀揮成了殘缺?
刀鋒過處,落在我們的兩旁
中間是南海千年的風浪
寂寞是我的白晝驚短
悠悠是苦你的夜長
去年是圓月的光輝一床
共看嬋娟今夕在兩岸
料我象晝會漸漸地消瘦
你象夜會漸漸豐滿
從此夜長,夢恐怕會加多
單枕是夢的起站和終站
該你凌波而翩翩東來呢
或是我乘風西南?
一輪神光開萬戶的私鏡
是一切情人的投影
且將你的,用海云遮住
讓我夜深后來翻尋
望大陸
于右任 作于1962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大陸。
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xiāng)。
故鄉(xiāng)不可見兮,永不能 望 忘。
天蒼蒼,野茫茫,
山之上,國有殤。
最先感受到的,是快樂,是溫情。當深入思考的時候,是悲痛。
這是一顆美麗的糖果。緩緩解開精細的蝴蝶結,滿滿一層香甜的巧克力,姹紫嫣紅,紅的,綠的,藍的,粉的,黃的,紫的,一種濃郁香甜的口味,嘴角邊明明有快樂和希望裊裊飄開。
溫情傳遞到了我的每根神經,但傳遞到心里的,卻也有幾絲悲傷。
《海角七號》,一個真正的臺灣。屏東恒春,你的國境之南,我的東南國境。
魏德圣的本意,到底是還原怎樣的歷史?你是誰?我是誰?你我都記得嗎?答案一樣嗎?我們需要重新認識嗎?如果都悲傷,我們的悲傷也能一樣嗎?
應該這樣面對《海角七號》——讀懂歷史,讀懂悲情,讀懂現實。
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他。因為它是好電影,所以你要面對它;因為它是真實的,所以你要接受它;因為它讓你深思,所以要處理它;因為我們要面向美好未來,所以我們要放下它。
恒春
美麗的中國小鎮(zhèn)
海輪在暮色中漸行漸遠,時光交錯,已是半個世紀之后的臺北,憤怒的文藝青年阿嘉用吉他狠狠地敲打著臺北的路燈,然后憤而離去,故事在他的車輪中伸向了臺灣南部的一個小鎮(zhèn)——恒春。
?不管你怎樣解讀這部電影的日本元素,但這些其實都是表面。馬拉桑的名字很日本,但其實是客家人的小米酒。我也是客家人,也愛米酒,客家人不僅僅是漢人這么簡單,有研究指向一個觀點——客家人保留了最多的漢族傳統(tǒng)。不要太在意那些浮萍般的潮流元素,語言和生活風俗才是歸屬??图以?、閩南話都是漢族方言,再看看那老舊的民居,新包裝的米酒,門口的春聯(lián),四腳小板凳,四腳長板凳,廣東香腸飯湖南臘肉飯,低矮的石砌墻,是不是非常的熟悉呢?
恒春小鎮(zhèn)處于恒春半島南端,隸屬于屏東縣,是臺灣最南端的鄉(xiāng)鎮(zhèn)。由于氣候溫暖,從前此地遍布蝴蝶蘭,恒春的古名“瑯嶠”,就是排灣族語“蘭花”的音譯。在《海角七號》中,我們也看到了恒春古城,它建于清朝末年。當時清廷派欽差大臣沈葆楨到臺治理,沈葆楨為加強海防,于是修筑了城墻以及東西南北四座城。恒春這個名字也和沈葆禎有關,在同治13年(1874)他上奏言:“時已殘冬,麥穗、秧針黃綠相間,則內地四月間景象也。冬不寒冱,草木蓬蓬;下不酷暑,黍苗,名曰恒春。”
“風愛上砂”除了海除了小鎮(zhèn)悠閑,風吹砂是恒春一景。風吹砂形成原因在于,冬天墾丁的落山風將砂吹上坡和崖頂,形成了“砂瀑”,夏天雨季時河水又將砂由陸地沖向出???,形成“砂河”,如此日復一日,長期侵蝕形成的風蝕地形,原本是墾丁的壯闊景觀。不過后來佳鵝公路的開辟,阻斷了砂石的流動,林務局種植木麻黃,也讓沙源流動受阻,所以昔日瀚海沙漠的景觀,已經減弱了很多。 ?
細心的朋友或許在電影中已經注意到恒春的藝術氣質,沒錯,恒春的墾丁是臺灣民間藝術家最喜歡的地方,這里“隱居”著很多淡泊處世的藝術家,就連簡陋的民宿都裝點的非常個性,涂鴉非常多,有點798藝術工場的味道。現在恒春已經是旅游大熱門,如果你在阿嘉的家門口看到大批人擠著往玻璃里面探頭探腦,別吃驚,他們和你一樣,也是來旅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