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天風海濤尋媽祖

2009-07-01 03:27:18范世高
廈門文學 2009年6期
關鍵詞:湄洲島媽祖莆田

范世高

楔子:

在普通民眾心中,她是消災解叵、澤被四方的守護神;在航海人眼中,她是安瀾利運、統(tǒng)領四海的護航神。而在兩岸三地同胞和海外僑胞的心中,她又是和平的使者、祖國母親的象征,是凝聚民族大團結的“海峽和平女神”。

她就是林默,那個千百年以來被信徒們頂禮膜拜、虔誠侍奉并親切地稱之為“媽祖娘娘”、有著二億多信徒的神女林默。然而,這樣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海上女神,出身卻是一個凡世的漁村女子。我對這個問題苦思冥想了許久,始終不能洞明。去年夏天,為了著手媽祖民俗音樂片和有關專著的創(chuàng)作,我專程趕赴媽祖故里———福建莆田,一路尋訪媽祖的圣跡,在天風海濤的蕩滌中,尋找著心中的答案……

第一站:莆田忠門.港里,媽祖出生地

到達港里的時候已是午后,陽光雖然刺眼,在清爽的海風的環(huán)抱中卻并不覺得毒辣,甚至于有些和煦。這樣的午后,我走進港里村,便多了幾分隨意,毋寧說是閑庭信步了。

與湄洲島隔海相望、一水之隔的港里村是個不折不扣的漁村,自宋代起亦稱賢良港。1974年前,港里一直為大陸通往湄洲島的主要渡口。這里的一切都似乎與海有關,海灣,漁船,漁具,討小海的漁夫……彌漫的是海的氣息,流淌的是海的故事。就連媽祖祖祠里傳出的十音八樂(莆田地方音樂),如癡如訴、回腸蕩氣之間,分明也是海的韻律。

也許是因了媽祖故里的緣故,港里村的媽祖信仰氛圍異常濃厚,大大小小的宮廟星羅棋布,很是惹眼。不必說,宮廟們也逃脫不了與海的干系。不管是村子東頭的靈慈東宮,還是村子西邊的靈慈西宮,更不用說規(guī)模宏大的媽祖祖祠,宮廟里供奉的大都是被稱之為“海上女神”的媽祖了。

媽祖的塑像無一例外的安祥慈悲,讓人敬而不畏,有一種說不出的親和力,有別于其它大多數(shù)的神祗。既然是神祗,不可或缺的是她的神秘感:走在保存完好或獲得重修的媽祖祖祠、宋代古井、媽祖故居以及港里的海濱和村間小道之間,不經(jīng)意間便可尋獲一串關于媽祖的神話傳說來,禱雨濟民、解除水患、掛席泛槎、化草救商、救父尋兄、降伏二怪、窺井得符、湄嶼飛升……大多是“扶危濟弱俾屯亨,呼之即應禱即聆”(明成祖永樂皇帝題)的善事了。甚至于我在泛舟港里海上時,一個木訥寡言的船老大,也能對我繪聲繪色地說起七年前他在一次出海遇險后如何通過向媽祖祈禱得救的驚險經(jīng)歷,讓人平添了幾許敬仰之情。

盡管信奉至深,港里村的人們卻使用一個與眾不同的稱呼———“娘媽”?!澳飲尅痹谄翁镌捓锎蟾啪褪亲婺傅囊馑?,仿佛媽祖不是一個萬人景仰崇拜的神祗,而只不過是自己祖上的一個親人。是啊,媽祖又何嘗不是港里的女兒呢?她本名林默,她的七世祖就是著名的九牧林之一的林蘊。林蘊的父親林披明經(jīng)及第,官終檢校太子詹事兼蘇州別駕,賜紫金魚袋、上柱國,生九子,“兄弟同榜不間斷”,皆官至州刺史(即州牧),世稱“九牧林”。林蘊是“九牧”兄弟中的老六,唐貞元四年(788年)明經(jīng)出身,辟為西川節(jié)度推官,后擢為邵州刺史。因其一生忠良,卒后賜謚“忠烈”。林蘊后裔有一支居湄洲灣北岸,其地叫忠烈門(后改今名忠門),即表其“忠節(jié)”,之意。媽祖的父親名惟愨,居住的地方叫做賢良港(即今港里),曾任都巡檢一職(相當于今天的海警支隊支隊長),母親王氏,生一男六女。林默是這個家庭中最小的女兒。

在我看來,先輩忠良正直,生于港里又長于港里這個漁村渡口,自小見識風浪,又有從事海上治安管理的父親的潛移默化,林默巾幗不讓須眉,終于掌握了一身泅水駕舟、勇毅超人的海上救生功夫。她善觀海上氣象,又掌握了相當?shù)男嗅t(yī)知識,縱其一生立志不嫁,專以行善濟世、救急扶危為己任,一次次拯救遇難船只于驚濤駭浪中,一次次地撫平百姓的苦叵,在拯救萬民的同時,也使自己的靈魂得到了永恒的升華,逐漸給自己抹上了濃重的靈異色彩,走上了至高無上的神壇。

此時的福建沿海,舟帆競發(fā),商船云集,造船、航運和漁業(yè)開始領全國甚至世界之先。然而,畢竟當時的科技水平有限,人們對海上變幻莫測的風云還缺乏駕馭能力,海難事故是如此頻繁的發(fā)生,使人們對大海產(chǎn)生了深深的畏懼。即便在陸地上,天災人禍也從未間斷,依靠自己戰(zhàn)勝自然災害和社會災難成了一般的民眾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凡此種種,使得當時人們極為無助,只能祈求神靈保佑。林默在這時候的出現(xiàn),就象暗夜里突然出現(xiàn)的一盞明燈,照亮了人們的心靈,點燃了人們的希望。人們寧愿相信,她就是上天派來的揚善去惡、拯救萬民的女神。

我移步來到港里海邊,或許是媽祖有意善待遠道而來的我,這一刻的天空是如此的透徹明亮,微風輕拂下的海用溫柔的浪親吻著我的腳丫。宋時的古賢良港碼頭已經(jīng)坍塌,斑駁的石板條滄桑地追訴著當年舟檣云集的歲月,碼頭東側不遠的海中,有三塊巨大的礁石,靜靜無語地豎立在海水中,浪濤拍打,水氣蒸騰,猶如三柱裊裊香煙,在祖祠前默默祈禱。我越過碧波,凝望對岸,海對面的湄洲媽祖祖廟清晰可見,撩撥著我的思緒。宋雍熙四年(987年)的九月初九,一個狂風暴雨的日子,二十八歲的林默再一次奮不顧身出海搶救遇難船民,這一次,她消失在濤天巨浪中,沒能再回到港里村。敬愛她的村民們不愿承認她遇難身死,寧愿她“聞空中樂聲,氤氳有絳云若乘,自天而下”,從湄洲島的最高峰湄峰“乘之上天”了。于是,村民們在湄洲島建廟宇以寄托心中的懷念和感激之情。從此,港里村的好女兒林默,變成了護國佑民的海上女神“通賢靈女”。

移步之間,我來到祖祠東側約70米處的港里小學,小學的北面有一口宋代石井,是林默幼年“窺井得符”然后變得神通廣大的受符井。井旁有塊一石碑,刻有南宋“咸淳丙寅(1266年)八月庚辰石匠游進”十二個字。井邊還有一塊大石頭,凹陷處宛似臉盆,據(jù)說是媽祖當年洗衣服的地方。我向村中老人借得水桶,從井中打上來一桶水,未曾料到,這口經(jīng)歷千年的甘泉,居然清洌異常,用舌頭一嘗,竟是十分甘甜。

那么好吧,且將行壺裝滿這“圣水”,讓“圣水”伴隨我順利完成這趟尋圣之旅……

第二站:湄洲島,媽祖升天地和祖廟

依依惜辭別港里,我乘船奔赴湄洲島。不過半個多小時的舟車,我已經(jīng)登上了湄洲島湄峰的最高處,極目遠眺,奇峰怪石,千姿百態(tài)、巧奪天工;萬頃林濤,青翠欲滴、沁人心脾。但見海中,山外有海,山海相銜,海天一色,好一幅人間仙境。夕陽下的媽祖祖廟霞光流溢,蔚為壯觀,幾位臺灣同胞正三步一跪,虔誠地朝拜不已,令人感慨萬分。

“傳聞利澤至今在”,“已死猶能效國功”,(宋代狀元黃公度詩),自宋以降,由于維護統(tǒng)治和軍事、航運的需要,朝廷屢次對媽祖分封,有史可查的朝廷對媽祖的分封,宋代14次、元代5次、明代2次。特別是清代由于攻臺海戰(zhàn)需要,在施瑯、姚啟圣等朝廷重臣的推動下,清廷對媽祖的加封竟然高達16次。經(jīng)過歷朝歷代的御封,媽祖已經(jīng)從“通賢靈女”這樣一個地方性的神祗,經(jīng)過“夫人”、“妃”、“天妃”、“天后”晉升到“天上圣母”了,成為了總領四海的海神,而湄洲島媽祖祖廟從最初“僅落落數(shù)櫞”,經(jīng)過明代鄭和、清代施瑯、姚啟圣等人的不斷擴建修葺,更由于歷代帝王褒封和不斷擴建的緣故,從順濟夫人廟,到順濟圣妃廟,從天妃宮,到天后宮,盡管廟宇的名稱不斷變化,卻始終香火不斷。它與我們這個偉大的國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運,經(jīng)歷了朝代更替,也經(jīng)歷了苦難興廢,但最終走向了興盛和輝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先后建起殿、閣、樓、坊、亭、廟等大小建筑36處的西軸線工程,形成規(guī)模龐大、雄偉壯觀、樓亭交錯、殿閣縱橫的祖廟建筑群,近年來更增添了規(guī)模宏大、被譽為“海上布達拉宮”的祖廟新殿建筑群和媽祖文化園、媽祖石雕巨像、媽祖故事群雕、媽祖碑林、媽祖文化展覽館等,儼然洋洋大觀。每逢農(nóng)歷“三月廿三”媽祖誕辰日和農(nóng)歷“九月初九”媽祖升天日,四面八方的媽祖信眾趕赴湄洲尋根謁祖、割火過爐、祈禱平安,十分熱鬧。

我倘佯其間,如同置身于一座藝術迷宮,飛檐流丹,美侖美奐之間,分明是人間逢萊,又疑似天上宮闕!彌足珍貴的歷史遺存比比皆是,宋代的金身媽祖、明代的媽祖石像和石刻圣旨、清代的御賜寶璽……讓媽祖的故事交織在歷史與傳說之間,讓人回味無窮。

然而,真正吸引我目光的,是“升天古跡”碑刻旁邊的梳妝樓,這梳妝樓與其說是廟宇,不如說是媽祖的故居更為合適。這是媽祖化妝的地方,沒有神祗的盛裝,少了高高在上的威嚴,更多的,是一種凡間女性的氣息,讓你覺得親近。據(jù)說,每逢節(jié)慶日,湄州島上的百姓們都會請一位福祿雙全的老婦人來為媽祖梳妝,就像為自己閨中的女兒做的那樣。

我忽然間明白過來。媽祖之前,有許許多多的水神、海神,比較出名的就有水伯、水君、河神、洛神、江神、四海之神等。建設都江堰治理了岷江的秦國蜀郡太守李冰,被四川人奉為水神;漢代時征服南越、交趾的伏波將軍路博德、馬援被兩廣人民尊為伏波神,他們成為海神的傳說比媽祖早,甚至歷史的真實功績遠遠超過媽祖,然而媽祖卻逐漸取而代之,成為總領四海的航海神,而伏波將軍們卻反而成為了媽祖的陪護神。如今,從湄州島分靈的五千余座供奉媽祖的廟宇,遍布在五大洲的二十余個國家和地區(qū),信徒達二億人,傳播之遠,聲名之盛,無出其右,成為民間信仰史上的奇跡。特別是在寶島臺灣,信奉媽祖的民眾更是高達80%。我想,也許正是因為媽祖生于民間,長于民間,直接在世行善救難,才這樣貼近民眾的吧。

第三站:平海天后宮———湄洲媽祖信仰傳播的第一座分廟

平海天后宮建成于媽祖仙逝后十二年的宋咸平二年(999年),這是有確切歷史記載的媽祖信仰傳播的第一座分廟,也是世界上現(xiàn)存的一座最古老的媽祖宮,系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平海天后宮坐落于平海灣畔,它背靠朝陽山,面臨平海灣(滿潮時距大海僅100來米),這個村與湄洲島一衣帶水,隔海相望。歷盡滄桑的平海天后宮,雖幾經(jīng)修葺,但至今仍保持著原來古色古香的建筑風貌。它飛檐走壁,雕梁畫棟,建構獨特,椽、條石、柱、碑石等數(shù)量均為108,更令人稱奇的是,天后宮大門口左邊,至今尚存的四方形的“師泉井”也是用“108”塊石頭砌成的,令人頗費猜思。

師泉井的由來頗有意思??滴醵荒?1682年),靖海將軍侯、福建提督施瑯奉命征剿臺灣鄭氏集團。當年十一月,施瑯率三萬余大軍駐扎莆田平海海濱。此地已經(jīng)干旱七個多月,大軍飲水困難。海濱的天妃宮前左側有一水井,離海邊只有一丈的距離,即便在豐水期,最多也只能供百余人飲用,如今因為久旱不雨,更是“漬鹵浸潤,厥昧咸苦”。施瑯向天妃拜禱之后,派人員淘浚水井,泉水忽然間源源不斷地大量涌出,而且味道由咸轉淡。一直至第二年的三月間,近四萬人日夜不停從這口井中取水,仍然十分充足。施瑯就此事寫了一篇《師泉井記》,并在井旁樹立一塊石牌,手書“師泉”二字,還率領各鎮(zhèn)、營弁,捐出俸祿,重建了平海天妃宮。攻克臺灣后,康熙皇帝下旨擴建為平海天后宮。

第四站:涵江寧海,圣墩廟,歷代帝王敕封媽祖的開始

匆匆忙忙趕到百里之外的涵江三江口畔的寧海,可惜,我在宋代的寧海橋附近踏破鐵鞋,最終仍未能一睹圣墩廟風采。向莆田文史部門打聽的結果是,這一座昭著數(shù)百年,名聞四方的圣墩廟,已經(jīng)在元末興化的兵亂中毀廢,舊址到現(xiàn)在學術界仍有爭論。

雖然遺憾深深,我卻因此了解到寧海圣墩廟的輝煌歷史。圣墩廟建于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是媽祖信仰從湄州灣向更遠處擴散的開始。北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朝廷的“給事中路”允迪乘船出使高麗途中,遇狂風巨浪,船幾乎傾覆。隨行人員向圣墩廟神女請求庇護,終于轉危為安。從高麗歸來后,允迪回朝復命,向朝廷奏明媽祖護航的情況,宋徽宗即于次年(1122年)下詔,特賜寧海圣墩廟為“順濟廟”。

這是媽祖廟首次得到皇帝的敕封,“順濟廟號”也成為歷代帝王敕封媽祖的開始。南宋高宗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朝廷“郊祀禮成,覃恩百神”,更進一步賜額“靈應”給寧海圣墩順濟廟,而順濟廟供奉的神女林默,則被詔封為“靈惠夫人”,這是媽祖第一個官方封號。

誠如南宋廖鵬飛在著名的《圣墩祖廟重建順濟廟記》所說,“神女………至顯靈跡,實為墩始;其后賜額,載講祀典,亦自始墩起”?;实鄣姆赓n不僅大大提高了媽祖在眾神和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也將媽祖信仰推向一個新的階段。

第五站:莆田闊口村,白湖廟,標志媽祖信仰大發(fā)展的地方

烈日當頭,我來到莆田城東郊五里外的闊口村,在村民的指引下,毫不費力地找到了白湖廟,白湖廟顯然是新翻建的,廟的規(guī)模并不大,僅有主殿和媽祖神像進殿,然而,我卻一點也不敢稍微減少對它的景仰。闊口村原叫白湖村,是木蘭溪與海潮交匯的地方,也是莆田宋代四大渡口之一,這里船運發(fā)達,素有“白湖水市”之稱。宋紹興二十七年(1157年),白湖村的章氏、邵氏二族的族人不約而同一起夢到,神女對他們指出了建廟的地方。出身白湖村的當朝大官陳俊卿聞訊后,“乃以地券奉神立祠”,獻地創(chuàng)建白湖順濟廟。

陳俊卿,宋紹興八年進士第二名,授泉州觀察推官,孝宗時,被授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因剛正不阿,曾被秦檜壓抑多年,堪稱一代名相。他官顯權重,在他的影響下,媽祖信仰得到了極大的發(fā)展,“鄉(xiāng)之士友與都人知神者,竭力效奔走,不避寒暑,隨豐儉捐金錢”,各地紛紛興建媽祖廟,到紹定二年(1229年),“神之祠不獨于莆,閩、廣、江浙、淮甸皆祠也”。由于陳俊卿等人的推動,媽祖每一次顯靈都得到了朝廷的敕封,而分封的對象均為白湖順濟廟。而白湖由于靠近作為興化軍地區(qū)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的莆田城,周邊人口密集,香火鼎盛的白湖廟必然取代圣墩廟成為媽祖信仰的中心,以至于有“昔稱湘水神靈,獨擅南方;今仰白湖香火,幾半天下”的局面。宋紹熙元年,媽祖被朝廷晉封為“靈惠妃”,妃是宋代對神祗的最高封號,媽祖因此聲望日隆,成為最高等級的神祗了。

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興化路分省官員為了春秋二祭方便,把湖廟遷入路城內(nèi)的善俗鋪原水陸院山門地。新廟面對文峰嶺,故俗稱文峰宮。這樣,香火鼎盛二百多年的白湖順濟廟就此荒廢了,至數(shù)年前才得以重建。

告別莆田,我心中已經(jīng)釋然:媽祖其實是多苦多難的中國老百姓給自己建造的內(nèi)心之神,這是她從一個普通的漁家女子走向至高無上的神壇,又從神壇返回到民間的根由吧。

【責任編輯 肖點點】

猜你喜歡
湄洲島媽祖莆田
媽祖之光
中華詩詞(2021年9期)2021-12-31 08:52:48
媽祖祭典
海峽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20
湄洲島
快樂語文(2020年16期)2020-12-16 14:15:59
莆田巾幗架起棗農(nóng)“連心橋”
海峽姐妹(2020年4期)2020-05-30 13:00:18
體驗經(jīng)濟下島嶼旅游發(fā)展對策
莆田“上刀梯下火?!边^元宵
海峽姐妹(2019年4期)2019-06-18 10:39:12
生態(tài)文明建設下福建省“海岸公園”發(fā)展的路徑選擇
綠色科技(2017年8期)2017-05-22 22:05:07
媽祖形像考——兼論媽祖服飾及媽祖形像復原實踐
莆田鬧元宵
海峽姐妹(2017年3期)2017-04-16 03:06:37
莆田系陰影下民營醫(yī)療的出路
郴州市| 英吉沙县| 峨山| 嵊州市| 泾源县| 陕西省| 泽州县| 海晏县| 昂仁县| 厦门市| 若尔盖县| 洮南市| 开封市| 德保县| 洛隆县| 大化| 延边| 梁河县| 峨眉山市| 金沙县| 紫金县| 宁海县| 邢台县| 邻水| 蛟河市| 涿鹿县| 剑河县| 怀安县| 鹤山市| 定兴县| 佛山市| 孝义市| 鹰潭市| 中宁县| 邵武市| 溆浦县| 梁河县| 丰宁| 芦山县| 汝阳县| 丰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