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稚舟
一線基礎性降糖藥地位不可動搖
二甲雙胍作為一種常用的抗高血糖藥物已被廣泛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療,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ADA)和歐洲糖尿病研究協(xié)會(EASD)早已對其在2型糖尿病治療中的地位達成共識:將二甲雙胍列為一線的基礎性口服藥。
二甲雙胍是一種老藥,自50年代引進國內(nèi)以來,對其應用幾經(jīng)起伏。但隨著近十多年來對二甲雙胍的深入研究,逐步認識到其對糖尿病的治療有多方面的作用,因此“身價”倍增,它不但具有降糖的作用,還具有預防糖尿病并發(fā)癥兩方面作用。降糖的機理包括多個環(huán)節(jié):抑制腸道對葡萄糖的吸收,從而有效降低餐后血糖;增加周圍組織(尤其是肝臟和肌肉)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進而促進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且不增加人體胰島素的分泌;抑制肝糖元異生,減少肝糖輸出,從而降低空腹血糖。還能夠輔助控制體重、調(diào)節(jié)血脂。預防糖尿病并發(fā)癥主要體現(xiàn)在二甲雙胍具有一定的保護心血管的作用,可以減少和延緩心血管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發(fā)展。綜合二甲雙胍以上兩方面的作用,應該說是一種綜合型的理想藥物,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標本”并治。因些將其列為2型糖尿病的一線口服藥也就不足為怪。
選擇劑型應當趨利避害
不可否認,二甲雙胍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在應用上頗有講究,并有多種劑型,病友們在選用時應有所了解,做到“趨利避害”。二甲雙胍的主要副作用有:胃腸道的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嚴重者甚至不能耐受。為了減輕其副作用,一般不要求空腹服用,有多種劑型可供選擇:
普通的二甲雙胍片:
特點是價格低廉,服用時從小劑量開始、進餐同時服用可減輕不良反應。
二甲雙胍緩釋片:
以凝膠包裹藥物,從而達到減緩釋放的效果。其優(yōu)點是單位時間的藥物劑量釋出量少,故副作用減輕,由于緩釋,故每日僅需服用一次,應用時間較方便。因此其本質(zhì)不是控釋,而是類似于一種緩釋片。
二甲雙胍腸溶膠囊:
是采用先進的腸溶膠囊劑型,使藥物在包裹情況下,安全直接抵達藥物作用地點——小腸,從而定位釋放、靶向給藥。這樣既克服普通胃溶劑對上消化道的剌激作用,又可有效地增加藥物的生物利用度。普通二甲雙胍的副作用顯而易見。緩釋片的優(yōu)點是減輕副反應,但缺點因為不是控釋,故藥物作用較為平均,不論何時、不管其血糖水平如何均為平均緩慢釋放。二甲雙胍腸溶膠囊則為每日三次,由于減輕了對胃腸道的不良反應,可以在餐前半小時服用,與人們每日三頓進餐相匹配,在餐后血糖高峰時,藥物濃度也相應較高,從而達到有效的降糖作用。由此可得出以下結論:二甲雙胍腸溶膠囊作為一種口服降糖藥,餐前半小時服用,定位到達作用部位小腸釋放,與血糖高峰同步一致,藥物較好的覆蓋了餐后血糖高峰期,有效地起到降糖作用,又可最大限度規(guī)避上消化道損耗和酶解,增加生物利用度,有效減輕上消化道的不良反應。
作為二甲雙胍的一種新穎的腸溶膠囊制劑,是一種較為理想的降糖藥,使二甲雙胍的一線藥物地位更為鞏固,應用具有更大的可操作性,值得推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