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冀中“音樂會”看目前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工作中的一些問題

2009-07-03 04:24:06劉東興
人民音樂 2009年6期
關鍵詞:工尺冀中名錄

齊 易 劉東興

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工作,目前已經(jīng)形成了良好的社會氛圍,引起了全社會前所未有的關注和重視,但也還有許多迎面而來的新問題需要去解決。筆者作為民族音樂的研究者,一直在關注這項工作,在此就與我們家鄉(xiāng)的民間樂種“音樂會”相關的一些問題、以及由這些問題得到的經(jīng)驗和教訓提出自己的意見,愿與大家共同商討。

一、關于樂種的命名及歸類方面的問題

按照什么原則給某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項目命名及歸類,這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就我們看到的第一、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中的一些情況來看,其命名顯得有點亂。全國的情況我們不完全了解,但是與河北省相關的樂種,我們還是能夠發(fā)現(xiàn)其中的一些問題。

如在“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河北省的樂種里,有“河北鼓吹樂”,還有“冀中笙管樂”,其實“冀中笙管樂”就是以鼓、鈸等打擊樂器與管子、笙、笛子等吹奏樂器構成的一種鼓吹樂合奏形式①。如果就其詞義內(nèi)涵來說,“笙管樂”應該包含在“鼓吹樂”之中,“冀中”應該包含在“河北”之中,它們二者不應該是并列的關系,但是在國家名錄中卻以并列的方式存在。

再說“冀中笙管樂”,這也只是部分學者對冀中地區(qū)“音樂會”的一種稱呼,而不是局內(nèi)人的自稱。這個名稱本身也值得再推敲:用參與演奏的兩件樂器來命名整個樂種,有以偏概全的嫌疑,不太合適。

學者給樂種的起名常常有爭議,官員給樂種起名就更添亂了。河北省易縣燕下都故地燕子村的“音樂會”,在省里為這個樂社進入國家名錄而向有關機構提供的申報材料中,就是按有關領導所定“燕子古樂”之名來上報的,但在公示的以及后來正式公布的“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中,沒有這個樂社的名字。這里是否有因為官員亂起名而引起審查批準機構不解的因素我們不得而知,但是隨便亂起名字肯定是要引起混亂的。

我們認為,尊重民間音樂局內(nèi)人的自稱,按“約定俗成”和“名從主人”的原則稱呼和命名民間樂種,應該是我們在為進入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的樂種命名的一個基本原則。之所以這樣,除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爭議和混亂外,還因為這種局內(nèi)人的自稱往往包含著該樂種豐富的人文內(nèi)容和特定的音樂形態(tài)特征。

不但存在樂種命名較隨意的問題,在樂種的歸類上現(xiàn)在公布的名錄也有許多不妥之處,顯得有些混亂。如易縣東韓村的“拾幡古樂”,本是清代把南方的“十番”樂種納入宮廷的“南府”,又從宮廷里流散到民間的“十番樂”,本應歸入“十番音樂”一類里??墒窃凇暗诙鷩曳俏镔|文化遺產(chǎn)名錄”中,易縣東韓村的“拾幡古樂”卻非常委屈地被歸入了“冀中笙管樂”一類中,這是極不合適的,它與“冀中笙管樂”(音樂會)之間完全是兩碼事!

二、保護工作需要“雪中送炭”的情懷

在冀中音樂會這個樂種里,今天進入國家級與省級名錄的,大多是由于各種機緣闖出了名聲的一些樂社——或是由于學者的長期考察,使該樂社名聲在外(如高洛音樂會);或是由于樂社自身主動尋求有關專家和研究部門的關心、重視而闖出名聲的(如固安縣屈家營音樂會、雄縣趙崗村音樂會、安新縣圈頭村音樂會等)。而更多的同類樂社正在迅速走向衰亡,亟待搶救和保護。

已經(jīng)闖出名聲的樂社,往往各級政府、有關機構的人紛紛來村里表示關心,各級各類媒體機構也一撥又一撥地有記者前來。最早出名的固安縣屈家營音樂會,省里還為他們撥款百萬元建成了建筑面積近千平方米、上下兩層的音樂堂(這種“幫助”,實際上是在改變音樂會的文化屬性,非常不合適)。

而與其同類的眾多樂社,卻在默默無聞中面臨即將滅絕的危機。如易縣神石莊村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僅一個村就有三個音樂會②,現(xiàn)在全都不在了;淶水縣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有音樂會十七個③,現(xiàn)在能夠維持活動的僅有四、五個;定興縣易上營,易縣流井,淶水縣北白堡,雄縣十里鋪,安新縣趙北口等村的音樂會雖然沒有了往日的盛況,但尚可正?;顒?,有的樂社甚至在人員實力、演奏水平上一點也不比現(xiàn)在已經(jīng)名揚天下的屈家營、高洛音樂會差,但由于普查工作沒做好,現(xiàn)在基本上尚未納入各級“名錄”。

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工作應少一些做秀,多做一些實事。要在全面普查的基礎上,盡力將所有的遺產(chǎn)一并保護。一時進不了國家“保護名錄”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也要先進入省、市、縣級“保護名錄”,要讓這些僅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進入政府關注的視野,給予合理的保護。冀中音樂會作為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豐富文化內(nèi)涵的樂種,需要一個保持一定量的種群環(huán)境才能正常生存,因此我們的領導者和各類媒體,不要將眼光只盯在已經(jīng)名聲在外的樂社。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工作應該多些“雪中送炭”的情懷,少些“錦上添花”的浮躁。

三、錄音、錄像方面的問題

在《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工作的意見》中,有“要運用文字、錄音、錄像、數(shù)字化多媒體等各種方式,對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進行真實、系統(tǒng)和全面的記錄……”的表述。

根據(jù)上級有關部門的部署,保定市于2008年3月份為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的幾個樂社進行錄音錄像。但辦理這件事的過程,卻顯出了具體做這項工作的人非常缺乏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意識及相關的基本修養(yǎng),沒有把好事辦好。

首先,市文化局要求這幾個樂社統(tǒng)一到保定市電視臺的某個工作室去集中進行錄音錄像。這是一個違反民族音樂學及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工作基本常識的做法——把它剝離了原生文化環(huán)境。這樣的錄音錄像,實際上只留下了一個聲音及圖像的外殼,其文化內(nèi)涵卻全部被丟掉了。音樂會這類儀式音樂,“需按照傳統(tǒng)規(guī)矩,在具有特定象征含義的場所和特定時間中與鄉(xiāng)村儀式同步進行。它不能獨立存在,不能按照個人意愿,隨心所欲地展示于任何時間與空間,離開了它借以展演的儀式,便失去意義?!雹?/p>

這樣做好像是避免了在自然環(huán)境中錄音產(chǎn)生的一些“雜音”,但“在當代音樂人類學的認識之中,這些所謂‘非音樂本體的‘雜音,不論是來自表演者還是來自觀眾和周遭的環(huán)境,只要是當場當時的實際音響和行為,都與所考察的音樂不可分割,都是這音樂活動和音樂文化的實際構成部分。……(我們)所要關注和采錄的,不僅僅是狹義的‘音樂本體,而是這種實際音響整體及相關因素、這種織入現(xiàn)實社會和文化的音樂?!雹輰σ魳奉惙俏镔|文化遺產(chǎn)進行錄音錄像,“主要目的不是像商業(yè)音像公司那樣為音樂欣賞者提供無‘雜音、‘純音樂的‘漂亮音響,而是為……研究提供作為整體的音樂文化和社會現(xiàn)象的實際記錄?!雹?/p>

再有,當民間樂師們來到指定的錄音錄像場地后,他們被告知,為了提高效率、節(jié)省時間,每個樂社僅限錄制兩個小時的樂曲(而在正常情況下,一般每個樂社的若干套曲和文壇念唱總合起來,往往在十至幾十個小時之間)。還規(guī)定:為了避免混亂,一個套曲不能連續(xù)演奏,要一個只曲一個只曲地分開錄,這破壞了套曲的完整性。這些做法都是不符合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錄音、錄像要“真實、系統(tǒng)和全面的記錄”的要求的。

就此我們得到的教訓是:對于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錄音錄像,一定要堅持“真實、系統(tǒng)和全面記錄”的原則,一定要將其“音樂本體”與它的原生文化環(huán)境一起錄下。因為這種錄音錄像的主要目的,不是為音樂欣賞者提供“漂亮”的音、像,而是為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留下全面的文化信息檔案。

四、文字、樂譜資料的整理與出版

文字、樂譜資料的整理與出版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工作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涉及到冀中音樂會的文字、樂譜資料出版物,除了張振濤、鐘思第等中外學者的研究著作和學術文章外,近幾年還有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的《河北安新縣圈頭村音樂會考察》(張伯瑜編著)、由河北美術出版社2006年11月出版的《河北民間古樂工尺譜集成》(馬維彬主編)及由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的《高洛音樂會》(淶水縣宣傳部、文教局編)。

《河北民間古樂工尺譜集成》共收錄了河北省二十個有代表性的民間樂社的700多個曲牌的工尺譜。除樂譜外,本書還收集了一些樂器照片、現(xiàn)場演奏照片以及各樂會的簡介等。雖然有關報道宣傳得很“玄乎”,但實際上僅僅把這些樂曲的工尺譜出版,什么用都沒有:對于研究者,它的資料作用很有限;對于一般懂音樂的人,那是一本看不懂的“天書”;甚至就是擁有這些樂譜的樂社,他們那些“學事”的學員們僅憑這些樂譜也難以學會演奏這些樂曲。

《河北安新縣圈頭村音樂會考察》是中央音院張伯瑜教授根據(jù)對安新縣圈頭村音樂會的考察編著的一本書。該書既有自己的個案研究成果,又有該樂社工尺譜的影印文本和工尺譜與五線譜對照的“譯譜”文本,在書的后面還附有該樂社部分曲牌的演奏錄音。工尺譜影印文本能夠使人們看到民間工尺譜的真實原貌(它比轉換為以印刷體形式出版的工尺譜更能夠保存全部原有音樂信息,因為手寫工尺譜字的大小、譜字相互之間的距離等都是有特定的含義的,這些細節(jié)包含的信息在轉換為印刷體形式時往往會丟失),工尺譜與五線譜的對照文本能夠使一般懂音樂的人知曉其所演奏旋律的細節(jié)。書后所附該樂社部分曲牌的演奏錄音,能夠使我們對該樂社的演奏樂曲有一定的感性認識。該書不足之處在于:1.只有部分曲牌的演奏錄音,顯得不完整。2.沒有視頻資料,使人難以對該樂會演奏時的文化環(huán)境產(chǎn)生直觀的印象。3.缺乏對該樂社打擊樂曲牌的記錄和整理,留有遺憾。

“高洛音樂會”是對高洛音樂會全部相關資料的收集和整理(主要是淶水縣的退休干部劉阜和我?guī)ьI研究生盡義務做的具體工作)。該書也有民間工尺譜的影印文本及工尺譜與簡譜對照的“譯譜”文本;對于打擊樂器演奏的狀聲譜,本書還創(chuàng)造性地以“舞譜”圖示的方式將“舞鈸”的動作套路進行了形象的記錄;音樂會的“文壇”念唱部分,則將念唱的《后土寶卷》等文本全文刊出,并將原來甚至連工尺譜都沒有,只憑口傳心授的文壇曲牌一一用簡譜的形式記錄了下來;書中還附有許多資料圖片及張振濤、薛藝兵、鐘思第等學者的相關研究論文及論著節(jié)選(為了方便外國學者的參閱,一些文章還附帶了英文譯文),使這本資料集更有學術價值和資料價值。這本書也有一些不足:沒有附上與這些樂曲相關的音頻、視頻資料,個別研究成果缺乏學術上的嚴謹性。

從有關冀中音樂會的文字、樂譜資料的出版所得到的經(jīng)驗與教訓,為我們今后出版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資料集提供了借鑒:1.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資料整理出版,應該貫徹“真實、系統(tǒng)和全面”的原則,把該樂社各方面的信息盡量都包容進去。2.在民間樂譜的整理方面,一定要有該樂社全部原譜的影印件及原譜與簡譜或五線譜的對照文本,并以各種可能的方式對傳統(tǒng)樂譜進行今人能夠理解的表述。不提倡將民間手抄工尺譜轉換為印刷體形式,那樣無法讓人看到民間樂譜的原貌,還會造成音樂信息的丟失。3.要有對該樂社基本情況和相關研究成果的文字內(nèi)容,從而幫助人們形成對該樂社各方面情況及其文化價值的理性認識。4.一定要附有與樂曲相關的音頻、視頻資料,從而使人們對該樂社的音樂及相關文化環(huán)境有一個直觀的感受,并為這個樂社留下永久的音像信息。

五、不正常的“崇古”心態(tài)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工作中我們還看到一種現(xiàn)象,就是為了強調某個樂種的歷史價值,常常不適當?shù)?、夸張地強調它的歷史悠久程度。

淶水縣高洛音樂會本來是冀中音樂會眾多樂社中的一個,但是為了顯示它的古老,就有人根據(jù)過去高洛音樂會每逢農(nóng)歷三月十五都要到易縣后山廟(有人根據(jù)傳說,認為這個后山廟曾是黃帝祭天、后人祭祀黃帝的地方)上香朝拜的事情,把它說成是“黃帝祭天、后人祭祀黃帝的音樂的留存”、“始于殷人祭祀始祖契”⑦,把這個音樂會神化,好像它是天下最古老的音樂了。這種說法把神話與史實混為一談,本不值得一駁,卻在河北省很有市場。

易縣燕子村的音樂會,也有人根據(jù)其村落附近即為古燕下都遺址的地緣特點,一度把它附會為“燕國宮廷音樂的遺存”、“古燕樂”。

我們認為,對于某項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歷史應該追溯,但是這種追溯要以嚴謹?shù)目茖W考證方式來進行,而不能只憑想象和妄猜,這樣做是非常不嚴肅、不合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價值,也絕非簡單到僅僅像出土文物那樣越古越好,大可不必為了證明它的價值而去杜撰它的歷史。

六、重申報、輕保護的問題

各級領導部門在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項目時,往往表現(xiàn)得很積極。在年終季末總結工作時,也常常將其作為一項工作政績、一種榮譽提及。可在一些地方,一旦某個項目申報成功后,除了向上伸手要錢之外,卻見不到申報材料中所允諾后續(xù)保護措施的具體實施和落實,而一些熱心人自發(fā)做的許多與保護工作有關的事情,卻又被領導者拿來作為他們的工作業(yè)績炫耀。

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積極性很高,這自然是可喜的。但是,一個項目的申報成功,實際上意味著要承擔起一種曾經(jīng)向國家、向全民族允諾過的責任——要努力、踏實地落實各項保護措施,為保護好我們民族的這個“DNA”而盡好當?shù)卣囊环萋氊?。只將其看作一項工作政績、一種榮譽,是非常錯誤的認識,顯示出了某些地方領導者浮躁的工作心態(tài)。

建議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管理部門:在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項目的申報階段,要將保護措施制定得是否完善、合理作為是否批準該項目立項的關鍵內(nèi)容之一,重點審查,不符合要求的,應要求相關申報單位進一步修改完善;在項目被批準后,應該定期地、不走過場地檢查相關保護措施的落實情況,督促相關部門將寫在紙上的保護措施落到實處。對于保護措施落實不力、造成不可挽回后果的部門領導,應該實行問責制,追究其領導責任。

七、動員各方面的積極力量來參與保護工作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工作的意見》中強調要“廣泛吸納有關學術研究機構、大專院校、企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等各方面力量共同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工作。充分發(fā)揮專家的作用,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的專家咨詢機制和檢查監(jiān)督制度”。

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工作牽扯到方方面面,只靠一個機構或幾個人是不行的,必須動員全社會的力量才能夠做好這項工作。

在社會各界,都有許多熱愛傳統(tǒng)文化、愿意為此貢獻自己一份力量的人。但是我們看到,過去社會力量對冀中音樂會保護工作的參與,往往是自發(fā)的,缺乏有關部門的積極協(xié)調和組織。如果有關部門能夠主動地利用社會各方面的力量,發(fā)揮各種積極因素的作用,一定更有利于做好這項工作。在這方面,一些地方的成功經(jīng)驗值得借鑒。如北京市和浙江省等地采取招募熱愛傳統(tǒng)文化的志愿者來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普查、相關信息的收集、保護政策的宣傳、相關資料的整理和記錄、申遺材料的編寫等工作,這是一種少花錢多辦事的好辦法。

充分發(fā)揮專家的作用,建立專家咨詢機制和檢查監(jiān)督制度,也是做好保護工作所必需的。如果在非遺項目的認定、申遺材料的編寫、保護政策的制定與實施、保護工作的監(jiān)督等方面多請教有關專家,請內(nèi)行人來把關,本文前面提及的冀中音樂會保護工作中的許多失誤就都可以避免。

以上我們談了冀中音樂會在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工作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大概不僅僅是冀中音樂會所遇到的,而是帶有普遍性的。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工作剛剛開始,在工作開展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我們應該正視這些問題,并提出各種應對措施去解決它。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工作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業(yè),愿我們每個人都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愿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有一個光輝燦爛的未來!

①“鼓吹樂:以打擊樂器、吹奏樂器等合奏形式為主的音樂,……”。見《中國大百科全書·音樂舞蹈卷》第234頁。當然,有人對這個定義也持有異議。

②張振濤《冀中鄉(xiāng)村禮俗中的鼓吹樂社——音樂會》,山東文藝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第75頁。

③劉阜《淶水縣民間音樂考察報告》,油印本,寫于1983年7月“中國民間器樂集成”普查階段。

④張振濤《冀中鄉(xiāng)村禮俗中的鼓吹樂社——音樂會》,山東文藝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第428頁。

⑤⑥楊沐:《從花兒研究現(xiàn)狀思考中國民歌研究中的問題》,載《音樂研究》2004年第4期。

⑦見淶水縣宣傳部、文體局編《高洛音樂會》,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7年出版,第836-909頁。

齊易 河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

劉東興 河北大學藝術學院2006級碩士研究生,衡水學院音樂系講師

(責任編輯 張寧)

猜你喜歡
工尺冀中名錄
保定冀中藥業(yè)有限公司
保定冀中藥業(yè)有限公司
保定冀中藥業(yè)有限公司
保定冀中藥業(yè)有限公司
2022.3上榜派出所名錄
派出所工作(2022年3期)2022-04-14 07:37:18
上海將造科技有限公司推出“工尺App” 以數(shù)字化為抓手助力工程管理增效
上海建材(2021年2期)2021-01-11 20:00:12
同賀名錄
作者名錄
生產(chǎn)商名錄
文化藝術出版社《中國工尺譜集成》(第一輯10卷)
藝術評論(2017年11期)2017-03-29 07:56:24
公安县| 托克托县| 华蓥市| 科技| 榕江县| 宜春市| 乌恰县| 滁州市| 成都市| 融水| 凤台县| 江津市| 元谋县| 阿合奇县| 江都市| 竹山县| 桑日县| 靖边县| 邢台县| 中超| 黄龙县| 双牌县| 福建省| 昆山市| 建平县| 乳源| 安顺市| 界首市| 营口市| 买车| 中方县| 长子县| 南岸区| 民勤县| 渑池县| 两当县| 阳高县| 宜兴市| 屯昌县| 巴东县| 靖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