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志龍 周光勝
摘要消毒是切斷病原體傳播途徑的有效手段,對規(guī)?;i場的消毒技術進行了闡述,包括消毒藥的選擇和使用、消毒方式的選用、消毒方案的制訂、影響消毒效果的各種因素等,可為豬場開展消毒工作提供有益的啟示和幫助。
關鍵詞豬場;消毒藥選擇;消毒方式;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 S851.3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 1007-5739(2009)21-0281-01
消毒是指利用物理、化學等方法殺死病原微生物以防止傳染病傳播的措施。常用的消毒法有物理的清掃消毒法和化學的藥劑消毒法。消毒是杜絕傳染源并確保豬群健康的一項重要措施,任何豬場都應該重視,根據(jù)消毒的目的通??煞诸A防性消毒和終末消毒。前者是指沒有發(fā)生傳染病時,對畜舍、用具、場地、飲水等進行的日常消毒,后者是在發(fā)生傳染病時及發(fā)生傳染病后,為控制病源的擴散對已造成污染的環(huán)境、畜舍、飼料、飲水、用具、場地及其他物品進行全面徹底的消毒。為達到科學、有效的消毒效果,必須規(guī)范實施消毒技術。
1消毒藥選擇與使用
消毒劑應選用:效力強、速度快、效果廣泛,低溫、低濃度下仍然有效,作用持久,不易受有機物、鹽類影響,滲透性強,不易受酸堿度影響,可消毒污物且能抑臭,毒性低、不污染水源及環(huán)境,腐蝕性小,對人、畜體毒性低,同時價格低廉。要滿足上述所有條件,必須選用幾種消毒藥,在不同場所使用及輪流使用不同消毒劑,以達到消滅病原體的目的。真正確切的廣譜殺菌(包括細菌病毒、真菌、芽孢);必須無毒、使用安全(無危險性);在豬場條件下必須有效。病原菌與消毒劑之間是相互作用的,最強的病原菌必須使用特定的消毒劑,強及中等病原菌必須使用消毒劑,弱的病原只要干燥、發(fā)酵,甚至日光即可殺滅。但由于集約化豬場中豬舍密度太高,空氣中的病原菌在未死亡前即有機會感染其他豬只,因而仍需使用噴霧消毒來降低空氣中的病原菌數(shù)量。
2消毒方式
2.1環(huán)境消毒和畜體消毒(根據(jù)消毒對象分)
一是豬舍消毒。豬舍在豬空圈時必須徹底清潔,掃除屋頂梁柱、墻壁、窗戶等的積塵、蜘蛛網(wǎng),鏟除地面、墻角的積糞和飼料槽(桶)中的殘余飼料,用3%燒堿水澆灑地面和墻壁,屋頂用石灰水白化,有條件的豬場可實行甲醛熏蒸消毒,1~2d后再用清水沖洗,沖洗以高壓沖洗機為佳。排水溝應保持通暢,防止常年污水沉積,空欄消毒時,清洗消毒方法同上。豬舍外栽種花木和青綠植物,防止雜草叢生,蚊蠅滋生,以減少臭味并美化環(huán)境。二是豬體消毒。對工廠化豬場,妊娠母豬進入分娩舍時應對其全身清洗(冬天應用溫開水),清洗后選用對皮膚無刺激的消毒劑對其全身進行噴灑。其他豬群每周1~2次進行豬體噴霧消毒。
2.2集約化豬場消毒方案
一是定期消毒。全場性大消毒,每年春秋2次;生產(chǎn)區(qū)大消毒,每月2次;豬舍內(nèi)帶豬噴霧消毒每周1~2次(重點產(chǎn)房、保育房)。二是即時消毒。豬只轉(zhuǎn)群后,對空閑欄舍及時徹底清洗,進行嚴格消毒,隔1d后,再空閑1~3d后方可使用。三是突擊消毒。豬只發(fā)生疫病或可疑時對有關棚舍進行突擊性消毒;季節(jié)突變時,對全場豬只進行突擊性消毒。
3常用消毒藥的種類及特性
一是堿類。包括燒堿(氫氧化鈉)、生石灰、碳酸鈉,常用濃度2%~3%,用于豬舍、飼槽、場地消毒。生石灰可殺滅繁殖期細菌,對芽孢無效。常用生石灰1kg加水350mL,灑于水溝。二是酸類。包括過氧乙酸、檸檬酸、乳酸、戊二酸等,常用濃度0.5%;用于豬舍、飼槽消毒。三是酚類。包括菌毒敵、農(nóng)福、菌毒滅、來蘇兒、克遼林等,常用濃度1∶100~200,用于場地、豬舍、消毒池等消毒。四是醛類。包括甲醛、戊二醛等,常用濃度2%(0.8%甲醛),用于器械消毒、屋舍熏蒸消毒,熏蒸時用藥12.5~25.0mL/m3,加熱密閉12~24h。五是氯制劑。包括漂白粉、次氯酸鈉、強力消毒靈、高氯靈、菌毒凈(滅)、84消毒液、優(yōu)氯凈等。對細菌、霉菌、芽孢、病毒都有很快的殺滅作用,常用于飲水消毒。六是碘制劑。包括百菌消、絡合碘、碘酒等,普遍用于器皿、用具消毒,以及未經(jīng)消毒的地面及皮膚黏膜的傷口處理。其他種類還有酒精、紅汞、雙氧水、高錳酸鉀等。
4消毒效果影響因素
一是消毒劑方面。針對所消毒微生物的特點,選擇恰當?shù)南緞?如殺滅細菌芽孢、無囊膜病毒,必須選用高效消毒劑。良好的配方能顯著提高消毒效果。通常消毒劑的消毒效果與其濃度成正比,應選擇有效、對人畜安全、對設備無腐蝕的殺菌濃度,以避免過低喪失殺菌能力,過高增強腐化性、刺激性、毒性。二是外界環(huán)境因素。溫度升高消毒速度加快,藥物的滲透能力也會增強,可顯著提高消毒效果。許多消毒劑對酸堿度很敏感,pH值變化可改變其溶解度、離解度和分子結構;同時,其對微生物也能產(chǎn)生影響,病原微生物的適宜生長pH值在6~8,過高、過低的pH值有利于殺滅病原微生物。有機物如分泌物、膿液、飼料殘渣、糞便等覆蓋在病菌表面,可妨礙消毒劑與病原菌的直接接觸面,延遲消毒反應,以致殺不死、殺不全。三是病原菌因素。不同類型的病原微生物對消毒劑的敏感性不同,而且每種消毒劑還有各自的特點,因此消毒時應根據(jù)具體情況科學地選擇。
5樹立正確的消毒觀念
5.1預防重于治療,消毒勝過投藥
欄舍、趕豬通道必須進行經(jīng)常性消毒,每周至少1次。
各階段豬出欄后、入欄前欄舍都必須嚴格消毒,空置5~7d才能使用。母豬分娩前進行體表清潔、消毒,用溫消毒溶液消毒外陰部和乳房。各種器械如注射器、輸精管、集精瓶使用前都必須嚴格消毒,豬場門口設置消毒池、更衣室、腳浴池,對進入豬場的車輛、工作人員的衣、帽、鞋、手進行消毒。
5.2正確使用消毒劑和消毒方法
選擇消毒劑的原則是消毒劑在室溫條件下可殺死微生物,不受環(huán)境影響,滲透性強,溶解性、穩(wěn)定性好,不沉淀,使用方便,經(jīng)濟實惠。對趕豬通道、消毒池、出豬臺、水泥磚墻結構的消毒可用高氯消毒劑或福爾馬林溶液,一些器械的消毒可用高溫消毒法,由于消毒劑的滲透性一般較差,有機物存在影響消毒效果,因此消毒前必須做認真、全面的清潔工作。
5.3建立嚴格的消毒制度并嚴格執(zhí)行
豬場應制訂嚴格的隔離消毒制度,并認真實施。全場員工和來場辦事人員,入場必須通過消毒門(池);外來或外出回場的車輛應先清洗消毒,后進場;生產(chǎn)區(qū)內(nèi)的料車不得駛出豬舍,未經(jīng)消毒不得直接進入生產(chǎn)區(qū);外來運豬車輛,不能越過出豬臺進入生活區(qū);生產(chǎn)人員進入生產(chǎn)區(qū)前,要經(jīng)過淋浴,更換專用并經(jīng)消毒的工作衣、帽、鞋,并經(jīng)洗手消毒方能進入生產(chǎn)區(qū)。工作服、鞋、帽,每次消毒后只能使用1次,用畢即清潔消毒,備下次使用;生產(chǎn)人員要在場內(nèi)宿舍居住,離場外出事畢返場,要先在本場外部管理區(qū)工作2d;在生產(chǎn)區(qū)從事人工授精、接產(chǎn)等與豬體密切接觸的,應戴消毒手套和口罩等;生產(chǎn)區(qū)所有物品未經(jīng)消毒不得直接使用;豬場入門口、生產(chǎn)區(qū)入口、飼料倉庫入口消毒池必須配備專職人員負責消毒,定期更換消毒藥液,更換藥液最長不超過7d、豬舍入口消毒池2~3d更換1次消毒藥;做好各項消毒記錄,內(nèi)容包括日期、消毒藥名稱、使用量、配比、消毒場所、消毒人等。
6參考文獻
[1] 董賢文.豬場消毒的幾個問題[J].四川農(nóng)業(yè)科技,2009(3):46.
[2] 李連敏,裴愛民,葛海芬,等.影響豬場消毒效果的因素分析[J].科學種養(yǎng),2009(2):33.
[3] 王鳳霞,姜海濤.養(yǎng)豬場消毒技術要點[J].養(yǎng)殖與飼料,2008(4):28-29.
[4] 章平.增強家禽養(yǎng)殖場消毒效果應重視的因素[J].畜牧與飼料科學,2009(4):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