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乃國 丁秀一
1.上步單腳起跳摸懸掛物——體會起跳“快”、“高”
在練習跨越式跳高過程中,由于個別同學不能順利地起跳,起跳后經(jīng)常出現(xiàn)后倒或前沖的動作,主要原因是起跳動作不充分。這時,可以采用上一步起跳觸摸物體,讓學生體會向上的感覺,以提高學生的起跳高度,為下一步的動作打下基礎。做法(以左腳起跳右腿擺動為例):一名學生手持一根竹竿,在體前斜舉(高度可根據(jù)學生的能力情況而定),在竹竿的一端系上一個廢舊的籃球或其它物體,練習者從一側(cè)做上一步左腳蹬地起跳;右腿屈膝向上擺起摸竹竿上的物體。依次輪換進行。(如圖1)
2.上步單腳起跳摸懸掛物——體會擺動腿“直”腳尖“勾”
在練習跨越式跳高過程中,學生經(jīng)常出現(xiàn)腳后跟打竿的現(xiàn)象,這一錯誤動作主要是因為擺動腿在過竿時沒有充分伸直及腳尖不能及時勾起造成的。這時,可以采用上步單腳跳躍觸懸掛物練習,讓學生體會過竿時擺動腿要“直”腳尖“勾”的感覺。做法:一名同學手持竹竿斜上舉(高度可根據(jù)學生的能力情況而定),并在竹竿的一端系上一個懸掛物,另一名同學利用3—5步或一步助跑左腳起跳的方式起跳,用右腿的腳尖(腳尖要“勾”)去觸竹竿上的懸掛物。以此來體會起跳時擺動腿過竿時腳尖要“勾”和腿要“直”的技術要領。(如圖2)
3.上步單腳起跳頭頂懸掛物——體會上體“直”
學生兩人一組,一名同學手持竹竿斜上舉(高度可根據(jù)學生的能力情況而定),并在竹竿的一端系上一個懸掛物,另一名同學利用3—5步或一步助跑左腳起跳,右腿屈膝上擺,雙臂上擺,用頭去頂竹竿上的懸掛物。以此來體會起跳時騰起要“高”上體要“直”的技術要領。同時還可改進學生練習時出現(xiàn)的收腹、坐臀的錯誤動作。(如圖3)
4.抬腿→側(cè)擺→腳打竿——體會外轉(zhuǎn)髖練習
一名同學手持竹竿前平舉(高度可根據(jù)學生的能力情況而定),并在竹竿的一端系上一個懸掛物,另一名同學上一步或原地的左腳起跳或左腳支撐,右腿側(cè)擺,用右腿的腳外側(cè)去踢同學竹竿上的懸掛物,重復練習。以此來體會起跳時擺動腿過竿時外轉(zhuǎn)髖練習的動作技術。(如圖4)
5.斜竿跳練習——形成單跳“擺”動意識
學生人手一根竹竿做右手拿竹竿體前斜放(以左腳起跳右腿擺動為例),右手拿竹竿的高度放在腰間位置(可根據(jù)個人的能力而定),在練習時,學生做左腳蹬地起跳,右腿跨過體前斜放的竹竿,反復練習。(如圖5)
6.低竿跳練習——形成正確過竿的技術動作
在平整的場地上,以3~5m為半徑畫一個圓,在圓心處放置一立柱(在立柱上安裝一個圓盤以便放竹竿),在圓周上依次擺放8~10根立柱,然后在每根立柱上和中間的立柱上架上一根竹竿(高度可根據(jù)多數(shù)學生的能力而定)。練習時,讓學生依次用跨越式跳高的動作跳過8~10根低竹竿(以左腳起跳,右腿擺動為例),以此來體會過竿的正確動作要領。(如圖6)
7.階梯式跳竿練習——游戲比賽,挑戰(zhàn)新高
在平整的場地上,以3~5m為半徑畫一個圓,在圓心處放置一立柱(在立柱上安裝一個圓盤以便放竹竿),在圓周上依次擺放8~10根立柱,然后在每根立柱上和中間的立柱上架上從低到高不同高度的竹竿(高度可根據(jù)多數(shù)學生的能力而定)。練習時(也可采用游戲、比賽的方式進行),讓學生從低到高依次用跨越式跳高的的動作跳過8~10根不同高度的竹竿(以左腳起跳,右腿擺動為例),以此來提高自己的信心,挑戰(zhàn)更高的高度。(如圖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