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淵
[摘要]根據(jù)敘事學的代碼/功能規(guī)則,皮克斯動畫包含隱身者、主體、輔助者、阻礙者和被拯救者等五個代碼。皮克斯動畫在人物設置上有自己鮮明的特點,如打破二元對立的人物設置模式、突出女性角色代碼的多樣性等,并成功地在其影片中塑造了正反兩個隱身者形象:美國社會世俗價值觀和美國中產階級理想價值觀。這兩個隱身者形象是對美國中產階級的概括,體現(xiàn)了皮克斯動畫對當代美國社會的批判和反思。
[關鍵詞]皮克斯動畫,代碼分析;隱身者
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皮克斯依次制作了《玩具總動員》、《海底總動員》、《汽車總動員》、《機器人瓦力》等影片。這些影片打破了迪斯尼動畫以二元對立為特征的線性敘事結構,在更加開放、動態(tài)、多元化的敘事結構中重新設置人物代碼并賦予其新的敘事功能,傳達了符合美國主流社會重視友誼、推崇勇敢,宣揚自由、追求夢想的資本主義精神,在價值形態(tài)上受到美國主流社會的認同。
根據(jù)敘事學的代碼/功能規(guī)則,皮克斯動畫包含著五個代碼,依次為:隱身者、主體、輔助者、阻礙者和被拯救者。皮克斯動畫在人物代碼設置上的突破一是表現(xiàn)在代碼設置本身,二是表現(xiàn)在不同代碼之間的關系上,這些突破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改變二元對立的人物設置
在傳統(tǒng)迪斯尼動畫中,主體和阻礙者是絕對的二元對立狀態(tài),兩者的對立狀態(tài)從一開始就確立,直到阻礙者的死亡或徹底失敗為終結。而皮克斯動畫卻摒棄這種對立的人物代碼設置模式。
首先是主體,皮克斯動畫的主體并不完美,他們具有常人的某些缺點,如《怪物公司》中的詹姆士和《海底總動員》中的馬林膽小懦弱、害怕冒險、恪守社會角色而不敢越雷池半步;《汽車總動員》中的麥昆則追求物質、年輕氣盛。《玩具總動員》中的胡迪自私自利。而這些缺點正是現(xiàn)代社會中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觀影者往往感同身受,這就在情感上拉近與觀影者的距離。其次是阻礙者,這一類人物在設置上也不同于傳統(tǒng)動畫中那樣充滿邪惡本性。皮克斯的某些影片甚至找不出明顯的阻礙者,比如《海底總動員》,其中并沒有明顯的反面角色。而《汽車總動員》中雖然設置了一個“反面”角色路霸??怂?,但是它不同于普羅普(V.Propp)創(chuàng)立的故事形態(tài)(MorPhology)分析理論中的阻礙者,兩者在特征和敘事功能上都大相徑庭。??怂棺鳛樯虡I(yè)社會中功利主義者的代表,為了追求總冠軍而采取了一些比較惡劣的行為,但是這些行為算不上罪惡。它并不是引起影片矛盾的總根源,他只是在敘事上和麥昆形成一種對比。這種人物設置模式,消解了善良與邪惡的二元對立,避免了人物的臉譜化,賦予人物更加豐富真實的個性。
二、女性角色代碼的多樣性
在傳統(tǒng)迪斯尼動畫中,女性角色大多是作為被拯救者代碼出現(xiàn)的,比如白雪公主、小美人魚、《睡美人》中的羅斯等女性形象。這些影片中的女性形象在最后都由英俊勇敢的王子拯救。而皮克斯動畫中的女性形象則更多扮演幫助者代碼,然后才是被拯救者代碼。如在《超人總動員》中,男性主體被敵人超勁先生擒住,而妻子卻毫不畏懼,勇敢地去營救自己的丈夫,并最終獲得勝利。在皮克斯的某些影片中,女性角色并不一定是在行動上幫助了男性主體,有些情況下是對男性主體的啟發(fā)或精神上的支持。比如《汽車總動員》中,莎莉并沒有在具體行動上幫助麥昆,她只是和麥昆在66號高速公路附近共同度過了一段美好輕松的時光,而正是這些美好的記憶讓麥昆反思自己原來的價值觀。啟發(fā)者這一形象在傳統(tǒng)迪斯尼動畫中往往是由中老年男性形象擔任的,因為中老年形象代表著經驗豐富,心智成熟。而皮克斯動畫卻打破了這種窠臼,賦予女性角色更豐富的敘事功能。
三、無所不在的隱身者
皮克斯動畫中所有的沖突,可以看成是兩大精神的沖突,即美國社會世俗價值觀和美國中產階級理想價值觀的沖突。美國社會世俗價值觀是指那些完全被資本主義生活方式所控制的人,他們追求低層次的物質享受,害怕失去穩(wěn)定的社會地位,因此謹小慎微、循規(guī)蹈矩,而美國中產階級理想價值觀則指那些對待生活充滿勇氣,重視朋友,忠于自我感受的人,這種理想也正是美國主流社會的理想。皮克斯影片中的人物都可以被劃分人這兩大陣營,而皮克斯影片情節(jié)的發(fā)展主線就是主體慢慢放棄美國社會世俗價值觀而逐漸接受美國中產階級理想價值觀的過程。
在影片前半部分,其主體本來不自覺地接受美國社會的世俗價值觀,表現(xiàn)為:追求物質利益、懦弱平庸、自私自利。比如《玩具總動員》中的胡迪、《怪物公司》中的詹姆斯、《海底總動員》中的馬林、《機器人瓦力》中的瓦力,他們是高度工業(yè)化、商業(yè)化社會中蕓蕓眾生的縮影:胡迪的自私、詹姆斯的膽小懦弱、馬林的膽小怕事、瓦力則連自我意識都沒有(雖然它是一臺機器人,但是這一角色明顯是很多美國人的縮寫),所有這些特點,總結起來便是一位秉承了美國世俗社會價值觀的隱身者。這一隱身者的形成有深刻的社會背景,其根源是高度發(fā)達的壟斷資本主義社會,該社會的特點是過度的商業(yè)化、嚴密的社會分工,《怪物公司》中生產繁忙、井井有條的驚嚇工廠就是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最好寫照。這種社會背景造成了其社會成員崇拜物質、金錢至上同時又觀念保守,害怕失去現(xiàn)有的物質生活,并在意識上完全接受這種庸俗保守的價值觀,甚至連自我反思的能力都沒有,其生活完全納入資本主義生產的鏈條。
正因為這些人失去自我反思的能力,所以皮克斯影片往往設置一種外在力量來驚醒影片中的主體,使他們意識到自己所追求或者所秉承的價值觀是毫無意義的。例如《玩具總動員》中的巴斯光年、《怪物公司》中的小女孩阿布、《海底總動員》中的烏龜和健忘的多莉、《汽車總動員》中的莎莉。他們身上往往都具有某種主體所欠缺的精神,比如巴斯光年對夢想的追求;小女孩阿布的可愛勇敢,本應懦弱的烏龜在教育子女上卻異常大膽(它們勇敢地讓小烏龜們在危險的洋流間自由玩耍),莎莉對自我本性的追求。這些精神恰恰是主體在原來的生活狀態(tài)下所欠缺的,在他們的啟發(fā)下,影片的主體才開始逐漸懷疑自己原來信仰的世俗價值觀,最后,經過儀式性的洗禮環(huán)節(jié),主體都接受了美國中產階級理想價值觀,具體表現(xiàn)為:看重友誼、積極勇敢、追求夢想。這一轉變的過程見圖1:
人類在自己的思考、認知行為中存在著一種隱喻式和神話式的邏輯建構活動,一切藝術創(chuàng)造,都無不浸淫在它的色彩和規(guī)約之中,文學和藝術的功能與意義就體現(xiàn)在這個建構過程當中。上世紀90年代誕生的皮克斯比迪斯尼表現(xiàn)出了更明顯的現(xiàn)代性,宣揚符合美國中產階級的價值觀,通過突破人物設置二元對立模式、豐富女性角色等手段,成功塑造了符合美國中產階級理想價值觀的隱形者形象。為美國乃至美國以外的受眾提供了反思現(xiàn)代社會的參考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