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 輝
他18歲起從事編輯工作,同時研究現(xiàn)代思想文化史,曾在湖南人民出版社、岳麓書社任編審,享受國務(wù)院特殊津貼;
他主持編輯出版的《走向世界叢書》,獲第一屆“中國圖書獎”;
他提出的《湖南古代及近代歷史文化典籍狀況及整理出版規(guī)劃草案》得到有關(guān)方面的高度重視;
他著述等身,《走向世界:近代知識分子考察西方的歷史》、《從東方到西方》、《黃遵憲日本雜事詩廣注》、《中國本身擁有力量》、《念樓學(xué)短》、《鐘叔河散文》、《書前書后》、《天窗》等都是他嘔心瀝血的結(jié)晶;
1993年5月,他榮獲全國出版界個人最高獎——第三屆韜奮出版獎……
他就是我國出版界久負盛名的出版家、歷史人文領(lǐng)域的著名學(xué)者、倍受讀者尊崇的散文家鐘叔河。
寶劍鋒從磨礪出
鐘叔河,1931年11月10日出生,原籍平江西鄉(xiāng)山棗沖。其父鐘昌言,自幼在岳麓書院、長沙時務(wù)學(xué)堂等地求學(xué),學(xué)成后在永興等中學(xué)任教。 1913年,追隨譚延參加反袁革命活動,被委兼湖南都督府財政司制用科科長。后專任算學(xué)教員,曾先后發(fā)明了“速成加減法”、“簡易乘除法”和“四則九驗法”。
鐘叔河的母親喻叔賢,平江農(nóng)家女,雖不識字,卻聰敏賢慧,善刺繡織襪。
鐘叔河兄妹五人中,他排行第五。他深情地說:“我小時候跳皮,母親對我管得很嚴。父親在外時間多,對我管得少。人家是‘嚴父慈母,我是‘慈父嚴母?!?/p>
父親淵博的學(xué)識和對事業(yè)的執(zhí)著,母親心靈手巧的技能和洞察入微處事周到的能力,耳濡目染,對少年鐘叔河無疑有著重要的影響。鐘叔河說:“先父一生宅傺,曾教我曰:‘人不可不立志。我碌碌無為,比同學(xué)少年,武如蔡艮寅(鍔),文如范源濂,做學(xué)問如楊樹達,搞政法如章士釗,都不啻云泥。此固由于資質(zhì)有差別,境遇有不同,最重要的還是自己不發(fā)憤,汝當(dāng)以我為戒,立志做一門學(xué)問。即使只做出點點成績,也比耍嘴皮子,扎花架子有意義,庶不致庸庸碌碌虛度一生。”
在父親的薰陶和母親的嚴格要求下,鐘叔河從小養(yǎng)成了酷愛讀書的習(xí)慣,成天鉆在父親的書房里像牛犢進了菜園,狼吞虎咽般涉獵著各種知識。
鐘叔河的少年時代是在烽煙滾滾、血風(fēng)腥雨的戰(zhàn)爭年代度過的。期間,平江遭受日本多次轟炸,鐘叔河父親的書房灰飛煙滅,酷愛讀書的鐘叔河只好冒著流彈硝煙,風(fēng)餐露宿地逃難,不但經(jīng)受著血與火的考驗,還要受到山中老虎的威嚇??箲?zhàn)八年中,他一直住在平江鄉(xiāng)下。夜里聽到老虎吼,白天看到山里老虎的腳印。
讀中學(xué)時,鐘叔河最愛讀的書是克魯泡特金《我的自傳》和《互助論:進化的一個要素》?!段业淖詡鳌纷g者巴金也就成了鐘叔河所景仰的文學(xué)家。
1949年8月,長沙和平解放。新華社和湖南日報聯(lián)合辦了個新聞干部訓(xùn)練班。鐘叔河得知后立即報名參加了考試。由于他的文字很好,錄取后沒有參加培訓(xùn),就被新湖南報社社長李銳看中,直接到報社上班。從9月份開始,他寫的新聞作品陸續(xù)見報。第一篇由他單獨署名的非新聞性文章《孔十爹和積谷》,則是在1950年3月2日發(fā)表的。
1955年,24歲的鐘叔河在“反胡風(fēng)斗爭”中成了“肅反”對象,1957年被打成“右派”,逐出報社,棲流于城市底層。
被開除公職后,為了謀生,他不得不做木工、拖板車,臥薪嘗膽,卻始終沒有停止過讀書。沒錢買書,就向人借,因為是“右派”,有的人臉色不好看,借書不給。他便到小書攤或廢書報收購店里低價買來書報。有時他就學(xué)《論衡》的作者王充,使出過目不忘的本領(lǐng),到書店看書,只看不買。在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1970年鐘叔河被判刑10年,關(guān)進江茶場勞改。因他解放前學(xué)過幾天的機械制圖,勞改隊正缺繪圖技術(shù)人員,便把他分到機械廠的繪圖室。在繪圖室里一位青年工人的幫助下,他從場部職工圖書室借來了二十五史,一有空就廢寢忘食地攻讀。讀史增強了他對歷史的責(zé)任感和信心。他深信,把無罪的人當(dāng)作“反革命”的悲劇總有一天要結(jié)束。但是,他已經(jīng)40多歲了,身體早已折磨得虛弱不堪,脊椎骨折、腰勞損、氣管炎……“我本人能不能活到那一天呢?”這時,他想起同被囚禁在江茶場的潘漢年對他輕輕說過的一句話:“你還年輕?!边@話給躺在黑暗監(jiān)房里的鐘叔河平添了幾分信心和力量。
1976年秋,一個時代終于結(jié)束。11月,他又交出了重新寫過的一份申訴書,申訴書的最后一句是:“我所要求的并不是憐憫,我所要求的不過是公正。”
1979年3月,鐘叔河終于得到平反,歷史還他以公正和清白。從此,他以滿腔精力和才智,奮戰(zhàn)在黨的新聞出版戰(zhàn)線上。
湖南出版“四大騎士”之首
著名作家蕭乾寫過一篇題為《長沙出版四騎士》的文章,稱鐘叔河是湖南出版界四騎士之一(另三人分別是楊德豫、李全安、曹先捷),且居首。
鐘叔河以他獨特的膽識和深厚的學(xué)識,從1979年開始策劃和編輯《走向世界叢書》。這套2000萬字的宏篇巨著,收入清人出國記述100種。第一種《環(huán)游地球新錄》,于1980年7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鐘叔河在叢書總序中寫道:
洋為中用是我們今天的主張,也是當(dāng)時贊成改革的中國人的主張?!皫熞拈L技以制夷”,不也是洋為中用嗎?當(dāng)然,隨著接觸和認識的逐步深入,人們慢慢地看出,僅僅學(xué)一點長技,搞一點堅船利炮,還是不行的?!耙葒?,只有維新”,維新行不通,就只有革命。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也就是“始見輪舟之奇,滄海之闊”,有了“慕西學(xué)之心,窮天地之想”以后,才立下推翻專制爭取民權(quán)的志愿和信心。歷史無情亦有情,后人的思想和事業(yè)肯定要超越前人,但前人的足跡總可以留作后人借鑒,先行者總是值得紀念的。
經(jīng)過4年的不懈努力,叢書第一輯36種終于出齊。
叢書前幾種出版后,即在讀者中產(chǎn)生了強烈影響,在社會上引起轟動。著名文史專家、國務(wù)院古籍整理出版規(guī)劃小組組長李一泯稱“這是近年出版界一巨大業(yè)績”,并親自給鐘叔河寫信說:“這套叢書這樣一弄,真可以傳之萬世了。你寫的那些導(dǎo)言尤有意義……”錢鐘書先生非常高興,建議鐘叔河將總序和各篇敘論(導(dǎo)言)印成一冊,并破例為之作序。
2004年1月8日,錢鐘書的夫人楊絳給鐘叔河寫信,提到20年前錢鐘書為《走向世界》作序的事,信中說:“他生平主動愿為作序者,唯先生一人耳?!?/p>
鐘叔河與錢鐘書本不相識, 1984年1月,錢鐘書約鐘叔河見面時,那天因鐘叔河暈車,無法多請教,只表示希望錢鐘書對新出的幾種書多提意見,便匆匆告辭了?;氐介L沙后,便見到董秀玉女士轉(zhuǎn)來錢鐘書寫給她的一張短箋,云:叔河同志走得匆忙,沒有留下地址。我感于他的盛意,抽空翻看了幾本,有些意見,寫出煩你轉(zhuǎn)給他。將來如得暇再看到什么,當(dāng)陸續(xù)告知,共襄大業(yè)。
這些“意見”,便是錢鐘書寫給鐘叔河的第一封信。信中說:“……你編的那套書,很顯示出你的識見和學(xué)力,準會獲得讀眾的稱許。因為你一定要我提意見,我匆匆看了幾種,欣賞了你寫的各篇序文……先把見到的零星小節(jié)寫給你考考?!?/p>
錢鐘書所提“零星小節(jié)”共有4點,其實都是重要的批評。第一點講李圭《環(huán)洲地球新錄》,“在他書的序文里,都或詳或略地介紹了作者,在本書序文里似乎忽略了這點”,并告知李圭的《思痛記》曾為胡適、周作人和日本漢學(xué)家所稱贊。第二點講斌椿《乘槎筆記》,說徐繼畬“是個主張‘走向世界的大官”而“你在總序里只字不提徐,此書有徐氏序文,你又放過了機會”。第三點質(zhì)疑鐘叔河“刪去了《乘槎筆記》里兩節(jié),有這種必要么?”第四點指出張德彝《歐美環(huán)游記》里譯音還原的錯誤。Up, up, hurroh 當(dāng)作Hip, hip, hooray當(dāng)補一句:“應(yīng)指冬青樹(hoiiy),張德彝誤聽誤解”。
鐘叔河說,這四條批評,都切中叢書和敘論的毛病,對我是很大的幫助,尤其是在外文方面,我做這事本來就像《蘭學(xué)事始》所述日本人初譯《解體新書》,“如乘天舵之舟泛于大洋”,只能靠查字書。錢先生指示應(yīng)從原作背景和語境中用心,才使我茅塞頓開,有了一點長進。他給錢鐘書回信后,很快又收到了第二封來信,指出郭嵩燾《倫敦與巴黎日記》印本中的13處錯誤,如“地員海涵當(dāng)作地負海涵,韓退之文”,“張印之當(dāng)作張即之,宋書家”……
1984年,錢鐘書工作特別繁忙,特地抽出時間認真審讀,提出具體意見,確實體現(xiàn)了他“共襄大業(yè)”的精神。
錢鐘書為《走向世界》一書作序并非“下筆千言落筆不改”,他是經(jīng)過反復(fù)推敲,四次修改。
1984年3月,錢鐘書給鐘叔河寄出序言的第一稿。開頭第一句是:“我最初在《讀書》里看了鐘叔河同志《走向世界》的文章,感到興趣,也起了愿望。”并附信說:“弟素不肯為人作序,世所共知,茲特為兄破例,聊示微意。兩周來人事猬集,今急寫就呈上,請閱正?!?/p>
然而,兩天后,又作了修改,再次寄給鐘叔河。序文第一句末了的“感到興趣,也起了愿望”則改為“感到驚喜,也憶起舊事”了。此后,他們以信函方式還多次討論。
錢鐘書與小他21歲的后起之秀鐘叔河由素不相識,到以文會友,親如兄弟,共襄大事,嘔心瀝血,精益求精,其人格與藝術(shù)魅力,堪稱中國一絕,是中國知識分子學(xué)習(xí)的楷模。從錢鐘書與鐘叔河兩人交往中,人們可以窺視他倆成功的奧妙。
鐘叔河說:“我這個人是驚弓之鳥,捉筆時‘為天下先的勇氣是不足的,也沒那個本事。編《走向世界叢書》,亦不過是半推半就地想為改革開放幫點腔而已?!痹捳Z中浸透著鐘叔河虛懷若谷、謙遜坦蕩的品格。
鐘叔河在出版界的又一大手筆是編輯出版《曾國藩全集》和整理出版《周作人文集》。在20世紀80年代,他還率先出版了胡適與儲安平的書,這事在當(dāng)時需要多大的膽識和勇氣啊!經(jīng)歷了多大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乃至他退下多年后,還有人化名著文,把他作為中國后來出現(xiàn)的周作人熱的始作俑者,給予撻伐。他對此卻一笑置之,他說他挨罵已成習(xí)慣。
早在1958年11月,鐘叔河就給周作人寫信,其時他因劃成“右派”被開除公職,正在長沙市內(nèi)拖板車,雖每日勞作歸來仍閉門讀書,家中已不蓄紙筆。為給周作人寫信,特到附近小店中買了幾張那種一面粗一面光的極薄而少的紅色橫格紙,一小瓶墨汁和一支一角二分錢的毛筆。信是直行寫在材料紙上的。信中說:他“四十年代初讀書起,先生的文章就是我最愛讀的文章。二十余年來,我在這城市中,不斷搜求先生的著作,凡是能尋得的,無不用心地讀了,而且都愛不能釋?!薄拔乙恢币詾?,先生文章的真價值,首先在于它們所反映出來的一種態(tài)度,乃是上下數(shù)千年中國讀書人最難得的態(tài)度,那就是誠實的態(tài)度——對自己,對別人,對藝術(shù),對人生,對自己和別人的國家,對人類的今天和未來,都能夠誠實地,冷靜地,然而又是積極地去看,去講,去寫。無論是早期慷慨激昂的《死法》《碰傷》諸文,后來可深長思的《家訓(xùn)》《試帖》各論……都是藹然仁者之言。”信的末尾提出“假如先生手邊尚有留存的文集,無論舊論新刊,能夠賜寄一冊,那就足以使我歡喜萬分了”。
信發(fā)出后,很快收到八十老翁周作人的親筆回信,和題贈的書及寫在宣紙上的一首詩:
半生寫文字,計數(shù)近千萬,
強半災(zāi)梨棗,重疊堆幾案。
不會詩下酒,豈是文作飯,
讀書苦積食,聊以代行散。
本不薄功利,亦自有誓愿,
誠心期法施,一偈或及半。
但得有人看,投石非所恨,
飼虎恐未能,遇狼亦已慣。
出入新潮中,意思終一貫,
只憾欠精進,回顧增感嘆。
一位在五四運動中“出入新潮”的老者,居然認為鐘叔河這個20多歲的板車夫還能懂得他的文章,怎能不使鐘叔河懷著“知己之感”,努力去理解老人的誓愿,讓“誠心期法施”的氣力不至于東風(fēng)吹馬耳般地白白浪費掉呢?這恐是在劫難中就萌發(fā)要編輯出版《周作人全集》的初衷和宿愿吧。
到了20世紀80年代,當(dāng)鐘叔河有了一點點選題出書的可能時,他便立即編印了一部《知堂書話》,這是新中國成立后出版的第一部署名“周作人著”的新書。接著他以超人的膽識,策劃重印《自己的園地》《雨天的書》多種,并在北京的報紙上登了一條“重印周作人著作”的廣告。
天有不測風(fēng)云。當(dāng)《夜抄讀》還未印出時,湖南的“三種人”(《查泰萊夫人的情人》、《丑陋的中國人》和“周作人”)就挨批了。
鐘叔河差點再次大禍臨頭。用他自己的話說,“幸虧搞政治的人也還有懂文學(xué)、懂周作人的,這才使我自己沒有再一次落到1957年和1970年那樣的境地。”
他后來才知道,胡喬木看重周作人的文章,而重印周作人著作是經(jīng)胡喬木批準的。
然而,重印周作人作品的事進展仍然很不順利。到1989年,鐘叔河不再有選題出書的可能,這件工作就中斷了。廣告過的35種著作終于沒有出齊。鐘叔河謝絕續(xù)聘,“正點”離休,要完成他的宿愿,干自己想干的事。他夜以繼日地編書、著書,《周作人散文全集》計15卷終于定稿。他從周作人在新加坡、香港和日本的朋友們那里,收集到不少周作人從未發(fā)表過的手稿,這對于研究周氏的文與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獨具一格的散文大師
鐘叔河對古今中外歷史人文,有著濃厚的興趣和廣泛的涉獵,書讀得特多,自己編得多,著得多,有人稱鐘叔河是“鐘書河”,看他書齋不算小,但書卻堆不下,他只好“傷心”地“被迫將不少書提前分給了三個女兒”,“真希望在告別人世以前還能得到一間更大的書房”。
鐘叔河治近代史,他取的角度是華人走向世界。讀它,從史學(xué)著作可見出入世精神,從文學(xué)角度,可見出人物性格特征和藝術(shù)魅力。讀他的散文、雜文就像讀一部歷史教科書,史實典故天衣無縫地嵌入文中,給人以美的享受。
鐘叔河的散文特色獨具,最顯著的特點是短?!兑棺x漫抄》整篇225個字,卻筆鋒犀利地寫出了他將《夜讀漫抄》專欄的名字改為《鳳凰叢書》的原委。他寫總序,只用441個字,卻形象地把編輯該叢書的宗旨和要求表述得明明白白。《走向世界叢書》洋洋十大卷800萬字,他寫該叢書《憶讀》卻只寫1125個字。真是惜字如金?。埬┫壬u價說:做文章,抻長容易,寫短難,既短又有內(nèi)涵,于人于己,都是功德無量,筆墨洗練,厚積薄發(fā),對我們這些廢話太多的后學(xué)不啻是一種高明的警示。第二個特點是寫自己的話。他說“寫出來的都是我自己的話。先圣昔賢有的話的確講得好,如孟德斯鳩臨終所云,‘帝力之大正如吾力之微,我便很是喜歡。但如要引用發(fā)揮,則須經(jīng)過自己咀嚼品嘗,把幾十年的辛酸苦辣與相調(diào)和,結(jié)果便是自家爐鍋中舀出來的了”。第三是嫉惡如仇,幽默辛酸。鐘叔河的散文與雜文從不無病呻吟,而是有感而發(fā)。
鐘叔河的文章言簡意賅,非常幽默好看。在《太行山的笑話》中,開篇便說:“中國山多,人也多。若問全國多少億人最熟知的是哪座山,那一定是太行山。因為‘天天讀過‘老三篇,都知道有一座太行山擋路,自己的任務(wù)就是‘每天挖山不止,以期‘感動上帝來把山搬走……”結(jié)尾則云:“太行山仍然巍然不動地屹立在中國大地上,上帝卻如尼采說的那樣‘死掉了。山本來是移不開挖不動的,移山填海,無非夢囈,何況并沒有人真去挖過一鋤頭。”
鐘叔河說:“雜文要雜,散人要散,隨筆要隨心隨意。”
2004年10月,鐘叔河將一年來的新作共57篇收入《天窗》,雖篇幅短小,也雜,也散,也隨心隨意,但充滿著淵博的學(xué)識,迷人的情趣,點石成金,引人深思。
正如黃裳先生所說,鐘叔河先生是善于文章的。很沉痛的話,卻閑閑落墨,別無渲染。如果尋根溯源,這種筆路風(fēng)致,可以到東坡、山谷、放翁的題跋里去找,有如人的面目表情,有的只是一微笑,一顰蹙,而傳達情愫的力量卻遠在橫眉怒目之上。
鐘叔河很注重研究家鄉(xiāng)的民風(fēng)民俗。其《血門的風(fēng)俗》寫的就是1944年春節(jié)前他逃難的湘贛邊一處名“馬大丘”的村落,見居民殺雞、豬、羊過年,將盆碗接鮮血涂灑在自家門框上的習(xí)俗,由此探源,發(fā)現(xiàn)這習(xí)俗與猶太人相似。猶太人在唐以前即來中國,宋時聚居開封者有十七大姓,人推測“馬大丘”的山民,可能是從開封十七姓中搬遷出來的苗裔……這對于地方姓氏文化的研究很有裨益。
鐘叔河對故鄉(xiāng)深深眷戀。他高興地接受《中國有個平江縣》劇組的采訪,并為描述平江著名烈士毛簡青及其后代的書寫評論,在北京和湖南報刊上推介。他的散文很多素材來自故鄉(xiāng),他是家鄉(xiāng)人民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