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書和
國旗是國家的象征,是國家獨立的一種標志。籌備新中國建國之初,國旗、國歌、國徽的確定是一項重要內(nèi)容。
1949年6月,新中國政協(xié)籌委會召開第一次會議,將擬定國旗的工作提上議事日程,并成立了第六小組——“國旗、國徽、國歌”評選小組。組長馬敘倫,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中國民主促進會負責人。副組長是北平軍管會主任葉劍英和著名作家沈雁冰(茅盾)。參加第6組的成員還有張奚若、田漢、鄭振鋒、郭沫若、翦伯贊、錢三強、蔡暢、李立三、歐陽予情、廖承志等社會各界知名人士。彭光涵擔任秘書。
從7月中旬開始,第六小組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大眾日報》等全國各大報紙上連續(xù)刊登《征求國旗國徽圖案及國歌詞譜啟事》,向海內(nèi)外公開征求方案。其中對國旗圖案的要求是:
(甲)中國特征(如地理、民族、歷史、文化等):
(乙)政權(quán)特征(工人階級領(lǐng)導的以工農(nóng)聯(lián)盟為基礎(chǔ)的人民民主專政);
(丙)形式為長方形,長闊三與二之比,以莊嚴簡潔為主;
(丁)色彩以紅為主,可用其他配色。
至8月20日截稿日期,短短一個多月時間內(nèi),共收到應征國旗稿件1920件,共有圖案2992幅。投稿者來自社會各個階層,既有高級干部、將軍、學者、藝術(shù)家,也有普通士兵、工人、農(nóng)民、學生等,還有海外華僑和港澳同胞。
征得的國旗圖案大體可分為四類:
1.鐮錘交叉(或稱鐮刀斧頭)并加五角星。此類圖案最多,著名愛國華僑陳嘉庚就設(shè)計了中國式的鐮刀斧頭圖案。
2.嘉禾齒輪代表工農(nóng)聯(lián)盟的圖案。
3.兩色或三色的橫條、豎條加鐮刀、斧頭或五角星的圖案。
4.以紅旗上排列五角星圖案,或者紅旗中加五角星并加一兩條黃杠代表黃河、長江等。朱德總司令和著名學者郭沫若就設(shè)計了此類圖案。
經(jīng)過反復研究,大家一致認為前三類不合國體,不能采用。較為可供參考挑選的為第四類。經(jīng)過精心選評,從中選出符合條件的38幅圖案。
當時大家普遍看好三個圖案:第一幅圖案是上面一顆金色的大星,旗下三分之一處是一條黃色的橫杠;第二幅是上面一顆金色的大星,下面是兩條橫杠;第三幅是上面一顆大星,下面三條橫杠。
金色的大星代表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的聯(lián)合政權(quán),下面的第一條橫杠代表黃河,第二條橫杠代表長江,第三條橫杠代表珠江。大家看好這三幅圖案的共同理由是: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在代表國家的旗上理應有所表現(xiàn),而長江、黃河和珠江這三條河流都是中華文明的發(fā)源地,它們代表了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下的新中國。
上海曾聯(lián)松設(shè)計的國旗圖案被編為“復字三十二號”,草擬的說明是:大五角星表示中國共產(chǎn)黨,周圍四個小五角星表示工人、農(nóng)民、小資產(chǎn)階級和民族資產(chǎn)階級。但有人認為四個階級的提法不妥:“資產(chǎn)階級怎么能進入社會主義呢?”
曾參加過國共和談的國民黨元老張治中,堅決反對采用一顆大星一條杠的圖案,但他的意見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聽說朱德和郭沫若也都很看好這一幅圖案,以他們二人的地位和威望,“星杠組合”方案通過的可能性較大。張治中非常著急,一貫敢于直言諫上的他,決定尋找機會直接向毛澤東主席陳述自己的看法。
9月23日,毛澤東主席在中南海宴請參加新政協(xié)會議的代表們,張治中也應邀出席。席間,他一直注視著坐在不遠處跟別人交談的毛澤東。當毛澤東身邊的人都離開時,張治中連忙端著酒杯走了過去,趁著敬酒的間隙輕聲說:“主席,有一件事我想問你,如果你不愿意公開讓大家知道你的意見的話,我會為你保守秘密?!?/p>
毛澤東不清楚張治中在這樣一個場合可能會提出些什么問題,所以沒有立即表態(tài)。遲疑了一下,輕輕地點了點頭:“你說吧!”
張治中迫不及待地說:“主席,我只是想問一下,你同意哪一張國旗的圖案?”
毛澤東愣了一下,這問題出乎他的意料,也許認為自己對選擇國旗的意見并不是什么秘密,沒必要隱瞞,所以就很直接地回答了張治中:“我同意一顆星一條黃河的那一幅。”剛說完,毛澤東就敏感地意識到了什么,突然把話鋒一轉(zhuǎn):“你的意思呢?”
“我不同意!”張治中回答得很干脆。
“為什么?”毛澤東感到有些意外,因為據(jù)他所知,大多數(shù)的代表都贊同這個方案。
“你不是說過要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嗎,在國旗上畫一道杠,有把國土一分為二之嫌!再說,用一條杠子代表黃河也不科學,老百姓會聯(lián)想到孫猴子的金箍棒!”張治中一口氣說完了自己想說的話。
聽完了張治中的話,毛澤東邊笑邊點頭:“這倒也是個問題!”張治中趕緊問:“那你同意不采用‘黃河了?”毛澤東沒有馬上回答,沉吟了好一會,表情復又嚴肅起來:“不過,據(jù)我所知,有不少人很主張采用黃河的圖案,并且也舉了不少同意的理由?!?/p>
“那你的意思最后還是以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來定局?”張治中緊張地問。
“我不是這個意思!”毛澤東舉起了酒杯?!澳愕脑捯灿械览?。這樣,我再找時間約大家來研究研究吧!”毛澤東認真地對張治中說。
這時田漢走了過來,把五星紅旗的圖案交到毛澤東的手里。毛澤東把眼光定格在了大星中的鐮刀斧頭上,微微皺起了眉頭。田漢馬上說:“鐮刀和斧頭的圖案我認為可以拿掉,這并不妨礙整體的效果,反而更簡潔了?!泵珴蓶|的眉頭舒展開了。
9月25日,張治中接到通知,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請他一起去開一個座談會,他立即前往。會議一開始,周恩來就宣布了座談會的議題:今天主要討論有關(guān)國旗、國歌、國徽、紀年和定都的問題。
所有的議題都很容易地取得了一致意見,但在討論到國旗時,會場上便再一次出現(xiàn)了原有的分歧。圍繞著“黃河”圖案是用還是不用的問題,兩種意見依然不相上下,誰也說服不了誰。
就在大家僵持時,毛澤東拿起了“黃河”圖案,舉起來說:“從剛才討論的情況看,大約有三分之二的人贊成這幅黃河的圖案,我想,如果是這樣的話,通過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嘛!”“即使‘黃河通過了,但如果不是全票通過的話,是不是有點不完美?”毛澤東掃視了一下會場,最終把目光停在了張治中的身上,然后說:“張治中先生覺得這個圖案有把國家一分為二的嫌疑,而且也容易使老百姓產(chǎn)生錯覺,把這條橫杠當成孫猴子的金箍棒而不是黃河。仔細想一下,好像這也確實是一個問題,大家認為呢?”
毛澤東環(huán)視著會場,又拿出32號圖案,說:“中國革命的勝利就是在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下以工農(nóng)為基礎(chǔ),團結(jié)了小資產(chǎn)階級和民族資產(chǎn)階級,共同斗爭取得的,這是中國革命的歷史事實,今后還要共同努力建設(shè)社會主義。我看這個圖案反映了中國革命的實際,表現(xiàn)了我國革命人民大團結(jié)。不但現(xiàn)在要團結(jié),將來也要團結(jié),我看這個圖案是較好的圖案?!?/p>
毛澤東話音剛落,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參加座談會的代表一致贊同毛澤東的意見?!拔铱催€是32號好!”張治中迫不及待站起來發(fā)言。梁思成也站起來發(fā)言說:“我覺得‘復字三十二號圖案很好,多星代表人民大團結(jié),紅色代表革命,表示革命人民大團結(jié)?!逼渌c會代表也紛紛發(fā)言,贊成“復字三十二號”圖案。這樣就初步確定了五星紅旗的圖案,但去掉大星中的鐮刀斧頭。
9月27日下午,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一致通過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為五星紅旗,象征中國革命人民大團結(jié)?!?/p>
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的開國大典上,毛澤東主席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在隆隆的禮炮聲中,軍樂隊奏響了威武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親手按動電鈕,升起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面五星紅旗。
1949年11月15日,《人民日報》發(fā)表新華社答讀者問中關(guān)于國旗的說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旗面的紅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顆五角星及其相互關(guān)系象征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jié)。星用黃色是為著在紅地上顯出光明,黃色較白色明亮美麗,四顆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對著大星的中心點,這是表示圍繞著一個中心而團結(jié)。
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百零四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是五星紅旗?!?990年6月28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wù)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當天國家主席楊尚昆簽發(fā)了主席令予以公布,并自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
(責編李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