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霞
長期以來,怕寫作文,厭寫作文已成為小學生作文的嚴重心理障礙,這也成為困擾許多語文教師的一個難題,那么,形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何在?
原因之一:教師重視課文教學,輕視作文教學。在現在的語文教學中存在一個普遍的現象:許多教師非常重視課文教學,在每一學期初,老師都能根據教學大綱制定詳細、合理的課文授課計劃,并嚴格按照計劃進行。面對作文教學卻沒有一個詳細的計劃,即使有也缺乏系統(tǒng)性,隨意性很大,可操作性很差。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往往隨心所欲,甚至應付了事。試問,教師沒有行之有效的教學指導,學生又如何能寫出好的文章呢?
原因之二:作文教學注重應試作文,忽視素質作文。長期的應試教育必然造成作文教學中應試作文的后果。作文沒有成為學生表達他們的生活、情感的工具,而成了老師獲得好評,學生獲取高分的手段。于是乎,寫什么,怎么寫、怎么開頭,怎么結尾,甚至于要表達一種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教師都對學生提出了許多框框,教給了學生許多“竅門”。好像這樣的作文點撥很有道理,它可以給作文成績加上“保險”,但這樣的點撥使學生的作文成了“型號統(tǒng)一,批量生產的產品”。試想,長此下去,這樣的作文教學能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能力和作文興趣嗎?
原因之三:學生生活單調,缺少源頭活水。學生的寫作素材應當來源于生活,可現在的孩子其生活程式是吃飯——學習——睡覺,生活的圈子極其狹窄。再加上現在的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父母爺奶輩又幾乎包攬了他們生活的一切。在這樣機械、被動、近乎封閉的生活環(huán)境里,“源頭”往往單調枯燥,然而在上述情況下,我們卻硬要學生去做那“無米之炊”,無怪乎學生作文題材依然離不開“學雷鋒”、“掃大街”、“扶老婆婆過馬路”。
原因之四:過于注重模仿,缺少積累和訓練。泛濫的作文輔導資料成了孩子們完成作文的“最佳助手”。從某種意義上說,閱讀為學習提供了豐富的寫作范例,從中可以習得寫作方法、技巧,獲得豐富的語感,積累大量的語匯。但這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如果閱讀一篇文章,即要求學生仿寫,這種急功近利的做法,違背了作文教學的規(guī)律,是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的。
那么,如何幫助小學生克服怕作文、煩作文的心理,從而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率呢?
一.解放學生心靈,把寫作自主權還給學生。
馬克思曾經說過:“你們贊美大自然悅人心目的千變萬化和無窮無盡的寶藏,你們并不要求玫瑰和紫羅蘭散發(fā)同樣的芳香,但你們?yōu)槭裁磪s要求世界最豐富的東西——精神,只有一種存在形式呢?”老師應該解放學生被束縛的心靈,放開學生被捆綁的手腳,讓他們充分享受自由寫作的快樂。對于學生自己的思想,老師既不要武斷的排斥,更不能強硬的扼殺,而要鼓勵學生寫“自己”,尊重他們的寫作個性,把寫作的自主權還給學生自己,使他們在寫“自己”的時候感到釋放心靈的快樂。
二.教師“下水”示范,激發(fā)寫作熱情。
教師“下水”進行寫作實踐不但給孩子提供可模仿的榜樣,還是向學生展示寫作過程怎樣進行的實例。在黑板上當面做寫作演示,教師邊寫作邊向學生解釋寫作時內在的思維過程:寫什么?怎樣寫?為什么這樣寫?這樣,內在的寫作心理過程,變?yōu)閷W生可以觀察和意識到的外顯行為,學生很樂于接受,并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寫作熱情。
三.豐富課外閱讀,積累寫作素材。
課內,我們有一個很有效的做法:盡量壓縮閱讀課上不必要的繁瑣的分析、提問,擠出時間來,找1——2篇與課文體裁相近、文質兼美的文章給學生賞讀,以提高閱讀效率;課外,鼓勵、組織學生訂閱適合小學生閱讀的報刊,相互借閱課外讀物,增加閱讀量,并如實填寫閱讀報告單,定期舉辦“讀書匯報會”、“故事會”、“向你推薦一本書”等活動,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高明的教師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作文,并且在不知不覺中開始喜歡作文,樂于作文,這是我們每位語文教師始終追求的一種小學生作文教學的境界。深入到兒童的內心世界,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真正地關注孩子,關注孩子的發(fā)展,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孩子們克服怕作文、煩作文的心理。這樣努力去做了,你就會發(fā)覺你的作文教學已經漸入佳境了。
柳霞,教師,現居江蘇如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