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展圖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在形式急劇變化的情況下,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呈現(xiàn)多元態(tài)勢。家庭結(jié)構(gòu)也在發(fā)生著變化,出現(xiàn)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單親家庭已經(jīng)屢見不鮮,夫妻工作在外,孩子寄養(yǎng)親戚家的情況不斷增多。下崗工人,城市低收入家庭,農(nóng)村低收入家庭也都存在。由于這些特殊家庭的生活環(huán)境與氛圍不同于一般的家庭,在這類家庭生活的學生受到的影響較為復雜,有的從小就失愛、失教、失落,因而,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自卑、孤僻、抑郁、冷漠、嫉妒、逆反等心理,或出現(xiàn)急躁、攻擊、逃學等行為。這些特點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這類學生的思想品德、學習成績、身心健康,影響著班級、學校、家庭乃至社會的安定。因此,做好特殊家庭學生工作,使這些特殊生能夠健康成長,既是客觀現(xiàn)實的需要,也是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需要,更是學校自身發(fā)展的需要。特殊學生與一般學生相比較,他們有特別優(yōu)勢的一面,當然也有劣勢的一面。如何揚長避短,如何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這是值得我們?nèi)ニ伎嫉囊粋€問題。我覺得要使這些特殊家庭的學生改正不良的習氣,促使其進步,教師應(yīng)該做到“以情動人,寬嚴結(jié)合,三位一體,全員參與”。
教師“以情動人”,就是要針對這些特殊家庭學生的心理特點,在教育上首先投入的應(yīng)該是一個“情”字。心理學家說過,“人離開了感情,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家庭是學生避風的港灣,父母是孩子背靠的“大樹”。然而,父愛或母愛的缺失,使學生在成長道路上得不到很好的情感滋潤,造成抑郁;或是因為經(jīng)濟困難、父母殘疾等,與父母交流很少,跟父母有隔閡。無論哪一種情況,都會在學生心里留下陰影,導致學生不健康心理的出現(xiàn)。因此,教師要認真分析學生狀況,積極主動地關(guān)心他們,充當學生親人或是朋友的角色,給他們以親人般的溫暖和愛護。在教育這些學生的過程中,這種“情”必須是真誠的,而不是虛假的,是用心靈交換心靈,要十分注意保護他們的自尊心,不歧視,而是平等相待。多給他們自尊、理解、體諒,贏得他們的信任,尊重他們的人格,建立良好的師生感情。盡可能給他們創(chuàng)造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讓他們深切地感受到老師的憂慮與不安,讓他們感到班主任是真正對他們心靈上進行呵護,幫助他們樹立起人生的尊嚴,喚起向上的決心。
對待來自特殊家庭的學生,還應(yīng)該“寬嚴結(jié)合”。這些學生,如果一開始就按普通學生的管理模式來管理,由于其特殊性,他們是不大可能一下子改掉不良習氣的。他們有可能置之不理,或者是抵制,甚至跟老師對著干,這樣反而會加劇他們的錯誤,適得其反。我想,對待這些特殊學生,在把握“情”的同時,要學會“寬嚴結(jié)合”。比如我班有一個姓葉的女生,養(yǎng)成一些壞毛病,學會化妝、涂眼影、戴耳環(huán)、戴手鐲、不穿校服,上課總是跟著鈴聲到學校,學習成績不理想。起初,我按照學校的相關(guān)規(guī)定來教育她,但她依然我行我素。后來,通過家長和學生了解到她的家里主要是靠母親做生意賺錢養(yǎng)家,平時母女之間很少交流,她經(jīng)常向同學抱怨母親對她關(guān)心不夠,不理解她現(xiàn)在的心理。了解到她的實際情況,我開始對癥下藥,先找出她熱愛集體的優(yōu)點,鼓勵她在年級的籃球比賽中上場,為班級爭光;大掃除擔任衛(wèi)生組長,負責監(jiān)督同學的勞動情況;學校舉辦文藝表演,發(fā)揮她化妝的特長,負責班里演員的化妝工作。我利用自己是班主任老師的便利,針對她在日記里流露出來的消極情緒,和風細雨地開導、鼓勵她,并對她提出不用住校,晚自修不用來,自己在家學習(減輕母親經(jīng)濟負擔)的要求,還打電話多次與家長聯(lián)系,力求消除母女之間溝通的隔閡……我的一系列努力,改變了一味從嚴要求的做法,給她一點寬松的環(huán)境。這一系列的行為,拉近了師生距離,讓她感覺到老師是真的對她好,從她的角度出發(fā)為她考慮,結(jié)果該生改變很大,不穿校服的現(xiàn)象沒有了,在期末考試還獲得班級的成績進步獎。
“三位一體”,說的是班主任、家長、學校三方面力量的配合。我記得有人說過,“父母是孩子永不下崗的老師”。孩子的成長,單靠學校的教育是不夠的,最重要的因素在于家長的教育。由于在這些特殊家庭中,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交流很少,甚至不理解孩子的想法,那么學生要教育好是困難的。這樣,班主任就應(yīng)成為學生與家長之間溝通的橋梁和傳聲筒,把學生的想法、苦惱告訴家長,共同分析孩子存在的問題。學校是班主任的堅強后盾,班主任應(yīng)加強與學校主管部門——學校政教處的聯(lián)系,雙方合作做好學生工作,同時學校召開各種家庭教育報告會,密切聯(lián)系學生。通過學校的報告會,也讓家長懂得更多教育孩子的藝術(shù),這些都從側(cè)面支持了對特殊家庭學生的轉(zhuǎn)化工作。
“全員參與”,是讓大家明白轉(zhuǎn)變特殊家庭學生的任務(wù),不僅是班主任和學校的職責,其他教師的參與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不同的老師教育不同的學生,會收到比較好的效果。比如,對自習課逃學去打籃球的學生,班主任只是簡單地說教,學生不一定接受。如果有平時跟他們一起打球的老師教育他們,效果就會大不一樣。有的特殊學生“吃軟不吃硬”或“吃硬不吃軟”,一個班主任要同時教育好這兩類學生,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如果借助其他特長老師的力量,可以揚長避短,就會取得滿意的效果。在教育特殊家庭的學生時,學生之間的工作也不能忽視。學生與學生都是同齡人,他們之間比與成年人之間有更多的共鳴點,鼓勵引導學生與特殊家庭的學生交朋友,同他們談學習、談人生,使他們?nèi)谌氚嗉壖w、學校大家庭中來,運用集體的力量為他們排憂解難。同時還要發(fā)掘他們的獨立、堅毅等長處,動員其他同學向他們學習,使這些特殊生感受到自己的人生價值,增強自信心,消除自卑感。比如,我班曾經(jīng)有一個學生,家庭情況不好,父親生病,欠了十幾萬債務(wù),母親靠賣菜支撐這個家庭,要供她與妹妹讀書,生活困難。該生平時沉默寡言,不大與人交流。了解到這個情況后,我就主動為她申請學校的減免學費,發(fā)動學生為她捐款,并讓她擔任紀律委員,讓她鍛煉膽量,增加與其他同學的接觸。經(jīng)過老師和同學的幫助,該生走出了封閉的自我空間,成為一名品學兼優(yōu)、受到同學歡迎的好學生。除此之外,還可以動員社會力量,為特殊學生的成長保駕護航。社會教育是育人的一個重要課堂,社會力量的參與可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也可使學生感受到社會的關(guān)愛和支持。把交警隊、派出所、法庭、政府、企業(yè)、村委會、居委會等動員起來,共同參與特殊學生的教育管理,形成社會化的育人體系,多方聯(lián)動,充分發(fā)揮學校、社會聯(lián)合教育的力量,使特殊學生在全社會的支持下順利成才。
總之,在學校里,做好特殊家庭學生的思想工作是班主任不可忽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要營造一個健康向上、秩序井然的良好學習氛圍,班主任老師必須重視每一個學生的思想工作。要培養(yǎng)一批社會主義建設(shè)的合格人才,讓每個學生都健康成長,還需要我們不斷在探索中共同努力。
(責編 黃 曉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