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評1895年廣州起義中的楊衢云與孫中山

2009-08-06 08:53:46
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09年5期
關鍵詞:廣州起義孫中山

簡 婷

摘要:在革命黨人領導的第一次武裝起義——1895年廣州起義中,身為重要領導人的楊衢云與孫中山均負有重大責任。楊衢云的責任在于對會黨控制不力,導致起義延誤。而孫中山在此次起義中則犯有兩大過失:主力部隊汕頭與西江隊伍不能如期趕到,起義被迫取消;港部在廣州被捕,給革命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

關鍵詞:廣州起義;楊衢云;孫中山

中圖分類號:K25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2529(2009)05-0131-04

1895年乙未廣州之役是孫中山及其革命黨人領導的第一次武裝起義。在這次起義中,楊衢云在香港主要負責籌款、槍械運送及義士招募,孫中山在廣州具體負責人員聯(lián)絡及起義統(tǒng)籌,革命黨人商定于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10月26日)這一天在廣州起事,屆時由于種種原因,未發(fā)動即告失敗。事后,革命黨人在回顧這段革命歷程時,多指責楊衙云,而對孫中山的過失甚少提及,似乎有欠公允。楊衢云與孫中山同為首次起義的重要領導人,厘清各自在起義中應當負有的責任,對深入了解革命先驅的早期革命歷程,大有裨益。為此,筆者試就廣州起義中楊、孫責任問題發(fā)表個人淺見,以求教于方家。

一、對楊衢云的諸多指責

1895年廣州起義失敗后,擁楊(衢云)派與擁孫(中山)派(按:革命初始,力量薄弱,興中會與輔仁文社合并。隨之,革命團體內(nèi)部形成兩大派別——擁楊派與擁孫派。前者包括謝纘泰、黃詠商等人;后者包括鄭士良、陳少白等人)相互指責。謝纘泰在回憶錄中寫道:“在我們攻占廣州的初次企圖失敗之后,對孫逸仙的性情氣質(zhì)有了深入的了解,對于他的才能和價值有了我的看法”。起義失敗的第二年,擁楊派另一主要成員、富商黃詠商仍然耿耿于懷,在“強烈譴責孫的無能時表示:‘我將來要與孫斷絕關系”。

擁楊派則更是極盡口誅筆伐之能事。陳少白等人將失敗原因歸結為楊衢云誤事,“使衙云當日得電將軍械即行起回,雖違例起貨所罰幾何,即恐泄露被累亦可棄之,何必明知所部到省時無人響應斷送同黨于清吏之手,況衢云不親督率以求一逞,使人而代,用意殊不可解?!薄皸钪再O誤軍情者,實由于握有孫先生所交付香港軍械財政軍隊各權后,便生覬覦總統(tǒng)之心,既有總統(tǒng)名義,遂另編衛(wèi)隊,所發(fā)槍械又有所偏,致帶隊者不允上省,鑄成大錯”,“楊以爭權一念之私,致使革命垂成之局,實為失敗最重要之原因?!?/p>

據(jù)陳少白回憶,孫中山在日本橫濱曾當面質(zhì)問楊衢云,楊衢云也自知理虧,無言以對。

“孫先生說:‘我當時真恨極了,我責問他當日的事情。我(指孫中山)說:‘你要做總統(tǒng),我就讓你做總統(tǒng),你說要最后到廣州,我就讓你最后到廣州,你為什么到了時間,你自己不來?那還罷了,隨后我打電止你不來,隔一日,你又不多不少派了六百人來,把事情鬧糟了,消息泄露,人又被殺了。你得了消息,便一個人拼命跑掉,這算是什么把戲?你好好把你的理由說來,不然,我不能放過你的!楊衢云俯首無詞,最后他便說:‘以前的事,是我一人之錯,現(xiàn)下聞得你籌得大款,從新再起,故此趕來,請你恕我前過,容我再來效力。我聽了又好笑,又好氣,見他如此認錯討?zhàn)垼秩绱擞廾量蓱z,只好作罷?!?/p>

對于楊衢云逃亡海外的經(jīng)歷,陳少白也進行了詳細地描述?!拔覀兇饝角皵车?,都先往廣東省城。他是答應最后率領后隊到省城的,到時,他不但不去,還在一兩日之前,把辮子剪了,做好幾套西裝,衣箱也打好了,囑咐車夫一步不要離開,等到省城失敗的消息一到,他便坐著他的手車,預先叫人把船票買好,頭也不回,一口氣就坐船跑到印度的加爾喀達去了。在印度住了些時,還恐隔離不遠,有些不穩(wěn),再從印度登船直到斐(非)洲極南,離海岸千余里內(nèi)一自由國內(nèi),才算安心。”

然而,陳少自筆下只知逃命的楊衢云,在第二次惠州起義失敗后的表現(xiàn)卻大不相同。當時“督粵者為巡撫滿人德壽兼任。自炸彈案發(fā)現(xiàn)(生)(按:史堅如為策應惠州起義,在廣州謀炸兩廣總督德壽,事敗被捕),極其震怒,恨公(指楊衢云)甚,必欲得公而甘心”,“派狼弁陳林下港以謀刺公”,江恭喜(廣東新安縣三合會著名首領)“偵悉其謀”,“促公急出洋,勿受其禍,公應之曰:‘人之死者,天命也。抑吾人行革命,亦久置死生于度外矣!”,“恭喜再三相勸,公意仍不動”。1901年1月10日,“兇手陳林突然人校,槍擊公于教授室”,“翌晨,傷重逝世,臨喪者中外男女五百余人”。

同樣是起義失敗后,楊衢云在“跑路”這件事上的表現(xiàn)卻判若兩人。由于總統(tǒng)之爭引發(fā)了擁楊派與擁孫派激烈的矛盾(按:起義前,為確保起義計劃實施過程中以及勝利后政令的一致性,革命黨人欲推舉出香港興中會的會長與未來臨時政府的總統(tǒng),擁楊派與擁孫派圍繞總統(tǒng)之位劍拔弩張。最后,楊衢云當選為總統(tǒng)),我們對于兩派的話都應當持審慎態(tài)度,不可偏聽偏信。

正如曾業(yè)英教授所指出的:“一般說來,政治、軍事競爭雙方任何一方的記述,都會呈現(xiàn)出以下特點:如系純粹的‘宣傳之作,即無論對人對己,大都沒有多少‘歷史真實可言;如純粹是為了‘知己知彼,而采取的內(nèi)部總結措施,那么,無論對人對己,都可能會比較接近‘歷史真實。而如果是二者兼而有之,且旨在公諸于世的話,則要復雜得多,既有真實,也有虛假。對己方的記述,關于‘功的部分,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如果是真的,只會夸大,不會縮小。而關于‘過的部分,雖然不能回避,但會力求縮小,不可能夸大。而對于對手的記述,對‘功的部分,雖然同樣不能回避,但只會縮小,不可能夸大。相反,如果是對其‘過的揭露,則一定不會縮小,只會夸大,甚至無中生有?!?/p>

那么,同為廣州起義的重要領導人,楊、孫二人對于首次起義的失敗,分別應當承擔怎樣的責任呢?

二、楊衢云的責任

革命黨人對楊衢云的指責主要圍繞三大問題:(1)武器分配不均,導致起義延遲;(2)接電后,仍派人械下?。?3)運械不慎。其中第2個問題在孫中山應負的責任中會談到。這里僅談第1和第3個問題。

1.武器分配不均,導致起義延遲

鄧慕韓、陳少白、鄒魯均持此種觀點:

“(楊)衢云膽汁極少,既以要挾得總統(tǒng)名義,乃在港先編一小隊,名為總統(tǒng)衛(wèi)隊。是時定章凡領隊之人,除先發(fā)餉項外,另給以時表一枚,藉知時刻。手槍一枝,以資護衛(wèi)。衢云對于衛(wèi)隊各人與領隊同一待遇,各人領得手槍后在僻靜之銅鑼灣一帶,將其試驗,領隊所領有良有窳,而衛(wèi)隊所領,則盡精良。領隊各人以衢云立心太偏,要求更換,否則初八晚不帶同兵士落船上省。詎屆時衙云不能將槍改換,故各領隊竟不允行。然是時孫先生在廣州不知此中情形,所調(diào)各路隊伍均已如期到齊,集中候命,海陸軍亦預備響應,專候香港一路到來,即行舉事。初九天尚未明,軍隊首領、民團首領、會黨首領抖擻精神紛到總機關討取命令口號,注意港船人口,詎抵步時,毫無影子,各路大為詫異,未幾孫先生匆匆至,將楊衢云發(fā)來電文謂港部須改遲二日方能出發(fā),與眾人

商量,少白謂期屆而事不能舉,風聲自必泄漏,況遲二日,港部未知能否到來,改期發(fā)動,一定失敗,不如暫將各部解散,俟機而起。孫先生以為然,遂將款項分給各部打發(fā)回去,一面電知衢云,止港部勿上,以待后命?!?/p>

雖然,上文有將起義無限期延遲的責任全推在楊衢云身上的意圖,但是,港部主力部隊延遲到九月十一日抵達廣州是事實,原因是“領隊各人以衢云立心太偏,要求更換,否則初八晚不帶同兵士落船上省。詎屆時衢云不能將槍改換,故各領隊竟不允行”。然而,楊衢云“對于衛(wèi)隊各人與領隊同一待遇”,并無私心。是武器真的參差不齊嗎?如果是這樣,衛(wèi)隊的武器也會有好有壞,沒有理由,惟獨“衛(wèi)隊所領,則盡精良”,既然排除武器的問題,那么,問題會不會出在會黨身上呢?參加1895年廣州起義的香港會黨是怎樣一支隊伍呢?讓我們來看看會黨們起義前與起義失敗后的表現(xiàn)便知。

起義前“先生在港曾接納三點會首領,并親自切實調(diào)查其實力,約定時間在茶樓飲茶,先生人時,凡起立者即會員。先生如約前往,至十余處,每處茶客起立者百數(shù)十人,喜出望外。實則其頭目事先邀集工人充數(shù),為一騙局”。

起義失敗后,兩廣總督譚鐘麟的奏折中提到:“又提截獲之四十余名,分別審訊。據(jù)供,皆在香港傭工度日,聞楊衙云言省城現(xiàn)在招勇,每月給餉十元,先給盤纏,附輪到省,各給紅帶一條為號,不意上岸即被截住,實系為招勇而來,并不知有別事。反復推詰,各供如前”。

看來,會黨們并無大志,受金錢的吸引,他們才加入到革命隊伍中來。那么,會黨利用大舉在即,要挾楊衢云,以獲得更多的利益,也是完全有可能的。類似的情況,屢屢發(fā)生?!爱?指興中會員畢永年)于已亥年(1899年)嘗偕日人平山周漫游漢口、長沙、瀏陽、衡州各地,結識哥老會頭目李云彪、楊鴻鈞、張堯卿、辜天佑、師襄諸人。發(fā)揮興中會之宗旨及孫中山之生平,欲使哥老會與興中會聯(lián)合倒?jié)M,李、楊等頗為所動?!薄笆悄陽|,畢偕哥老會頭目七人抵香港,實行興中會、三合會、哥老會三會合并事,仍稱興中會,公推孫中山為會長”,“議定綱領三則,歃血為盟”,“李云彪等以興中會供給不周,未滿所欲”?!斑m康有為自南洋至港,欲因以為用,贈李等各百金。李等以康富有,遂與發(fā)生關系。畢責以大義,無效?!庇捎跁h缺乏深入的思想和組織上的整頓,革命黨人僅依靠單純的金錢關系來利用會黨,往往造成會黨們來去自如,對革命貽害無窮。在廣州之役中,也是如此,會黨的散漫性使楊衢云無法如期派出起義人員,比原定時問晚了兩天。作為主力之一的香港部隊的延誤是起義的一個重大失誤,楊衙云應負掌控不力之責。

2.運械不慎

對于香港方面武器的購置與運送,革命黨人似乎很少提到。我們只能從各方的記載中了解其大致過程:“器械之購自外洋者,仍源源而來,賴公駐港為之轉運,數(shù)月來未之或失(注:實際只有一次,且從香港購得)。預約九月初九日各路同時攻城,先有退伍軍士二百名,散處于新安屬之深圳鹽田沙頭各地者,全數(shù)加入興中會,公令同志朱貴全統(tǒng)率之,集中于九龍。定以初八日下午(應當是初十),并軍械七箱同附保安輪船赴省,公所以使人械同船之計劃,實預使眾于初九日晨船到埠時,二百人開箱持械,登陸成隊,四城響應,即可以握全城之命脈而無難?!?/p>

然而,“當保安輪船由香港啟碇后,黨人所備用之洋槍七箱,因船中貨物移易位置,七箱之上忽為多數(shù)雜貨所積壓,臨時無法取用,黨人失此武器,如缺左右手”,“及該輪抵廣州時”,“捕獲丘四、朱貴全等四十余人”。

“后來那七個標有‘波特蘭士敏土的木桶的收貨人不來認領,才對它產(chǎn)生懷疑。發(fā)現(xiàn)這些木桶裝了二百多支左輪手槍”

在英國殖民部檔案中有部分是當時英國駐廣州及其香港政府對廣州起義事件的調(diào)查報告,其中對武器問題有較為詳細的敘述。為前面的記述補充了一些武器購買、運送及廣州接收武器的細節(jié),1895年10月初“楊衢云以香港沙宣洋行文員Yeung U Shah(楊汝商)名義,向香港同德店購買軍械一批,其中包括短槍及火藥,分裝為五大箱。稍后楊衢云與兩名男子委托廣興源莊把該五木箱‘英坭經(jīng)省港輪‘保安號于10月27日運往廣州,收貨人為(廣州)市內(nèi)美國長老會禮拜堂王牧師”。

在另一處,也提到托運貨物的情況,“楊衢云是將小洋槍藏在五個士敏土(即所謂紅毛泥)桶內(nèi),由當時經(jīng)常代客運貨的廣興源棧,當作美國缽蘭士敏土寄運往省城?!?/p>

綜上所述,我們對槍械的購置、托運、接收以及被查獲的基本情況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先是“楊衢云以香港沙宣洋行文員Yeung U Shah(楊汝商)名義,向香港同德店購買軍械一批”,“由當時經(jīng)常代客運貨的廣興源棧,當作美國缽蘭士敏土寄運往省城”,“收貨人為(廣州)市內(nèi)美國長老會禮拜堂王牧師”。然而“當保安輪船由香港啟碇后,黨人所備用之洋槍七箱”,“忽為多數(shù)雜貨所積壓,臨時無法取用,黨人失此武器,如缺左右手”,“及該輪抵廣州時”,“捕獲丘四、朱貴全等四十余人”。最后“那七個標有‘波特蘭士敏土的木桶的收貨人不來認領,才對它產(chǎn)生懷疑。發(fā)現(xiàn)這些木桶裝了二百多支左輪手槍”。

而孫中山在總結革命的教訓時,指出1895年廣州之役“本可一擊而生絕大之影響,乃以運械不慎,致海關搜獲手槍六百余桿,事機乃泄”。筆者不敢茍同。首先,廣州起義初八日實際上就已經(jīng)取消,“本可一擊”,已經(jīng)斷難實現(xiàn);其次,“運械不慎”,不符事實。楊衢云“將小洋槍藏在五個士敏土桶內(nèi)”,后來那幾個“標有‘波特蘭士敏土的本桶的收貨人不來認領,才對它產(chǎn)生懷疑?!币簿褪钦f,如果不是“收貨人不來認領”,根本沒有人懷疑那幾個木桶,這恰恰證明運械保密工作做得好,而非“不慎”。至于為何沒人來領貨物,相信不言自明;復次,“事機乃泄”并非“海關搜獲手愴六百余桿”所致,而是黨人告密。可見,“運械不慎”之說不能成立。

三、孫中山的責任

人們往往對楊衢云過于苛求,似乎孫中山就毫無責任。實際上,在廣州負責統(tǒng)籌的孫中山在這次起義中同樣難辭其咎,至少犯了兩個重大錯誤:

1.主力部隊汕頭與西江隊伍不能如期趕到

陳少白回憶九月九日(10月26日)起義當天的情形:“天還沒亮,我就起來,馬上跑到農(nóng)學會。等了好久,并沒有消息。綠林首領、軍隊首領、民團首領等都來討口號,等命令,而孫先生卻還沒有來。本來香港船在早晨六點鐘就應該攏岸了,我們一直等到八點鐘,才見孫先生形色匆匆地拿了一個電報來。”陳少白說“一看是楊衢云打來的”,稱“貨不能來。”于是,孫中山就與陳少白商量,考慮到“凡事過了期,風聲必然走漏,再要發(fā)動一定要失敗的?!弊罱K決定“把事情壓下去,以后再說”。隨即,“就把領來的錢,發(fā)給綠林中人,叫他們回去再聽命令”,同時,“馬上打電報給楊衢云”,告訴他“貨不要來,以待后命”。

而孫中山本人回憶卻與此不同:

“(初八)一切都準備好了,完全取決于汕頭士兵能否越

野行軍一百五十多哩前來和我們會合,從香港來的一支特遣隊又能否及時趕到。在規(guī)定的時間,我和朋友們聚集在一所房子里,外面有成百名武裝人員把守。同時派了三四十個傳令人員潛赴市區(qū)各處,通知我們的朋友們務必于次日凌晨準備就緒。一切似乎都在順利進行,卻突然來了一聲晴天霹靂。這是汕頭方面領導人拍給我的電報:‘官軍戒備,無法前進?,F(xiàn)在該怎么辦?我們所依靠的正是汕頭軍隊。我們試著召回我們的偵察人員,又給香港發(fā)了電報。但是來不及了,一支四百多人的特遣隊已經(jīng)帶著十箱左輪手槍乘輪船出發(fā)。我們的同謀者驚慌了,接著就開始出現(xiàn)一陣混亂,大家都想在風暴到來之前逃走?!?/p>

另外一處,孫中山對于此事的記載也大體一致:

“除汕頭與西江兩軍外,又有四百人自香港馳至。迨會兵之期已屆,各軍與省城之距離,軍行約四小時可達;又有衛(wèi)隊百名,身藏利器,巡行于興中會之四周;復有急使三十人,奉會員命分赴各邑,令黨人于翌晨同時起事。詎意會員部署略定,忽有密電馳至,謂西南、東北兩軍(指汕頭與西江兩軍)中途被阻。兩軍既不得進,則應援之勢已孤,即起事之謀已敗。然急使已遣,萬難召回。一面又連接警報,謂兩軍萬難進行,幸彼此各自為謀,未盡覆沒。于是黨員急起而消滅種種形跡,毀文籍,藏軍械,且連電香港,令緩師。然香港黨員接電之時,已在港軍盡發(fā)之后”,“于是該黨員及其部眾盡投于羅網(wǎng)矣”。

在孫中山的記述中,令整個計劃失敗的是“西南、東北兩軍中途被阻”,而不是九月九日港部未能趕到廣州。那么,在起義正式發(fā)動的前一天,實際上,整個起義就已經(jīng)取消了,只是“急使已遣,萬難召回”,至初九日“綠林首領、軍隊首領、民團首領等都來討口號,等命令”,只得“把領來的錢,發(fā)給綠林中人,叫他們回去再聽命令”。并“連電香港,令緩師。然香港黨員接電之時,已在港軍盡發(fā)之后”,所以,給起義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孫中山的說法是較為可信的,設想,假如真如陳少白所說,是楊衢云的責任,孫中山根本沒必要遮遮掩掩。西南、東北兩軍(指汕頭與西江兩軍)是起義的主力,由孫中山負責召集,在起義前夕,不能按期到達,不論出于何種原因,孫中山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不然,陳少白也不會只記得初九早上楊衢云發(fā)來港部延誤的電報,對于就發(fā)生在一天前那么重要的內(nèi)容避而不談了。

2.港部在廣州被捕,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

多數(shù)人都認為九月十一日香港部隊40余人在廣州被捕是楊衢云的責任。自然,不能說楊衢云完全與此事無關,但就事論事,確實是孫中山的失誤,直接導致了港員被捕。

據(jù)孫中山回憶,他于九月初九午后二時就給楊衢云發(fā)了電報。“當時弟已領千二百壯士進了內(nèi)城(九月一日),已足發(fā)手[動],后有人止之,謂此數(shù)不足彈壓亂民,恐有劫掠之虞。后再向潮州調(diào)潮人三千名為彈壓地方,候至初九仍未見到。各人會議,定策改期。是午后二時發(fā)電下港,止二隊人不來。不料該頭目無決斷,至四時仍任六百之眾赴夜船而來。我在城之眾于九日午已散人內(nèi)地,而港隊于十日早到城,已兩不相值,遂被擒五十余人。”

在這里,港部最后到達廣州的時間晚了一天,是九月十一日(10月28日)。據(jù)《萬國公報》報道,港部到達廣州的時間也是這一天,“十二港電昨日(十一日)匪徒六百名自港附輪至粵,該輪船并私載軍械甚多”。證明孫中山所記時間有誤。那么,孫中山是否于“(初九)午后二時發(fā)電下港,止二隊人不來”,就值得懷疑,況且從情理上分析,楊衢云先是輔仁文社的社長,后任香港興中會的會長,又是未來臨時政府總統(tǒng)人選,即使再“無決斷”也不至于在收到止電后,時間也允許的情況下,仍派數(shù)百之眾“赴夜船而來”,置他人的性命于不顧。那么,楊衢云九月十日派港部下省有多種可能,要么孫中山慌亂之中,沒顧得上給楊衢云發(fā)電報;要么,電報發(fā)了,但到達楊衢云手中時,為時已晚,人員與槍械均以下船;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電文的內(nèi)容并非“止二隊人不來”。當然,這些僅僅只是猜測,確切的發(fā)電時間與電文內(nèi)容均難以核實,我們只能在合乎情理的情況下作某種程度上的推斷。但無論處于哪一種可能,導致港部抵達廣州時,在城之眾四散,“已兩不相值”。就這件事情而言,孫中山負有主要責任。然而,黨人偏偏死死揪住楊衙云,確實有欠公允。

參考文獻:

[1]謝纘泰.中華民國革命秘史[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1.

[2]鄧慕韓.乙未廣州革命始末記·十次起義史料[z].革命文獻(第67輯),1974.

[3]陳少白.興中會革命史要·辛亥革命(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4]馮自由.革命逸史(第五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1.

[5]康詠秋.論黎烈文的民主愛國思想[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5):97-101.

[6]

陳錫祺.孫中山年譜長編(上冊)[M].北京:中華書局,1991.

[7]馮自由.中華民國開國前革命史(上編、中編)[M].上海:上海書店,1989.

[8][美]史扶鄰.孫中山與中國革命的起源[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

[9]霍啟昌.回顧與展望——國內(nèi)外孫中山研究述評[M].北京:中華書局,1986.

[10]孫中山.孫中山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11]孫中山.孫中山全集(第一卷)[M].北京:中華書局,1981.

(責任編校:文心)

猜你喜歡
廣州起義孫中山
別開生面先行者——孫中山的哲學創(chuàng)意
《孫中山新探》序言
近代史學刊(2021年2期)2021-12-02 08:35:26
孫中山的綽號
探索張?zhí)最I導廣州起義失敗之原因
科教導刊(2018年12期)2018-08-07 08:05:48
廣州起義精神研究
廣州起義中的手車工人
紅廣角(2018年1期)2018-04-21 06:18:28
略論惲代英對廣州起義的歷史貢獻
北方文學(2018年5期)2018-03-19 16:44:58
民國時期孫中山郵票賞析
團結(2014年4期)2014-02-28 17:03:51
孫中山民生主義的現(xiàn)代啟示
孫中山的澳門情結
軍事歷史(1999年6期)1999-08-21 02:17:04
化德县| 天祝| 凤城市| 丰宁| 布拖县| 池州市| 德钦县| 张家港市| 宁化县| 庄浪县| 杭锦旗| 凤台县| 马鞍山市| 民权县| 耒阳市| 齐河县| 芜湖市| 如皋市| 友谊县| 泰顺县| 高清| 阿拉尔市| 印江| 赞皇县| 年辖:市辖区| 句容市| 垫江县| 承德市| 横峰县| 广平县| 南昌市| 会泽县| 乌拉特中旗| 延安市| 蛟河市| 息烽县| 泊头市| 定襄县| 巍山| 曲靖市| 荆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