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濱
無法可修飾的一對手/帶出溫暖永遠在背后/縱使啰嗦始終關(guān)注/不懂珍惜太內(nèi)疚/沉醉于音階她不贊賞/母親的愛卻永未退讓……每當(dāng)耳邊響起這首經(jīng)典之作時,心中總能涌起無限的感動。母親,一個被賦予了很多神圣色彩的名詞,卻在兒女面前褪去了她所有的光芒,用那最為直接、樸實的愛哺育著我們……
童年,她是我最懼怕的人
母親是位個性直率、脾氣比較暴躁的女子,溫柔于她而言似乎失去了原有的含義,她那凌厲的眼神以及不分場合的責(zé)罵常常令我感到莫名的恐慌與不知所措,童年的時光便也因此而顯得格外冗長。那時無法與母親進行交流的我常常暗自哭泣,傷心之余也不免生出幾分希冀,總是盼望著轉(zhuǎn)天清晨我的身邊會出現(xiàn)另一位和藹可親的女子,天知道那時的我是多么懼怕與排斥自己的母親??!上小學(xué)時我的學(xué)習(xí)成績不是很好,最苦惱的便是每次考試后的家長會,偏偏小學(xué)時的老師都很熱衷于此類“游戲”,就這樣,學(xué)校慢慢成了我和母親矛盾逐步升級的“戰(zhàn)場”,而“隔岸觀虎斗”的則永遠都是老師。小小年紀(jì)的我已然懂得自尊的可貴,所以在母親的責(zé)罵聲中我漸漸學(xué)會了“沉默的反抗”,對于她的任何呵斥以及要求甚至是關(guān)懷之詞我都充耳不聞,每天留給她的也僅有早晨關(guān)上家門時的冰冷背影,還有傍晚歸來時那麻木不屑的表情。她的責(zé)罵之聲卻并未因此而中斷,伴隨而來的還有那不知熱了多少遍的可口飯菜……想來可笑,面對母親這種看似矛盾的舉動我卻頗為得意,天真地認為和母親的這場“冷戰(zhàn)”中還是自己最終取得了勝利,卻始終難以體會母親“恨鐵不成鋼”背后的無奈與焦急之情。
少年,她是我最防備的人
步入青春期后我變得愈加敏感與特立獨行,在擁有了一群和自己“臭味相投”的朋友后,我的日子也開始豐富多彩起來。每天“兩點一線”之外的生活是我最為向往的“綠地”,所謂的自由便是擺脫一切束縛后的揮霍與頹廢。而這些母親自然是看在眼里的,她那時的火暴脾氣已有所收斂并開始嘗試著和我溝通、試圖去了解我的心事,殊不知她的女兒那時正處于“叛逆期”,除了幾句敷衍之詞外我不再想和她有任何的言語交流。抽屜里全是上鎖的日記本、桌子上堆滿各種各樣的時尚雜志……面對這一切,母親的眼里卻意外地沒有了往日憤怒,也不再對我責(zé)罵,取而代之的竟是一絲有些悲涼的無奈之情。記得有個周末,母親近似討好地讓我陪她去逛街,我當(dāng)時閑來無事,便一口應(yīng)允了下來。沒有想到的是,母親得到我的“特許”后竟像個孩子一樣興奮,拿出了久不曾用的化妝品開始認真地化起妝來,隨后又“馬不停蹄”地換上了一身漂亮的衣服。正當(dāng)她興致勃勃準(zhǔn)備與我出行之時,桌上的電話不合時宜地響了起來,只是這樣一通電話就使我放棄了與母親出行的計劃,也阻隔了親情的交融,繼而連聲招呼也沒有打便迫不及待地跑出了家門……相對于母親而言,那時朋友間的聚會對我來說則更加具有吸引力。傍晚回到家中,母親仍然穿著那套衣服,顯然她一直在期盼著我的歸來。桌上的飯菜已經(jīng)沒有了溫度,只有那杯茶水還在咝咝地冒著熱氣,它氤氳著母親那滿是期待的臉龐,裊裊薄霧升騰之中,一種從未有過的內(nèi)疚情緒讓我不禁淚眼婆娑……
如今,她是我最想念的人
現(xiàn)在回想起年少時的歲月,不禁為自己當(dāng)初幼稚、自私的行徑而羞愧。如今我已長大成人,也脫離了父母的庇護“飛”去了另一個城市,當(dāng)夜闌人靜獨自品嘗孤獨的滋味時,才知曉家的重要性,原來與母親那無休止的爭吵此刻竟也成為溫馨的回憶。在寶貴的幾天假期里,我毅然回絕了朋友間的邀請,乖乖地守在母親身邊陪她逛街,聽她一遍遍地講著我小時候的故事。猛然抬頭,發(fā)現(xiàn)我那曾經(jīng)青春、秀麗的母親兩鬢竟也冒出了絲絲白發(fā),眼眸里也看不到那一度令我為之畏懼的凌厲眼神了。母親已不再年輕,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當(dāng)年那位做事雷厲風(fēng)行、風(fēng)風(fēng)火火的女子早已不再,眼前只是一位等待安享晚年的慈祥老人……閑暇之時,我總不會忘記給母親掛個電話,無非都是些“注意身體、多多保重”之詞。父母已近暮年,我們身處異地的兒女除了道聲珍重之外還能做些什么呢?
或許母親這一詞略顯生疏,在平常的日子里“媽媽”這個稱呼則更加貼近我們身邊那個最偉大而又最平凡的至親?!罢l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备改钢魇俏覀円惠呑右膊荒軆斶€的“情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