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豫
杜甫是個晚婚的模范,29歲了才結婚。新娘是當時司農少卿(相當于現(xiàn)在的兼任財政部和農業(yè)部的副部長)楊怡的千金,而杜甫的老爸杜閑只是一個縣長。這在講究門當戶對的封建社會,杜甫與楊小姐的結合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楊小姐到底是大家閨秀,受過良好的家庭教育,善良賢淑,通情達理。雖說與杜甫是先結婚后戀愛,但是夫妻二人感情特好。即使在顛沛流離的艱難困苦中,他們仍然是相濡以沫,風雨同舟,始終不渝。
應該說,杜甫是一個不稱職的丈夫,他官職卑微,工資低,又不肯下海做生意,雖說能寫文章,卻不愿寫什么暢銷書,每日里只是苦苦地吟詩,又換不來稿費,因而家庭生活十分的貧困。但是楊氏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她一點兒也不指責杜甫是書呆子,她含辛茹苦,節(jié)衣縮食,無怨無悔地操持著家庭。
杜甫對妻子的感情也是深摯的,“文人無行”這句話在杜甫身上不適用。他不像當時其他文人一樣喜歡從女性身上尋找創(chuàng)作靈感,眾所周知,唐代是一個社會開放、歌舞盛行的時代,歌舞伎們經常出現(xiàn)在達官貴人和文人們的酒宴上,她們相當于今天的“三陪”小姐,與男人打情罵俏,惹出不少風流韻事??墒嵌鸥牟槐慌T惑,沒有過任何婚外情、“桃色新聞”,更不曾包養(yǎng)二奶。遍閱杜詩,只有《數(shù)陪李梓州泛江,有女樂在諸舫,戲為艷曲二首贈李》算是他最艷的詩作了。詩的最后與那喜歡女樂的李梓州開玩笑,“使君自有婦,莫學野鴛鴦?!奔仁侵S勸,也有自戒的意思。
杜甫的“情詩”都寫給了他的妻子,這些“情詩”現(xiàn)存有二十幾首,這在唐代其他詩人中是極少見的。儒家除了大談“夫妻有別”和“夫為妻綱”以外,關于丈夫如何對待妻子,孔孟談得很少(很奇怪,孔、孟二位先生都休過妻)。杜甫則在詩中大書特書二人之間的恩愛,讀來特別感人。無論是“老妻寄異縣,十口隔風雪”(《詠懷五百字》)那不能釋懷的惦念,還是“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月夜》)對團圓的期待,都可以從中體會到詩人的一往情深。杜甫一生逆境多、順境少,特別是四十歲以后,窮困、疾病、逃難,幾乎沒有過幾天好日子。他的妻子楊夫人在饑寒交迫中擔負著撫育兒女的重擔,“世亂憐渠小,家貧仰母慈”(《遣興》);晚年又時刻關心著疾病纏身的丈夫,“老妻憂坐痹,幼女問頭風”(《遣悶,奉呈嚴公》);丈夫漂泊在外,她沒有埋怨,只有理解:“老妻書數(shù)紙,應悉未歸情”(《客夜》)。杜甫筆下的妻子是那么可親可近、可愛可敬,是那么具有奉獻精神。杜甫能夠成為眾人景仰的“詩圣”,應該說是與楊氏的默默奉獻分不開的。
杜甫的詩中也盡顯對妻子的愛,梁啟超贊美杜甫是“情圣”,這詞用得中肯。
(紫陌紅塵摘自《大河報》
2008年1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