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復辟”引發(fā)的學界激戰(zhàn)
如果有一天冥王星能夠“復辟”,肯定是因為新的發(fā)現,而不是新一輪爭論的結果
李小北
2006年8月底,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街頭,一輛紅色汽車的保險杠上貼著“如果你愛冥王星,請按喇叭!”的字樣。司機賣力地按著車喇叭,引得路人側目。
與此同時,在美國加州的帕薩迪納市,十字路口,白發(fā)蒼蒼的老人史蒂文先生舉著一塊大牌子,牌子上寫著:“我愛冥王星!”他身邊的小孫子托尼,手里也高舉著一塊牌子,牌子上的字歪歪扭扭:“我也愛冥王星!”
也許,史蒂文先生應該選擇到加州理工學院門口舉牌示威,找加州理工的終身教授邁克?布朗理論一番。
邁克?布朗教授,一位專門搜尋行星的天文學家,原以為自己搜尋到了“第十大行星”,這顆“行星”暫定名為“齊娜”(Xena)。 “齊娜”位于太陽系的邊緣,比冥王星還要遠,直徑比冥王星大30%。就是這個“齊娜”,引發(fā)了冥王星是不是行星的學界激戰(zhàn)。
2006年8月14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第26屆大會經過數天激烈的爭論,投票通過了一個行星的定義。根據新的行星定義,冥王星被從太陽系行星大家庭“戶口簿”除名,降級為“矮行星”。
當時,IAU最新的“行星”定義是一個具有如下性質的天體:位于圍繞太陽的軌道上;有足夠大的質量來克服固體應力以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形狀(近于球形);已經清空了其軌道附近的區(qū)域。就是第三條準則將冥王星排除在太陽系行星范圍之外。
冥王星新的身份——矮行星,具有如下性質:位于圍繞太陽的軌道上;有足夠的質量來克服固體應力已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形狀(近于球形);還沒有清空其軌道附近的區(qū)域;不是一顆衛(wèi)星。
而其他所有圍繞太陽運動的天體被IAU定義成“太陽系小天體”,目前這些天體包括太陽系小行星、大多數的海外天體、彗星和其他小天體。
IAU根據上述的定義,決議冥王星是一顆矮行星,并且被認定是新一類海外天體的原型。對此感到詫異甚至憤怒的肯定不僅僅是布朗教授一個人。行星天文學家很快提出了強烈的抗議。2009年初,伊利諾斯州政府宣布,IAU不公正地剝奪了冥王星的“行星”頭銜——冥王星的發(fā)現者克萊德?湯博(Clyde William Tombaugh)就出生在這個州。無疑,IAU的決議怠慢了湯博。時至今日,許多天文愛好者的望遠鏡上仍然綁著一塊黑紗,以對冥王星表示紀念。
2009年8月3日至14日,IAU第27屆大會將在巴西的里約熱內盧舉行,這也是冥王星被降級以來的首次大會。冥王星的擁護者憋足了勁,寄希望于這次大會上,冥王星能夠“復辟”。
美國行星科學研究所的馬克?賽克斯(Mark Sykes)認為,如果有一天冥王星能夠“復辟”,肯定是因為新的發(fā)現,而不是新一輪爭論的結果。隨著天文家對太陽系及其他行星系統(tǒng)認識的不斷深入,人們將逐漸擺脫行星是天空中特殊天體的觀念。
2015年,我們將近距離窺探冥王星這顆備受爭議的星球,美國宇航局的“新視野號”(New Horizon),準備對冥王星、卡戎和位于柯伊伯帶的至少一個天體進行近距離的地圖繪制和攝像。隨后,NASA的“曙光”探測器也會飛抵谷神星,天文學家表示,最終可能發(fā)現一個和小行星迥異的世界。
隨著新發(fā)現的不斷推進,或許IAU第27屆大會并不是尋求“行星”新定義的最佳時機。冥王星的問題還沒有解決,但圍繞冥王星的爭論或許能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