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厚良
摘要:目的:觀察自擬消痹湯治療痹證的臨床療效。方法:治療組132例,給予消痹湯治療;對照組33例給予吲哚美辛口服治療。觀察2組治療前后癥狀、體征及x光片、理化檢查變化情況。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8%,對照組為73%,2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結論:自擬消痹湯具有通絡除痹,祛風散結,活血止痛的功效,治療痹證有較好療效。
關鍵詞:痹證;中醫(yī)藥療法;消痹湯;療效
中圖分類號:R255.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09)06-0036-01
《素問·痹論》中精辟地指出:“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該病以腫脹、疼痛為其特點,臨床表現為肌肉、筋骨、關節(jié)疼痛麻木。筆者自2002年~2008年采用自擬消痹湯治療痹證132例,取得了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病例選擇①本組165例,均為本院中醫(yī)科門診病人,患者均有四肢關節(jié)腫脹、疼痛、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等陽性體征;②x光片及理化檢查等符合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診斷標準;③風濕性關節(jié)炎、頸項病、腰部病均無手術指征、排除癌變病例。
1.2一般資料所有病例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132例,其中男45例,女87例;年齡21~30歲39例,31~40歲63例,41~50歲25例,61歲以上5例;左上肢關節(jié)炎25例,右上肢關節(jié)炎39例,左下肢關節(jié)炎23例,右下肢關節(jié)炎33例,頸項病7例,腰部病5例。對照組33例,其中男11例,女22例;年齡21~30歲3例,31~40歲16例,41~50歲8例,51~60歲5例,61歲以上1例;左上肢關節(jié)炎8例,右上肢關節(jié)炎18例,頸項病3例,腰部病4例。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31年,大多數病例均有纏綿難愈,反復發(fā)作史。2組一般資料經統(tǒng)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療方法
治療組:采用自擬消痹湯治療(方藥:老鸛草、威靈仙、麻黃、蒼術、黃柏、細辛、黃芪、白術、白芷、制川烏、甘草等)。辨證加減:上肢癥狀明顯者加桂枝、桔梗;下肢癥狀明顯者加桑枝、川牛膝;腰部痛甚者加杜仲、骨碎補;行痹明顯者加川芎、當歸、防風;痛痹明顯者加制草烏、干姜、肉桂;著痹明顯者加薏苡仁、川木通、防己;熱痹明顯者加水牛角、生石膏、忍冬藤;骨痹明顯者加杜仲、土鱉蟲、生姜。其劑量可隨年齡、體質、病情而酌情增減,水煎服,1日1劑,7天為1個療程,可連服2~3個療程后復查。對照組:予吲哚美辛(由臨汾奇林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口服,1日3次,每次2片,15天為1個療程,服用2個療程。治療期間停用其它治療風濕病的中西藥物。
3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3.1療效標準痊愈:癥狀全部消失,3個月~1年內不復發(fā),x光片及理化檢查恢復正常;顯效:主要癥狀消除,3個月~1年不復發(fā),x光片及理化檢查示病變較前明顯改善;好轉:主要癥狀基本消除,3個月~1年內雖有發(fā)作,但疼痛程度及持續(xù)時間均較前好轉,x光片及理化檢查改變不大;無效:癥狀、體征及X光片,理化檢查無改變,病變無改善或加重。
3.2治療結果風濕性關節(jié)炎120例,痊愈g7例,顯效25例,好轉8例,無效0例,有效率為100%;頸項病7例,痊愈4例,顯效1例,好轉1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86%;腰部病5例,痊愈2例,顯效1例,好轉1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80%。共計132例,痊愈93例,顯效27例,好轉10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8%。對照組33例均為風濕性關節(jié)炎,痊愈5例,顯效11例,好轉8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為73%。經統(tǒng)計學處理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P<0.01)。
4討論
該病病變在骨、關節(jié)、肌肉、肌腱、血管、滑囊等處,主要以疼痛、腫脹為臨床表現,病情重者使骨骼畸形、致殘、晝夜疼痛、使患者難以忍受。筆者經過多年臨床實踐,認為體質的強弱,正氣的虛實,陰陽的平衡是痹證的病理變化基礎,陰陽失調,氣滯血瘀是其臨床病理變化特點。其主要病機是營衛(wèi)不固,外邪人侵,氣機不利,骨、關節(jié)、肌腱失于濡養(yǎng)。久病必虛、久病及血、久病入絡,治療宜補氣血、通經絡、活血止痛。筆者自擬消痹湯旨在通絡除痹,祛風散結,活血止痛,方中:老鸛草、威靈仙、制川烏、細辛祛風除濕,活血溫經,通絡止痛;麻黃、黃柏、蒼術、白芷治風濕頑痹,骨節(jié)疼痛,蒼術乃除濕要藥;黃芪、白術主大風頑痹,補腰膝,助氣壯筋骨,長肉補血;甘草調和諸藥。在此方基礎上再結合辨證論治,辨病與辨證相結合,故治療痹證療效滿意。其總有效率及理化檢查療效均高于對照組,且安全可靠,未發(fā)現毒副作用,值得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