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燕
【摘 要】 作文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途徑。作文教學應從命題、選材、立意、構思、剪裁上有所突破,以實現(xiàn)培育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目標。
【關鍵詞】 作文教學 創(chuàng)新能力
素質(zhì)教育的核心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作文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創(chuàng)新,是寫作的特征,也是文章的生命。在作文教學中,我們要積極而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作文的創(chuàng)新意識。我覺得關鍵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寫自己獨特的感受和新的發(fā)現(xiàn),跳出前人的窠臼,另辟蹊徑。宋人范溫評價蘇東坡說:“老坡作文,工于命意,必超然獨立于眾人之上?!边@種“超然獨立于眾人之上”的“命意”,必然得力于他的創(chuàng)新意識。
一、學生作文如何才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呢?
白居易在《與元久書》中強調(diào)“文章合為時而著”,他的意思是,文章應該寫時代的人、事、理,描繪時代的風貌,傳播時代的信息,融入時代新意識。只有這樣,才能把那些閃耀著時代光輝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表現(xiàn)、新要求和新趨向等捕捉入篇,融于意象之中,使文章立意與時代脈搏合拍跳動。
這種創(chuàng)新意識首先表現(xiàn)在文章的命題上。在作文教學中,我們教師常常用一些傳統(tǒng)題目去指導學生,如以古代笑話《濫竽充數(shù)》為寫作材料,往往以《〈濫竽充數(shù)〉讀后感》等作為作文題目,姑且不說這類題目大而空,會削弱學生的寫作興趣,淡化學生的寫作激情,束縛學生寫作的思維活動,就是以時代感來衡量這類題目,也會發(fā)現(xiàn)其中的不足,沒有鮮活的時代意識。如果換成下面的一些題目:《南郭處士下崗以后》(記敘文題)、《優(yōu)勝劣汰話“吹竽”》(議論文題)等等。這些文題和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緊密,能夠與學生的生活、見聞、思想合拍,產(chǎn)生共鳴,激起學生的寫作欲望,作文必然有一定的分量。可見,一篇好作文如果再有一個新穎的好題目,那么,不但能夠抓住讀者的注意力,使之一睹為快,而且讀后給人一種珠聯(lián)璧合、天衣無縫的藝術效果。
其次,巧換傳統(tǒng)題目。教師布置的作文題目中,有許多傳統(tǒng)題目,如果不違背作文的要求,應該鼓勵學生換用新穎有趣的題目,既避免千人一面,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教師也應該力避用傳統(tǒng)的題目禁錮學生的思維活動。如:《難忘的中學生活》換用《花季·雨季》,寫中學生活中喜怒哀樂的故事。題目具有比喻性,中學生正處在花季般的年齡,以此為題,倍感親切。
再次,增添“流行色彩”。針對中學生思想活躍、喜歡模仿、追求時尚的特點,教師命題要力求充滿時代氣息,具有鮮活思想?!段覀兪俏覀冏约旱睦w夫》、《撐起一片陽光》等等,無不貼近學生的生活,形象地表現(xiàn)了當代中學生自強自立的意識、活潑靈動的思想,中學生一看到這類題目,就會產(chǎn)生一種親切之感,一種寫作沖動,可見,充滿流行色彩的題目很受中學生的青睞。
二、怎樣才能寫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文呢?
1.“契機”創(chuàng)新。一個人物,一句話,一點回憶,一個場景等,都可以觸動同學們的思緒,成為作文的“契機”。有了這個契機,頭腦中雜亂無章的生活積累會突然變得有序,一個原本平凡的事件會突然閃耀著光彩,幾個本來毫不相干的人物、事情,會突然產(chǎn)生特殊的聯(lián)系。寫父親的文章可謂多矣,朱自清卻寫出了與眾不同的《背影》,這就是因為父親的一封信成就了他寫作的契機。中學生作文也是如此。
2.“逆轉”創(chuàng)新。俗話說:文似看山不喜平,曲徑才能通幽,曲折才能生姿。作文最忌平鋪直敘,要在自然中求變化,流暢中求跌宕,才能做到引人入勝,扣人心弦。例如《一件小事》中,“我”一天比一天“看不起人”,后來在人力車夫的實際行動教育下,終于進行了深刻的自我解剖,起初覺得有些迂的車夫成了“我”須仰視才見,且“時時記起”的人物。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巧設文章“轉折點”。
3.“求異”創(chuàng)新?!皺M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蔽覀円龑W生多角度觀察、思考,在相同的表象中找出不同的因素來,擯棄陳規(guī),發(fā)前人所未發(fā),立意求新。文學史上有許多求異創(chuàng)新的成功范例。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就是“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寫成的名篇。一樣的詠梅,兩者迥然不同。陸游筆下的梅花,處境偏僻,心情寂寞,飽受風吹雨打,極度消極孤苦,然而互相爭權奪利,鉤心斗角,目空一切,孤芳自賞;而毛澤東筆下的梅花,不怕狂風暴雪,敢于傲雪開放,并且昂然向上,向百花報春,充滿了樂觀主義精神。
4.“巧合”創(chuàng)新。人們在閱讀時常常有這樣一種體驗,當讀到那種出人意料的情節(jié)時,往往會激動地贊嘆:真是“無巧不成書”。這里的“巧”主要指碰巧、湊巧、巧遇、巧合。精巧的構思,巧合的情節(jié),確實能使作品錦上添花、出奇出新。孫犁的《荷花淀》中,女人們?nèi)フ艺煞蚴恰疤て畦F鞋無覓處”,卻在敵人追來時在荷花淀里“得來全不費工夫”,還引來敵人送給游擊隊消滅個徹底,你說巧不巧!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認識并合理地創(chuàng)設“巧合”。
總之,作文要創(chuàng)新,切忌機械模仿、重復過去,必須大膽想象、出奇制勝。
參考文獻:
[1]張志毅.創(chuàng)新教育講稿.
[2]徐越化主編.中學語文教學法.
[3]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人民教育出版社.
[4]中學語文教學參考.陜西師范大學.
[5]中學語文教學.首都師范大學.
(責編 雷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