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魯民
巴金先生曾在晚年病重時提出要求,希望能讓自己保持最后的尊嚴,不要在身上插那么多管子,浪費那么多貴重藥品,讓自己在平靜安詳中離開這個世界。當然,由于種種原因,這個愿望沒有實現(xiàn),老人最后也不再說什么了。因為他非常清楚,他已經(jīng)不再是為自己活著了。
尊嚴,對一個人來說很重要,最后的尊嚴則尤為重要。
古代中國,如果要處死君王,不管他罪有多大,不管他是被俘虜,被推翻,還是被迫禪讓下臺,按慣例是不能用砍頭、腰斬、凌遲等辦法的,只能喝毒酒,用白綾勒死,要給他留個全尸,不能身首異處。這就是給他的最后尊嚴,也是他的最后一點特權(quán)。
不過也有例外,春秋戰(zhàn)國時,伍子胥為父兄報仇,帶兵滅楚后,鞭尸楚平王,就是要摧毀他最后的尊嚴。這個昏聵透頂?shù)木?生前聽信讒言,奪兒媳為妻,還濫殺忠臣,厚顏無恥,活著本也就沒什么尊嚴了,比行尸走肉強不到哪里去。
商朝的亡國之君殷紂王兵敗后,隨即縱身于大火自焚,他寧死不當俘虜,那也是為自己保留最后的尊嚴,與其被周軍俘虜,受盡羞辱,在眾目睽睽之下赴刑場,何 不如自行了斷。如果想想那個窩窩囊囊的陳后主,敵軍馬上進宮了,他要帶著兩個寵妃跳進枯井里躲藏。這種做法,連大臣們都嫌他沒有尊嚴,盡管大家群起攔阻,他還是厚著臉皮跳進枯井,最后當了俘虜。
梁武帝雖然決策連連失誤,喪失警惕,養(yǎng)虎遺患,使侯景坐大,終于釀成“侯景之亂”。但他在最后關(guān)頭,端坐龍椅上,器宇軒昂,神態(tài)莊嚴,表現(xiàn)出來的勇氣和鎮(zhèn)靜,即使是帶著虎狼之師沖進皇宮的殺人魔王侯景,也不得不有所忌憚,立刻變得畢恭畢敬。當面訓(xùn)斥了侯景之后,梁武帝拂袖而去,侯景出宮時,卻緊張得汗流浹背,連聲感嘆:“到底是真龍?zhí)熳影?”盡管這改變不了梁朝覆滅的命運,但梁武帝在大廈將傾之際保持的最后尊嚴,一直為史家所贊賞。
影片《泰坦尼克號》中,當海難突襲,面臨沉船時,許多人都保持了最后的尊嚴。男人們紛紛把逃生的機會讓給婦女和孩子,樂隊還在有條不紊地演奏,船長仍十分鎮(zhèn)靜地指揮最后的工作,沒有亂作一團,沒有歇斯底里,也沒有哭天喊地。他們是真正的紳士,人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他們表現(xiàn)出來的最后的尊嚴,體現(xiàn)出了偉大的良知和深厚的教養(yǎng),也代表了人類的最高尊嚴。海底沉船,就是他們永遠的紀念館。
抗日將領(lǐng)吉鴻昌被敵人殺害前,要求坐在椅子上,看著劊子手開槍。在大義凜然的吉鴻昌面前,劊子手端著槍的手在顫抖。吉鴻昌輕蔑地一笑,順手在地上寫下絕命詞:“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边@最后的尊嚴,氣壯山河,神圣無比,可與日月同輝。
最后時刻到了,獄卒端著毒酒進來。此時,希臘大哲學(xué)家蘇格拉底仍面臨多種選擇:可向當局低頭,換取赦免;可跟著學(xué)生越獄,逃得性命。但他寧可有尊嚴地死去,因為他不愿犧牲真理向權(quán)勢低頭,他也不想當個逃犯使自己名譽受損。因而,他的最后一句話是:“克力同,我欠了阿斯克勒庇俄斯一只雞,記得替我還上這筆債?!?787年,法國畫家達維特將這神圣的一幕定格,創(chuàng)作了著名油畫《蘇格拉底之死》,藝術(shù)地還原了蘇格拉底“最后的尊嚴”。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钜畹糜袃r值,死要死得其所。讓我們每個人都有尊嚴地活著,也有尊嚴地死去,即便是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要保持最后的尊嚴。就像印度詩人泰戈爾所言:“生如春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聶勇薦自《河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