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 名
從前,法國有一個農民的孩子,他每天和父親、姐姐、妹妹一同到田里去干活。他很喜歡畫畫,衣袋里經常帶著炭塊,每當休息的時候,就拿出炭塊來,在石頭上描畫農民種地的情景和牛馬的各種動作、形態(tài)。吃過午飯,家里人午休了,他就帶上小本子,獨自出去描畫風景。沒有一個人指導他,也沒有一個人知道他午休時去做些什么,他的畫卻一天比一天畫得好。
有一天,他正在田里勞動,看見一位老人從旁邊走過,模樣長得非常奇特。他很想馬上畫成一幅人像畫,可惜身邊沒有帶炭塊和紙張。他便仔細觀察,把那位老人的模樣牢牢地記在心里?;丶抑?他立即拿出炭塊,把老人的形象畫了出來,畫得確實很好,沒有一點不準確的地方。他非常高興,就把這幅畫拿給父親看。
父親看了這幅畫連聲夸獎:“畫得好!畫得好!”接著,父親又問:“你是一邊看著老人,一邊畫的嗎?”
“不。我今天在田里看見這位老爺爺,就把他的模樣記在心里,回來之后才畫成的。”
父親聽了,高興得說不出話來,緊緊把孩子摟在胸前。過了好一會兒,父親才說道:“好孩子,從明天起,你不要種田了,用功學畫吧!我要帶你到城里去,給你找一位老師?!?/p>
這個孩子后來果然成了著名的大畫家,他就是法國的米勒。
(選自《中外名人故事》)
博士丁的話:
本文為我們講述了法國著名畫家米勒童年時代的故事。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認識到大畫家之所以能夠有如此的成就,是因為他從小就對繪畫有著濃厚的興趣,同時以堅持不懈的精神練就了高超的觀察能力和記憶能力以及繪畫技能。作文也是如此哦!我們只有平時不斷地觀察和積累,才能寫出好的文章來。
【朱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