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癮難戒成全球“時代病”
本報駐德國、美國、日本、韓國特約記者 青木 李兵 謝德良 古放
“網絡確實給人們帶來了更多快樂、更多機會,但同時也帶來煩惱,甚至陷阱?!痹诘聡亓志W絡與社會研究學者艾哈德·鮑爾看來,互聯(lián)網誕生40年來,也催生了一種“時代病”——網癮。自從1995年“網癮”這一概念首次被美國心理學家提出至今,14年過去了,不僅網癮認定標準在很多國家無法明確下來,就連西方國家那些收費不菲的網戒中心也不敢說能百分之百治好這種“時髦病”。在發(fā)明了互聯(lián)網這一“世紀最偉大發(fā)明”的美國,同樣也拿這個“并發(fā)癥”沒招。在創(chuàng)立全球首家網戒中心的德國,每年依舊因這項“頑疾”而損失數十億歐元。對于擁有世界上最龐大互聯(lián)網用戶的中國沾染上這個“時代病”,德國《明鏡》周刊甚至有些危言聳聽地稱,電腦網絡“會像鴉片一樣”使中國社會癱瘓。
全球首家網癮治療所已關閉3年
2003年,德國著名慈善組織——“維希爾之家”在北部海濱小鎮(zhèn)博爾滕哈根建立了“全球首家網癮治療所”?!董h(huán)球時報》記者曾于2004年拜訪過這個治療所。治療所可容納60多人就診,服務對象主要為10—17歲的青少年,治療時間至少3周以上。治療所的治療師由醫(yī)學、心理和運動專家組成。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他們的治療方式主要采取“陽光式”集中訓練營,把孩子從電腦旁帶到陽光下進行繪畫、合唱、排話劇、運動以及種花、種菜等。值得一提的是,治療師并不禁止孩子們用電腦,而是允許他們用一定時間上網收發(fā)郵件;在排演話劇時用電腦寫劇本。這樣做只是把電腦當成一個工具。
“維希爾之家”網癮治療所開業(yè)后,慕尼黑等地也出現(xiàn)不少網癮治療中心和診所。盡管德國政府已將網癮列入“治療行為異?!表椖恐?,但一周上千歐元的治療費實在太貴。更讓人沒有想到的是,記者今年9月初再次探訪“維希爾之家”網癮治療所,發(fā)現(xiàn)它已于2006年關閉,據說是因為網癮治療項目投入太大,經營難以為繼,且治愈情況也不十分理想,有反復成癮的現(xiàn)象。
很多媒體最近都在介紹位于華盛頓附近的美國reSTART網癮治療中心,這家環(huán)境優(yōu)美的治療中心采用的戶外活動、飼養(yǎng)小動物等方法都是德國等國網戒中心用過的招數,且治療45天花1.45萬美元也比其他國家高出不少?!皉eSTART”意為“重啟”,因為是全美首家網癮治療中心才受到外界的關注。開業(yè)一個多月以來,該中心目前只有兩位病人,其中一名19歲少年過于沉溺“魔獸世界”,經常玩著玩著游戲就趴在鍵盤上睡著了,為此還從大學輟學。創(chuàng)建這家網癮治療中心的是兩位女性網癮治療專家和心理治療師,她們就遇到過不少“一連十七八個小時玩‘魔獸世界,忽略家人和朋友,荒廢學業(yè)和工作”的網癮者。
治療網癮絕非易事
全球首家網戒中心2006年關張之際,正是中國社會各類戒除網癮的機構紛紛開業(yè)的時候。短短3年,中國已有300多家良莠不齊的“對付”網癮的治療所。中國今年夏天浮出水面的網癮治療問題也被德國一些媒體當成了重要的社會新聞報道?!暗聡暋眻蟮勒f,網癮怎么戒?中國有3.38億網民,其中1000萬十來歲的青少年被視為深陷互聯(lián)網不能自拔者,因此中國出現(xiàn)了一個又一個“網癮戒除中心”,但有的中心采用毆打、電擊等做法?!睹麋R》周刊說,中國孩子們首次網絡上癮也大多是父母自己造成的,因為很多家庭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給他們買電腦,讓他們上網?!睹麋R》周刊還用奪人眼球的議論說,“專家們已經把電腦的威力比喻成一度使中國癱瘓的鴉片,擔心孩子們將失去語言表達能力”。
德國“網絡自救”協(xié)會的加布里爾拉·法爾科女士在看過德國電視臺播放的中國治療網癮的報道后對記者說,治療網癮首先要“對號入座”,比如是網絡游戲、網絡色情電影還是網絡交友,弄清自己究竟對什么上癮。其次,通過家長與孩子的共同努力達到戒除網癮的目的。在德國,嚴禁“電擊”治療、隔離法。法爾科承認,治療網癮絕非易事,很多接受治療的人兩三個月下來根本無濟于事。柏林自由大學的心理學家維爾納·普拉茨也認為,網迷們其實已經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癮君子。如果沒有從根本上治愈他們的癮癖,他們將轉移依賴其他嗜好。
美國弗吉尼亞州費爾法克斯郡華裔教育工作者陳旭昭告訴記者,學生染上網癮,荒廢學業(yè),也是美國學校面臨的實際問題。盡管中小學生下課回家后上網是“個人私事”,但他所在州的每所中小學都有督導員,有些厭食、憂郁或迷戀網絡的學生會向督導員傾訴,接受心理輔導。但總的來說,孩子的網癮只能靠家長來幫助制止。
“網癮標準”難有定論
《悉尼晨鋒報》曾這樣描述網癮患者的一些典型癥狀:做夢時夢到自己還在寫博客;待在自家后院時突然出現(xiàn)幻聽,聽到電腦發(fā)出“你收到新消息”的提示音;入睡僅幾個小時后便突然醒來,然后繼續(xù)觀看網絡視頻;蹲廁所時也要帶上筆記本電腦;邊開車邊用黑莓發(fā)信息;在晚飯餐桌上查收電郵。在美國reSTART中心公布的“網癮建議標準”中,有關網癮的定義包括“對網絡使用有強烈渴求”、“減少網絡使用會引起身體不適”、“無法控制上網時間”。但具體的“網癮標準”,各國沒有明確答案。
美國馬里蘭州洛克維爾市七年級(相當于中國初二)女生杰??ê陀浾哒劻怂J為的“網癮標準”。她舉例說,今年暑假的一天,她從下午4點15分上網,在Faceboo空間上看到一名美國同學“掛”在網上,直到晚上9點她再次上網,這名同學還“粘”在網中。從圖標上可以知道,這名同學已連續(xù)上網至少5個小時。杰??ㄕf,在她班里像這樣染上網癮的同學還有幾個。
日本“infotop”網有這樣一個測試問答,8個問題包括“每天都上網、玩游戲嗎”、“時間超過3小時嗎”、“不上網、玩游戲就提不起精神嗎”、“除上網、玩游戲外,對外界任何事物都不感興趣嗎”等。該網站表示,如果有3個問題回答“是”的話,說明你已經成癮了。該網站借機銷售《治療網絡游戲中毒癥手冊》,價格為每本6800日元(約合500元人民幣)。
“網癮標準”在德國也沒有確切定義,但德國科學家會考量兩個表現(xiàn):一是工作外上網時間每周是否超過34小時,因為34個小時相當于德國人一周的正常工作時間;二是不上網是否會出現(xiàn)像吸毒者一樣在沒有毒品時煩躁不安的現(xiàn)象。主持網癮研究的德國慕尼黑大學醫(yī)學院教授烏爾里?!ず崭駹柛嬖V《環(huán)球時報》記者:“如果網絡迷覺得自己的正常生活受制于網絡了,那么這可能就是有問題的一個標志?!彼忉屨f,容易上網成癮的人有一些判斷特征,如為了上網每天睡覺時間少于5小時,不愿與社會交往,一切活動安排都以方便上網為主等等。
各國對網癮的界定標準不同,對網癮是否屬于精神疾病的認知也不同。據韓國門戶網站NAVER健康專欄介紹,韓國在國家法規(guī)上沒有對“網絡中毒癥”有正式界定,而是將“網絡中毒癥”視為一種精神疾患,醫(yī)學界對網絡中毒癥做出大致界定,即過于沉迷網絡、影響正常社會生活,引起社會生活障礙甚至引發(fā)自閉癥或抑郁癥的情況。
有網癮的美國人占其總人口的1%。美國精神病學協(xié)會正在考慮將網癮列入精神失常范疇。德國還沒有將網癮歸于精神病范疇中去,甚至一些學者連對是否存在“網癮”都表示懷疑,他們認為有些人是因為先有抑郁癥、精神狂躁癥等才導致上網成癮,這種情況其實是“次生上網成癮”。有學者還認為,對玩網絡游戲上癮者,應該說是“游戲成癮”,而不是“網絡成癮”。
日韓政府出面應對網絡陷阱
在日本人經常上的網絡上,記者發(fā)現(xiàn)很多關于“如何發(fā)現(xiàn)上網成癮、家長如何哭訴對網癮孩子的無奈、如何治療網癮”的議論。日本人把網癮稱為“互聯(lián)網依賴癥”、“電子游戲中毒、依賴癥”等,日本著名學者森昭雄還把深度網癮者形容為“游戲腦”。北海道石塚商店副經理、現(xiàn)年52歲的家庭主婦石塚幸子說:“日本在5到10年前出現(xiàn)過大批‘網癮少年,很多孩子沉湎于游戲中,有的將‘殺人游戲和現(xiàn)實相混淆,當將刀子刺進對方身體時,才發(fā)現(xiàn)‘殺人的可怕,但為時已晚。”幸子說,她的兩個孩子10年前也為擁有游戲機向她哭鬧過,但他們夫婦最終沒有答應孩子的要求。她認為,很多孩子沉湎于網絡、游戲,家長應承擔監(jiān)管不力、過于寵慣的責任。她還希望日本的游戲軟件開發(fā)商不要只圖眼前利益,更不應該一邊談網絡和電子游戲的危害,一邊大量生產這些游戲。
由于10%的日本青少年和14.3%的韓國青少年染上網癮,日韓也成了全球少有的由政府出面干預“網癮”的國家。據日本記者大本博哉介紹,日本厚生勞動省所屬醫(yī)療保健部門大多設有“兒童咨詢”服務部門,其中就包含如何發(fā)現(xiàn)、治療網絡成癮的孩子。韓國信息化振興院下設網絡中毒預防中心,是對染上網癮的青少年進行治療和心理輔導的國家機關。自從2002年開設第一家輔導中心起,目前韓國主要大城市都設立了“預防網絡中毒心理輔導中心”。大邱市青少年修煉院(類似于我國少年宮或培訓中心)8月24日到9月4日剛組織了一期幫助青少年戒除網癮的夏令營,對選定的20名網癮較重的青少年男孩進行寄宿式訓練。
今年9月2日,恰逢互聯(lián)網誕生40周年。有專家曾用“泥沙俱下”來形容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由于對互聯(lián)網的監(jiān)管技術還不成熟,它對人類的未來社會可能造成什么影響也成了未解之謎。日本文部科學省從2005年開始對1萬名孩子進行為期10年的跟蹤調查,到2015年時,也許能為世界提供一份權威的解讀網絡對青少年成長期影響的報告。
德國柏林網絡與社會研究學者艾哈德·鮑爾對記者說,快速發(fā)展的網絡技術確實給人們帶來更多快樂、更多機會,但同時也帶來煩惱,甚至陷阱。鮑爾擔心網癮成了“時髦的賭癮”,即使在未來老齡化社會也依然會存在。他還和記者算了一筆賬:目前德國有超過200萬網癮患者,以每人每年治療網癮平均花費300歐元計算,再加上因為網癮造成的工作效率低下、請假等間接后果,這個“時代病”每年給整個德國造成的經濟損失就有數十億歐元。因此,德國政府也對網癮者增多現(xiàn)象不敢掉以輕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