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濤
如今,多家電視臺都暗中在娛樂節(jié)目上較勁,甚至都不約而同地打上了“快樂”或者“益智”的標簽?!翱鞓贰迸c否,置身其外難作判斷,現(xiàn)場的觀眾倒是很“快”地都“樂”了起來,而是否“益智”,最有發(fā)言權的恐怕還是觀眾。且看這類將“益智游戲”貫穿始終節(jié)目是如何“益智”的。
一是“名人搶答,觀眾抽獎”。在時下的娛樂性節(jié)目中,有兩大要素不可或缺,其一是明星,其次是抽獎。明星的檔次往往代表著本節(jié)目的“門面”和“勢力”,所以常常會看到一些明星在舞臺上回答或玩弄一些自己并不擅長的玩意,儼然狗熊掰棒子,要多憨傻有多憨傻。對諸如“希特勒臨死前與誰結婚”之類的問題,隨便叫個觀眾上臺都能產生這樣的效果,反正都是蒙。靠如此“問題”加“明星”的模式來吸引不來觀眾怎么辦?那就只好設重獎了,現(xiàn)場觀眾給普獎,場外觀眾靠抽獎。如此娛樂愚是愚了點,但是看電視還能中獎,還愁沒有閑人捧場嗎?
二是“小孩出馬,一個頂仨”。電視娛樂節(jié)目最大的忌諱就是因循守舊,人云亦云,再拙劣的電視導演對此道理心里也都透亮。名人請完了怎么辦?找小孩,小孩子身上特有的童真童趣人人喜歡。于是在“大獎”的誘惑下,眾家長攜孩子蠢蠢欲動,最終爭相登臺。兩個主持人逗一個天真無邪的孩子說“成人化”的話題,令觀眾捧腹大笑的“寶寶秀”娛樂新品種就此誕生并流行起來。不過等你笑過樂過之后,不妨馬上去測一下你的智商,看看到底是上升了還是降低了。
三是“巧設賭局,招募賭徒”。再高級的“益智游戲”,玩得久了,觀眾也會失去新鮮感。于是一些編導便使出了絕招,即以娛樂作掩護,巧設賭局,何愁觀眾不上鉤?試想,臺上回答幾個問題,或玩幾個幼兒園業(yè)已普及的簡單游戲,就可以拿走相當于你一個月或數(shù)個月薪水甚至是全家全年收入的獎金,誰不“心動”?如此“博彩”到底是提高了觀眾的智商還是挑起了觀眾的賭興,還難判斷嗎?
當所謂的“快樂”和“智慧”被如此嚴重的物化甚至貨幣化,那么它與庸俗和低俗還能保持必要的距離嗎?當然,這也恐怕不僅僅是需要電視導演需要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