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濂
大凡當了官的人,臉就會變。魯迅有一句詩“一闊臉就變”,就是諷刺那些身份變了,地位變了,面目也就跟著變了的人??杀彼蚊麑⒌仪?,卻是一位“坐不改名,官不改貌”的人。
狄青生于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 8年),字漢臣,汾州西河(山西汾陽)人,出身貧寒。16歲時,因其兄與鄉(xiāng)人斗毆,狄青代兄受過,被“逮罪入京,竄名赤籍”,開始了軍旅生涯。
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狄青任延州指揮使,當了一名低級軍官。由于他勇猛善戰(zhàn),屢建奇功,所以升遷很快,幾年之間,歷官泰州刺史、惠州團練使、馬軍副部指揮使等。皇祜四年(1052年)六月,推樞密副使。之后被任命為樞密使,做了最高軍事長官。
《宋史·狄青傳》記載:“(狄)青奮行伍,十余年而貴,是時面涅猶存。帝嘗敕青傅藥除字,青指其面而曰:‘陛下從功擢臣,不問門地,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爾,臣愿留以勸軍中,不敢奉詔。一意思是說,狄青當官前曾在臉上用朱砂刺過字(面涅),十余年后當了樞密副使,臉上仍保留著宋代軍士低賤的標記——制字。宋仁宗勸他用藥抹去,但狄青卻未從命,理由是:“我所以有今日,就是因為有此‘面涅約束,因而不敢放縱?!?/p>
在狄青看來,這“面涅”不但沒有為他“丟臉”,相反,倒使他時時記著自己的過去,記住自己的“身份”,因而有了激勵,有了警策。他說:“皇上您都不嫌棄我出身低微、貧賤,按照戰(zhàn)功把我提升到這個位置,我還怕別人嫌棄我出身低微、貧賤嗎?我留著這些字,讓士兵們看看,使他們都懂得一個人該如何努力上進,建功立業(yè)!”
狄青不愿忘本,不以門第為意的品行和武功在當時朝野廣為傳頌,京師的百姓都“誦詠其材武,青每出入,輒聚觀之,至壅路不得行”。
古往今來,當上官就“變臉”的例子,不勝枚舉。秦末陳涉稱王,當初和他一起“打工”的窮哥們兒,竟仍然大大咧咧地與陳涉王稱兄道弟,并且口無遮攔地將陳涉王幼時的事兒全抖落了出來,也就是把陳涉王的“面涅”公之于眾。結(jié)果,這些窮哥們兒一律被砍了腦袋。
而今那些貪官們東窗事發(fā)時,總是痛哭流涕地說,我忘了本,其實也就是忘記了過去曾有的“面涅”!昨天的“哥們兒”,今天當了官兒,就有了一張“官臉”,就牛皮哄哄,不知天高地厚,忘乎所以。可見,像狄青那樣,居官位而記“前科”并以此自勵的人,是不多的。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會為這位曾有“面涅”、臉面不美的狄青而感動。
編輯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