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發(fā)筆
《西緒福斯神話》是加繆著名的哲學隨筆,丁帆主編的《新編大學語文》教材上選有該文。該文與眾不同的是,作為存在主義哲學家的加繆是要通過隨筆的形式來表現(xiàn)哲學命題,而所要說明的哲學命題與當代大學生已接受的哲學觀點以及目睹的生活現(xiàn)實都相距甚遠,因此在理解上存在較大的困難。加繆的哲學觀點主要是通過西緒福斯這個人物來表現(xiàn)的,所以認識西緒福斯就成為關鍵性的一個問題。實際教學中運用比較法來解決這一問題效果頗佳。
與民族英雄、人民英雄比較,解讀加繆的“英雄”意義
根據《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解釋:“英雄”就是“不怕困難,不顧自己,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爭,令人欽敬的人:人民~ㄧ勞動~ㄧ民族~”。(注:此為第2個義項)
符合《詞典》解釋的英雄們都具有偉大、高尚的人格,具有豐富的精神世界和遠大的人生理想,他們集中體現(xiàn)了積極的人生觀和永恒的價值觀。當代大學生,由于年齡和閱歷關系,他們對古代的民族英雄和革命戰(zhàn)爭年代的人民英雄以及新中國成立初期涌現(xiàn)出來的英雄,可能印象較為淡漠,有的甚至張冠李戴或一無所知??梢赃x取歷史上的民族英雄或革命戰(zhàn)爭年代的人民英雄,如岳飛、文天祥、黃繼光、邱少云、董存瑞等,把他們的主要事跡講給學生聽,或布置課外作業(yè)讓學生課后查閱課堂復述,然后要求概括出這些英雄的品質共性,以便于和加繆的“英雄”——西緒福斯進行比較。顯然,西緒福斯不具上文所述英雄的人格等特點,西緒福斯的勞動是神話中的真實,因此又是虛無的,他的勞動純是無用之功,不會給國家、民族和他人帶來任何利益,但給自己帶來了安慰,他沒有被神壓倒,而是作了變相的、特殊的反抗,從而實現(xiàn)了哲學意義上的理想,他是哲學意義上的英雄,是存在主義的英雄。
通過比較,可以達到文道結合,既可以弘揚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又可以使學生識別真正的英雄和哲學意義上的英雄,加深對加繆式英雄的認識。
與古希臘神話悲劇比較,了解“荒誕英雄”的內涵
《西緒福斯神話》指出“西緒福斯是荒誕的英雄”,并非說他是個“錯誤”的英雄,“荒誕”在此含有“人處在困惑、矛盾之中而不能解釋,人處在痛苦之中卻不自殺”等義,同時還應認為他也不是“悲劇英雄”?!段骶w福斯神話》的原型出自古希臘神話,所以最好是與古希臘神話中的悲劇英雄進行比較。如古希臘悲劇作家埃斯庫羅斯《被縛的普羅米修斯》中的普羅米修斯,本為奧林帕斯山上的小神,他盜來天火送給人間,給人類帶來光明和進步,然而卻觸怒了宙斯,被用鏈子吊在高加索山的懸崖上,每天白天飛來惡鷹啄完他的肝臟,夜晚愈合,周而復始,永遠痛苦。但他堅強不屈,決不向宙斯屈服。因此普羅米修斯便成了一個造福人類而受到殘酷折磨的偉大的神,他是悲劇英雄。而西緒福斯的行為限于重復、單調而近乎“滑稽”,接受神的懲罰而不可思議,是一個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人可以在毫無意義中生活”的“英雄”。古希臘神話中的悲劇英雄具有崇高美、悲壯美,他們聰明多智、意志頑強,在社會生活或與自然斗爭中為部落、集體立下豐功偉績,因而受到尊敬和贊美。而西緒福斯則是以社會、人生的視點看到的“英雄”,加繆雖認為他是英雄,但持有的態(tài)度卻并非熱情而是淡然、并非感動而是平靜。
通過比較分析,再去理解課文中的話“這既是由于他的激情,也是由于他的痛苦。他對神的輕蔑,他對死亡的仇恨,他對生命的激情,使他受到了這種無法描述的酷刑:盡全部心力而一無所得”便無障礙。實際上,西緒福斯就是具有這些內容的荒誕的英雄。比較分析比起僅是單純地提起諸如“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東西撕破給人看”等說法效果更佳。
與阿Q的精神勝利法比較,認識西緒福斯的勝利
魯迅筆下的阿Q思想不覺悟、麻木不仁,精神勝利法便是這種狀態(tài)的集中表現(xiàn),這是他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屈辱、打擊和失敗時,雖不甘心而又無以改變、無力反抗的自我安慰和自我解嘲的獨特方式,其普遍性意義在于揭示中國農民問題的嚴重性,意指這種思想是中國農民長期受封建壓迫、剝削,受到封建倫理束縛和外族入侵的結果,中國農民或多或少地都存在這種思想,阿Q不過是突出的代表而已,因而具有典型意義,魯迅對他的態(tài)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主要傾向是暴露和批判。
與阿Q不同的是,西緒福斯頭腦清醒、認識深刻。課文中說,“如果說這神話是悲壯的,那是因為它的主人公是有意識的”,“造成他痛苦的洞察力同時也完成了他的勝利”。《西緒神斯神話》的普遍意義在于揭示人生是痛苦的,表現(xiàn)的是荒誕的主題?!段骶w福斯神話》的副標題便是“論荒誕”。世界上、生活中的荒謬不斷產生,整個世界就是個荒謬的世界,人也是荒謬的人,生活在這種荒謬的世界上,人當然會有無窮無盡的折磨與痛苦。反過來說,把這種折磨與痛苦看成是理所當然、欣然接受,便是對神的反抗,便是西緒福斯的勝利。加繆通過西緒福斯來說明自己的哲學觀點,對西緒福斯的基本態(tài)度是認同、欣賞的。
阿Q的反抗與無力及其勝利在情理之中較易理解,而西緒福斯的行為與勝利則屬“逆來順受”、變相反抗而有些不可思議,他屬于“局外人”一類,難以被現(xiàn)實中的人們所認可、認同。比較之后,可以對兩者勝利的性質、內容及作者所持的態(tài)度有更深的認識。
俄國大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經說過:“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我們正是通過比較來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曾經說過:“必須有相同的部分,又有相異的部分,才能同中見異,或異中見同,才能有比較關系?!笨梢?,比較在認識事物中的重要作用。恰當地運用比較法來學習《西緒福斯神話》這篇課文,可以把人物理解落到實處,在比較中獲得對作者哲學觀點的認識,避免抽象化、模糊化,囫圇吞棗和似懂非懂,真正起到拓寬大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大學生思辨能力的作用。
(作者為江蘇警官學院管理系副教授,博士)
編校: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