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端陽
說到張寒暉,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可是當聽到“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的歌聲時,每個中國人都會感到非常熟悉。張寒暉就是這首歌的作者。
我的父親王林曾經(jīng)和張寒暉有過一段交往。
1936年8月,我父親受黃敬(中共北平市委負責人)的委派,到西安張學良的衛(wèi)隊二營學兵隊,做地下工作。這個學兵隊是張學良為了改造他的東北軍,接受中共代表的建議,以招募東北流亡到關內(nèi)的青年為名義組建的。其中吸收了一大批參加過一二·九運動的學生,很多人后來成了共產(chǎn)黨的重要干部,如谷牧、郭峰等。
當時學兵隊就駐扎在東城門樓上,他們以組織報告會、辦壁報、演唱救亡歌曲等形式宣傳抗日。而城墻下邊就有國民黨憲兵第一團的特務別動隊,隨時監(jiān)視他們的行動。這時正處在西安事變的前夜,形勢非常嚴峻。
11月下旬的一天,孫志遠(也在東北軍做地下工作,后任三機部部長)在東城門樓上見到我父親,說:“有個同志作了首歌很好,我給你唱唱!”說著就唱了起來。
我父親與孫志遠是中學同學,后又有過組織聯(lián)系,關系非常親密。沒事的時候,孫志遠??湟约旱母韬?,說他在蘇聯(lián)遠東一個游擊訓練班時,有個蘇聯(lián)聲樂家聽見他唱歌,非常欣賞他的嗓音,要收他當徒弟。他說他還要回國革命,沒有接受那位專家的好意??墒且挥袡C會孫志遠就愛展示自己的歌喉。他這天唱的就是《松花江上》。
我父親聽了很受感動,連連稱贊這首歌曲好。孫志遠說這首歌是一名叫張寒暉的中學教員編的,并寫了個便條要我父親去西安第二中學找他。
有一天我父親告假外出,找到張寒暉。當時張寒暉給我父親的印象是:臉瘦長。個子很小,皺紋很多很深的臉上,昏花近視的眼又戴著挺粗糙的眼鏡,破粗布大褂像落魄秀才,可飽經(jīng)風霜寒苦的表情里永遠放射著平凡的溫厚的微笑。
張寒暉知道了我父親的來意,非常高興,說他這支歌剛編出來不久,還不成熟,要一邊教唱一邊修改。他哼著用簡譜譜出歌詞,交給了我父親。
我父親將曲譜帶回東城門樓,可他不會簡譜,就交給第一連的徐瑞林(后任河北省副省長),由他在學兵隊里教唱。
學兵隊是一群“愛國犯和流浪漢”,當時正處在抗日援綏的高潮中,血氣方剛,開始還嫌《松花江上》這首歌太悲哀,不愿唱。但很快就在東北軍中傳開了。
西安事變前,我父親還把這首歌寄給了黃敬,由他轉(zhuǎn)給北平學聯(lián)的歌詠隊。北平的學生一唱,使這首歌迅速在大江南北傳唱開來。后來的歷史資料證實,1937年成立的北平學生移動劇團就曾演唱過這首歌曲。
當初北平歌詠隊印發(fā)的歌片上面沒有作者的姓名。因為我父親把這首歌寄給黃敬時,擔心寫出張寒暉的真實姓名,會使他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的迫害。這在客觀上也使《松花江上》這首歌雖然被廣泛傳唱,但作者張寒暉的名字卻不為人知。
另外,就在我父親和張寒暉初次見面的那天,還發(fā)生了一件事。當時,我父親以流浪到關外的東北軍為背景寫了一個悲劇《火山口上》,其中男主角是一名主張抗日的青年軍人,他暗戀著女主角,但被國民黨特務毒死,而女主角卻愛著這個有著殺父之仇的特務,當最后覺悟后,她打死了這個特務,自己也服毒自盡。當我父親把故事梗概說給張寒暉聽后,沒想到遭到張寒暉的激烈反對:“革命文學一定要有出路有光明,一名東北軍的少壯軍人因為要抗日要打回老家去,被國民黨特務害死,覺悟了的東北青年女子也服毒自盡,這樣沒有光明沒有出路,我堅決地不同意!”我父親辯解說,假若不都死了,就構不成純悲劇了。張寒暉一聽簡直火了,毫不留情地說:“你受形式主義的毒可太深了,不好不好!”初次見面,他就這樣“不講情面”,使我父親感到遇上了一位摯友。
我父親雖然接受了張寒暉的批評,可也想不出更好的結(jié)局。就在我父親為此苦惱時,西安事變爆發(fā)了,現(xiàn)實給了劇本一個完美的結(jié)局:女主角打死特務后,和青年軍人一起投入到西安事變中。
此時,東北軍抗日學生軍政治部成立了以西安事變發(fā)生日期為名的“一二·一二”劇團,而且由張寒暉擔任團長。這個團剛成立,就在1937年新年公演了《火山口上》。劇本的后半部是以剛剛發(fā)生的西安事變?yōu)楸尘摆s寫出的,所以在社會上引起的反響特別強烈。
在戲劇史家張庚編寫的《四十年來劇運編年史》(油印本)上,有這么一段記載:
一九三七,民國二十六年,丁丑。
……王林又以雙十二事變?yōu)楸尘?,寫了一個獨幕劇《火山口上》。新年在易俗社演出,在劇情頂點時,觀眾怒吼之聲,使提示者湮沒在聲海之中。甚至有觀眾立起來喊叫……第一天演出后風聞到了前線,于是競有許多軍官告假回來看這戲了。
應該說明的是,“一二—一二”劇團不是職業(yè)劇團,演出也只是業(yè)余活動,人也少,工作也亂,演出時我父親又當演員,又輪換著當提示。有一天快開場了,忽然有人說有位美國女士來訪,我父親正不知如何應付,一個中年外國女人微笑著來到我父親面前。
她先自我介紹叫史沫特萊,是記者,然后說了幾句中國人聽不太懂的中國話。我父親也說了幾句美國人莫名其妙的英語,但最后總算溝通了,原來她是聽說了觀眾的反應才來的,于是就讓她留在后臺。
她在后臺專門觀察臺下觀眾對劇情的反應,劇情感動了觀眾,觀眾的狂熱和激憤又感動了她,她興奮的贊嘆的表情,又感動了演員,于是臺上臺下,臺前臺后,形成一種感情激動的回旋圈子,拿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產(chǎn)生了強烈的互動。
看完演出后,史沫特萊表示要把這個戲譯成英文向全世界廣播。但當時東北軍有關負責人認為廣播這出戲,揭露蔣介石罪惡太甚,怕影響已被蔣介石扣押的張學良的安全,所以沒有同意。
不久,東北軍發(fā)生槍殺王以哲軍長的事件,蔣介石借此將東北軍調(diào)出西安。“一二·一二”劇團也接到在彬州(現(xiàn)彬縣)集結(jié)的命令。我父親與張寒暉因為要整理劇團的東西,出城較遲。當我父親走到咸陽城北時,被國民黨李默庵部扣押起來,吊了一夜。這一夜正是農(nóng)歷1936年除夕夜。大年初一我父親被放出來,在路過市場時看見一個枯瘦的身影,正哭喪著臉到處打聽我父親,過去一看正是張寒暉。
其實,張寒暉身體非常不好,他從小營養(yǎng)不良,發(fā)育不完全,后來又到處流浪,吃了很多苦,這使他早衰,30歲剛出頭就像個萎縮的“老太婆”了。另外在演戲中他常飾母親,平時對同志又溫厚親切,于是年輕人都叫他“媽媽”。
我父親和張寒暉一見,大有死里逃生之感,于是趕快離開了西安。
在去彬州路上,忽然下起雪來。從西安到彬州有四五百里路,到處是散亂的悲觀失望的士兵和青年。在陰郁的潮冷的夜晚,在荒漠的西北高原上,不時傳來斷斷續(xù)續(xù)的“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和“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的歌聲,令他們的行程多了幾分悲壯和蒼涼。
到了彬州,狂熱的“愛國犯”學生,悲憤的東北少壯軍人,面對時局的逆轉(zhuǎn)及張學良被囚禁和審訊,毫無辦法,只有唉聲嘆氣。有一次開會,忽然站起一名帶東北口音的青年軍人,漲著赤紅的臉,走
到會場前說道:“我心里實在悶得慌,我新學了一首歌,我給你們唱唱?!庇谑撬鹆恕端苫ń稀贰K粫?,一句合乎節(jié)拍的曲調(diào)也沒唱對,但是他喊叫似的沒有念完詞,自己就嗚嗚大哭起來。惹得全場的人都啼哭起來,大會也開不成了。
接著東北軍又奉命開往蚌埠,“一二—一二”劇團也跟著轉(zhuǎn)移。命令上指定在火車站等車,然而沒有具體的時刻,一等等了兩天。不敢離開。第二天下午又下起小雨。陽歷四月初,一早一晚還相當冷,特別是趕上陰天和西北風。站臺上到處都是眷屬——從東北逃亡出來的難民,大部分是婦女、兒童和老人,因為流轉(zhuǎn)的經(jīng)驗和窮苦,轉(zhuǎn)移時什么都帶著:風箱、爐子、盆子、罐子、雞、鴨、犬、羊、破席片……站臺沒有敞棚,西北風一吹,小雨一下,小孩哭,鴨子叫,老者呻吟……半夜里我父親被凍醒了,小雨還沒有停,他看見張寒暉冷得直咳嗽。這時除了老人嘆息和婦女哄孩子的聲音外,遠處突然傳來被西北風吹得破碎了的歌聲:“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哪年哪月,才能夠回到我那可愛的家鄉(xiāng)……”此景此情,使我父親的眼淚一下子抑制不住流了出來。
到了蚌埠,也就到了人家早就設置好了的陷阱里。在憲兵和特務層層的監(jiān)視下,學兵隊被迫遣散?!耙欢欢眲F委曲求全地又跟著轉(zhuǎn)移到蘇北淮陰,每天半饑半飽地等著,最后等到的仍然是一道遣散的命令。
我父親是河北省人,由于路途近,不多的遣散費還夠回家的路費。但是東北軍官呢?回家吧,回不去;找職業(yè)吧,政府不要,老婆孩子一大堆,還有很多帶著父母雙親的,坐吃山空,眼看就要絕糧,真是呼天不應,入地無門,于是不由自主地哼出:“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然而這一哼卻又招致同鄉(xiāng)們抱頭痛哭,甚至整天抽搐得吃不下飯去。于是又忌諱唱這首歌,甚至不時聽到一句粗獷的怒喝:“別唱了!還讓人活不!”
我父親和張寒暉住進淮河北岸的一個小客棧,忍著半饑的痛苦,悲憤地盼著中國時局的逆轉(zhuǎn),張寒暉于是用手指頭敲打著桌子,又編起新的歌曲:
快快地走,
不要往后溜,
握緊我們的拳頭,
對準漢奸走狗,
一個也不留。
他們是民族的敗類。
他們是賣國的群丑,
我們和他們斗爭一直到最后……
就在這個淮河邊上的小客棧里,我父親和張寒暉最后分了手。張寒暉說他要去上海,而我父親則回到了冀中老家。
七七事變后,我父親留在冀中參加抗戰(zhàn),曾任冀中軍區(qū)火線劇社第一任社長。他把《松花江上》這首歌編到街頭劇《放下你的鞭子》里當插曲,在冀中各地巡回演出,得到司令員呂正操的贊賞。更有意思的是,第一個傳播《松花江上》的孫志遠,此時也來到冀中,任軍區(qū)政治部主任。而對歌曲在全國傳播起很大作用的黃敬,正任冀中區(qū)黨委書記。
抗戰(zhàn)初期,我父親聽說莫斯科廣播了聶耳的《義勇軍進行曲》和張寒暉的《松花江上》,非常興奮,以為張寒暉還在西安,見了熟人就打聽他的下落,想把他約到冀中來。黃敬、孫志遠也都希望他來,可始終得不到他的消息。
1946年春節(jié),我父親在報紙上偶然看到張寒暉在延安參加春節(jié)文藝活動的消息。此時我父親身在千里之外的河間,興奮之余給張寒暉寫了好幾封信??蓻]過多久,卻在《晉察冀日報》上看到其病逝的消息。我父親在極度悲痛中寫了一篇《憶人民的音樂家——張寒暉》的悼文,發(fā)表在7月16日的《北方文化》上,給我們留下了那一段歷史的截面。
(責任編輯文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