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凡良
大家可別小瞧了這些標點符號,一起聽幾個關(guān)于標點符號的故事吧!
話說明朝的時候有位張姓的有錢人,他錢雖多,可是老婆給生的都是閨女,直到70多歲了才得一兒子,張富翁非常疼愛這個獨子,給他起了個名字叫一非,平時就叫他張一。兩年后,張富翁病重,快不行了。他想把自己的家產(chǎn)全部留給自己兩歲的兒子,但又怕女兒、女婿謀財害命,便寫了一份這樣的遺書張一非我子也家產(chǎn)盡與我婿外人不得爭執(zhí)。張富翁死后女婿便把家產(chǎn)據(jù)為己有,為什么呢?原來啊,這個女婿是這樣認為的:張一/非我子也/家產(chǎn)盡與我婿/外人不得爭執(zhí)。
后來張一長大了,他也看到了這份遺囑,于是就把他姐夫告到了衙門,于謙當時審理了這個案子,他反復(fù)讀了這份遺囑多遍,又到張一家鄉(xiāng)詢問了些關(guān)于張一姓名的事,于是斷案讓張富翁的女婿把家產(chǎn)歸還給張一。姐夫不服,就向于謙討個說法,于謙驚堂木一拍:“上面寫得清清楚楚:張一非/我子也/家產(chǎn)盡與/我婿外人/不得爭執(zhí)?!苯惴驘o話可說,只得老老實實地把家產(chǎn)還給了張一。
就這樣,于謙巧用標點,幫張一爭取回了屬于他自己的財產(chǎn)。
善于在標點上做文章的又何止古人?抗日戰(zhàn)爭時期,日寇在大街上寫上了這樣的標語:“有糧食不賣給八路軍吃!”很顯然日寇的本意是:有糧食,不賣給八路軍吃。第二天一早,這條標語就被加上了標點,變成了有糧食不賣,給八路軍吃!日寇大為惱火,沒想到僅僅一個標點,意思就全變了
法國文豪雨果在寫完《悲慘世界》后寄給出版社,卻遲遲沒有消息,他很是著急,就給編輯寫了封信,信的內(nèi)容很簡單,只有一個標點符號“?”。不久雨果就收到了編輯的來信,信上也只有一個符號“!”。不久,《悲慘世界》出版發(fā)行,轟動全世界這個妙用標點的故事也被傳為文壇佳話。
從以上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標點符號的作用是多么大啊!其實,我國古時候是沒有標點符號的,所以文章讀起來很費事,也容易讓人產(chǎn)生誤解。直到漢朝,我國才發(fā)明了“句讀(dou)”符號(語言完整的一小段為“句”;句中語意未完,語氣可停的一小段為“讀”)。現(xiàn)在我們既然有了世界通用的標點符號,大家就要學好、用好標點符號,可千萬別再鬧出什么笑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