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洪飛
摘 要: 維特根斯坦在前期哲學中通過語言的邏輯分析,在語言中劃出一條界限:凡是可說的東西,都可以明白地說,凡是不可說的東西,則必須對之沉默。維特根斯坦是以可說意謂不可說,不可說的東西才是他的全部心意所在。不可說的是世界之外的神秘的東西,以形而上學主體為核心構成了一個超驗形而上學體系。不可說的形而上學有積極的理論價值但也對他的哲學產(chǎn)生了消極的后果。
關鍵詞:維特根斯坦;不可說;超驗形而上學
中圖分類號:B08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07(2009)04-0113-05
一、“不可說”思想的提出
維特根斯坦哲學的研究一直是國內外哲學研究的重要領域,維特根斯坦哲學思想的研究者們從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領域來研究和理解他的哲學。每個研究者都從自己的理解出發(fā)來詮釋他的哲學思想或從他的哲學中借用一些觀點來說明自己的想法。馮.賴特就談到:只有表明他的影響涉及許多方面時,這種詮釋才是有意義的。……使一個人的著作成為經(jīng)典的,往往正是這種多重性。[1]
維特根斯坦前期哲學啟迪了一個重要的哲學流派——維也納學派,即邏輯實證主義或邏輯經(jīng)驗主義,它是以拒斥形而上學聞名于世。《邏輯哲學論》出版后,便成為了維也納學派的理論圣經(jīng)。維也納學派認為維特根斯坦和他們一樣是拒斥形而上學的。石里克認為通過語言的邏輯分析清除形而上學,導致形而上學的沒落是哲學的偉大轉折,而維特根斯坦在《邏輯哲學論》中是“推進到這個決定性轉折的第一人”[2]。卡爾納普則詳細地論述了通過語言的邏輯分析清除形而上學。[2]關于上述維也納學派的觀點,維特根斯坦是堅決予以否認的。實際上,維也納學派在很大程度上誤解了維特根斯坦在《邏輯哲學論》所要表達的主要思想,他們并沒有認真對待不可說所要傳達的信息,而是對反對傳統(tǒng)形而上學的內容倍加推崇,進而認為這一理論為他們提出反對以往一切形而上學世界觀,建立“科學世界觀”提供了理論論據(jù)。當維也納學派發(fā)表他們的宣言《科學的世界觀:維也納小組》時,維特根斯坦立刻寫信給小組成員魏斯曼:拋棄形而上學!好像這是什么新東西!維也納學派所達到的,應該顯示而不是說出。[3]維特根斯坦確實要清除形而上學,但是他清除的是傳統(tǒng)形而上學命題,并不是傳統(tǒng)形而上學所要表達的內容和哲學家對形而上學的渴望,后者是人內心中不能清除的隱秘憧憬。傳統(tǒng)形而上學在沒有考察語言這個人類認識的基礎性前提的情況下就妄談那些語言無法表達的內容,維特根斯坦認為這是對語言邏輯的誤用,是對語言界限的沖撞和僭越,必須將它們從語言中清除,而將它們放入不可說的領域。
在《邏輯哲學論》出版后,維特根斯坦怕別人誤解他的思想,就一再闡明自己的真實想法。他在給羅素的一封信中談到,該書的“主要之點是可以由命題—即由語言—表達的(同樣,所可以被思考的)和不可以由命題表達而只能顯示的理論;我相信,這是哲學至關重要的問題”。[3]羅素沒有理解維特根斯坦所說的可表達的和不可表達的區(qū)分,并且武斷地認為維特根斯坦在《邏輯哲學論》中是個神秘主義者,這是對維特根斯坦的極大誤解。很多研究者認為維特根斯坦前期思想表達了神秘主義和非理性主義,甚至認為這是不可說的東西所傳達的主要理論信息。其實,他是一個完美的理性主義者。其一生的哲學思考都是在語言這個地基上進行的,以一種隱蔽的形式在給形而上學尋找存在之所和合法性基礎。維特根斯坦在給維也納小組成員費克爾的一封信中進一步闡述了自己的觀點,“該書的要點是倫理性的”,“我想說我的這本著作由兩部分組成:現(xiàn)在寫下來的部分和一切未寫下來的部分。確切地說,這第二部分是重要的部分”。[3]但是維特根斯坦的這些說明并沒有被很好的理解,甚至被拋置腦后。因為我們在羅素和維也納學派那里看到的是對《邏輯哲學論》的誤解,確切地說是他們只重視可說的部分,忽視了不可說的內容,認為那是一部偉大著作的瑕疵。
他的前期哲學主要任務是將不可說的東西通過語言的邏輯分析劃定存在和顯示之域。在大加批判傳統(tǒng)形而上學的時代,很多哲學家不僅批評傳統(tǒng)形而上學的體系和觀點,還拋棄了形而上學所要表達的內容,就象卡爾納普在《通過語言的邏輯分析清除形而上學》里所做的那樣。[2]在這樣的時代,人們怎么會理解維特根斯坦呢?怎么會理解這位哲學家的形而上學渴望呢?維特根斯坦批判的是以往的哲學家在沒有清理語言地基情況下就去談論形而上學問題,這必然會使人類對形而上學的思考陷入絕境,導致形而上學面臨著科學的枷鎖和知識化的危險。實際上傳統(tǒng)形而上學確實走到了這一步。他想把形而上學從科學的枷鎖中解救出來,將人們心中這個隱秘的渴望和追求保護起來。在反形而上學的時代,人們是不會理解維特根斯坦的。
維特根斯坦在《邏輯哲學論》中,也就是在他的前期哲學中提出了一種形而上學思想,這種形而上學不是通常理解的邏輯原子主義思想即經(jīng)驗形而上學,而是不可說所要表達的那部分內容,這是一種超驗形而上學思想。 對于維特根斯坦的這種超驗形而上學傾向,國內外的很多研究者是認同的,關鍵的問題是這種超驗形而上學僅僅是一種傾向嗎?亦或是維特根斯坦前期哲學的本質呢?馬爾康姆在《回憶維特根斯坦》中說:“顯然《邏輯哲學論》是一部徹底的形而上學的著作;這一點并非這本書的支流?!盵1]他認為,在《邏輯哲學論》中存在一個不可說或不可思想的領域,這個領域是全部語言和全部思想的基礎。陳啟偉也認為,在《邏輯哲學論》中從可說向不可說的轉向,“就實質而言,就是從關于事實的形而上學轉而為關于神秘的東西的形而上學,或者說,從經(jīng)驗的形而上學轉而為超驗的形而上學”。[4]現(xiàn)在的國內外研究者多數(shù)都認識到不可說部分在維特根斯坦前期哲學中的重要地位。本文借助已有的研究成果,筆者認為維特根斯坦前期哲學本質上就是一種超驗形而上學,而不僅僅是一種傾向。維特根斯坦哲學的真正目的就是要去顯示那不可說的,一切可說的只是為不可說的架設一架梯子。他無意去構建邏輯原子主義即事實的形而上學或經(jīng)驗的形而上學,他通過語言的邏輯分析窮盡了可說的,目的就是為了界限的另一邊不可說的。超驗是康德用語,指超出一切可能經(jīng)驗之上,不為人的認識能力所能及的。維特根斯坦在《邏輯哲學論》中區(qū)分了可說和不可說,一切可說的是世界和自然科學命題,有人稱為經(jīng)驗形而上學;不可說的是在世界之外,只能顯示。筆者在這里借用康德的超驗形而上學來表示只能在世界之外顯示的不可說的東西。在《邏輯哲學論》的結尾,維特根斯坦明確地指出了自己哲學的主旨所在。“6.54我的命題通過下述方式而進行闡釋:凡是理解我的人,當他借助這些命題,攀登上去并超越它們時,最后會認識到它們是無意義的。(可以說,在爬上梯子之后,他必須把梯子丟掉。)他必須超越這些命題,然后才會正確地看世界。7 凡是不可說的東西,必須對之沉默。” [5]263維特根斯坦的真正目的是不可說的東西,一切可說的東西只是充當了一架梯子,一架用來登上世界之外進入不可說領域的工具而已。語言只是工具和手段,他說過只能在語言中劃分可說和不可說的界限,一切可說的說明白了,不可說的東西自然就顯示出來了。當超越了所有可說的命題,這些命題都變得無意義,而真正有意義的是世界之外不可說的東西。
二、“不可說”思想的積極價值
維特根斯坦生活的時代是現(xiàn)代科學技術獲得全面勝利的時代??茖W已經(jīng)無孔不入了,文化藝術已經(jīng)被科學侵蝕的千瘡百孔,沒有容身之處,處于社會生活的邊緣狀態(tài)。西方文化的危機已經(jīng)顯現(xiàn)出來。哲學也深受科學的影響。早在古典哲學時代,很多哲學家就在建立各種各樣的科學化的哲學體系,哲學是科學之科學,哲學科學化的趨勢日益明顯。到了維特根斯坦的時代,很多哲學家甚至直接就想用科學的各種范式取代哲學的概念范疇,科學對哲學的控制已經(jīng)到了要消滅哲學的地步了?,F(xiàn)代哲學對古典哲學保持強烈的批判態(tài)度,不僅批判古典哲學的抽象思辨的概念思維方式,甚至還要拋棄傳統(tǒng)形而上學的研究對象,這是要把處于西方文化核心領域的形而上學連根拔掉。哲學深深地陷于危機之中。但是哲學自有屬于自己的研究對象和領域,傳統(tǒng)形而上學思考的對象是關切到人的根本的。人生活在世界中,人首先要關切人自身,其次關切人的世界。人對自身的關切自然就會追問人生意義,人生價值等等人生問題;人對世界的關切就要追問世界的存在,世界意義等等問題。這些問題是哲學從古到今的永恒主題,哲學正是對諸如此類問題的探討才使哲學具有永恒的魅力,而這也是哲學對人的終極關懷的一種體現(xiàn)。如果這類的人生和世界問題能用科學的方法解決,那么它們就是科學問題了,在科學那里就有明確的答案,哲學就無需去研究它們了。但這些問題往往只是一種個人體驗,具有很強的特殊性和個體性,即使有普遍的意義也不能上升到科學問題。可是很多傳統(tǒng)哲學家一直有個夢想,就是要把這些問題用科學的方式回答清楚,因為一旦科學化了,就有了普遍的意義和客觀標準,這樣哲學作為科學之科學就更加的穩(wěn)固了。哲學和科學之間的這種互相僭越,尤其哲學將自己的特有研究對象不斷地科學化,哲學和科學之間的矛盾和沖突不可避免了。近代以來科學的飛速發(fā)展,科學不斷地擺脫哲學的羈絆走向獨立。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很多以前屬于哲學的研究領域不斷地被瓜分,哲學在縮小,科學在增大??茖W開始侵蝕哲學,現(xiàn)在不是哲學想使自己科學化了,而是科學想使哲學科學化。一些科學哲學家有計劃地全面清理傳統(tǒng)哲學的遺產(chǎn),對傳統(tǒng)形而上學的批判就像是給小孩洗澡后把臟水和小孩一起倒掉一樣。人作為一個有七情六欲的人,現(xiàn)在都可以放到科學的顯微鏡下觀察了。作為西方哲學核心領域的形而上學正面臨生存的挑戰(zhàn),形而上學是否一無是處?是否應該完全地被拋棄或拒斥?維特根斯坦給出的回答是:將包裹在形而上學對象上面的語言外衣拋掉,而將形而上學的研究對象保留。但是在科學控制社會生活的時代怎么保留呢?這就是維特根斯坦在前期哲學努力要實現(xiàn)的目標,他已經(jīng)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從積極意義上說他給形而上學指出了一條嶄新的光明大道;與此同時,他也使形而上學成為了無根的浮萍,喪失了堅實的基礎。
維特根斯坦在形而上學處于人人喊打的情況下,以一種特殊的形式將形而上學挽救出來。他設定了一個邏輯的世界,認為世界是邏輯空間中實現(xiàn)了的世界,是科學的世界,是全部經(jīng)驗實在的世界,經(jīng)驗在它那里是不需要主體的。世界中只有事實、事態(tài)和對象,語言對世界具有描述功能,因為語言和世界共有邏輯形式,所以語言和世界具有共同的邏輯結構。這樣的世界是沒有我的,我從世界分離了出來。世界就其全部來說是完全為我服務的,我作為主體是獨立于世界的,世界是我的世界。我的一些愿望可以在世界中實現(xiàn),即通過科學來解決,但我的很多愿望在世界中是無法實現(xiàn)的,即使全部科學問題都得到了解答,我的問題還沒有觸及。這樣還要有個領域,把所有我的沒有解答的問題都放到里面去,不論能否解答,它們必須有安身之所,它們只能存在于世界之外。實質上在世界之外存在的一切東西都是和我有關的東西,都是我在世界中沒有被科學滿足的各種愿望。我必須是中心,我就以形而上學主體的身份出現(xiàn)了,形而上學主體是維特根斯坦理想的人的一種設定。人的各種在世界中無法解答的愿望,在世界之外通過形而上學主體都得到了解決,這種解決與科學沒有關系,是真正屬人的解決。通過在語言內部劃界,劃分可說和不可說的界限,維特根斯坦借助對可說的東西的言說將不可說的東西劃進了世界之外的領域即不可說之域。這些以超驗方式存在的不可說的東西有了自己的安身之所,超驗形而上學對象找到了自己的家。這種劃界不僅將科學和經(jīng)驗劃定了存在領域,而且將真正的哲學對象分離出來擺脫了科學的控制。超驗形而上學的對象才是哲學的真正對象,也是哲學一直在努力追尋的東西,這是人的根本,是人生存的意義和價值所在。傳統(tǒng)哲學一直在努力將這些超驗對象用語言說清楚,用科學解釋清楚,但是沒有獲得成功。維特根斯坦另辟蹊徑,他不是用語言去解釋,而是將它們從語言的邏輯中清除,放入語言和科學碰不到的地方,這是一種保護。保護產(chǎn)生一個最積極的結果就是哲學和科學的研究對象的分離,科學和哲學互不干涉,科學有自己的領域和研究范疇,哲學有自己的領域和研究范疇。形而上學擺脫了科學的控制,走上了一條嶄新的道路,這條道路是以前所未曾有的。形而上學要想在科學完全統(tǒng)治社會生活的時代獲得生存的空間,并且作為一個學科能存在,它必須有自己的研究對象和存在領域。這些研究對象是維特根斯坦認為的那些神秘的不可說的東西,因為這些都是人的終極的意義和價值所在;它們的存在領域應該在科學之外,因為這樣形而上學才能有生存的空間。形而上學主體和不可說之域的確立,形而上學有了依托和存在之所,人的終極追求也有了體現(xiàn)。超驗對象在世界之外,通過形而上學主體只能顯示出來,這也是符合不可說的東西的存在方式的。人生意義和價值等神秘的不可說的超驗對象更多時候只是人心中的一種愿望或憧憬,不具有科學的標準化和客觀化。如果用語言清楚地描述,很多時候又喪失了它們的本來意義。顯示或形而上學主體的體驗,這也許是形而上學本真的呈現(xiàn)方式。就象當我們經(jīng)過長期的人生體驗和領悟,很多困惑突然解開了,靈感突然顯示出來了,問題一下子化解了,消失了。維特根斯坦認為,在世界之外不可說的領域,沒有人生問題,也沒有關于在世界中科學不能滿足的人的愿望的問題,問題消失了,答案自然呈現(xiàn)出來了。人對自身和世界的各種終極追求都在形而上學主體中實現(xiàn)了,形而上學主體是完人的象征,完人是沒有困惑的。對形而上學的這種處理,是形而上學的新的存在方式,我們也可以說這是去蔽,摘除形而上學的各種枷鎖,還其本來面目。
三、“不可說”思想的消極后果
維特根斯坦前期哲學也產(chǎn)生了一個消極的后果,就是登樓撤梯后超驗形而上學懸浮于空中,成為無根的浮萍,形而上學的新家是沒有地基的家。之所以出現(xiàn)這個后果,與維特根斯坦對人和世界的認識有關。首先,他認為世界是邏輯空間的一部分,是以邏輯形式為基礎的邏輯世界。具有邏輯形式的語言能完全描述世界,世界是全部自然科學和全部經(jīng)驗實在。世界是被科學完全控制的世界,在某種意義上,它已經(jīng)作為一個獨立的力量存在了。世界有人和各種自然物,可是這些都是世界中對象的組成物,它們只是事態(tài)的構成物,能成為事態(tài)的構成部分是它們的本質存在。盡管人生活于這樣的世界中,但是人已經(jīng)無法理解和認識它了??茖W世界作為人的強大對立面而存在,人的各種科學無法滿足的愿望在科學世界中是不能實現(xiàn)的,維特根斯坦只能轉而到世界之外去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這造成了世界的分裂:世界之內和世界之外。其次,維特根斯坦認為世界中的人只是身體的人,身體的人和事物沒有什么區(qū)別,是世界的一部分,這種人是不能認識人生意義和世界意義等世界之外的超驗存在的。“人的身體,尤其是我的身體,乃是世界的一部分。”[5]168他認為真正的人是身心合一的人,實質上就是以形而上學主體形式存在的超驗的人,在世界之中沒有真正的人,真正的人只能存在于世界之外。“哲學的自我并不是人,既不是人的身體,也不是心理學討論的人的心靈,而是形而上學的主體,是世界的界限—而非世界的一部分?!盵5]247世界和人的關系是世界是我的世界,我是世界的界限。我即形而上學主體,不屬于世界,是世界的界限,形而上學主體和世界是分離的。身體的人在世界之中,而超驗的人在世界之外,人被分裂成了兩個部分,一部分是事物的人,一部分是超驗的完人。在這里它們兩者是分離的。而分離的后果是超驗的人只是人的一個幻影,不食人間煙火,從這個意義上說形而上學主體是不能解決人的根本問題的。以形而上學主體構建起來的幸福生活世界也是脫離人的實際生存境域的,無法實現(xiàn)的。這里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在世界之外的形而上學主體是以身體的人為基礎的,人在世界之中的訴求實現(xiàn)不了,才以超驗的人去滿足人的各種愿望。
世界本來是一個整體,人本來也是一個整體,但是維特根斯坦將世界分裂為世界之內和世界之外,將人分裂為身體的人和超驗的人,身體的人在世界之內,超驗的人在世界之外。世界之內是邏輯和科學統(tǒng)治的世界,世界之外是神秘的不可說的,只能去顯示或由形而上學主體去體驗,世界之內解決不了的問題在世界之外都消失了。世界作為全部自然科學和全部經(jīng)驗實在已經(jīng)成了人的異己力量,本來人就在其中,世界是人的對象性指向。但是科學一旦統(tǒng)治了世界,這時的世界就作為異己力量存在于人的面前了,人只能將我從世界中分離出來,去構建一個屬于人的世界。可是科學的世界也是一種人化的世界,它一方面成了人的異己力量,一方面又是人的生活寓所,要為人服務。人只有讓科學世界為自己服務,才能真正控制科學,世界也才能真正是我的世界。世界之內盡管是邏輯和科學統(tǒng)治,但它是人的真正生存領域,這里解決了人的衣食住行,人只能在自己的現(xiàn)實生活中去解決人生意義和世界意義諸如此類的問題。當人將我從世界中分離超脫出世界時,就我而言,一切問題都消失了。而問題并沒有得到真正解決,只是被遮蔽了,我僅是在觀念中把問題消滅了,對于現(xiàn)實的人來說,問題依舊存在。維特根斯坦在構建屬人的領域時,已經(jīng)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壯麗的生活圖景,即以形而上學主體構成的幸福生活世界。如果把這幅藍圖安在世界之中,那么人就在世界之內實現(xiàn)了自己的意義和價值。身體的人在科學世界之中只能聽任命運的安排,但是人還有精神的意志的一面,正是后者體現(xiàn)人的創(chuàng)造性。如果脫離人存在于其中的科學世界去構建一個獨立的人的存在領域,以此建立起的超驗形而上學世界就成了無根的形而上學,這種形而上學存在的領域也喪失了生存的基礎。其實,維特根斯坦也不想將形而上學懸浮于不可企及的世界之外,但是他在科學業(yè)已成為一種強大的社會力量面前只能這樣做。這是他前期哲學所面臨的無法擺脫的命運。
四、結論
維特根斯坦對形而上學是懷有深深的敬畏的,并認為以往的形而上學是我們的一種巨大的精神財富。在新的時代,怎么來繼承這筆財富是個重要的問題。他殫精竭慮通過在語言中劃界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困難的問題,既有成功又有失敗。他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給形而上學指出了一條新的道路,形而上學主體的顯示和體驗是解決人的形而上學追求的一種新的方式,這是他的成功之處。同時,也產(chǎn)生了一個消極的后果,就是作為整體的世界和人被分裂為兩個部分,這導致形而上學成了沒有基礎的無根浮萍。他在《邏輯哲學論》序言里斷然認為,一切問題都得到了徹底解決。我們如果只是按照《邏輯哲學論》里的思維邏輯來看,確實是所有問題都解決了,但換個角度看,問題還沒有解決。這就是作為一個人,他總是生活在現(xiàn)實的世界之中,不存在超越于現(xiàn)實的理想領域。因此在世界之外解決問題的可能性是沒有的,一切問題都要在世界中解決。
維特根斯坦并沒有徹底解決形而上學的危機,但是在他的前期哲學中也留下了一些線索,讓我們看到未來解決形而上學危機的希望?!哆壿嬚軐W論》中提出“5.621世界與人生是一回事。5.63我是我的世界?!盵5]246在《1914-1916年筆記》中他提到“生理學的生命當然不是人生。心理學的生命也不是。人生乃是世界?!盵5]160在這里,維特根斯坦使用一個德語詞“Leben”,這個詞有生命或生活之意,也有人生之意。他應該是在同一個意義上使用生命、生活和人生的。這種人生既不是生理學意義的,也不是心理學意義的,而是一種整體性的人生,和世界是一致的。他在前期哲學中使用的“世界”概念,是被科學統(tǒng)治了的世界,但這個世界仍然是生命的存在,所以他在這里說人生就是世界。從這里可以看到維特根斯坦是非常矛盾的,他是在兩種意義上使用世界概念的,一種是科學化了的異化世界,一種是屬人的生命世界。人生等同于世界應該是屬于后一種意義的。他在后期提出了“生活形式”概念,實質上就是人生和世界的統(tǒng)一體。維特根斯坦心中的形而上學之根就在生活形式之中。生活世界是一切超驗的東西存在的領域,也是解決形而上學問題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諾爾曼?馬爾康姆.回憶維特根斯坦[M].李步摟,賀紹甲,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
[2] 洪謙.邏輯經(jīng)驗主義[M].上卷.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3] 張學廣.維特根斯坦:走出語言囚籠[M].沈陽:遼海出版社,1999.
[4] 陳啟偉.《邏輯哲學論》中的形而上學[M]//德國哲學(第一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
[5] 涂紀亮.維特根斯坦全集[M].第1卷.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