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中學語文課本中的古詩詞,有大量作品表現(xiàn)了作者對于鄉(xiāng)土故國的無限眷戀,對于苦難人們的深切同情,對于國家的執(zhí)著深情。鄉(xiāng)國情懷是我國歷代愛國文人作品的永恒主題。
在這些詩詞中,文人多把自己的思鄉(xiāng)情與日暮黃昏的背景相聯(lián)系,以萬物回歸來渲染自己的思鄉(xiāng)之情。崔顥的《黃鶴樓》在勝跡中引起了對于故鄉(xiāng)的懷念,“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卑頃r候憑江而望,望故鄉(xiāng)而不可見,鄉(xiāng)情與遼闊的江水同其迷茫,隨時間的流逝而不斷加深。時間越久,思鄉(xiāng)情越濃,“愁”心愈痛。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中“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整首詞將一個長期漂泊他鄉(xiāng)的游子放置在深秋傍晚,萬物回歸的背景下,深刻的揭示了游子對于故鄉(xiāng)的無限思念,思家而不得歸的痛徹心扉。另外,還有王灣的《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白天與黑夜交替,新年與舊年交替,時間一天天過去,而詩人依舊在外奔波,不得回去,怎能不產生鄉(xiāng)愁呢?
與鄉(xiāng)土情懷相聯(lián)系的是對于國家的愛戀,家國之思常常難以分割。韓愈的《左遷藍關示侄孫湘》中“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狈从沉水敵呋栌垢瘮 ⒒膹U朝政、誤國殃民的黑暗現(xiàn)實,把朝廷的腐敗同自己的不幸遭遇結合起來,表達了他為朝廷革除弊政的忠心和勇氣,遠離家鄉(xiāng)的無限沉痛與惆悵。夏完淳的《別云間》:“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xiāng)難。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笔惆l(fā)了詩人對破國亡身的悲痛和毅然抗清的堅定意志,表達了他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熾熱的愛國熱情。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fā)生!”抒發(fā)了詞人渴望殺敵報國的雄心壯志,也抒發(fā)了他壯志未酬、身已先老的悲慨。這種愛國情在報國無門中更顯得難能可貴。
文人作品愛國情懷的表現(xiàn)除直接表達這種建功立業(yè)的抱負之外,還有另外一種表現(xiàn)途徑——同情人民的苦難生活。愛國與憂民情感往往聯(lián)系在一起,使愛國情感表現(xiàn)得更為寬廣、深刻、具體。白居易的《觀刈麥》“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泵枥L了農民的辛苦耕作;“農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苯衣读速x稅的繁重。農民盡管辛苦勞作,但在繁重的賦稅盤剝下,仍然過著食不果腹的生活。與此相反,和詩人一樣的官員,盡管不從事農耕,卻“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薄澳畲怂阶岳?盡日不能忘?!北磉_了詩人對農民的深切同情。在國家危難之時,文學中的愛國情懷表現(xiàn)得更為充分。杜甫在安史之亂中所作的大量詩歌,系念朝廷安危與關懷民生疾苦,可以說是動地歌吟,感動千古。他在《春望》中使用移情手法,使花濺淚,鳥驚心,寫出了國破人亡的凄慘之景,令人觸目驚心。而“家書抵萬金”,更寫出了戰(zhàn)爭的巨大破壞作用。末句“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勾畫了愛國詩人的憂國憂民形象。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詩人通過描寫他的痛苦,來表現(xiàn)“天下寒士”的痛苦,表現(xiàn)社會的苦難、時代的苦難。在狂風猛雨無情襲擊的秋夜,詩人想到的不僅僅是“吾廬獨破”,而是“天下寒士”的茅廬皆破,表現(xiàn)了詩人寬廣的胸襟和熾熱的憂國憂民情懷。陸游的那些至老不忘報國的詩,曾激勵過無數愛國者?!妒辉滤娜诊L雨大作》中“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戌輪臺。”表明了他在臨終之際,擔心的不是個人生死,而是系念著國家大事,愿以自己的將死之軀馳騁疆場,為國效力。這種熾熱的愛國情懷令我們肅然起敬。
除此之外,課本中還有許多愛國詩,傳達著文人的種種愛國情。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龔自珍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李賀的“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等等,都傳達著作者深深的愛國情。
古詩詞中的這種鄉(xiāng)國情懷,是民族自尊、自信、自愛和凝聚力的心理基礎,是一種至可寶貴的民族情懷。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注意這類作品的教學,讓學生不僅要深切地體會,更要樹立起這種愛國情感,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李建梅,河北蔚縣城第四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