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紀華
河南省西峽縣地處伏牛山南麓,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適宜各種果樹生長,年產(chǎn)桃、李、杏等果品15萬t,但近年來梨小食心蟲的發(fā)生危害較嚴重,桃、李、杏、櫻桃新梢受害率嚴重者高達80%;桃、梨蟲果率一般為20%30%,嚴重園片達50%以上。
據(jù)調(diào)查,梨小食心蟲主要危害桃、李、杏、櫻桃、梨和蘋果等果樹的嫩梢及果實,在伏牛山地區(qū)每年發(fā)生4—5代。以老熟幼蟲在樹權(quán)、翹皮裂縫及樹下表土層中越冬。越冬代出現(xiàn)在4月下旬,第l代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第2代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3、4、5代在7月下旬至9月上旬重疊發(fā)生。第l、2代重點危害桃、李、杏、櫻桃等果樹的嫩梢。5~6月幼蟲自嫩梢尖端蛀入,由上向下食害,使嫩梢尖端凋萎,下垂枯干。嚴重地塊嫩梢受害率可達80%以上。第3、4、5代以危害果實為主。在桃樹上,幼蟲蛀果后,造成果孔流膠。在梨樹上,蛀果孔前期略凹陷,呈青綠色;幼蟲在果內(nèi)蛀食,進入果心;幼蟲脫果后,果孔周圍逐漸變黑。果實越近成熟受害越重。梨小食心蟲在桃、李、杏、櫻桃混植園中的發(fā)生危害程度明顯高于單一樹種園;管理粗放、雜草叢生的果園,發(fā)生危害也普遍較重。
對梨小食心蟲的發(fā)生危害應(yīng)進行綜合防治:①人工防治:盡量避免桃、李、杏、櫻桃等混植建園。5~7月份每10天剪除蟲梢1次,將剪下的病蟲枝梢集中深埋處理。冬季至早春發(fā)芽前,深翻土壤、樹干涂白、刮去樹干翹皮,消滅越冬幼蟲。8月中旬,在主枝、主干上捆綁草束或麻袋片等,誘殺開始陸續(xù)脫果的越冬代幼蟲。4月下旬至6月下旬成蟲盛發(fā)期,每50~100株樹掛1個糖醋液或性誘劑誘捕器,誘殺成蟲。②藥物防治:9月中旬老熟幼蟲入土化蛹時,用50%可濕性辛硫磷粉劑與細土拌勻撒在樹冠下地面上,然后淺耕淺耙,殺滅越冬的老熟幼蟲。4月下旬至6月下旬成蟲盛期及幼蟲孵化期,用20%滅掃利乳油2000倍液、2.5%功夫菊酯2000倍液或10%天王星乳油3500~4000倍液對樹冠進行噴霧,每10~15天1次,殺滅成蟲及初孵幼蟲。在果實采摘前15天停止用藥。此外,在5月份卵發(fā)生盛期連續(xù)釋放赤眼蜂3~4次,對梨小食心蟲的發(fā)生和危害也有明顯的控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