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彰德
我是一個在教育、科技工作戰(zhàn)線上工作了半個世紀的老科技工作者。在踏入教育、科技戰(zhàn)線之初,就和科協結下了不解之緣,作為在邊疆地區(qū)的工作者,主要是參加科協下屬的各專業(yè)學會基層組織活動。
1960年大學畢業(yè)后,分配到新疆大學機械系任教,不久就加入到新疆機械工程學會熱處理學組的科研活動。在這一個研究活動過程中,一方面為我提供了結識同行和了解當時熱處理生產第一線全面情況的機會,同時也為我提供了學術研究和交流的平臺。通過這一平臺,我曾在上世紀60年代中,在機械工程學會上宣讀過《一種熱的熱處理藝——熱機械處理》(即形變熱處理),《稀土元素在冶金機械制造中的應用》等論文。后一論文對當時新疆機械行業(yè)生產球墨鑄鐵,用稀土鑄合金沖入法新工藝,有一定的參考作用。另外當時定期每周到新疆交通廳汽車大修廠熱處理工段,為工人講授熱處理技術理論知識和科普工作,為該廠培養(yǎng)一大批專業(yè)技術人才,其中包含一名熱處理工程師。
十年文革動亂期間,科協的活動被迫停止??萍脊ぷ髡叩目萍蓟顒?,也基本上處于停頓狀態(tài)。1966年10月,“四人幫”被打倒后,經過撥亂反正,生產技術上迫切需要科技知識。在科協組織還沒有恢復之前,一些基層的技術交流站、技術情報交流網等,首先開展起來,而且這些組織基本轉為學會。我們新疆熱處理技術交流網,當時就轉為新疆機械工程學會熱處理組,后來改為熱處理分會。在這一時期,我和分會的同行們,以高昂的工作熱情,做了許多學術交流和科技推廣工作。1977年我和烏魯木齊市熱處理技術交流站,組織了學習班,推廣我的科研成果《簡易流動粒子電爐》,一批推廣6家工廠,其中烏魯木齊市千斤頂廠油壓千斤頂零件的熱處理得到解決。
1978年我和熱處理學組的同行們,先后在烏魯木齊市、伊寧市、阜康縣(現為市),舉辦了三期熱處理學習班,我主講普及熱處理知識。1980年新疆熱處理分會,根據需要集體編寫出版了《熱處理工簡明工作手冊》(50萬字,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我擔任副主編。學會內部的學術交流活動,也得到了恢復。我在學會會議上先后發(fā)表《超高強度鋼與斷裂韌性》、《可控氣氛熱處理》等論文,介紹了新發(fā)展起來的斷裂力學的基本概念和可控氣氛熱處理的新進展。從80年代開始,我參加基層學會的組織工作,先后擔任新疆機械工程學會理事,科普委員會主任、新疆熱處理分會副理事長、自治區(qū)總工會職工技協委員。在技協內,我參與組織了西北五省熱處理技術交流會。還當選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科技第二次代表大會代表、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熱處理分會第三、四屆理事。
此外,我還曾被聘為烏魯木齊縣人民政府科技顧問,并為烏魯木齊縣七道灣彎管廠,解決了熱推彎管機不能投產的難題——芯棒工作時很快變形不能正常工作,為該廠研制了一種新型鑄鋼芯棒。
除了在新疆基層的活動外,我還參加了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熱處理分會全國性年會和專業(yè)委員會的學術交流會議,并為會議提供大會發(fā)言或交流。論文有:在1981年召開的“全國流態(tài)化熱處理交流大會”上,我作了《在流動粒子電爐中進行化學處理的研究》報告。
上個世紀90年代后期,由于產業(yè)結構的調整,新疆機械制造行業(yè)處于不景氣的狀態(tài),機械工程學會熱處理分會的活動,逐漸陷于停頓狀態(tài),加之我已步入老年期,因而很少參加科協活動。
回顧參與科協基層學會活動30多年的歷程,猶如一個大課堂:我既是一名學生,在其中吸取同行們提供的豐富知識;同時也作為一名教師,講授我在科技工作中的心得和體會,這個大課堂還推動著我去努力鉆研獲取創(chuàng)造新的知識,以便通過它貢獻給社會。
2007年,新疆大學作為新疆老科技工作者協會一個發(fā)展會員單位,我被推任為協會新疆大學分會的常務副會長。分會成立后我們便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首先,盡可能地動員一些離退休而且身體又很健康的老同志參加協會,經過一年多的組織建設,目前發(fā)動的會員有90余人。其次我們作了以下工作:撰寫優(yōu)秀專家傳略、著書立傳、建言獻策、論文報告等多項工作。
老科協作為老科技工作者之家,為我們老科技工作者,提供交流和發(fā)揮余熱的平臺。在中國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成立20周年之際,我祝愿老科協成為老科技工作者溫馨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