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 飛
郁達夫是中國新文學史上極富浪漫和傳奇色彩的人物。他的一生撲朔迷離。尤其是一生中3次結(jié)婚兩次離婚及多次婚外戀的經(jīng)歷,在當時的文化界曾引起不小的責難與非議。這位一生為愛情而歌的文豪在個人的情感世界里,散發(fā)出異樣的色彩。
郁達夫中學畢業(yè)后,懷著一腔救國救民的熱忱,與長兄一起赴日求學。 當時日本國內(nèi)風行西方文化,兩性觀念也比較開放。日本的女人給郁達夫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多愁善感、風流倜儻的郁達夫又一次陷入情愛的漩渦。他曾追逐過好幾位日本女性,并以自己的真誠和超群的才華博得了她們“一往情深”的回報。
然而倒霉的是,郁達夫與日本少女的戀情,無不以失敗而告終。究其原因,大致因為他是一個素來被日本人看不起的“支那人”!
不懈的追求,接連的失敗,深深刺痛了郁達夫脆弱的情感。隨之而來的性的苦悶也一天天膨脹起來。為了壓制住這種強烈的性苦悶,他經(jīng)常喝得大醉。借酒精來麻醉自己,實在抑制不住了,就跑到青樓中去尋求刺激和發(fā)泄。
正當郁達夫在情欲的漩渦中狂亂地掙扎時,孫荃走進了他的情感世界,并傲然占領(lǐng)了應(yīng)該屬于她的那一片圣地。 孫荃出生于書香世家,出落得美麗動人,加上知書達理,能詩善文,在郁達夫的家鄉(xiāng)浙江富陽名氣很大。郁達夫四海漂泊,見識過無數(shù)的奇花異草,當他第一次見到孫荃時,并未對她名動鄉(xiāng)里的容貌產(chǎn)生多大的興趣,而獨對她超群不凡的學識和風流談吐驚訝不己。 1920年,郁達夫與孫荃舉行了婚禮。 但由于郁達夫的放蕩不羈與風流任性,本來是一樁美滿的姻緣,最終以悲劇收場。
郁達夫與孫荃結(jié)婚后,不斷爆出婚外戀,其中轟動一時的共有3次:一是在安慶時與妓女海棠的荒唐戀情,二是在北京與銀娣的交往,三是拋妻離子,追逐杭州名花王映霞。
在此后的日子里,郁達夫一直在光明與黑暗、希望與絕望、振作與頹廢之間掙扎。他與孫荃時分時合,在家和妓院之間徘徊,放蕩不羈,荒唐沉淪。
1927年,郁達夫邂逅王映霞,便一見鐘情,將她視為自己靈與肉“全都救度”的女神。
王映霞與郁達夫相識于烽火連天的上海灘,也算是亂世兒女。郁達夫在朋友處見到她,立即為她的美貌風度與優(yōu)雅氣質(zhì)所折服。以后幾乎天天去找王映霞,墜入情網(wǎng),不能自拔。面對郁達夫瘋狂的追求,王映霞有著很復(fù)雜的心情。一方面她對這位名滿天下的才子仰慕已久;另一方面,他畢竟已經(jīng)是有妻小的中年男人,而她只有19歲。 但經(jīng)過郁達夫的狂轟猛炸,王映霞最終被征服了。她決定把自己的一生托付給這個三十多歲、已經(jīng)娶妻生子的男人。1928年4月,兩人在上海舉行了婚禮。 1936年2月,郁達夫去福建,被任命為省政府參議。直到“七·七事變”爆發(fā),他一直與王映霞處于兩地分居的狀態(tài)。戰(zhàn)火連綿,丈夫遠在異鄉(xiāng),王映霞帶了老母弱子共5人四處逃難,最后在其弟金葆桐的護衛(wèi)下與國民黨浙江省黨政機關(guān)一起撤到麗水。郁達夫非但不理解她的苦心,竟然懷疑王映霞與浙江省教育廳長許紹棣有染,最終為毀家埋下了禍根。
郁達夫究竟為什么會有如此荒唐的想法,不得而知,但這件事的確產(chǎn)生了極為惡劣的后果。王映霞離家出走。這讓郁達夫更加惱火,他輕率地在漢口《大公報》上登出了一則尋人啟事:王映霞女士鑒:亂世男女離合,本屬尋常,汝與某君之關(guān)系,及搬去細軟衣飾、現(xiàn)銀款項、契據(jù)等,都不成問題,惟汝母及小孩等想念甚殷,乞告一地址。郁達夫啟。
郁達夫的啟事一時間弄得滿城風雨。其實王映霞并沒有走遠,她只是暫時住在朋友家里。在郭沫若、田漢等人的勸說下,郁達夫自知不對,便在10月的《大公報》上登出致歉啟事。
兩個人雖然重歸于好,但在彼此,尤其是王映霞心中,留下了無法彌補的裂痕,夫妻之間的感情已經(jīng)很是淡漠。不久,郁達夫應(yīng)新加坡《星洲日報》的邀請,舉家匆匆離開大陸,奔赴南洋。對于郁達夫來說,這是他永遠離別祖國的日子。
郁達夫到達新加坡后,積極投身于抗日救亡運動中,他拼命工作,并取得了卓著的成績??删驮诖藭r,他陷入了家庭問題的深深苦惱之中。雖然在武漢時,由于郭沫若、田漢等人的調(diào)解,郁達夫與王映霞言歸于好,并立下字據(jù):“從今以后,各自改過,各自奮發(fā)?!钡搅诵录悠?郁達夫又是故態(tài)復(fù)萌。他背著王映霞,偷偷地集了19首詩及一首詞,題為《毀家詩紀》在香港《大風》旬刊上發(fā)表。在這些詩以及“詩注”中。他極力地批判王映霞是毀家的罪人。《毀家詩紀》一石激起千重浪,的確是起到了毀家的作用!王映霞知道后,立即寫了答辯文及長信,同樣寄給《大風》主編,對郁達夫進行了批判。
《毀家詩紀》發(fā)表一年后,郁達夫與王映霞正式離婚。她曾經(jīng)是他靈與肉的“救助者”。他們一起走過了12年悲歡交集的日子,而今終于分道揚鑣。也許失去了才知道可貴,王映霞走后,郁達夫非常懊悔,他也曾寫詩懺悔。
性格即命運,這或許是對郁達夫的情感悲劇最好的解釋。
摘自網(wǎng)絡(lu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