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尚
在勁松小區(qū),潘家園東里2、3號樓東側,有一處陵寢建筑遺跡,據載為清初著名的肅親王豪格葬處。建筑目前僅存大殿、東西配殿以及東側一段保存比較完整的風水墻,墻體表面為紅色,另外潘家園東里2號樓,東側殘存有一小段墻體。勁松一名據說就是從這座王爺墳而來,原來這里有好幾棵松樹,其中一棵大松樹,因為年代久遠,需靠一個大架子支撐,從前人們叫它“架松”,地名也如是,后來改為今名。
豪格的府邸,最早在玉帶橋東岸,也就是現(xiàn)在正義路東側。有10位王爺住過,1900年八國聯(lián)軍入侵,毀了。后來變成使館區(qū)。王府只好遷到北新橋船板胡同,規(guī)模變得小了許多,人們認為這已經不是原來王府的規(guī)模了,不過從 “禮王府的墻,豫王府的房,肅王府的銀子用斗量”看出豪格家族還是很有錢的,豪格當年進中原打仗,不僅殺人,還聚斂銀兩。
豪格(1609-1648),清太宗皇太極長子。清崇德八年(1643年)8月初9深夜,皇太極一命嗚呼,繼承人沒著落,可以出來爭奪皇位的,有多爾袞、豪格以及其他幾位有實力的王爺。按道理說,皇位是豪格的,可是皇太極沒說,多爾袞又是皇太極的弟弟,兩人帶著各自的人馬在崇政殿里上演了一出皇位爭奪戰(zhàn)。
本來局勢對豪格是很有利的,一開始人們也是推舉他上位,可這時候豪格想玩一手以退為進,先辭后就,于是就說自己沒有什么德性,又缺少當皇上的那份福分,還是算了吧。豪格這一讓,弄得其他幾位王爺,都想自己試試,沒有人力挺豪格,多爾袞那一派也乘機攪局,雙方弄得不可開交,后來還是多爾袞滑頭,出了一個各方面都能夠接受的方案:“皇子里面,豪格是自己說不干了,沒辦法就讓他弟弟福臨來當吧。問題是他年齡偏小了點,這么著吧,由鄭親王濟爾哈朗和我,幫助皇上管管事?!焙栏駨拇耸Z得皇位的機會,一直心里不服,私下里到處說多爾袞的壞話。結果豪格的一個手下將領,被人家策反首先舉報說豪格圖謀不軌,此時作為攝政王的多爾袞,已經是大權在握,先把豪格的得力手下都收拾了,最后想殺掉豪格,皇上聽說以后,覺得不行,可是自己年齡太小,沒辦法,只好整天的哭個不停,茶不思飯不想,最后算是保住了豪格一條命。
后來順治遷都北京,大獎群臣,豪格才算又恢復肅親王爵位。順治三年(1646年)3月,多爾袞命令豪格帶兵去打張獻忠,豪格本來不愿意去,可又沒辦法還是去了,不僅去了,還就真把張獻忠消滅了。兩年后回京師,沒多長時間,因為有人舉報鄭親王濟爾哈朗有罪,牽連到豪格,從而被捕下獄,最后據說是氣死在獄中。也有說是被多爾袞害死的。還有一個傳說,說豪格班師回京先拜見多爾袞,多爾袞就在帳中埋伏好刀斧手,豪格進來,一聲令下,殺了他。
《燕都雜詠》一書當中,有首詩歌就是說這事的,而且還明確點明了勁松原來有架松:
名王昭偉績,馬鬣認崇封。不見吹簫竹,惟余偃蓋松。
“名王”即指豪格。“偃蓋松”說的就是豪格墓地上生長的那棵大松,這棵大松樹枝干橫生,綠蔭匝地,倚靠在一架專門用來支撐大樹的紅漆木架上,在清代該算是京師的一大美景了。這首詩歌從內容看來,應該是寫于豪格死后平反,并葬于架松,所以才說不見了豪格王爺,這個“不見”兩字,不僅表達了寫詩人對豪格的懷念,也表達了豪格的冤和屈,含有早該平反的意味,遺憾的是如今只留下了那棵讓人仰慕的大松樹。從詩歌中可以看出明顯是清人寫,也很有可能就是豪格生前的擁戴者所寫,一為了抱不平,二為了紀念。而勁松的地名,也可能是出于紀念,就以那棵松樹為名,既表示萬古長青,又表示堅忍不拔。勁松也因此得名“架松”,大松樹現(xiàn)在不見了,問了附近的好多老人,沒有人能說清楚松樹是什么時候沒的。目前勁松這座王爺墳正在修繕,已經翻修完東西配殿,但愿整座建筑能早日修復。
作者單位:北京作協(x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