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艷
摘要:量詞“套”和名詞性成分之間存在著選擇關(guān)系,這種選擇實際上是范疇化的過程。居于范疇中心的是“成組的器物”,范疇從中心向外圍擴展,由物質(zhì)類名詞到精神類名詞,由具體事物到抽象事物。
關(guān)鍵詞:范疇化 套 成組事物 囊括
中圖分類號:H14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09)12-0031-02
量詞“套”和名詞性成分NP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選擇關(guān)系。關(guān)于“套”對名詞性成分的選擇,前人也有一些研究,如張向群(1991),宗守云(2005)等。這些研究概括了“套”的各種用法,并揭示了“套”對名詞性成分選擇的一些規(guī)律。但從范疇化角度對“套”的研究還很少,因此還需要進一步研究。本文擬借鑒認知語言學理論,從范疇化的視角探討“套”對名詞性成分的選擇。
一、“套”的語義性質(zhì)與范疇中心
(一)“套”的語義性質(zhì)
量詞“套”對名詞性成分的選擇,是以“套”的語義性質(zhì)為基礎(chǔ)的?!冬F(xiàn)代漢語詞典》對“套”量詞意義的解釋是:用于成組的事物。如:一套制度、一套家具、一套課本等等?!掇o?!穼Α疤住钡慕忉屖峭愂挛锱浜徒M成的整體。引申為成套事物的量名。如“成套設(shè)備”、 “兩套制服”?!秾懽髁吭~描寫詞典》對“套”的用法進行了概括,“套”有三種用法:(1)計量成組的物件;(2)計量成套的事物;(3)虛指。其實,這些用法可以概括成它所選擇的名詞具有的特征是[+異質(zhì)+多個+配套+囊括]。從個性的角度來看,“套”用來表示相配成組事物,是它區(qū)別于其他量詞的主要特征。
“套”,我們在《說文》 上找不到相應(yīng)的字。但根據(jù)北大語料庫古漢語資料,發(fā)現(xiàn)“套”在《戰(zhàn)國策》中最先用作名詞。《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對“套”做名詞的解釋是:1“套子”:手套、書套、封套。2栓性口的兩根皮繩或麻繩,一端拴在性口脖子夾板或軛上,另一端拴在車上:性口拴、大車拴、拴繩。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套”最初是含有“工具”意義,且事物間具有“囊括”或“相關(guān)”的關(guān)系。隨著語法系統(tǒng)的發(fā)展,“套”作為集合量詞 ,最早在南宋就出現(xiàn)了(北京大學郭銳語料庫顯示是在《朱子語類》中)(宗守云,2005)?!疤住币灿忻~、動詞的用法,在這只討論它做集合量詞用于成組事物的用法。
我們說“套”用于成組相配套的事物,但并不是說成組相配套的事物都能用“套”?!俺山M配套”只是量詞“套”運用的必要條件,還有其他一些因素制約著量詞“套”的用法,如主觀視點的不同,社會文化的不同等等。
(二)范疇中心
范疇是事物類別的總稱,是客觀事物的某些類別特征經(jīng)過思維在語言中特定下來的。就量詞“套”而言,它所選擇的名詞性成分是多種多樣的,這些多種多樣的名詞性成分構(gòu)成了一個整體,我們可以稱為“套”范疇。確定“套”范疇中心成員,并以范疇中心為起點,探討“套”范疇的擴展引申,找出擴展引申的促動因素,從而構(gòu)建出“套”范疇的連鎖關(guān)系。
劃分范疇是人作為理性動物的本質(zhì)之一,是人類的理性功能和實踐的結(jié)晶,反映了文化的價值。但范疇劃分并不完全反映客觀事物,同時也有主觀因素在內(nèi)。根據(jù)范疇化理論,就量詞“套”對名詞性成分的選擇來說,它選擇哪些名詞性成分,是可以解釋的,但是它不選擇哪些名詞性成分是不可預測的。
“套”選擇的名詞性成分的語義特征是[+異質(zhì)、+多個、+配套、+囊括],決定了“套”范疇的中心成員的特征。在“套”范疇的內(nèi)部,屬于中心地位的成員是最基本、最典型的,“套”對這種名詞性成分的選擇是最基本的選擇。例如:
A:一套胡服一套內(nèi)衣一套西服 一套軍裝 一套制服
B:一套詞典 一套書 一套著作
C:一套鑼鼓 一套杯子 一套餐具 一套家具一套農(nóng)具
A組為衣物,把整個人囊括起來。B組為書,可以看作是這些書被一個書套囊括起來表示整體性。C組為生活用具,一般都是大中套小,也有些是表相關(guān)的成套。它們都是成組,配套而成的,具有囊括或相關(guān)的含義,且彼此間為異質(zhì),具有離散性。在“套”范疇中是最基本的,最典型的成員,處于“套”范疇的中心。
首先,從社會使用上來看,它們是常用的,穩(wěn)定的,在思維上具有優(yōu)先性特征。在生活中,人們一提起量詞“套”,常常首先想到的是這些事物。其次,從認知上來看,它們是最簡單的,具有具體性和客觀性的特征,因此在認知上處于中心地位。再次,從語言的發(fā)展看,從南宋開始,“套”用作集合量詞來修飾這些事物一直在使用。最后,從漢語研究資料來看,有關(guān)量詞“套”的記載,也都把這類事物看作“套”的首選對象?!稘h語八百詞》對“套”的解釋是:“套”,量詞,用于成組的事物,常用于器物。宗守云(2005)認為,“生產(chǎn)商品和消費商品對‘套的選擇傾向非常明顯。一般的,日常用品中涉及吃喝坐臥的人類必需品,是最典型的物質(zhì)消費品,一般只用‘套,如一‘套餐具,兩‘套被褥,幾‘套服裝”。
因此用于離散的異質(zhì)的成組的事物,是“套”對名詞性成分最基本的選擇,而范疇內(nèi)部其他成員則是“套”對名詞性成分的引申選擇。
二、“套”范疇的擴展延伸
“套”范疇的中心成員都具有[+異質(zhì)、+囊括、+配套]的語義特征,因此,“套”可以毫不奇怪的與衣服、餐具、書等形成選擇關(guān)系,除此之外,“套”還可以和“布景、居室、體操、暖氣、動作、表演、文字、節(jié)目”等具有成組性質(zhì)的客觀東西形成選擇關(guān)系,也可以和“本領(lǐng)、制度、體系、方法、觀點”等抽象事物形成選擇關(guān)系。這就涉及了“套”范疇從中心向邊緣擴展延伸的問題?!疤住狈懂牭难由彀ㄓ晌镔|(zhì)產(chǎn)品擴展延伸到精神產(chǎn)品,由具體事物擴展到抽象事物。
(一)由物質(zhì)產(chǎn)品延伸到精神產(chǎn)品
“套”范疇可以進一步擴展延伸到精神產(chǎn)品領(lǐng)域,如:
一套圖片 一套畫兒 一套樂曲 一套郵票 一套書法
(1)他們還創(chuàng)造了一套近似符號的萌芽文字。(北大語料庫)
(2)中國古代的喪葬,有一套繁瑣、迷信的習俗。(同上)
“圖片、畫兒、樂曲、郵票、書法、習俗、文字”這些具體事物是人類精神的產(chǎn)物,反映人類的精神文明。當我們說到一套圖片、畫兒、樂曲、郵票、書法時,我們總能想到很多單獨的部分共同組成一個整體反映同一個主題。一套文字里面包含著許許多多不同的文字,但這些單獨的文字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共同組成一套完整的交際系統(tǒng)。同樣,一套風俗也包含了很多的小單元。這些具體物質(zhì)都具有“套”的語義特征[+異質(zhì)、+多個、+配套 ],而“囊括”的含義并不明顯,但是從上位的概念來看,我們發(fā)現(xiàn)這些事物的整體囊括其中的每一部分,缺少任何一部分就不再叫一套。因此,“囊括”義還是隱藏在其中的,只是沒有中心范疇那么明顯。所以,它們都可以接受“套”的選擇。
“套”和精神產(chǎn)品類詞語形成選擇關(guān)系,其促動因素是隱喻。幾個精神產(chǎn)品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反映一個上位的概念。像幾個具體的物質(zhì)產(chǎn)品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統(tǒng)一體一樣。在這樣的組合中,“套”所凸顯的是“整體”意義。
(二)由具體事物擴展延伸到抽象事物
“套”范疇更進一步由具體事物擴展延伸到抽象事物。從范疇化理論來看,由具體到抽象,幾乎是所有量詞范疇延伸的最終歸宿。比如“一堆土”是具體的,但可以延伸到“一堆想法”;“一束花”是具體的,但可以延伸到“一束權(quán)利”、“一束關(guān)系”。“套”范疇也不例外?!疤住睂Τ橄笠饬x詞語的選擇主要有方法類抽象名詞、制度類抽象名詞、觀念類抽象名詞、能力類抽象名詞。例如:
(3)他在創(chuàng)業(yè)之初就制訂出一套今天看來是極高明的銷售戰(zhàn)略——由于他深信“產(chǎn)品價值的很大一部分來自銷售終端”。(北大語料庫)
(4)一國興衰的根本因素,所謂科學的國家運行機制,是指一國擁有一整套制度體系,包括政治制度、經(jīng)濟制度和文化意識形態(tài),這套體系能夠保證最有效地配置該國的人力資源和自然資源。(同上)
(5)高皇帝和蕭相國平定了天下,又給我們制訂了一套規(guī)章。(同上)
(6)在深山密林中同法帝國主義支持的土匪武裝作戰(zhàn),在實踐中積累了一套流動游擊作戰(zhàn)的經(jīng)驗。(同上)
(7)孔子宣傳的一套恢復周朝初年禮樂制度的主張,當然沒有人接受。(同上)
(8) 蝮蛇一般長六七十厘米,最長的有90多厘米,有著一套適應(yīng)環(huán)境的本領(lǐng)。(同上)
(9)它不僅能像魚一樣在海中快速游泳,還有一套施放“煙幕”的絕技。(同上)
(10)刻板印象使我們對每一類人都有一套固定的看法,而這些看法具體到某人時未必正確,如北方人耐勞、憨厚,南方人聰慧、靈活,青年學生活蹦亂跳,領(lǐng)導干部不茍言笑等。(宗守云2005)
例(3)的“戰(zhàn)略”和例(4)“經(jīng)驗”是方法類抽象名詞;例(5)的“規(guī)章”和例(6)的“經(jīng)驗”是制度類抽象名詞;例(7)的“主張”和例(10)的“看法”是觀念類抽象名詞;例(8)的“本領(lǐng)”和例(9)的“絕技”是能力類抽象名詞。這些抽象名詞所表達的內(nèi)容仍然是異質(zhì)的組合,但它們凸顯的是“整體性”,“規(guī)章”、“制度”是寫在紙上的,同樣“主張”、“看法”、“本領(lǐng)”、“絕技”都可以詳述在紙上,從這個角度看,它凸顯的是載體。而這個載體剛好囊括了所有內(nèi)容。因此從認知上看,這也是隱喻的結(jié)果。
(三)“套”對與人有關(guān)的名詞性選擇的擴展
我們從“套”對與人有關(guān)的名詞性選擇上也可以看出“套”的原型擴展路線。
(11)趙武靈王立即賞給公子成一套胡服。(北大語料庫)
(12)一套高低杠動作要求以動力性為主,并不斷換杠、換向,力求避免停頓和失衡。(同上)
(13)在昆曲《下山》中,小和尚逃出寺院后,有一套耍念珠的特技表演,演員甩動套在頸部的一串念珠,急速轉(zhuǎn)動……(同上)
(14)不能設(shè)想,到了一九九七年七月三十日,一夜之間換一套人馬。(宗守云2005)
(15)省政府組成了防汛抗洪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兩套班子,確??购樯a(chǎn)兩不誤。(同上)
(16)我對你們這一套繁瑣的盤問膩透了。(同上)
(17)孔子宣傳的一套恢復周朝初年禮樂制度的主張,當然沒有人接受。(同上)
例(11)為人身上穿的衣服,例(12)、(13)是人的肢體動作,例(14)、(15)是述人類名詞,這些都是具體名詞;例(16)、(17)為與人的思維有關(guān)的抽象名詞,從而構(gòu)成:
11——12、13——14、15——16、17。即表衣服——肢體動作——人——人的思維。從而構(gòu)成了從物質(zhì)到精神,從客觀到抽象,從中心到邊緣的擴展。表衣服擴展到表肢體動作的促動因素為隱喻,表肢體動作擴展到表人的促動因素為隱喻,表人擴展到表人的思維的促動因素還是隱喻。
總的圖示可以表示如下:
參考文獻:
[1]呂書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0年版.
[2]張向群.寫作量詞描寫詞典.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3]宗守云.量詞“組”和“套”對名詞性成分的語義選擇.漢語學.2005(8).
[4]漢語大詞典.北京: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8年版.
[5]辭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