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曉昀
2001年他們的新能源汽車項目開始時,與國外的差距是10年。到新上海牌轎車推出樣車時,已縮短到2至3年,一些技術指標已經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德國大眾一位高層曾說:大眾在中國的最大成功就是消滅了上海牌,最大的遺憾就是讓紅旗牌復活了。
不過,看起來上海牌現(xiàn)在也復活了。
據本刊記者了解,上海牌燃料電池轎車將在上海世博會上第一次得到廣泛應用:上汽集團已獨立完成底盤和車身的適應性開發(fā),“零排放”的新上海牌轎車最高時速達到每小時150公里,可持續(xù)行駛319公里。
對于老上海轎車的退市,業(yè)界的認識是:缺乏技術支持和技術方面的資金投入。此番新上海轎車以新能源姿態(tài)復出,可以看作對歷史經驗教訓的一種總結。
其實上海牌已是上汽集團推出的第三個自主品牌:兩輛榮威燃料電池功能樣車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燃料電池車的前身。
對于上海這個中國重要的汽車工業(yè)基地,新能源汽車正有力地支撐著自主品牌的整體復活。
在2009年中國第1000萬輛汽車下線慶典上,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苗圩表示,當今世界正經歷著大變革、大發(fā)展,“汽車工業(yè)的發(fā)展必將面臨新情況、新挑戰(zhàn)?!痹诠?jié)能減排技術上的突破不僅決定著新上海牌和榮威的未來,也關系中國汽車產業(yè)的新一輪生死競爭。
拖拉機廠的研究中心
根據2009年夏天三星經濟研究院發(fā)布的《中國汽車產業(yè)的技術開發(fā)模式比較》,中國汽車業(yè)自主品牌獲取技術主要有三種模式:第一種是以奇瑞、一汽為代表的,通過合作和模仿的自主開發(fā)模式;第二種是以上汽集團為代表的技術引進模式;第三種是以比亞迪為代表的跳代發(fā)展模式。
上海汽車的研發(fā)機構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末,當時叫做汽車拖拉機研究所,后來叫上海汽車集團技術中心,到2003年8月才正式更名為上海汽車集團汽車工程研究所。
曾在這里就職的科研人員告訴本刊記者,2000年時這里的研究團隊大約只有100人,當時也進行了不少自主研發(fā)。整車的嘗試,除了普通的家轎還有MVP、SUV等等,但僅限于實驗性質。
1958年,上汽集團前身上海汽車裝配廠生產出了第一輛鳳凰牌轎車,與當時一汽的東風牌南北呼應。1964年鳳凰牌正式改名為上海牌,成為國內除了紅旗牌外唯一進行大批量生產的轎車。
上海牌轎車前后生產了近8萬輛,一度風靡全國。上海作家殷慧芬曾深情地寫道:我至今都忘不了上世紀60年代,上海弄堂里每每有新娘子嫁過來的時候,一輛婚車——上海牌轎車引起的轟動和羨慕。
1985年,國內第一個汽車合資企業(yè)上海大眾汽車誕生。原來老廠的2900人中有1600人去了新的合資廠,剩下的1300人還在支撐著繼續(xù)生產上海牌汽車。
1991年11月25日下午,上海轎車廠生產了最后一輛上海牌轎車,然后將車間全部讓給上海大眾。不少工人聞訊從市區(qū)趕到安亭,含淚與上海牌轎車告別,是為中國汽車業(yè)最為悲壯的一幕。
對于上海牌轎車的退市,一些老技術人員在回憶錄中總結說,從一顆螺絲到整車組裝,當時上海牌轎車沒有一處能超過進口汽車和合資車,質量不好卻生產技術復雜,生產線經常出現(xiàn)問題。在使用的時候,耗油量也比同排量進口車高一倍。
在這種情況下,上海牌不得不給“以市場換技術”產生的合資車型讓路。
世界性的擴張之路
經過差不多20年的合資時代,從2002年開始,上汽集團開始表現(xiàn)出強硬和堅決的自主品牌態(tài)度。
“2000年起,上汽對研發(fā)的投入已明顯逐年遞增?!痹紊掀瘓F財務總監(jiān)的李丹告訴本刊記者,上世紀90年代末上汽集團的兩大合資公司——上海通用和上海大眾的研發(fā)水平都處于初級階段,“車型都是從外方引進的,每個車型不僅要支付超過1億元的引入費用,而且每銷售一輛車還需支付給外方提成?!?/p>
“真正的轉折點來自收購羅孚?!崩畹ふf,“2004年下半年上汽以6700萬英鎊的價格購得了羅孚25、75車型的全部知識產權,集團就走上了自主研發(fā),自己開發(fā)車型平臺之路,不再只對引進車型做小改動?!?/p>
正如三星經濟研究院報告指出,技術引進是上汽集團的特點。從合資艱難地獲得技術,到強勢收購外國研發(fā)機構,目前上汽集團以上海汽車技術中心為核心,下轄技術中心中國本部、英國技術中心以及韓國雙龍研發(fā)中心等機構。
僅在以上汽研究院本部為主的上汽技術中心,就有600多位工程師。
全球協(xié)作是件令人自豪的事:英國研發(fā)中心剛剛下班,首爾和上海陸續(xù)上班,整個系統(tǒng)一天工作超過17小時。
事實上,在以這個系統(tǒng)為基礎的上汽的自主創(chuàng)新規(guī)劃中,已經可以清晰地看到其自主創(chuàng)新分為三個層面:二次創(chuàng)新、集成創(chuàng)新和新技術創(chuàng)新。
二次創(chuàng)新指在羅孚和雙龍的平臺上,快速研發(fā),開發(fā)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根據收購而來的羅孚4個整車平臺,上汽與被其并購的南汽推出“榮威”和“名爵”兩個自主品牌。在整個產品系列中,首先推出的榮威750是二次創(chuàng)新的集中體現(xiàn)。
集成創(chuàng)新的成果則是榮威550。榮威550項目啟動于2005年,整合了上汽集團全球各地的研發(fā)實力,所以可以稱為集成創(chuàng)新。
“榮威車型的底盤、動力總成等前期研發(fā)是由英國團隊完成的,他們處于歐洲,世界汽車開發(fā)技術的最前沿。而上海的研究團隊主要負責與本地供應商的協(xié)同開發(fā)?!毕嚓P人士說。上汽集團英國技術中心和上海汽車工程研究院本部定期安排互訪,一方面讓英國團隊更了解中國市場需求,另一方面也讓中國工程師有機會接受培訓提高能力。
這款家庭轎車曾在英國試車場、阿爾卑斯山腳下的極寒試驗場、澳大利亞內陸深處的沙漠試車場進行各種測試。僅從這些試車場所就可以看到,中國自主品牌轎車已脫胎換骨。
“榮威今年的市場表現(xiàn)非常好,月銷量已超過8000輛,尤其是榮威550的表現(xiàn)讓我們很振奮?!毕嚓P人士告訴本刊記者,國家對1.6升排量以下的轎車實行政策補貼后,高于這個排量的榮威550有如此表現(xiàn)非常難得。
三級跳
不過,最終實現(xiàn)上汽集團自主品牌優(yōu)勢的將是新技術創(chuàng)新。上汽集團相關負責人此前曾表示,在新能源汽車發(fā)展方面,上汽集團與跨國公司的起跑線相距不遠,這也是可以重點跨越的一個領域。榮威則成為最主要的平臺。
事實上,在榮威上市之前,其綠色車型研制已經快速起步。早在2007年上汽股份就曾透露,榮威混合動力轎車已進入路試,在綜合工況下預計節(jié)油可高達25%。同時,兩輛采用全新榮威車身的燃料電池車也于日前完成試制。
“對新能源車的投入是難以想象的,由于資金的投入是分批的,目前還無法量化。這個項目的試驗性研發(fā)性質,決定了資金投入的風險非常大??紤]到上市公司收益,新能源項目的巨額投入基本來源于上汽集團母公司,而從上市公司各部門抽調的精英力量,組成了新能源研發(fā)部門?!崩畹じ嬖V本刊記者。
經過榮威項目的長期積累,上汽集團乃至整個上海的新能源研究都獲得了突破。
同濟大學新能源工程中心副主任余卓平曾表示,目前榮威及新上海牌轎車已使用國產第四代燃料電池。它與搭載桑塔納2000平臺的第三代燃料電池汽車“超越3號”相比,百公里加速時間由19秒下降到15秒,持續(xù)行駛里程由230公里提高到300公里。
余卓平還說,2001年他們的新能源汽車項目開始時,與國外的差距是10年。到新上海牌轎車推出樣車時,已縮短到2至3年,一些技術指標已經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除了在上海世博會亮相,上汽集團還將在2010年推出榮威750的混合動力版本。它是上汽集團首款面向產業(yè)化的自主品牌混合動力轎車,可實現(xiàn)綜合節(jié)油率20%左右。
雖然種種問題仍困擾著上汽集團這樣的新能源實踐者,不過一旦再由國外車企率先掌握核心技術,導致世界汽車行業(yè)的顛覆性變革,中國的汽車業(yè)難免再步老上海牌的后塵。
早日實現(xiàn)節(jié)能減排,其實也是中國汽車業(yè)的一次脫胎換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