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爽
內(nèi)容提要: 在20世紀的中國思想文化發(fā)展史上,“五四”新文化運動和新時期個性解放運動占據(jù)了突出的地位。人道主義思潮在這兩個時期都達到了高潮,但是“五四”時期以魯迅的人道主義為代表的人道主義和新時期的人道主義比較,卻呈現(xiàn)了不同。
關鍵詞:魯迅 新時期 人道主義 區(qū)別
魯迅所處的“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和事隔半個多世紀的新時期個性解放運動在我國文化思想史上所占據(jù)的突出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而人道主義則是貫穿于這兩個時代中的重要思潮,對文學產(chǎn)生了重要的意義,并呈現(xiàn)出了不
同。
一、人道主義的歷史根據(jù)
魯迅所處的五四時期,背后是有著數(shù)千年的封建禮教的壓抑:體現(xiàn)為儒學“三綱五?!睘楹诵牡娜后w意識,扼殺任何超群、超前、超常的貳人的封建意識體系。在此背景下爆發(fā)的“五四”新文化運動高舉著“民主、科學”的旗幟,提出要“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倍窢幍慕裹c在于反對封建綱常倫理,陳獨秀,吳虞等人撰文揭露三常五綱對人性的扼殺,向以儒學為核心的封建學術思想,綱常名教,宗教迷信以及專制統(tǒng)治發(fā)起了猛烈的沖擊。
新時期的文化思潮,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在彌漫著濃重的封建文化意味的背景下發(fā)生的。六七十年代的“無產(chǎn)階級文化大革命”無疑就是一次封建主義意識的惡性總爆發(fā)。十年“文革”,把“人性”驅(qū)趕得毫無藏身之地,在那段瘋狂年代里所上演的無數(shù)人間悲劇也為人道主義的復歸埋下了伏筆。1976年底,“文革”宣告結束,在這種空前慎重的歷史災難中,中國各個階層尤其是思想文化層面對封建主義意識的嚴重破壞性,共同做了一個“史無前例”的最為深刻的反省。在國家領導層明確否定“文革”,將其用“十年動亂” 、“十年浩劫”等詞匯加以定義之后,中國的文藝界和這個國家一起開始了新生的努力,而“人”這個仿佛早已被遺忘了的話題也再次被熱烈地呼喚和想起。從對政治的理性結構中建立的人道主義,并提出了“主體性”的概念。
思想文化界對人道主義問題的重新的重視和討論。其涉及面之廣,論證之熱烈,切入之深廣是此前的任何一次思想文化解放運動所沒有過的。人的價值,人的尊嚴重新得到提倡和重視。《班主任》是對現(xiàn)代迷信的思想啟蒙呼喚?!秱邸?、《啊!》、《記憶》、《被遺忘了的角落》、《大墻下的紅玉蘭》等等,在這些小說主題所涵蓋的整體意義而言,作為“人”的本質(zhì)力量,作為“人”的本質(zhì)豐富性得到了最為真實的確認,得到了最為充分的展示。
二、人道主義的觀點
“五四”時期的人道主義思潮側重于對個性解放,民主自由平等,科學理性的倡導,以徹底反傳統(tǒng)為主要特征。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第一篇白話小說魯迅的《狂人日記》是一部有更為自覺和清醒的人道主義精神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戰(zhàn)斗檄文,對揭露封建社會吃人的本質(zhì),張揚人的反抗意識,表現(xiàn)出了前所未有的戰(zhàn)斗氣概。面對西方的啟蒙思想,經(jīng)過思辨比較,魯迅接受了尼采和叔本華的人本主義學說,并以“人”為思想中心寫下了《人之歷史》,《科學史教篇》,《文化偏至論》,《摩羅詩力說》等關于社會,科學和文學的論文。魯迅的人道主義思想以個性主義為核心,并且提出“立人”的思想。從魯迅前期棄醫(yī)從文的經(jīng)歷,我們可以看到他認為改變國家民族命運的根本辦法是在“改造國民性”,即改變?nèi)说木駹顟B(tài),提高人們的思想覺悟。
新時期的人道主義是中國近代人道主義的延續(xù)和發(fā)展,因為作為人道主義,它們有著共同的時代課題,即中國向何處去,并圍繞這一課題展開了人道主義的討論。而從某種意義上講,“掊物質(zhì)而張靈明,任個人而排眾數(shù)”就是新時期文學思潮的主要思想淵源之一。但新時期人道主義思潮的復興,是真理標準問題討論所引發(fā)的思想解放運動的深化和進一步發(fā)展,它的實際意蘊,主要是從人道主義的角度反思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現(xiàn)實和歷史,爭取和確立人在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合法地位,恢復人的基本權利,肯定人的價值,實現(xiàn)人的現(xiàn)代化。
新時期的人道主義思潮在文學創(chuàng)作,文學批評和文藝理論的相互激蕩中得到發(fā)展。人道主義思潮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從對現(xiàn)代政治迷信的反叛到對封建倫理道德規(guī)范的反叛而得到成熟,并吸收了現(xiàn)代思維的成果,轉(zhuǎn)向主體論,價值論等具體問題?!栋嘀魅巍钒讶藗兊哪抗鈴木癞惢氖澜缋氐饺说氖澜?使人們看到精神扭曲的危害?!秱邸?、《鋪花的歧路》、《啊!》、《一個冬天的童話》等通過對普通人命運的描寫把觸目驚心的歷史現(xiàn)實呈現(xiàn)到人們面前?!毒G化樹》、《芙蓉鎮(zhèn)》、《人啊,人!》等則從政治、經(jīng)濟、文化各個層面“反思”當代歷史中的極左政治給社會和人生帶來的悲劇。張潔的《愛,是不能忘記的》標志著小說從政治倫理批判深入到社會倫理進行思索和探討。
三、結語
“五四”時期魯迅的人道主義與新時期的人道主義代表了兩個不同的歷史高度。二者在人道主義勃發(fā)的歷史根源上有所相似,在人道主義的觀點上后者可看作是前者的延續(xù)。而后者對“人”的價值的挖掘和確認,在實踐上表現(xiàn)出了前所未有的深刻。
參考文獻:
﹝1﹞曹萬生,《中國新文學論集》,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1993年
﹝2﹞錢谷融,《論“文學是人學”一文的自我批判提綱》,文藝研究,1980年
﹝3﹞李揚,《中國當代文學思潮史》,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