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紀元 李 森
摘要:婚姻是男女雙方自愿結合建立的夫妻共同生活體,并因而形成人身、財產等全面結合的社會關系。我國婚姻家庭財產關系的種類包括夫妻財產關系、家庭共同財產關系、家庭個人財產關系三個方面。因此,夫妻共同財產的認定,需要區(qū)分其與家庭共同財產、夫妻個人財產、家庭成員個人財產。
關鍵詞:夫妻共同財產;家庭共有財;夫妻個人財產;家庭成員個人財產
一、夫妻共同財產
夫妻共同財產是指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一方或雙方婚前以及婚后所得,由夫妻雙方共同享有所有權和其他權利的財產。其法律特征是:
1.發(fā)生條件:基于夫妻關系締結;并且雙方未選擇其他財產制。
2.權利主體是夫妻二人;夫妻二人是兩個權利主體,而不是一個權利主體;
3.共同財產的來源通常為雙方或一方婚后所得;
4.該財產權性質為共同共有,夫妻雙方對其享有平等的、不分份額的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夫妻共同財產有兩個類別:法定共同財產和約定共同財產。
(一)法定共同財產
現(xiàn)行《婚姻法》第17、18條確立了夫妻法定財產制。法定財產制是指在夫妻雙方婚前和婚后均未就財產關系作出約定或者財產約定無效的情況下,直接適用法定的夫妻財產制。法定財產制中的夫妻共同財產,是指直接依據(jù)法律規(guī)定,在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夫妻雙方或一方所得歸夫妻共同所有的財產。其法律特征是:
1.法定共同財產權的主體,只能是具有婚姻關系的夫妻二人。無效婚姻、被撤銷婚姻、非法同居關系的男女均不能成為此主體。
2.其范圍只限于婚后所得財產。夫妻一方的婚前財產為一方所有的個人財產,不因結婚而轉為夫妻共同財產。此“婚后所得”是指財產權的取得時間是在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即從婚姻關系發(fā)生效力時起到離婚生效或配偶一方死亡時止。夫妻分居或離婚判決未生效期間,屬于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訂婚以及戀愛期間,不屬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
3.法定共同財產的來源,包括夫妻雙方或一方所得的財產,但法律另有規(guī)定或當事人另有約定除外。此處“所得”是指財產權的取得,而不必對財產的實際占有。如某項財在婚后實際占有,但其所有權在婚前已經(jīng)取得,則該項財產就不屬于法定共同財產。相反,如婚后取得財產權,即使婚姻關系終止前未實際占有,該財產也屬于夫妻共同財產。
實務中法定共同財產的認定可從以下三個條件著手。
1.必須是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雙方或一方合法取得的財產;婚姻關系被法律承認之前以及依法終止以后所得的財產,以及各種非法所得均不屬于法定共同財產。
2.必須是未被雙方約定為個人所有或共同所有的財產;凡是已經(jīng)有效約定為個人所有或共同所有的財產,不再屬法定共同財產范圍。
3.必須是法定個人特有財產以外的婚后所得財產。
依據(jù)現(xiàn)行《婚姻法》第17條列舉式規(guī)定及相關司法解釋,法定共同財產的范圍包括:
1.工資、獎金。在此須作廣義理解,包括一切為國家機關、企事業(yè)單位和他人從事勞務而獲得的固定工資、定額獎金,及其他獎勵和實物等;包括在職期間從事其他勞務活動收入,以及用這些收入購置的財產。
2.生產、經(jīng)營收益。指夫妻雙方或一方在婚后從事生產、經(jīng)營所得的勞動收入和資本性收入,如投資公司、企業(yè)股份分紅所得,買賣股票、債券所得等。
3.知識產權收益。是指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不包括知識產權的人身權。
4.非特定性的繼承或受贈財產。依司法解釋: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法定繼承所得,以及在遺囑繼承和贈與中,被繼承人或者贈與人未指定歸一方所有的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遺囑或者贈與合同明確歸一方所有的財產,不屬于共同財產。對于由一方父母出資購置、由當事人居住使用的房屋所有權歸屬,若該房屋是父母以自己的財產和名義購置,則房屋所有權歸父母享有;若出資父母已將房屋歸于當事人名下,并明確表示是對一方的贈與,房屋所有權屬于受贈人;若已歸于當事人名下,但父母沒有作房屋歸屬的意思表示,則應區(qū)分婚前購置和婚后購置兩種情況,如果是婚前購置,父母的出資應當認定為對自己子女的個人贈與;如果是婚后購置,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屬夫妻共同財產。另外,“由一方婚前承租,婚后用共同財產購買的房屋,房屋產權證書登記在一方名下的,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
5.夫妻分居兩地分別管理、使用的婚后所得財產;婚后夫妻雙方對一方婚前財產上的“添附”;婚后夫妻雙方對婚前一方所有的房屋進行過修繕、裝修、原拆原建的,其增值部分或擴建部分,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另外,在離婚時,對個人財產還是夫妻共同財產難以確定的,主張權利的一方負責舉證。當事人舉不出有力證據(jù),人民法院又無法查實的,按夫妻共同財產處理。這就是說,在離婚時對財產的歸屬有爭議、又不能證明屬于一方的,推定為夫妻共同財產。
6.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谏鐣粩喟l(fā)展變化,財產關系復雜多樣,《婚姻法》作此彈性規(guī)定。另依司法解釋:夫妻關系存續(xù)期間一方以個人財產投資取得的收益;男女雙方實際取得的或者應當取得的住房補貼、住房公積金、養(yǎng)老保險金、破產安置補償費。
實務中當注重夫妻共同財產的管理、使用、收益、處分等動態(tài)權能?!痘橐龇ā返?7條第二款確定了對共同財產的權利行使原則:“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眻?zhí)行上可作以下理解:
1.夫或妻處理共同財產的權利平等。因日常生活需要而處理夫妻共同財產的,任何一方均有權決定。
2.夫或妻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對夫妻共同財產做重要處理決定的,雙方應當平等協(xié)商,取得一致意見。第三人有理由相信其為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夫或妻一方不得以不同意或不知道為由對抗善意第三人。
3.權利與義務是統(tǒng)一的。夫妻雙方享有共同財產權,也要共同負擔法定義務:家庭生活費用應首先由共同財產支付,共同財產不足負擔時,夫妻各自以個人財產負擔;夫妻關系存續(xù)期間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是夫妻共同債務,雙方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對共同債務的償還,首先以共同財產清償;在共同財產不足以清償時,以夫妻個人財產負連帶責任;因管理共同財產所花費的費用應當從共同財產中支付。
(二)、約定共同財產
約定財產制是法定財產制的對稱,是指夫妻以契約的形式對夫妻關系存續(xù)期間所得財產的所有權歸屬、財產管理、使用、收益、處分以及家庭生活費用負擔和債務的清償、婚姻解除時財產清算等事項作出約定,從而排除法定夫妻共同財產制適用的財產制度?!痘橐龇ā返?9條規(guī)定:“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采用書面形式。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的,適用本法第十七、第十八條的規(guī)定。夫妻對于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贝藯l確定了自由式約定財產原則,既可約定共同共有,也可約定各自所有。對于“約定共同所有”,可如下理解:
1.約定全部財產共同制。即除個人特有財產外,不論婚前財產還是婚后財產,不論數(shù)額和來源,雙方所有合法所得財產一律共同共有,任何一方均不再保留個人所有份額。
2.約定部分財產共同制。部分財產的范圍,可以是婚前個人財產,也可以是婚后所得;可以是不動產,也可以是動產;可以是物權,也可以是債權;可以是即期財產,也可以是預期財產。
3.約定對部分或全部財產的管理權、使用權、收益權、處分權實行共同制;或者對共同債務清償、家庭生活費用負擔實行共同制。
4.約定作出的時間,可以是結婚前,也可是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榍白鞒黾s定的,婚姻關系依法成立后始生效。
5.約定屬于雙方法律行為,應當遵守民法上自愿、公平、合法原則;必須雙方主體適格、約定的內容合法、意思表示真實、約定采取書面形式。符合以上條件,約定才能生效。約定對雙方具有同等約束力。
6.約定具有優(yōu)先效力。夫妻關于財產共有的合法有效約定排除法定共同財產制的適用。
7.約定可以變更和撤銷。夫妻可以對原約定的內容加以全部或部分修改;也可以雙方一致同意不再履行原財產約定而采用法定財產制。此變更或撤銷須采用書面形式。
8.約定隨婚姻關系終止而終止;約定還可因夫妻新的約定而終止;約定終止,既適用法定財產制。
隨著物質與精神生活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夫妻采取約定形式調整夫妻財產關系,約定財產制已成為夫妻財產制度中的基本制度之一。
二、家庭共有財產、家庭成員個人財產
夫妻財產關系是婚姻家庭財產關系的核心,家庭共同財產關系、家庭個人財產關系均由夫妻關系派生而出。
(一)、家庭共有財產:是指全體或部分家庭成員在家庭共同生活關系存續(xù)期間,對共同所得和各自所得的財產約定為共同共有的權利義務關系。我國《婚姻法》對家庭共有財產沒有規(guī)定,因此家庭共有財產理論可參照民法共有權理論。其法律特征主要是:
1.家庭共有財產的發(fā)生以家庭共同生活關系為前提,并且以家庭成員實行家庭財產共同共有的約定為基礎。兩個條件缺一則不產生家庭共有財產關系。
2.家庭共有財產的主體是對家庭貢獻財產的家庭成員,可以是家庭全體成員,也可以是部分成員。構成家庭共有財產的權利主體,一是對家庭財產有貢獻,即把所得財產交給家庭共有;二是有成為家庭共有財產權利主體的主觀意愿。因此,對家庭沒有財產貢獻的幼年子女不是家庭共有財產的主體。沒有自己財產、或者雖有財產但沒向家庭共有財產做貢獻的家庭成員,也不是家庭共有財產的主體。
3.家庭共有財產的來源為家庭成員的共同所得和各自所得。形成家庭共同共有的財產首先是家庭成員的共同所得,如共同創(chuàng)造的成果,共同經(jīng)營的收入,共同繼承的遺產,共同接受的贈與等;夫妻共同財產通常是家庭共有財產的基本部分。
4.家庭共有財產的性質為共同共有。在家庭共有財產關系存續(xù)期間,各共有人不分份額、共同享有財產權,直到共同共有關系消滅,家庭共有財產才得分割。
因此,家庭共有財產的范圍通常包括:夫妻共同財產;家庭成員共同繼承的財產;家庭其他成員投入家庭的財產等。家庭共有財產共有人的權利義務,適用民法上共同共有原則。家庭共有財產關系終止,原因于家庭共同共有人分出、死亡、或約定終止家庭共有財產關系,終止后,應對家庭共有財產進行分割。
(二)、夫妻個人財產:是指夫妻在婚姻存續(xù)期間于夫妻共同財產之外享有所有權的財產,包括婚前個人財產和婚后特有財產。夫妻特有財產是相對于法定共同財產而言的,是指夫妻婚后在實行共同財產制時,依法律規(guī)定或者依雙方約定,夫妻各自保留的個人所有的財產,又稱保留財產?!痘橐龇ā返?8條規(guī)定,下列情形為夫妻一方的財產:①一方的婚前財產;②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y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③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等。夫妻婚前財產和婚后特有財產歸個人所有,這些財產獨立于夫妻共同財產之外,夫妻一方可依自己的意愿獨立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權,無須征得對方同意;同時,對于婚前和婚后夫妻一方所負的個人債務以及特有財產所產生債務等,均應由其個人財產負擔清償責任。
(三)、家庭成員個人財產:是指家庭中的其他成員在家庭共同財產之外,自己享有所有權的財產。其特征是:①獨立于家庭共同財產之外;②權利主體是單個家庭成員,而不是夫或妻;③權利屬于個人單獨所有權,而不是共有權。實務中家庭成員個人財產范圍一般是:父母給子女的扶養(yǎng)費或贈與子女的財產;子女或其他成員按約定不作為家庭共有的收入以及其他所得,如接受繼承、贈與、遺贈所得;個人因人身傷害獲得的醫(yī)療費、傷殘補助費;復員轉業(yè)軍人的復員、轉業(yè)費、醫(yī)療補助費、回鄉(xiāng)生產補助費;個人人身保險費;個人專用生活用品等。
《婚姻法》對家庭成員個人財產沒有具體規(guī)定,所以關于此部分財產的法律保護,適用相關的物權法、債權法和知識產權法。
參考文獻:
[1]楊大文主編:《親屬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4月第四版.
[2]楊立新著:《親屬法專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版.
[3]巫昌禎主編:《婚姻家庭法新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7月版.
[4]王洪著:《婚姻家庭法》,法律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