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康
陳獨秀在《蔡孑民先生逝世感言》中說:他和蔡元培、胡適是五四運動時“在思想言論上應負主要責任的人”。在五四運動中,他鼓吹科學與民主的思想,將青年從黑暗和蒙昧中引領(lǐng)出來,走向?qū)で蠊饷?、進步的征程,成為五四運動的精神領(lǐng)袖。
“唯屬望于新鮮活潑之青年”
1915年5月25日,袁世凱與日本簽訂喪權(quán)辱國的“二十一條”草約,其投降賣國的丑惡嘴臉暴露無遺。12月12日,“中華民國”改稱“中華帝國”,袁世凱做起洪憲皇帝。
這年6月中旬,陳獨秀和友人易白沙從日本回國到上海。痛心已極的他感覺到,中華民國只是塊招牌,而且不要多久,這塊招牌也將不復存在。他深刻地意識到還得要再來一次政治革命,而要進行這場革命,須得“從思想革命開始”,“要革中國人思想的命”。為此,他一到上海,便找到他的朋友、亞東圖書館經(jīng)理汪孟鄒,希望亞東圖書館幫助他辦一份雜志。他信心十足地表示,“只要十年、八年的功夫”,這個雜志“一定會發(fā)生很大的影響”。因亞東圖書館承擔不起印刷和發(fā)行,汪孟鄒遂多次奔波,將群益書社介紹給陳獨秀。
1915年9月15日,《青年雜志》(次年9月1日更名為《新青年》)創(chuàng)刊。陳獨秀親自撰寫發(fā)刊詞《敬告青年》,公開向舊思想、舊道德和舊文化宣戰(zhàn)。他在文章中贊賞西方人的“年長而勿衰(Keep young while growing old)”的生命哲學,謳歌鮮活、奮進的年輕生命,說:“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fā)于硎,人生最可寶貴之時期也?!鼻嗄晔侵袊鴩窀脑?、社會進步的希望?!坝杷槠愒~者,唯屬望于新鮮活潑之青年,有以自覺而奮斗耳!”
青年何以能“自覺其新鮮活潑之價值與責任”,何以能“奮其智能,力排陳腐朽敗者以去”呢?他提出了六條標準,即“自由的而非奴隸的”,“進步的而非保守的”,“進取的而非退隱的”,“世界的而非鎖國的”,“實利的而非虛文的”,“科學的而非想象的”。
他鼓吹人生應有“橫厲無前”的美德,以去征服“惡社會”,“戰(zhàn)勝惡社會”,“而不可逃遁惡社會”。他說:“國人而欲脫蒙昧時代,羞為淺化之民也,則急起直追,當以科學與人權(quán)并重?!?/p>
所謂科學就是要崇尚理性,尊重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反對迷信和愚昧;所謂人權(quán)即是民主,提倡個性的解放,屏棄“忠孝節(jié)義”的吃人禮教,反對封建倫理道德的專制統(tǒng)治,實現(xiàn)政治、經(jīng)濟、宗教和婦女的解放。Democrocy(民主)和Science(科學),是那個時代人們親切稱呼的“德先生”和“賽先生”,是新文化運動的兩面具有象征意義的旗幟。
陳獨秀在《新青年》發(fā)表的文章,幾乎都是介紹和推崇西方文明,尤其是法蘭西文明的?!笆澜缍鵁o法蘭西,今日之黑暗不識仍居何等?!彼芯苛四闷苼?、圣西門、傅立葉、卡耐基和馬克思,從而形成了對他們的獨特見解。他說,圣西門和傅立葉主張“以國家或社會,為財產(chǎn)所有主,人各從其才能以事事,各稱其勞人以獲報酬,排斥違背人道之私有權(quán),而建設(shè)一新社會也。其后數(shù)十年,德意志之拉薩爾(Lassalle)及馬克斯(Karl Marx),承法人之師說,發(fā)揮而光大之,資本與勞力之爭愈烈,社會革命之聲愈高?!薄澳闷苼鲇醒栽?‘難,‘不能字,唯愚人字典中有之,法蘭西人所不知?!▋?nèi)基有言曰:遇難而退,遇苦而悲者,皆無能之人也?!澜缫粦?zhàn)場,人生一惡斗。一息尚存,決無逃遁茍安之余地?!彼岢恼沁@種知難而進、義無返顧的戰(zhàn)斗風格。他要將以科學與民主為標志的西方文明介紹于國民,以激勵國民,樹立獨立自由的人格形象,使“博愛、自由,根于天性,成為風俗也?!?/p>
在將東西方文明進行對比后,陳獨秀大膽針砭國民的落后性和劣根性,指出國民的墮落品性:“好利無恥”、“老大病夫”、“不潔如豕”、“游民乞丐國”、“賄賂通病”、“豚尾客”、“黃金崇拜”、“工于詐偽”、“服權(quán)力不服公理”、“放縱卑劣”等等。他甚至找出國貧民窮的病因,是由于人口過多造成的,“吾之國力不伸,日益貧弱,正坐生殖過繁,超出生產(chǎn)之弊。長此不悟,必赴絕境?!彼驀袂庙懢?“一國之民,精神上物質(zhì)上,如此退化,如此墮落,即人不伐我,亦有何顏面,有何權(quán)利,生存于世界?”他知道傳統(tǒng)觀念的改變,一定要遭遇傳統(tǒng)的抵制和政治的壓迫。可他卻無所畏懼,視“祖宗之所遺留,圣賢之所垂教,政府之所提倡,社會之所崇尚,皆一文不值也”。他要“利刃斷鐵,快刀理麻”,直指封建的綱常禮教,毫不妥協(xié),“決無牽就依違之想”。
《新青年》一發(fā)行,便引起國人的關(guān)注,那些發(fā)聾振聵,石破天驚的崇論閎議,使深寂的古國從昏睡中駭然驚起。許多進步青年將陳獨秀視為導師,將《新青年》視為良友和心聲。毛澤東曾說:“《新青年》是有名的新文化運動的雜志,由陳獨秀主編。我在師范學校上學的時候,就開始讀這個雜志了。我當時非常佩服胡適和陳獨秀的文章。有一段時期他們代替了梁啟超和康有為,成為我的楷模?!?/p>
“改良中國文學當以白話為正宗”
《新青年》創(chuàng)刊初期,汪孟鄒便去函大洋彼岸,向胡適介紹陳獨秀和《新青年》,并向其約稿。而恰在此時,胡適在大洋彼岸提出了文學革命的主張。陳、胡二人經(jīng)此相互通信,成為朋友。陳獨秀贊嘆胡適“文學革命”的主張“為今日中國文界之雷音”,并盼胡適“切實作一改良文學論文,寄登《青年》”。
1917年1月1日,《新青年》第二卷第五號全文發(fā)表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胡適對此曾說:“我受了在美國的朋友的反對,膽子變小了,態(tài)度變謙虛了,所以標題但稱《文學改良芻議》,而全篇不敢提起‘文學革命的旗子?!薄段膶W改良芻議》批判“吾國言文之背馳”的流弊,申明“言文合一”的必要性,倡導以白話取代文言,以白話文學作為“中國文學之正宗”。
陳獨秀則不然,他的《文學革命論》很快也在《新青年》上發(fā)表。文章開宗明義,表明推行文學革命的堅定態(tài)度和必勝信念。他說,中國文化界之所以“黑幕層張,垢污深積”,“推其原因,乃在吾人疾視革命,不知其為開發(fā)文明之利器”。他還說:“文學革命之氣運,醞釀已非一日,其首舉義旗之急先鋒,則為吾友胡適。余甘冒全國學究之敵,高張‘文學革命大旗,以為吾友之聲援?!?/p>
他進而旗幟鮮明地說:“吾國文學界豪杰之士,有自負為中國之虞哥(雨果)、左喇(拉)、桂特赫(歌德)、卜特曼、狄鏗士(狄更斯)、王爾德者乎?有不顧迂儒之毀譽,明目張膽以與十八妖魔宣戰(zhàn)者乎?予愿拖四十二生的大炮,為之前驅(qū)?!?/p>
此時,胡適的膽子卻越發(fā)變小,他給陳獨秀寫信說:“吾輩已張革命之旗,雖不容退縮,然亦決不敢以吾輩所主張為必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标惇毿憬有藕?立即在《新青年》發(fā)表致胡適的信,公開表明他義無返顧、當仁不讓的積極態(tài)度:“容納異議,自由討論,固為學術(shù)發(fā)達之原則,獨至改良中國文學當以白話為正宗之說,其是非甚明,必不容反對者有討論之余地,必以吾輩所主張者為絕對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p>
多年后,胡適在憶及此事時,還不無感慨地說:“這樣武斷的態(tài)度,真是一個老革命黨的口號。我們一年多的文學討論的結(jié)果,得著了這樣一個堅強的革命家做宣傳者,做推行者,不久就成為一個有力的大運動了?!薄拔膶W革命的進行,最重要的急先鋒是我的朋友陳獨秀?!?/p>
蔡元培蒞任北大校長后不久,便聘請陳獨秀為文科學長,《新青年》也因此而遷來北京。接著,蔡元培又聘請李大釗為北大圖書館主任,胡適為文科教授兼文科研究所哲學門主任,劉半農(nóng)、周作人為文科教授,后又聘請魯迅來北大執(zhí)教,加上原本就在北大文科任教的沈尹默、錢玄同等,這些人一時間集聚在陳獨秀周圍,成為《新青年》的主要撰稿者,新文化運動的強大陣營已然形成。
文學革命的標志是推行白話文,《新青年》率先垂范。從1918年1月《新青年》第四卷第一號起,大部分文章都改用通俗易懂的白話。胡適的《一念》、沈尹默的《月夜》、劉半農(nóng)的《相隔一層紙》等白話詩,相繼問世。這些詩盡管不能算是上乘之作,但畢竟是中國新文化史上第一批白話詩。他們那種敢于為“引車賣漿者流”寫作的勇敢精神,本身就具有時代意義。
接著,魯迅的短篇小說《狂人日記》,又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號上發(fā)表,這是中國第一篇白話小說,借一個狂人的精神活動,對中國的封建社會和反動禮教作了錐骨敲髓的諷刺和鞭辟入里的批判。魯迅在談起自己怎么做起小說時說,那是《新青年》的編輯們“一回一回的來催,催幾回,我就做一篇,這里我必得紀念陳獨秀先生,他是催我做小說最著力的一個”。
1918年12月,陳獨秀和李大釗又創(chuàng)辦《每周評論》,以作為《新青年》的補充和后援。北大學生積極響應,次年1月,傅斯年、羅家倫等創(chuàng)辦《新潮》,文學革命的生力軍日益壯大,這一年,全國至少有四百種白話報面世,著名的有《星期評論》、《建設(shè)》、《解放與改造》等,《晨報》副刊、《民國日報》副刊《覺悟》、《時事新報》副刊《學燈》也開始刊載白話文。當時國內(nèi)最大的幾家雜志,如《東方雜志》和《小說月報》也都嘗試用白話寫作。
至此,白話文已為全國民眾所接受和利用。1920年1月12日,中華民國教育部頒布命令,小學校一、二年級國文,從是年秋季改用白話。不久,小學、中學和大學都用白話教學,文學革命終于取得了勝利。
“無用的騙人的偶像,都應該破壞”
民國初期,復古倒退沉渣泛起,迷信活動逆流泛濫。國民,尤其是青年的靈魂受到侵蝕和毒化。陳獨秀痛心地說:“我國民的神經(jīng)顛倒錯亂,怎樣到了這等地步!”如此下去,“政治上社會上的矛盾、紊亂、退化,終久不可挽回!”于是,他連連撰文,痛斥鬼神論者的無稽之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有鬼論質(zhì)疑》。
《有鬼論質(zhì)疑》引發(fā)熱烈討論,鬼神之說成眾矢之的。這時,一個叫易乙玄的人,自稱“平日主有鬼論甚力”,專門寫了篇《答陳獨秀先生〈有鬼論質(zhì)疑〉》,繼續(xù)散布鬼神說的謬論。陳獨秀、劉叔雅、魯迅等紛紛撰文予以批駁。其中,魯迅的批駁尤為辛辣,說:“現(xiàn)在一般好講鬼話的人,最恨科學,因為科學能教道理明白,能教人思路清楚,不許鬼混,所以自然而然的成了講鬼話的對頭。”
陳獨秀認為宗教是產(chǎn)生鬼神之說的根源。他的《偶像破壞論》便努力澄清人們的思想,指出所有人造偶像,都是盲目的宗教崇拜,世界上“凡是無用而受人尊敬的,都是廢物,都算是偶像,都應該破壞!”他譏諷偶像“一聲不做,二目無光,三餐不吃,四肢無力,五官不全,六親無靠,七竅不通,八面威風,九(音同久)坐不動,十(音同實)是無用”。阿彌陀佛、耶和華上帝、玉皇大帝和所有的神佛仙鬼,“都是無用的騙人的偶像,都應該破壞!”他進一步指出,皇帝也是一種偶像。封建帝王自稱是“天的兒子,是神的替身”,無非是讓天下的百姓“尊重他、崇拜他,以為他的本領(lǐng)與眾不同”。其實,皇帝是因為“眾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夠號令全國,稱做元首”,才能有所謂“神圣出奇的作用”。一旦將他們推翻,象末代皇帝溥儀、俄羅斯皇帝尼古拉二世那樣,他們便“好象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拋在糞缸里”,再也看不出“什么神奇出眾的地方”,反而覺得“比尋常人還要可憐”?;实酆凸砉?、神仙一樣,都是強加于人民的偶像。這種騙人、害人的東西,難道“還不應該破壞么?”
這時,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已接近尾聲,這場由協(xié)約國和同盟國挑起的瓜分世界的戰(zhàn)爭,無論誰勝誰負,都給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但是,帝國主義列強發(fā)動戰(zhàn)爭的借口,卻是堂而皇之的,都說是為了國家的利益。陳獨秀對此批評說:“國家也是一種偶像?!眹抑源嬖?“不過是籍此對內(nèi)擁護貴族財主的權(quán)利,對外侵害弱國小國的權(quán)利罷了?!F(xiàn)在歐洲的戰(zhàn)爭,殺人如麻,就是這種偶像在那里作怪。”人類應當?shù)种七@場不正義的戰(zhàn)爭,真正“明白世界大同的真理”,不為國家的虛偽偶像所迷惑。那么,“大同和平的光明”就一定會“照到我們眼里來?!?/p>
蔑視所有權(quán)威和偶像的陳獨秀,在文章中召喚青年:“破壞!破壞偶像!破壞虛偽的偶像!吾人信仰,當以真實的合理的為標準;宗教上、政治上、道德上自古相傳的虛榮,欺人不合理的信仰,都算是偶像,都應該破壞。此等虛偽的偶像倘不破壞,宇宙間實在的真理和吾人心坎里徹底的信仰永遠不能合一!”
陳獨秀細察中國社會意識的更深層次,敢于懷疑和批判一切“欺人不合理的信仰”。袁世凱死了,張勛復辟也失敗了,但是,“帝制時代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孔教會”、“尊孔會”遍布國中。康有為甚至撰文,詛咒共和,認為共和不合中國國情,中國只宜君主專制。陳獨秀對此極為蔑視,特意撰文予以批判,希望青年不要迷信,應該敢于向權(quán)威和偶像挑戰(zhàn),不要在乎“什么國粹、什么國情的鬼話來搗亂”。不要“相信世界萬事有神靈主宰”,要敢于“破壞禮教,破壞禮法,破壞國粹,破壞貞節(jié),破壞舊倫理(忠、孝、節(jié)),破壞舊藝術(shù)(中國戲),破壞舊宗教(鬼神),破壞舊文學,破壞舊政治(特權(quán)人治)”。青年應從黑暗的鐵屋子沖決出來,奔向民主、自由的世界,為達此目的,“一切政府的壓迫,社會的攻擊笑罵,就是斷頭流血,都不推辭”。
“直接行動”以圖“根本之改造”
北洋軍閥政府統(tǒng)治時期,對外賣國,對內(nèi)殘民,橫征暴斂,民不聊生。陳獨秀認為,軍人、官僚、政客是中國積弱積貧的禍根,將之概括為三害:“軍人害”、“官僚害”、“政客害”。1919年1月19日,他的《除三害》在《每周評論》發(fā)表,此時距五四運動只有3個多月。他呼吁:“第一,一般國民要有參預政治的覺悟,對于這三害,要有相當?shù)氖就\動。第二,社會中堅分子,應該挺身出頭,組織有政見的依賴國民為后援的政黨,來掃蕩無政見的無良心的依賴特殊勢力為后援的狗黨。”這一時期,《每周評論》幾乎每期都有他的文章,表明他對國內(nèi)政治問題堅決果敢、毫不妥協(xié)的態(tài)度。
五四運動前7天,陳獨秀發(fā)表《貧民的哭聲》,實乃一篇政治煽情的杰作:“北京城里一片貧民的哭聲”,貧苦百姓賣兒鬻女、啼饑號寒,就是因為政府“今天這樣捐,明天那樣稅”,貧民百姓“窮得沒衣穿,沒飯吃?!碑敊?quán)的文武官員卻“用賣路礦借外債拿回扣,搜刮搶劫,販賣煙土種種手段,將通國的錢財聚在自己手里享用”。他警告說,如今的中國已如一個火藥桶,“單是北京一處”,“十幾萬苦惱的人發(fā)出他們可憐的哭聲”,就“不是一個小問題”。他斷言,這凄苦憤怒的哭聲,早晚要產(chǎn)生巨大的震撼力量,撼動腐敗、沒落的封建主義軍閥政府,“叫他們注意,叫他們頭疼,最后還要叫他們發(fā)出同樣的哭聲!”
1919年4月29日,歷時三個多月的巴黎和會,竟將戰(zhàn)前德國在山東的非法權(quán)益轉(zhuǎn)讓于日本。消息傳來,舉國愕然,青年學生更是義憤填膺、熱血沸騰。陳獨秀所提示的有“社會中堅分子”,“挺身出頭”的“相當?shù)氖就\動”,已成為事實,震驚中外的五四運動爆發(fā)了,并迅速以磅礴之勢向全國蔓延。
就在5月4日這天,陳獨秀又在《每周評論》上發(fā)表《孔教研究》和《發(fā)財?shù)臋C會又到了!國民怎么了?》、《公司管理》和《兩個和會都無用》等文章,繼續(xù)進行政治鼓動。他說,上海的南北和會和巴黎的國際和會,都是分臟會議,世界和平與人類幸福的到來,“非全世界的人民都站起來直接解決不可”。
陳獨秀的“直接解決”和“平民征服政府”的主張,在當時極具號召力。當年五四運動的參加者羅章龍回憶說,陳獨秀“常向我們談到法國大革命和巴黎公社,對巴黎市民攻破巴士底獄和建立工人政權(quán)的革命壯舉十分向往。……‘五四時他一再強調(diào)要采取‘直接行動,對中國進行‘根本改造。他的這些言論非常符合當時激進青年的心意。青年們對他十分敬佩,亦步亦趨,團結(jié)在他的周圍。”
五四運動剛剛發(fā)生時,市井民眾非但不積極參與,還冷嘲熱諷愛國學生的行動。陳獨秀嚴厲批評這種冷漠的態(tài)度,“象這種全體國民的存亡大問題,可憐只有一小部分愛國的學生和政黨出來熱心奔走呼號,別的國民都站在旁邊不問,已經(jīng)是放棄責任不成話說了。若還不要臉幫著日本人說學生不該干涉政治、不該暴動,又說是政客利用煽動,(全體國民那個不應該出來煽動?煽動國民愛國自衛(wèi),有什么錯處?)這真不是吃人飯的人說的話,這真是下等無血動物。象這種下等無恥的國民,真不應當讓他住在中國國土上呼吸空氣?!?/p>
正是在陳獨秀的激情鼓動下,北京學生繼續(xù)進行總罷課,并走上街頭進行愛國宣傳。北洋軍閥政府再次出動軍警鎮(zhèn)壓,6月3日和4日,竟逮捕了八百多名學生。
陳獨秀憤怒了,他要與反動當局拼死一搏。他那驚世駭俗的《研究室與監(jiān)獄》短文,便是在黑暗、反動的政治擠壓下迸發(fā)出來的,他說:“世界文明發(fā)源地有二,一是科學研究室,一是監(jiān)獄。我們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監(jiān)獄,出了監(jiān)獄就入研究室,這才是人生最高尚優(yōu)美的生活。從這兩處發(fā)生的文明,才是真文明,才是有生命有價值的文明?!?/p>
6月9日,陳獨秀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再次重申“唯有直接行動,以圖根本之改造”。6月11日晚10時,他在新世界散發(fā)《北京市民宣言》時,被京師警察廳暗探逮捕。消息傳出,舉國嘩然,社會各界紛紛呈文致函,一致要求釋放陳獨秀,不少人在報刊發(fā)表文章,對陳獨秀表示崇敬和聲援。在社會各界的強大輿論壓力下,9月16日,陳獨秀終于獲釋。出獄后,他秘密到達武漢,在武昌高師、文華大學等處發(fā)表演說,國內(nèi)各報紛紛登載這一消息。后在李大釗等的幫助下,陳獨秀來到上海。1920年8月,他最先在上海成立共產(chǎn)黨,并函約各地社會主義者建黨。至此,他又成為中國共產(chǎn)主義運動的開拓者和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