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富春
自1993年上海朵云軒首拍以來,歷代名家書畫一直是中國拍賣市場上所占比重最大的一項,特別是在內(nèi)地市場,不僅上拍數(shù)量大,成交的份額也最大。
以今年5月中國嘉德春拍為例,總成交額逾5.41億元,書畫部分成交額即達3.47億元,平均成交率83.75%,54件作品成交價超過100萬元(其中5件價超500萬元),“當仁不讓地成為2009春拍季中國書畫門類最大贏家”。古代書畫、近現(xiàn)代書畫是其長項,180件古代書畫作品總成交額超過1.86億元,3件清官舊藏書畫就拍出了1.1億元:宋人(舊題蕭照)《瑞應(yīng)圖》經(jīng)過32次叫價,以5824萬元成交,近17米長的明代吳彬《臨李公麟畫羅漢》手卷經(jīng)35輪激烈爭奪,拍出了4480萬元;董邦達《雪后悅心殿詩意圖》拍出了795.2萬元。近現(xiàn)代書畫人氣極旺,平均成交比率超過82%。
北京匡時今春取得的3.32億元業(yè)績中,書畫作品占比超過八成,價超千萬元的拍品皆為書畫名品——朱耷《仿倪云林山水》以8400萬元刷新了中國書畫全球紀錄,張大千《仿宋人山寺圖》和《文會圖》分別以1433.6萬元、1366.4萬元改寫國內(nèi)拍賣張大千作品紀錄,《石渠寶笈》著錄的鄒一桂《菊花》以1019.2萬元拍出。
記者大略統(tǒng)計,西泠拍賣、北京翰海、中貿(mào)圣佳、北京華辰等公司歷年的拍場上,也都是書畫作品唱主角。
與瓷器、雜項工藝品行情被香港和海外市場主導(dǎo)不同,歷年書畫作品紀錄多由內(nèi)地拍場創(chuàng)造,行情向由內(nèi)地引領(lǐng)。在拍賣市場形成初期,不論是香港地區(qū)(20世紀七八十年代),還是內(nèi)地市場(20世紀90年代),書畫市場上存在著一種“厚今薄古”現(xiàn)象,古代名家書畫作品的成交價遠不及近現(xiàn)代畫家作品,導(dǎo)致很多古代書畫名家名作的價格甚至還不如今人的畫價高。但隨著內(nèi)地拍賣業(yè)的逐漸成熟,這種現(xiàn)象在2003年以后有所轉(zhuǎn)變。
特別是一批古代名作被公立博物館購藏,矯正了市場人士和藏家的對古代書畫的認知偏差,對引導(dǎo)和促進中國古代書畫的收藏、研究和市場發(fā)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這些案例是研究、觀察書畫市場發(fā)展所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如1995年故宮博物院以1980萬元由北京翰海競得北宋張先《十詠圖》手卷,2000年首都博物館以880萬元從北京翰海購藏宋代《梅花詩意圖》手卷,上海博物館以990萬元從中國嘉德購藏宋高宗《真草二體書嵇康養(yǎng)生論》手卷。2002年國家文物局以3298.9萬元從該公司購藏米芾《研山銘》手卷,首都博物館以880萬元從中貿(mào)圣佳購藏五代至北宋早期摹寫的閻立本《孔子弟子像》手卷;2003年故宮博物院以2200萬元從中國嘉德購藏情人書晉代索靖《出師頌》卷等等。
十余年來,幾乎每年拍場上都會出現(xiàn)部分傳世書畫名作。對于中國歷代書畫精品的收藏行情,觀察人士通常將1995年至2003年看作是“以國家和公立收藏機構(gòu)購買為主的階段”,2004年以后發(fā)展成為私人收藏家廣泛參與的時代。
就天價成交的書畫作品的時代看,宋、元、明、清至當代皆有名品入闈前十名。有業(yè)內(nèi)人士認為,“每個時代都會產(chǎn)生偉大的書畫家和作品,這些作品都會在拍場,上創(chuàng)天價。如果就當下的書畫拍賣行情來看,可以說已經(jīng)進入到了一個相當穩(wěn)定的時期,即便是在2008年惡劣的經(jīng)濟環(huán)境下,去秋今春的書畫拍賣仍然走勢堅挺就是明證?!?/p>
宋元書畫與宋元名瓷都屬拍場上的稀罕物,偶有傳世名品出現(xiàn),必創(chuàng)天價,但是拍場上偽作太多。前十名中宋元書畫人闈4件,今年春拍即有2件名品:宋人《瑞應(yīng)圖》手卷以5824元成交,宋徽宗款《寫生珍禽圖》手卷以6171.2萬元拍出(此畫2002年中國嘉德春拍時,以2530萬元被比利時藏家尤倫斯競得)。由于價值和價格極高,上拍的宋元書畫可靠品不是被博物館購藏,就是人了大藏家之手。2004年北京翰海春拍4620萬元拍出的元代鮮于樞Ⅸ草書石鼓歌》手卷,被譽為拍場上最貴的書法作品。去年香港蘇富比秋拍5442萬港幣成交的趙孟淆《灤菊圖》手卷創(chuàng)畫家作品的紀錄,也是成交價最高的元代書畫作品。(請參閱《文物天地》2008年第10期“關(guān)注”欄目)
明代書畫名家輩出,流派繁多,拍場上以“明四家”、董其昌、陳洪綬、徐渭、王鐸、傅山等名家的作品價格最高,行情較好,唯真品、精品不多。2007年秋拍高價成交過2件名作,“明四家”之一仇英《赤壁圖》手卷在中國嘉德以7952萬元拍出,保持中國書畫成交價格之最達18個月;董其昌《書畫小冊》冊頁在香港佳士得以4848.75萬港幣成交,創(chuàng)畫家作品價格之最。(請參閱《文物天地》2008年第11期“關(guān)注”欄目)
清代書畫的存世量遠超明代及宋元書畫,是古代書畫專場拍賣的主體。名家作品行情與畫家在畫史上的地位關(guān)系至密,如“清初六家”“清初四僧”“揚州八怪”“金陵八家”以及以郎世寧、金昆、徐揚、錢維城、周之冕等為代表的宮廷畫家,畫史地位崇高,價格自非尋常。歷年有3件作品入闈前十名,除今春成交的朱耷《仿倪山水》立軸外,其余2件皆為出自清官的宮廷畫:張廷彥、周鯤合繪的《苑西凱宴圖》手卷2005年在巴黎佳士得秋拍以606萬英鎊成交;金昆、郎世寧等《大閱第三圖·閱陣》去年在香港蘇富比秋拍以6786萬港幣成交,此畫2001年、2004年兩度現(xiàn)身香港佳士得拍場,2004年以2638.375萬港幣拍出。(請參閱《文物天地》2008年第12期“關(guān)注”欄目)
近代中國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傳統(tǒng)書畫也開始了變革之路,影響巨大的“海派”“京津畫派”嘗試對中國傳統(tǒng)書畫進行創(chuàng)新,代表了20世紀前期的書畫主流,如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等一代大師。新中國成立后,對傳統(tǒng)書畫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進行了更進一步的探討,如徐悲鴻、林風眠、劉海粟、傅抱石、李可染、張大千、潘天壽等名家,他們的作品是當下的主流。2004年北京翰海春拍時,陸儼少《杜甫詩意百開冊》冊頁以6930萬元的被收藏家楊休購藏,創(chuàng)下了當代名家畫作價格之最。2006年北京嘉信春拍時,傅抱石《雨花臺頌》鏡心也以4620萬元拍出,傅抱石畫作價格是當代畫家中最高的一位。歷年約有10件作品成交價超過900萬元。(請參閱《文物天地》2009年第4期和第7期“關(guān)注”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