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鋒 張建設
網絡環(huán)境下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是適應教育現代化和教學改革發(fā)展的需要。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是靠日常對現代信息技術的學習和點滴積累與實踐而不斷提高的,只有不斷增強自身運用網絡信息技術的能力,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
一、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反映了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
信息化社會中教師如何更快、更有效地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呢?信息素養(yǎng)是一種對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它的本質是全球信息化時代要求人們具備的一種基本能力。即,熟練地運用信息工具的能力;熟練地運用閱讀、訪問、討論、實驗、檢索等方法有效地獲取信息的能力;通過收集、歸納、分類、存儲記憶、鑒別、遴選等手段綜合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準確地概述、綜合、表達和生成信息的能力;善于運用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信息共享的能力;安全使用信息的能力。
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是伴隨信息化社會的發(fā)展和教育工作的需要而變化的,對教師信息素養(yǎng)的要求也要隨著信息化社會的發(fā)展不斷修改、完善、變化。教師信息技術運用能力的提高,一是有助于師生之間的溝通。教學質量如何取決于“教”與“學”的相互配合,面對信息化社會之中的學生,教師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運用能力,才能實現教與學的密切合作。二是有助于現代化教學。電子教案教學信息量大、視聽效果好、生動、令人記憶深刻,能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給學生更多的知識和思考的空間。運用現代教學技術可以突破教學條件的限制,演示各種實驗,借助虛擬課堂、虛擬實驗室,聆聽高水平的教師講課,實現資源共享,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空間,特別是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意義重大。三是有助于教學改革。引入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既是教學改革的過程,也是教師自身學習提高的過程。四是有助于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當教師熟練地使用信息技術手段時,就會使教案更標準、“板書”更漂亮,演示文稿生動有趣,學生花名冊、學科成績、聯系方式建立在數據庫中也更方便查詢,電子表格一目了然,課件輔助教學效果極佳,而且還開發(fā)了更多更好的教學資源。
二、提高教師信息技術運用能力的有效途徑
1.強化信息技術運用能力,為現代化教學打下基礎。
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制定有針對性的培訓內容和培訓方案,有效地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在規(guī)定的時限內組織網絡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培訓,按培訓內容分成四類不同層次模塊,并提出具體要求:一是對計算機應用的基礎知識、Windows的基本操作、Word的基本操作、Internet的基本操作和電子郵件的收發(fā)等熟練掌握。二是對Excel、數據庫管理基礎知識、Access、常規(guī)軟件的安裝、硬盤碎片的整理、殺毒軟件的使用基本掌握。三是對網頁制作軟件FrontPage、多媒體開發(fā)軟件Authorware要求理解。四是對動態(tài)網頁制作軟件ASP.NET、圖片處理軟件Photoshop、動畫制作軟件Cool3D、Flash 、Web 2.0要求一般了解。各項培訓做到有計劃、有標準、有考核,在統(tǒng)一培訓的基礎上提出教學應用要求,并納入學期業(yè)務總結、考核范疇。
2.完善激勵機制,激勵教師在教學中積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
采用務實的激勵機制,建立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培訓考核獎勵制度,對取得培訓合格證書的教師給予表揚,對在網絡應用或信息技術領域學有所長的教師給予獎勵,對成績優(yōu)異的教師給予獎勵,極大地調動教師學習、運用網絡信息技術的積極性,使教師爭做課程設計的開發(fā)者、教學研究的探索者、新知識新技術的學習者。對積極制作教學課件的教師做好時間、經費、設備、教學平臺的支持保障,形成良好的教學科研氛圍,為現代教育技術推廣使用打下牢固基礎。
3.推廣使用在線教學平臺,鼓勵教師研制教學課件。
在線教學平臺的欄目包括:教學動態(tài)、課程學習、實踐教學、專業(yè)概括、專業(yè)論壇、交流地帶、開拓視野、圖書閱覽等,欄目中的內容需要教師參與制作,形成共享的教學資源。如,“課程學習”中就包括課程簡介、主持教師、學習指南、教學課件等。各位教師要根據自身的教學情況,積極適應在線教學平臺和教學工作的要求,努力改進教學過程、完善教學內容,制作適合現代教學要求的教案和電子課件。同時,在使用教學平臺進行師生之間的學習交流時,教師要會熟練使用互動交流平臺,及時準確地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在為學生提供教學服務的同時也提高了自身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4.抓好骨干帶動、典型引路工作,全面提升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骨干帶動,以點帶面,能夠全面推進學校的信息化工作。特別要鼓勵對實施現代教學具有高度熱情的及有基礎和技術專長、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教師。一旦完成培訓,這些教師就會起到示范的作用,與其他教師合作,向他們傳授技能。通過教學研討會、教學觀摩會、教學業(yè)務比武、教學示范課等充分展示先進教師運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學效果、教學質量的經驗,點燃教師學習、進步的熱情,形成相互幫助、互幫互學共同進步的局面。年輕教師、骨干教師、學科帶頭教師等都要積極先行一步,通過不懈的努力,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必將得到全面提升。
5.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現代教學能力。
一要努力學習。身教重于言教,教師是學生的楷模,教師肩負著教書育人和為社會輸送合格人才的重任,必須率先地不斷努力掌握網絡信息技術,在教學實踐中大膽運用、精益求精。
二要注意點滴積累。學習現代教學技術僅靠看書或看教學光盤是不夠的,要勤實踐、多交流。一些看似簡單的操作,別人點幾下鼠標就完成了,自己得反復練習才能得心應手,遇到問題與同事、朋友多交流,問題也能解決得快、印象深。特別是注意點滴積累和反復實踐,首先在聽課中發(fā)現其他教師的電子教案有值得借鑒的地方,就可以在模仿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和創(chuàng)新。其次在教學中應盡量采用多媒體技術,注重平時與學生的交流互動,通過電子郵件、短信、QQ及時收集學生意見、建議,加強信息反饋,不斷地改進教學。另外,要掌握在線信息探索的方法,學會上傳、下載信息,發(fā)帖,寫博客,建立虛擬課堂等,開闊眼界,使教學內容更豐富、更生動。當日常的積累豐富了,教師就會發(fā)現自己離學生更近了,師生共同語言多了,對于學生的問題指出得更準確了,對學生的正確引導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要努力實踐、不斷完善。教師信息素養(yǎng)不但要靠日常的點滴積累,更重要的是在教學中反復實踐,不斷完善、升華提高。教師在認真研究課程、教科書的基礎上,反復推敲,哪些內容適合傳統(tǒng)方式教學,哪些內容更適合使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經過反復的修改,不斷完善教學內容、優(yōu)化教學效果,才能找出最佳方案。教學實踐既是教師學習、思考、修正的過程,又是教師自身信息素養(yǎng)不斷完善提高的過程。
總之,信息化社會的發(fā)展和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要求教師必須具備獲取、整合信息的能力,能正確運用計算機、網絡、多媒體、教學軟件,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資源。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是學校為社會培養(yǎng)具有信息化能力的合格人才的重要基礎工作。
(責任編輯 張嶸)
注:本文為2007年天津市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網絡經濟對環(huán)渤海物流產業(yè)的影響分析”(項目編號:2007242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